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性能测试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规范本公司所采用LCD性能的测试内容,包括客观性能、主观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测试方法和通过准则等。

2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ODM手机产品项目在研发、小批量、批量等阶段的LCD验收检测工作。

3 定义
3.1缩略语:
4 测试环境和测试设备仪器要求
4.1 测试环境
4.1.1常温测试环境。

常温测试环境是指表2中各种条件的组合。

表2 常温测试环境
4.1.2 光照环境。

要求在暗室或暗箱中进行的测试项目,其环境光照度≦1lux.
4.2 测试设备和仪器
主要测试设备和仪器如表3所示:
4.3 测试基本要求
a)本规范要求该型号的手机产品LCD单体测试时,通过产品厂家提供的测试夹具使
LCD单体显示测试图片;
b)测试中所使用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应是经过校准合格,并且在有效使用期内;
c)测试中说使用的电压与电流,要求达到额定电压与额定电流;
d)对于任一测试项目,如果客户有明确的测试方法或通过准则,则以客户要求为准。

5 手机产品LCD高中低端定位准则
终端手机产品LCD高中低端按照LCD的三要素:材质、显示尺寸大小和视角来定。

对LCD的三要素材质、显示尺寸和视角分别制定分数等级,如表4所示。

将三要素的单项得分相加得到LCD总评分,根据总分来定LCD的等级,如表5所示。

如果LCD定位与表4不相符,
表4 三要素评分标准
表5 LCD高中低端定位标准
6 手机产品LCD显示性能测试方法与判定准则
6.1 测试图像
根据测试项目的不同,使用bmp或jpg格式的图像,以此作为测试信号源在测试中使用,测试图像类型如表6所示,要求测试图像像素大小与LCD点阵大小相同,图像位深度为
24bit.
6.2 测量位置和测量角度
分光色度计的光轴应与手机产品LCD单体垂直,测量距离为50cm,分光色度计的测量角为0.2°,如图1所示。

或测量距离为30cm,分光色度计的测量角为0.1°.
图1 测量位置图
6.3 坏点测试
坏点测试方法和判定标准则按照YD/T 1607标准执行。

6.3.1 试验目的
检验手机产品LCD单体显示区域是否有坏点存在。

坏点包括亮点、暗点和彩点。

6.3.2 试验步骤
a)待测样品依次全屏显示白色、黑色、红色、绿色、蓝色测试图像;
b)人眼观察在图像下LCD显示是否有暗点存在,黑色图像下LCD显示是否有白点
存在,红色、绿色、蓝色图像下是否有彩点,并记录总坏点的数目。

6.3.3 通过准则
手机产品LCD单体显示无坏点存在。

6.4 分辨率测试
6.4.1 测试目的
检验手机产品LCD单体显示分辨率是否与标称的分辨率一致。

6.4.2 试验步骤
a)将待测LCD单体全屏显示对应点阵的垂直分辨率测试图像和水平测试图像;
b)人眼观察LCD是否清晰显示横/竖条,是否清晰可辨,线条粗细、颜色深度是
否一致。

若线条清晰可辨,则待测样机显示分辨率与标称分辨率一致。

6.4.3 通过准则
手机产品LCD单体的显示分辨率与标称分辨率一致。

6.5 亮度测试
LCD亮度定义为LCD显示白色RGB(255,255,255) 时的亮度值,单位为cd/m2(坎德拉每平方米),或者称为尼特(nit)。

亮度测试方法按照YD/T 1607标准执行。

6.5.1 试验目的
检验手机产品LCD单体白场亮度等级下LCD单体显示亮度是否满足要求。

6.5.2 试验步骤
a)在暗室环境下,将待测LCD单体显示白色图像RGB(255,255,255);
b)使用分光色度计垂直与LCD测量图2中LCD中心点P0点亮度值,所测得的亮度
值为待测LCD单体显示亮度值L max.
表7 亮度等级通过准则
图2 LCD光学性能测量示意图
6.6 亮度均匀性测试
亮度均匀性定义为LCD中心与屏边缘图像之间的亮度差。

