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7.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部分有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小学语文科第五册教案设计
(20XX-20XX度上学期)
课题:27、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型:新授课任课
教师
XXX
教学内容简析
课文主要讲的是加拿大共产党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以手术台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的感人故事,表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他把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当成他自己的事业的共产国际主义精神。
学生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国际主义精神不甚了解,因为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所以很难体会到当时环境的危急以及在这样危急情况下身为一个外国人的白求恩大夫仍然坚持做手术所体现出来的各种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
难点: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具学具及
多媒体应用
多媒体课件;搜集白求恩的相关资料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斗、棒、恩”等13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斗、大”,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培养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学习习惯。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一:
一、放越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播放白求恩人物像,引导学生观图并
说说对图上人物的感知,教师适时引入对白
求恩的交流,教师简单补充(医学博士,加拿
学生观图并说说对图上
人物的感知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大医师,医疗创新者,人道主义者。
他的胸
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
名。
白求恩1938年3月31日率领一个由加拿
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救
治了大批伤员)。
同时引入本课学习。
2.板书课题:手术台就是阵地,学生齐读课题。
导入二:
一、悬念激趣,引入学习
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对“阵地”
一词的理解(战斗的地方),同时说说对“手术
台”一词的理解(医生做手术的地方)。
2.质疑引入: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
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呢?孩子们,相信你们学过
这篇课文后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二、通读课文,理清思路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
讲的是什么时间在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什么事
情?
2.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
确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引导交流对白求恩的
了解,教师简要补充(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
名的胸外科医师。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
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
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为中
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时思
考: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白求恩坚持在火线上抢
救伤员的事?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明确课
文第2-4自然段集中讲述了白求恩以手术台为
阵地,坚持在前线抢救伤员的经过。
指名朗读
第2-4自然段,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注意“斗,
大”是多音字,“斗”在文中读“dòu”,可
组词“战斗”;而“大”在文中读“dài”,
可组词“大夫”。
5.再读课文第1、5自然段,看看这两个自然
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简要概述(第1自
然段简单介绍故事背景,第5自然段总结白求
恩连续工作的情况)。
教师简单补充关于齐会
师生互动
学生边听边思考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
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拼
音读准字音
学生再读课文第1、5自
然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战斗的资料(1939年,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在
冀中军区部队的协同下,于河北省河间县齐会
地区对进犯日军实施了一场歼灭战,这便是齐
会歼灭战。
这场战役对推动华北平原抗日游
击战争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精读课文,感悟人物
1.质疑引入:故事中是谁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白求恩的
话:“谢谢师长的关心。
可是,手术台是医
生的阵地。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
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
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
人。
”引导学生说说从白求恩的话中体会到了
什么。
生:我从中体会到了白求恩为了战士们的生命
不顾危险。
地市师:这是一种忘我的奉献精神(板书:忘
我奉献)。
生:从“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
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这个反问句中我体会到
了他作为一名医生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的
态度。
师:是啊,战士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白求
恩更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板书:认真负责)。
生:白求恩把自己看成是一名八路军,说明他
把自己当成了战争中的一名战士,是战士就不
能离开自己的阵地。
师:一名外国的医生,能够给予我们中国人如
此真诚的帮助,真令人佩服!孩子们,我们来
读一读他的话,注意体会他内心的真挚情感。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注意读出白求恩的感
谢,坚持的语气。
2.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看看
当时的情况如何?画出相关句子。
(板书:情
况)
(1)学生自主朗读圈画,然后与同桌,老师交
流,课件适时出示句子:
A.“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
硝
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引
导学生从中体会情况危急(板书:危急),同时
学生说说从白求恩的话
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生互动
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第
2-4自然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抓住“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
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
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中的“镇定,敏
捷”等词语体会白求恩的临危不乱(板书:镇
定)。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注意读出情况的“危
急”与白求恩的“镇定”。
B.“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
炮弹不断地在周
围爆炸。
”引导学生抓住两个“不断”体会情
况的越发危急(板书:更危急)。
同时抓住师卫
生部长与白求恩的表现进行对比,体会白求恩
面对更危险的情况却依然能够“继续给伤员做
手术”的忘我精神(板书:坚守阵地)。
C.“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
庙的一角
落下了许多瓦片。
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
苗向手术台扑过来,”引导学生抓住“烧看,
扑过来”等词语体会情况已绝危险到了极点
(板书:非常危险)。
同时抓住“白求恩仍发争
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体
会白求恩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全心扑在救
助伤员这件事上(板书:争分夺秒)。
同时随文
理解“争分夺秒”(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
充分利用时间)。
3.再读第2-4自然段,想一想,如果你是旁边
的助手,看到白求恩大夫如此认真负责忘我奉
献,你的心里会产生怎样的想法?(这样无私
忘我地救助伤员,真是令人佩服。
)如果你是
白求恩,你的心里又会有怎样的想法?(我是
一名医生,更是一名国际主义战士,我必须坚
守我的岗位。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
4.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白求恩说的那番话,指
导学生再次进行感情朗读。
5.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边读边
说说自己的感受。
(太让人敬佩了,是一个伟
大的战士......)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三
天三夜,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等体会白
求恩崇高,忘我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感情朗
读,注意强调两处数字。
四,课堂小结,深化延伸
1.教师小结:白求恩虽然是加拿大共产党员,
但他在非人道主义者发起的缺乏人性的战争
学生感情朗读
师生互动
学生进行角色体验
学生再次进行感情朗读
学生边读边说说自己的
感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中选择了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
人民进行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
成自己的事业,这真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国际
主义精神!后来,他在一次为伤员做手术时不
幸被感染,1939年11月12日以身殉职。
写了
一篇文章叫作《纪念白求恩》,号召全国人民
向白求恩学习。
孩子们,课下读一读这篇文章,
相信你们会对白求恩有更多的了解。
2.布置学
生课下阅读文章《纪念白求恩》并与同学交流
自己的读后感受。
师生互动
板
书设计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情况:违纪---更危急---非常危急(认真负责、忘我奉献)
白求恩:镇定---坚守阵地---争分夺秒
教学反思
这是本学期最后一篇课文,虽然篇幅不短,但是故事内容简单,主线清晰,人物精神体现在了字里行间。
为此,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采取了“抓重点句”进行品读理解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直接由课题转到白求恩说的那番话,从中体会其伟大的品质,然后再聚焦到文章的重点段落中进行字词品悟,从中不断深入到故事情境及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自然挖掘出人物精神世界中最令人感动的东西。
这样进行教学,既让课堂学习显得重点突出,而且环节非常清晰干净,体现了语文教学过程的“删繁就简”,将更多的学习时间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综合学习语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