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广东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广东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
1.选择题
第1题.
蛇形丘是一种狭长曲折的地形,呈蛇形弯曲,两壁较陡,丘顶狭窄,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

冰川融水量增多,冰碛物在冰川末端形成冰水三角洲,冰川再次后退,再形成一个冰水三角洲,如此反复不断,一个个冰水三角洲连起来,便形成串珠状的蛇形丘。

下图为蛇形丘形成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冰川地貌最可能发育在
()
A: 新几内亚岛
B: 古巴岛
C: 斯里兰卡岛
D: 格陵兰岛
(2)形成蛇形丘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流水堆积
B: 冰川搬运
C: 冰川堆积
D: 流水搬运
(3)形成冰水三角洲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DAB
【解答】
(1)由材料可知,蛇形丘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因此该地主要为纬度较高、温度较低的陆地区域。

格陵兰岛纬度较高,存在大陆冰川;新几内亚岛、古巴岛、斯里兰卡岛纬度相对较低,不存在大陆冰川。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在冰川消融期间,冰川融水很多,冰碛物在冰川末端形成冰水三角洲,冰川再次后退,再形成一个冰水三角洲,如此反复不断,一个个冰水三角洲连起来,便形成串珠状的蛇形丘。

因此蛇形丘主要是流水堆积形成的冰水三角洲形成。

故A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3)据材料可知,冰水三角洲是冰川融水搬运的冰碛物堆积而成,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较多,冰水流量大,带入湖泊的物质较多,堆积量较大,所以形成冰水三角洲的季节是夏季。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第2题.
读珠江三角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A: 内部交易成本低
B: 化石燃料丰富
C: 工业基础好,重工业发达
D: 人力资源优势
(2)现阶段珠江三角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措施正确的是()
A: 培育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
B: 积极开发水电,建能源储备基地
C: 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D: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高效、优质的生产服务体系
【答案】DA
【解答】
第3题.
读2010年美国中心城市内外分学历人口增长率数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中心城市内外人口増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的出生率
B: 人口死亡率
C: 就业难易度
D: 交通通达度
(2)据图推测,2010年美国中心城市()
A: 智力服务产业集聚
B: 传统制造业集聚
C: 经济活跃度下降
D: 环境质量下降
【答案】CA
【解答】
第4题.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臭氧层空洞
C: 水土流失
D: 全球变暖
(2)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A: 黄土高原
B: 塔里木盆地
C: 东北平原
D: 长江三角洲
【答案】CA
【解答】
(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此地降水集中,流水的侵蚀作用强;植被可以节流降水,降低流速,分散流量,固定和改良土壤,遭到破坏后,土壤易受侵蚀;且该地土质疏松,土壤易被流水侵蚀,故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故选C。

(2)水土流失,在我国最严重的地区就是黄土高原。

故选A。

第5题.
如图为某半球某锋面气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 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
B: 图中锋面为暖锋
C: 图中四点乙地气压最高
D: 图中锋面由南向北移动
(2)图中甲、乙、丙、丁四点,最有可能出现阵雨天气的为()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DC
【解答】
(1)本题关键是根据图中山脉的自转线速度进行判断。

在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北半球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由南向北递增。

本题利用图示法,如下图所示:
图中在同纬度地区山区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同纬度地区,在图中用大表示,由于同一条等值线上,数值相同,由此可看出图中不同纬度上线速度越往南越小,由此可推出是南半球,A错。

南半球锋面气旋,水平方向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图示锋面由高纬向低纬移动,由南向北移动,为冷锋,B错,D对。

锋面气旋中心是低压中心,即越往中心气压值越低,由此可推出气压乙<丙<丁<甲;故气压最小的是乙,C错。

故选D。

(2)由分析可知,图中的锋线是冷锋的锋线。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南半球的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由此可知冷气团在图中的锋线南侧,暖气团在图中的锋线北侧。

图中的冷锋锋后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图中的丙处于冷锋锋后,丙正确;冷锋降水范围较狭窄,丁错误;甲乙在冷锋前,错误。