亮度均匀性测试方法按照SJ/T11348标准执行。

6.6.1 试验目的
检验手机产品LCD单体显示亮度是否均匀。

6.6.2 试验步骤
a)在暗室环境中,将待测LCD单体点亮,全屏显示白色图像RGB(255,255,255);
b) 2.8寸以下LCD采用5点法,使用分光色度计垂直于LCD测量图2中LCD P0、P5~P8
点亮度值分别为l0、l5~l8;2.8寸及以上LCD采用9点法,使用分光色度计垂直
于LCD测量图2中LCD P0~P8点亮度值分别为l0~l8;
c)选取l0~l8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用以下公式计算亮度均匀性L S:
L S= l min/l max
6.6.3 通过准则
表8 亮度均匀性通过准则
6.7 对比度测试
对比度定义为LCD白色画面的亮度与黑色画面的亮度之比。

对比度测量方法按照YD/T 1607 标准执行。

6.7.1 试验目的
检验手机产品LCD单体对比度是否满足要求。

6.7.2 试验步骤
a)在暗室环境下,将待测LCD单体点亮,全屏显示黑色图像RGB(0,0,0,);
b)使用分光色度计垂直于待测LCD单体,测量图2中LCD中心点P0的亮度值,所
测得的亮度值为LCD单体全黑亮度值L min.
c)引用6.4中LCD白色亮度值L max,用以下公式计算对比度CR:
CR=L max/L min
6.7.3 通过标准
表9 对比度通过准则
6.8 彩色色阶测试(选测)
6.8.1 试验目的
检验手机产品LCD单体是否能正常显示红、绿、蓝各颜色不同色阶色彩。

6.8.2 试验步骤
a)在暗室环境下,将待测LCD点亮,分别显示红、绿、蓝图片;
b)红色色阶测试,待测LCD单体分别显示红色色阶1图像、红色色阶2图像、红色
色阶3图像,用分光色度计垂直于LCD测量图2中P0点依次测量三种图像下色
度坐标。

c)绿色色阶测试,待测LCD单体分别显示绿色色阶1图像、绿色色阶2图像、绿色
色阶3图像,用分光色度计垂直于LCD测量图2中P0点依次测量三种图像下色
度坐标。

d)蓝色色阶测试,待测LCD单体分别显示蓝色色阶1图像、蓝色色阶2图像、蓝色
色阶3图像,用分光色度计垂直于LCD测量图2中P0点依次测量三种图像下色
度坐标。

6.8.3 通过准则
手机产品LCD单体可以显示红、绿、蓝各颜色下不同色阶色彩,同一颜色下色度坐标应按照色阶等级顺序递增或递减,色度坐标等级差应比较明显。

6.9 色彩饱和度(色域覆盖度)测试
色彩饱和度即色域覆盖率,在CIE1976色度空间中,以红色RGB(255,0,0),绿色RGB (0,255,0),蓝色RGB(0,0,255)三种颜色色度坐标的测试值为定点,在CIE1976色度空间中得到一个三角形,该三角形覆盖区域为LCD的色域空间,如图3所示,蓝色马蹄形区域为NTSC色域,红色三角形区域为LCD显示区域,该三角形面积和NTSC色域面积的比值称为NTSC色域覆盖率。

色域覆盖率测试方法和判定准则按照YD/T1607标准执行。

图3 色域空间
6.9.1 试验目的
检验手机产品LCD单体色彩饱和度(色域覆盖率)是否满足要求。

6.9.2 试验步骤
a)在暗室环境下,将待测LCD单体点亮;
b)待测LCD单体分别全屏显示红色RGB(255,0,0),绿色RGB(0,255,0),蓝色RGB
(0,0,255)图像,用分光色度计垂直与LCD依次测量图2中P0点在CIE1976色
度空间中色度坐标(u r′,v r′)、(u g′,v g′)、(u b′,v b′);
c)用以下公式计算色域面积及NTSC色域覆盖率G p:
色域面积S rgb=1/2{( u r′- u b′)( v g′- v b′)-( u g′- u b′)( v r′- v b′)}
NTSC色域覆盖率G p=100*S rgb/0.075572%,G p以百分比表示。

表10 色域覆盖率通过准则
6.10 色度误差测试
色度误差定义为待测LCD单体显示色度坐标与标准色度坐标的偏离。

色度误差测试方法按照GB/T936标准执行。

6.10.1 试验目的
检验手机产品LCD单体色度显示一致性。

6.10.2 试验步骤
a)在暗室环境下,将待测LCD单体点亮;
b)待测LCD单体全显示白色图像,用分光色度计垂直于LCD测量图2中P0点色度
坐标(u′白,v′白);
c)用以下公式计算待测LCD单体白色色度坐标与标准白色色度坐标值的偏离程度,
即白色色度误差:△C′白=√( u′白- u′白0)2+[( v′白- v′白0)/1.5]2式中,标准白色色
度坐标u′白0=0.1978,v′白0=0.4683;首先以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规格书中的白色色
度坐标为标准,若供应商没有提供该标准,以标准白色色度坐标为准;
d)红色、绿色、蓝色色度误差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同白色色度误差。

