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搭帐篷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搭帐篷——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提示
本课主要解决野营时搭帐篷的活动,通过具体的情境,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来研究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这个问题是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对于这类问题采用的方法是“进一法”,多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进一”?明白对余数的处理理由,教师给学生补充更多的这样的实际问题,例如:租车、租船、运东西、装东西等等。

有余数的解决问题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对于这类问题采用的方法是“去尾法”。

例如做一件小风衣用2米布,11米布最多可以做几件衣服?补充问题之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多说一说为什么“去尾”,再一次补充这样的实际问题例如:最多买几块?
进行“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比较,找到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活中的实际解决问题,一定要联系生活,选择正确的处理余数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问题解决后的乐趣,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感受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的计算速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经历从生活数学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知识的现实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以及热爱数学的情感。

2、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的余数,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磁性小棒,彩色粉笔
学生准备:学具盒,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这节课我们一起看一下生活中与有余数的除法有关的数学解决问题
2、直接出题:上节课我们还有一个帐篷问题没有解决,请同学们读一下这个问题:野营小队共
17人,每顶帐篷住3人,需要搭多少顶帐篷?(生齐读)
3、列式为:17÷3
4、谁要来口算一下这个除法算式
生:我想3的乘法口诀,最大想到三五十五
生:17÷3=5(顶)……2(人)
5、对不对呢?我们一起用竖式检查一下吧(指名学生板书演示)
6、评价一下这个竖式,提醒他要注意(再一次巩固学生对竖式的书写)
设计意图:继续上节课的问题,学习不一样的知识,对于这个解决问题的计算,学生已经可以用口算的方法完成,竖式计算进行检查,集体订正同学的答案,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习巩固,更是对学生知识的检查,也是下面学习的开始。

(二)探究新知:
1、下面我们是不是应该说需要5帐篷,同意的同学举手?有不同答案的同学能说一下理由吗?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生:剩下的两个人住在那儿呢,我们应该多搭一顶帐篷,需要4顶帐篷。

生:我也是这样思考的
2、上面的同学非常棒,能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灵活处理,这种方法是“进一法”,就是根据
生活实际,我们应该多想一个。

生活中这样的情况有很多,请看大屏幕:
(1)18个小朋友一起旅游,每辆车现乘5人,需要租几辆车?
(2)32个苹果,每盘放6个,需要几个盘子?
(3)25个西瓜,每次运4个,需要运几次才能运完?
……
(这里一定要多请几位孩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3、搭帐篷竟然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你学会了吗?(生纷纷举手回答很好)
4、下面再和老师看一下做衣服里面的数学吧!出示问题:做一件小风衣用2米布,11米布最多
可以做几件?
5、齐读一遍并列式解答
生:11÷2=5(件)……1(米)
6、那这个题目也有余数,我们是不是和上面一样啊?
生:不行,剩下1米,不能做一件小风衣了
生:是的,不能再做一件,不到2米就不能做一件衣服
生:这里不能“进一”
7、是的,这个生活问题,我们对余数的处理是不要的,这种方法是“去尾法”
说一下你对“去尾法”理解
生:有的生活问题不考虑余数
8、拓展: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请看大屏幕:
(1)妈妈给我30元,每本书7元,我最多可以买几本书?
(2)5月份有31天,最多有几个星期?
9、总结比较“进一法”和“去尾法”
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0、总结:有余数的除法实际问题,我们一定要考虑余数,灵活处理。

说给你的同桌听
设计意图:孩子们有了熟练的计算基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自于孩子们的身边,所以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轻松,所以“进一法”和“去尾法”一定要学生多用自己的语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的表述不简练,只要意思清楚就可以。

(三)巩固新知:
1、三年级六班有58人,每8人坐一桌,需要坐几桌?
(1)找信息
(2)列式58÷8=
(3)口算58÷8=7(桌)……2(人)
(4)回答
生:剩下的2人,也需要坐一个桌子,需要8桌。