故选C。

第6题.
读2016年杭州市区及各县市迁移人口数量统计表,回答下列小题。

(1)杭州市迁入人口大于迁出人口的主导因素是()
A: 生态环境
B: 政策
C: 经济
D: 社会文化
(2)下列有关市区及各县市人口迁移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 市区省内人口迁入超过各县总和
B: 迁出人口总数省内多于省外
C: 迁入人口省内多于省外
D: 各县人口迁入均多于迁出
【答案】CA
【解答】
(1)据表可知,目前仍然有大量人口迁入杭州,这是因为杭州经济条件较好,收入较高所致。

故选C。

(2)由表可知,市区省内人口迁入为57538人,各县省内迁入为5016人,远小于市区省内人口迁入,故A正确;
迁出人口总数省外多于省内,故B错误;
杭州市迁入人口省内小于省外,故C错误;
计算表格数据桐庐县、临安市迁入人口多于迁出人口,淳安县、建德市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故D错误。

故选A。

第7题.
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能源消费比重最大的是天然气
B: 我国能源消费中石油的年比重最高
C: 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绝对优势
D: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比重高于水电的比
【答案】C
【解答】结合分析可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目前而且很长一段时间都会以煤炭为主,C正确,AB错;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水电比重高于天然气的比,D错。

第8题.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外移;扩张性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在其原地区仍然属于成长性产业,主要为了占领外部市场、扩大产业规模而进行的空间的主动移动。

下图是某产业在某地区生产成本和利润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产业在本地利润水平下降最快的时间及原因,正确的说法是()
A: ①—②,生产成本迅速上升
B: ①—②,市场竞争加剧
C: ③—④,生产成本迅速上升
D: ③—④,市场竞争加剧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 该产业利润水平下降的原因是市场成本上升
B: ③以后该产业亏损一直在扩大
C: 该产业出现明显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时间最可能③以后
D: 该产业在①之前的部分产业转移是扩张性产业转移
【答案】BD
【解答】
(1)从图中利润水平和生产成本的变化分析,该产业在本地利润水平下降最快的时间是①~②期间;排除CD选项。

生产成本在该时期稳定在较低水平,并没有迅速上升,利润下降主要是同类产品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降造成,所以A项错误,B项正
确。

故选B。

(2)从图中利润水平和生产成本的变化分析,该产业在①~②期间本地利润水平下降最快,生产成本在该时期稳定在较低水平,并没有迅速上升,利润下降主要是同类产品进行扩张性产业转移,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降造成。

故选D。

2.解答题
第9题.
阅读资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伊塞克湖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天山西段北坡,是周边国家人们前往旅游疗养的胜地。

其水面海拔高度1600余米,水量在世界高山湖泊中居前列,因终年不冻被称为热湖。

湖泊沿岸为吉尔吉斯斯坦重要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吉尔吉斯斯坦大力改进灌溉技术。

如图为伊塞克湖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伊塞克湖流域天山气象站
(海拔3614m)年平均气温与夏季均温。

年份年均温
(℃)
夏季均温
(℃)
1941 ﹣7.70 1.90 1951 ﹣7.61 1.96 1961 ﹣7.57 2.01 1971 ﹣7.50 2.11 1981 ﹣7.44 2.19 1991 ﹣7.46 2.29 2001 ﹣7.27 2.61
(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伊塞克湖水量在世界高山湖泊中居前列的原因。

(2)分析伊塞克湖成为疗养胜地的自然条件。

20世纪以来,伊塞克湖水位持续下降;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伊塞克湖水位下降趋势减缓并略有上升。

(3)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案】受西风影响,降水量较大;夏季气温高,多冰川融水;位于阴坡,蒸发较弱。

湖区地势坡度较小,便于修建疗养院;山地阻挡冬季风,冬季较温暖;海拔较高,夏季较凉爽;降水少,光照充足;冬季不冻,水域环境独特;背山面水,生态环境好。

该湖泊以大气降水、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水位持续下降原因:深居内陆,区域内气候干旱,降水少;农业、畜牧业所占比重大,农业、城市用水量大;灌溉技术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减缓略有上升的原因:气温升高幅度加大,冰川融化量增加,入湖水量增多。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水循环加快,降水增多;沿岸农业灌溉技术改良,农业灌溉用水量减少。