6.10.3 通过准则
△C′
白≤0.0115,△C′

≤0.0230,△C′
绿
≤0.0230,△C′

≤0.0230.
6.11 可视角测试
可视角定位为LCD对比度至少能达到10:1的可观测范围角度,包括水平可视角和垂直可视角,如图4所示,θx+为左视角,θx-为右视角,θy+为上视角,θy-下视角。

图4 可视角定义图
6.11.1 试验目的
检验手机产品LCD单体显示可视角度大小。

6.11.2 试验步骤
a)将亮度计置于6.2中规定的测量位置,分光色度计的位置应能水平和垂直的移动,
并且使分光色度计的光轴与待测LCD单体的垂直法线成一个锐角角度θ;
b)保持测量距离不变,从θx=30°开始,以5°为步长递增,按照图5路线水平移
动分光色度计值S1和S2处,分别测试屏幕P0点对比度,当P0点对比度变为
10:1时得到左视角和右视角,用度数(°)表示。

图5 水平视角测试点示意图
c)从θy=10°开始,以5°为步长递增,按照图6路线垂直移动分光色度计值S3
和S4处,分别测试屏幕P0点对比度,当P0点对比度变为10:1时得到上视角和
下视角,用度数(°)表示。

图6 垂直视角测试点示意图
6.11.3 通过准则
手机产品各材质LCD可视角大小满足表11中要求:
6.12 响应时间测试
响应时间定义为LCD显示从全白到全黑再到全白的切换过程中,亮度从90%切换到10%的时间与亮度从10%切换到90%的时间之和,包括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如图7和图8所示。

6.12.1 试验目的
检验手机产品LCD单体响应时间是否满足要求。

6.12.2 试验步骤
a)在暗室环境下,将待测LCD单体点亮;
b)将待测LCD单体从显示全白图像切换到显示全黑图像,用分光色度计垂直于LCD
测量图2中P0位置,记下亮度下降到90%和10%的时刻t1、t2,计算上升时间
Tr=t2-t1;
c)将待测LCD单体从显示全黑图像切换到显示全白图像,用分光色度计垂直于LCD
测量图2中P0点亮度,记下亮度上升到10%和90%的时刻t3、t4,计算下降时
间Tf=t4-t3;
d)计算响应时间T=Tr+Tf.
图7 负性LCD响应时间测试
图8 正性LCD响应时间测试
表12 响应时间通过准则
7 手机产品LCD可靠性测试方法与判定准则
7.1 高温存储
7.1.1 试验目的
验证手机产品LCD单体在高温环境中运输、存储的适用性。

7.1.2 试验参数
a)温度要求:+80℃;
b)持续时间:48小时;
c)样品数量:3pcs.
7.1.3 试验步骤
a)在室温下按照附录A检查待测LCD外观和显示功能;
b)将待测LCD单体放进温度试验箱;
c)温度试验箱的温度以1℃/min的速率从常温上升到+80℃;
d)LCD在高温环境中存储48小时;
e)LCD在常温中恢复2小时后按照附录A检查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是否正常。

7.1.4 通过准则
高温存储48小时后,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正常。

7.2 低温存储
7.2.1 试验目的
验证手机产品LCD单体在低温环境中运输、存储的适用性。

7.2.2 试验参数
a)温度要求:-40℃;
b)持续时间:48小时;
c)样品数量:3pcs.
7.2.3 试验步骤
a)在室温下按照附录A检查待测LCD外观和显示功能;
b)将待测LCD单体放进温度试验箱;
c)温度试验箱的温度以1℃/min的速率从常温下降到-40℃;
d)LCD在低温环境中存储48小时;
e)LCD在常温中恢复2小时后按照附录A检查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是否正常。

7.1.4 通过准则
低温存储48小时后,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正常。

7.3 高温运行
7.3.1 试验目的
验证样品在高温环境中使用的适应性。

7.3.2 试验参数
a)温度要求:60℃;
b)持续时间:24小时;
c)样品数量:3pcs.
7.3.3 试验步骤
a)在室温下按照附录A检查待测LCD外观和显示功能;
b)将待测LCD单体与测试夹具连接上电,放进温度试验箱,使LCD单体处于显示状
态;
c)温度试验箱以1℃/min的速率从常温上升到设定的温度;
d)温度达到稳定后持续运行24小时;
e)按照附录A检查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是否正常。

