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发布时间:2022-04-03T03:34:18.772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2年4月作者:倪义慧
[导读] 小学语文既是语言学科,又是人文学科。

因此,教育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质非常重要。

中国小学语文教师应侧重于学习教材的人文内容,发展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语文的优势,以发展小学生的人文意识和成就,并促进小学生的整体发展。

倪义慧四川省内江市电建初级中学校
摘要:小学语文既是语言学科,又是人文学科。

因此,教育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质非常重要。

中国小学语文教师应侧重于学习教材的人文内容,发展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语文的优势,以发展小学生的人文意识和成就,并促进小学生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与提高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2)04-052-0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式已经不能适用于小学生的发展要求。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全面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重大。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方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一、人文素养的含义
我国最早出现“人文”二字的书籍是《易经》,《易经》中说道“文明以止,人文也”,在这句话里“人文”指的是当时社会的礼乐典章制度以及其对社会个体行为的规范教化作用。

后来的北宋思想家程颐将“人文”视为人之道,认为它具有教育作用。

由此可见,人文其实最原始的意义是关乎道德教育的内容。

而在现代语境中,“人文”通常会被理解为人类所有文化知识中的优秀部分、科学部分以及核心部分,即进步的人文科学知识。

事实上,这种对“人文”的理解还包含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即强调“人文”作为一种优秀、先进的文化价值观内容及其规划对人的教化功能。

那么,何谓素养?素养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既指人们的涵养、气质,又指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

综合“人文”与“素养”,就可以深刻理解“人文素养”的含义,它主要是指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人吸收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以及接受到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之后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精神状态和内在涵养、气质。

而在当前小学教学中,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新课改标准已经将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重要的专业教学内容之一。

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吸收人文科学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一)结合传统文化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国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都融入到了小学语文教材中,而语文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介绍给学生,而学生就会在其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所以说教师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

而大多数的传统文化都是通过阅读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所以小学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起这一部分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传统知识的文化中树立爱国的精神,并且养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四大名著占有其最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之外,还可以将四大名著中的相关片段讲与学生听,同时鼓励学生去阅读四大名著中的相关知识,进而起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比如,小学阶段在五年级时会学习到有关四大名著的片段,《草船借箭》《红楼春趣》等等都非常具有代表性,而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学习课本内容的同时,还应该带领学生领悟课本中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怀。

(二)挖掘语文教材中人文素养知识
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不断推动,在小学语文课文当中蕴含了很多的人文素养知识,同时也增加了很多阅读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人文素养知识,从而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静夜思》这一古诗时,可以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充分感受诗歌当中的美好意境,同时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这首诗的配乐朗诵录音,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和朗读古诗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节奏,从而更好地理解本首诗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感。

在学生朗读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作者在写这首诗时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有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三)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许多语文知识都来源于生活。

教师除了以课堂为阵地,以语文教材和语文课程为文化资本和精神食量来对学生进行精神熏陶外,还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突破课堂对教学的限制,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经验,使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形成
高尚的人文素养。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教师是最活跃、影响最广的因素,教师的教学组织和引导能力,会影响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效果。

因此,教师要正视自身在教学中的作用,加强人文素养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学习,并将各种人文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实现人文素养教育功能。

如在《金色的鱼钩》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歌颂中国共产党、革命军人高贵品质的诗文用到语文赏析教学中去,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课外积累一些与此有关的名言名句和诗文作品等,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认识和了解。

当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带领大家“参观”本地历史革命历史网站和历史纪念馆,并让大家以讲故事、作文比赛的形式,讲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同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开展一些革命人文知识讲座活动,弘扬艰苦奋斗,不怕艰难困苦,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心。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发展过程中,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组成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化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通过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努力为小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进一步挖掘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人文素材,扭转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升小学生人文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全堂.小学语文阅读建议及实践[J].才智,2019(27):12.
[2]邹宝红. 小学语文散文教学的体与用[D].深圳大学,2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