【解答】伊塞克湖水量在世界高山湖泊中居前列的原因主要从湖泊的补给和消耗来分析,该地区位于天山北坡,位于西南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有大量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该地区位于天山北坡,是阴坡,光照条件较差,蒸发较弱,消耗的水源少。

伊塞克湖成为疗养胜地的有利条件主要从气候、空气、泉水等角度分析。

从气候来看,由于山地阻挡冬季风
(受湖泊调节),冬季温暖;海拔高、夏季气温凉爽;温差小,有利于疗养。

从环境看,阳光充足;水质好,冬季不冻;空气清新、负氧离子高;从养生来看,泉水富含矿物质,有利于保健。

20世纪以来,伊塞克湖水位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

该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距离海洋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

该地区工农业的发展,消耗水量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伊塞克湖水位下降趋势减缓并略有上升的原因有: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化量增加,入湖水量增加。

农业灌溉技术的提高,农业用水量减少。

第10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加坡是一个岛屿国家,对国土空间需求大,需从马来西亚等国进口大量沙石填海造陆。

同时,虽然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但由于地域狭小,地势低平,无法在陆地上找到蓄水量较大的蓄水区,淡水资源极度匮乏,为此,新加坡在图中N处建造滨海堤坝,让海湾变成滨海水库。

下图示意新加坡城市功能区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新加坡由于地域狭小,需要填海造陆,据图判断M地成为其填海造陆规划区的有利条件。

(2)新加坡在图中N处建造滨海堤坝,让海湾变成滨海水库,请说明滨海水库由咸变淡的原理。

(3)据图说明新加坡炼油工业布局的区位优势。

(4)天然沙石多从河道和海岸采挖,近几年马来西亚等国已先后减少或停止向新加坡出口。

请从生态保护角度说明其原因。

【答案】
(1)M处于河口和海湾交接地区,近岸水域较浅,工程量相对较小;附近为工业区,对土地需求量较大
(或工业区的建造设备充足,施工能力强);距离城市核心区相对较远,对居民区影响相对较小。

(2)堤坝将滨海湾和外海隔开,防止海水倒灌;降雨时,雨水汇入水库,水量过多时,可通过闸门泄洪。

这样,水库里的海水逐渐被淡水替换。

(3)新加坡为岛国且扼马六甲海峡咽喉,海运便利,方便原料进口与产品出口;远离城市核心区,减少对城区的污染;全年受赤道低压和东北风影响时间长
(气压带南移形成),对城市核心区污染小。

(4)开采沙石破坏天然河道
(海岸)形态,危及河
(海)岸安全;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导致生态失衡,降低生物多样性;开采沙石易导致河流、近海水深改变,加剧河流、海洋等水文灾害
(或污染河流、海洋等)。

【解答】
(1)据图并结合相关地理原理。

M处于河口和海湾交接地区,近岸水域较浅,工程量相对较小;附近为工业区,对土地需求量较大
(或工业区的建造设备充足,施工能力强);距离城市核心区相对较远,对居民区影响相对较小。

(2)综合考虑堤坝的蓄水与排水进行回答。

堤坝将滨海湾和外海隔开,防止海水倒灌;降雨时,雨水汇入水库,水量过多时,可通过闸门泄洪。

这样,水库里的海水逐渐被淡水替换。

(3)从交通、污染等角度分析。

新加坡为岛国且扼马六甲海峡咽喉,海运便利,方便原料进口与产品出口;远离城市核心区,减少对城区的污染;全年受赤道低压和东北
风影响时间长
(气压带南移形成),对城市核心区污染小。

(4)生态主要从对河道
(海岸)、生物栖息地、灾害等角度分析。

开采沙石破坏天然河道
(海岸)形态,危及河
(海)岸安全;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导致生态失衡,降低生物多样性;开采沙石易导致河流、近海水深改变,加剧河流、海洋等水文灾害
(或污染河流、海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