7.3.4 通过准则
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正常。

7.4 低温运行
7.4.1 试验目的
验证样品在低温环境中使用的适应性。

7.4.2 试验参数
a)温度要求:-30℃;
b)持续时间:24小时;
c)样品数量:3pcs.
7.4.3 试验步骤
a)在室温下按照附录A检查待测LCD外观和显示功能;
b)将待测LCD单体与测试夹具连接上电,放进温度试验箱,使LCD单体处于显示状
态;
c)温度试验箱以1℃/min的速率从常温下降到设定的温度;
d)温度达到稳定后持续运行24小时;
e)按照附录A检查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是否正常。

7.4.4 通过准则
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正常。

7.5 恒定湿热
7.5.1 试验目的
验证样品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使用、运输和存储的适应性。

7.5.2 试验参数
a)温度要求:(+55±2)℃;
b)湿度要求:(95±3)%RH;
c)持续时间:48小时;
d)样品数量:3pcs.
7.5.3 试验步骤
a)在室温下按照附录A检查待测LCD外观和显示功能;
b)将待测LCD单体与测试夹具连接上电,放进温度试验箱,使LCD单体处于显示状
态;
c)温度试验箱以1℃/min的速率从常温上升到+55℃;
d)温度稳定后,在1小时内相对湿度升高到95%RH;
e)LCD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持续运行48小时;
f)LCD在常温环境中恢复2小时后,按照附录A检查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是否正常。

7.5.4 通过准则
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正常。

7.6 温度冲击
7.6.1 试验目的
验证样品LCD经受急剧温度变化的能力。

7.6.2 试验参数
a)温度要求:低温-40℃,高温+80℃,温度交变时间<3min;
b)持续时间:24个循环,1个循环=1H低温+1小时高温;
c)恢复时间:2小时;
d)样品数量:3pcs.
7.6.3 试验步骤
a)在室温下按照附录A检查待测LCD外观和显示功能;
b)将待测LCD单体放进温度冲击试验箱,先在-40℃中保持1小时后,迅速将温度
升高至+80℃并保持1小时,此为1个循环;
c)完成24个循环后,LCD在常温环境中恢复2小时,按照附录A检查LCD外观和
显示功能是否正常。

7.6.4 通过准则
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正常。

7.7 盐雾试验
7.7.1 试验目的
验证LCD单体抗盐雾腐蚀能力。

7.7.2 试验参数
a)盐雾浓度5%,PH值在6.5~7.2之间;
b)温度条件:35℃;
c)持续时间:24小时;
d)样品数量:3pcs.
7.7.3 试验步骤
a)在室温下按照附录A检查待测LCD外观、结构和显示功能;
b)将待测LCD放入盐雾试验箱,放置位置需使受试面与垂直方向成30°角;
c)将待测LCD不得相互接触,间隔距离应是不影响盐雾能自由降落在待测LCD上,
以及一个待测LCD上的盐溶液不允许低落在其它待测LCD上;
d)试验设备的工作试验空间内温度为35±2℃。

在工作空间内任一位置,用面积为
80cm2的漏斗手机连续雾化20H的盐雾沉降量,平均每小时手机到1.0ml的溶液;
e)试验结束后,用干布擦去LCD表面盐沉积物,用离子风枪清洁吹10分钟,然后
在常温下恢复4小时;
f)恢复后检查LCD单体的结构件、主板、连接器和五金件的腐蚀、变色、锈迹等。

7.7.4 通过准则
LCD上的结构件、主板、连接器和五金件用清水冲洗后,目测无受腐蚀、变色、锈迹为合格。

7.8 静压力试验
7.8.1 试验目的
验证手机产品LCD单体承受静压力的适用性。

7.8.2 试验参数
a)静压力:如表13所示;
b)速度: 5~10mm/min;
c)压力测试头标准:材料为铁,圆柱直径为8mm,压LCD端为R10的光滑球面,如
图9所示;
图9 LCD静压力测试头尺寸图
d)测试点:LCD低于2.0寸值测试中心点P0,20.寸~2.8寸测试五个点,如图10
中P0~P4点,2.8寸以上测试9个点,如图10中P0~P8点.
图10 LCD静压力测试点
e)样品数量:3pcs.
7.8.3 试验步骤
a)测试前检查LCD外观,检查是否有裂痕等异常;
b)设定标准要求的压力值;
c)将LCD单体去掉定位点,放在夹具或影桌面上(可以不点亮LCD),架空,压力
头垂直对准LCD屏的测试点位置;
d)用机器或手工以5~10 mm/min的速度在LCD上面施加压力,记录LCD屏碎时的压
力即静压力。