2、三年级六班有58人,每8人坐一桌,可以坐满几桌?还剩几人?
(1)比较
相同点:信息相同:三年级六班有58人,每8人坐一桌,
不同点:需要坐几桌?可以坐满几桌?还剩几人?
(2)列式58÷8=
(3)口算58÷8=7(桌)……2(人)
(4)回答
生:可以坐满7桌,还剩2人。

设计意图:这两个解决问题,信息一样,问题不一样,导致对余数的处理方法不一样,放在一起作为巩固练习题目,对于学生来说特别好,数学知识的理解,就是需要对比不同,思路不一样,拓展学生的思维,巩固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达标反馈
一、摆一摆,算一算
1、8个,每3个一份,分了()份,还剩()个。

8÷3=()……()
2、把13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个,还剩()个。

13÷5=()……()
二、解决问题
答案:一、摆一摆,算一算
一、1、2,2,8÷3=(2) (2)
2、2,3,13÷5=(2) (3)
二、28÷8=3(箱)……4(罐)3+1=4(箱)答:至少需要4个箱子。

15÷6=2(箱)……3(盒)2+1=3(箱)答:至少需要3个箱子。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学会了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特殊情况。

生:我知道灵活处理余数的方法有“进一法”和“去尾法”。

生:在分一分,操作学具时,我操作是最快的。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一、填一填
1、25÷2÷
二、我会算
三、火眼金睛辨对错
1、在算式27÷6=4……3中,除数是6,商是3,余数是4.( )
2、在 = ……7代表的数最小是8.( )
3、余数必须比除数大。

( )
四、圈一圈,填一填
□÷□=□(组)……□(只)
五、
郁金香:20枝
每个花瓶插3枝郁金香,能插几瓶,还剩几枝?
□÷□=□(瓶)……□(枝)
六、解决问题
1、巧克力每块6元,李阿姨带来50元,她最多可以买多少块?剩下多少元?
2、如果李阿姨想多买一块,还差多少元?
答案:一、这个题目答案不唯一,只要满足余数要比除数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孩子的答案就是对的。

二、我会算答案略
三、×,√,×。

四、4只一组圈一圈,15÷4=3(组)……2(只)
五、20÷3=6(瓶)……2(枝)
六、解决问题
1、50÷6=8(块)……2(元)答:她最多可以买8块,剩下2元。

2、每块6元,剩下2元,6-2=4元答:还差4元。

⏹板书设计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野营小队共17人,每顶帐篷住3人,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17÷3=5(顶)……2(人)
因为余2人,所以要多加一顶帐篷,5+1=6( 顶)答需要搭6顶帐篷。

“进一法”
做一件小风衣用2米布,11米布最多可以做几件?
11÷2=5(件)……1(米)
因为余1米,不够做一件衣服了,所以就是做5件。

答11米布最多可以做5件。

“去尾法”
⏹教学资料包
答案:小文6个6个分,余3个,小明3个3个分,小文分完的小明也能分完,但是余下的3个,小明还能继续分,结果会全部分完。

资料链接:
语言直观
语言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意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语言直观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同时也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像。

但是,语言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配合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教学精彩片段:
师:下面我们研究做衣服里面的数学知识。

出示问题:做一件小风衣用2米布,11米布最多可
以做几件?
师:齐读一遍并列式解答
生:11÷2=5(件)……1(米)
师:小组合作探讨那11米布最多可以做几件?(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
汇报交流:
生:剩下1米,不能做一件小风衣了,最多做5件风衣。

生:是的,不能再做一件,不到2米就不能做一件衣服
师:这里为什么不“进一”呢?
生:余数不够一件衣服,就是不够,所以不能进一。

生:有的生活问题不考虑余数
师总结:是的,这个生活问题,我们对余数的处理是不要的,这种方法是“去尾法”
说一下你对“去尾法”理解
师:拓展: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请看大屏幕:
(1)妈妈给我30元,每本书7元,我最多可以买几本书?
(2)5月份有31天,最多有几个星期?
设计意图:做衣服,这是一个生活问题,孩子们有这样的了解,但是不熟悉,孩子们对这个问题有兴趣,学习积极性特别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