表13 不同厚度LCD静压力通过准则
7.9 ESD试验
7.9.1 试验目的
空气放电对LCD的影响。

7.9.2 试验参数
试验样品数:3pcs.
7.9.3 试验步骤
e)将LCD单体连接测试板上电;
f)将静电枪设置为空气放电,电压为±8KV;
g)对LCD屏幕四角及中心点进行放电,每点各10次,如图11所示。

图11 LCD静电测试示意图
7.9.4 通过准则
LCD显示功能正常,不偏色,无黑白屏等异常现象。

7.10 自由跌落(整机)
7.10.1 试验目的
确定便携式手持产品在搬运、使用期间遭遇跌落的适应性。

7.10.2 试验参数
a)试验表面:大理石地面;
b)跌落高度:120cm,小屏手机(LCD﹤3.5)
100cm,大屏手机(3.5≤LCD﹤4.5
75cm,超大屏手机(4.5≤LCD﹤5.5)
c)跌落次数:24次;样品数量:3台
7.10.3 试验步骤
a)对样机进行外观、结构、功能检查,重点检查测试前LCD显示是否正常;
b)样机SIM卡,T-flash卡等附件接插良好,将样机处于开机状态;
c)按背面-正面-左侧面-右侧面-顶面-底面-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的跌
落顺序,从相应高度垂直跌落到大理石上,每个方向跌落2次,跌落20次。


板手机背面和正面各加跌2次,翻盖手机将上翻打开正面和反面各加跌2次,
共跌落24次;
d)每次跌落均对LCD外观、结构、功能进行检查;
e)跌落测试完成后对样机进行外观、结构、功能检查,重点检查测试后LCD显示
是否出现异常,如破裂、花屏、白屏、亮点等。

7.10.4 通过准则
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正常。

7.11 翻滚跌落(整机)
7.11.1 试验目的
检验产品经受重复跌落的适应性。

7.11.2 试验参数
a)跌落高度:100cm,小屏手机(LCD≤3.5)
50cm,大屏手机(LCD>3.5)
b)跌落次数:小屏手机100次(50个循环),大屏手机600次(300个循环);
c)翻滚频率:10次/分钟;
d)样品数量:3台.
7.11.3 试验步骤
a)对样机LCD进行外观、结构、功能检查;
b)样机插卡开机,放进滚筒里面,转动速度设置为样品不碰撞到前板和后板,保
证样品能垂直跌落到不锈钢板上;
c)每20个循环跌落后对样品进行外观(大屏机每50个循环检查一次),结构,功
能检查;
d)若样品在跌落过程中结构件频繁散开,需检查结构件损坏情况。

为保证测试连
续性,在不影响其他结构件验证的情况下可用胶带固定易松散的结构件(如:
电池盖);
e)跌落测试完成后对样机进行外观、结构、功能检查,重点检查测试后LCD显示
是否出现异常,如破裂、花屏、白屏、亮点等。

7.11.4 通过准则
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正常。

7.12 重复性跌落(整机)
7.12.1 试验目的
暴露产品经受重复性微跌后可能存在的故障。

7.12.2 试验参数
a)试验表面:木板;
b)跌落高度:15cm;
c)跌落次数:3000次;
d)跌落频率:10次/分钟.
7.12.3 试验步骤
a)调整好重复性微跌试验机的跌落高度和手机夹具,设定测试总次数;
b)对样机LCD进行外观、结构、功能检查,确保测试前LCD显示无异常;
c)将手机置于微跌试验机夹具下启动跌落;
d)确保手机每次跌落时背面平行跌落于木板上;
e)跌落完成后,对样机LCD进行外观、结构、功能检查,重点检查测试后LCD显
示是否出现异常,如破裂、花屏、白屏、亮点等。

7.12.4 通过准则
LCD外观和显示功能正常。

8 参考文件
YD/T 1607-2007 数字移动终端图像及视频传输特性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SJ/T 11348-2006 数字电视平板显示器测量方法
附录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