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案例分析(3)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失败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失败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fe9b28a98271fe900ef930.png)
SUCCESS
THANK YOU
2020/2/3
part3:败因分析
(4) 奶源优势失去控制
大部分的跨国乳业公司进入中国后,把精力和 资本都投放在奶品加工、奶品市场销售这两个环节上, 对奶源往往掌握不了主动权,缺失奶源优势正是他们的 硬伤。而这弱势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它的产品终端成 本过重,并最终丧失市场的主动权。他们的一些市场经 营手法和做法,并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取向。如帕玛拉 特曾采用捆绑式的方法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但始终未能 凑效。
part4:撤退只是短暂行为
菲仕兰菲仕兰、卡夫、达能、帕玛拉特這些跨国企业虽然結束了在 中国的业务经营,但是他们并沒有彻底退出中国市场,他们的品牌也并未 真正从中国市场上消失,他们的资本更是在撤退之前留了一个“尾 巴”。
如荷兰菲仕兰在将自己控股的合资公司经营权转让給中方之 后,又与中方组建了一家新的公司,并继续生产、行销菲仕兰的产品,只 是产品线有所收缩,股份也不再是控股,而是很小一部分比例,经营管理 方面也完全交给中方。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在合适的时机重返中国市场。 2000年达能退出中国市场的時侯則是将自己的酸奶品牌“达能”无偿交給 “光明”经营到2011年,而現在达能也已经在光明乳业占据了7%左右的股 份。同样,卡夫和帕玛拉特的转让和收购也与此类似,他们的品牌和资本 並沒有完全在中国的乳品市场上消失,他们的品牌运作和资本运营也都在 随时变化着。
part3:败因分析
(3) 运作理念水土不服
中国的乳品市场发育还不成熟,市场秩序 较为混乱尚未完全理顺。无序而多发的价格战、造假等, 使他们感到无可适从。中国奶业,目前正处在整合和调 整时期,许多的市场规则尚待完善。再者,跨国乳业公 司在实际运作中,有意无意地较多地把国外的经营理念 移植到中国来,“水土不服”也就在所难免。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50d25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6.png)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联想集团并购IBM PC 部门部门一、引言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指出,“没有一家大的美国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自中国加入WTO 后,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在家电、电梯、日用化学、食品饮料、汽车和IT 等多个行业开展了激烈的竞争。
为了更好的应对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为了更好的应对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我国企业纷纷迈出国门以寻求我国企业纷纷迈出国门以寻求创造性资产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创造性资产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本文选择联想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本文选择联想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家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浪潮中处于风潮浪尖的企业,其并购IBM PC 部门的案例成为近些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典型案例。
二、联想集团并购案背景介绍(一)并购双方简介1.联想集团简介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万元人民币、1111名科技人员创办,人员创办,合并合并IBM 个人电脑事业部后,个人电脑事业部后,目前有纽约和北京两个总部,目前有纽约和北京两个总部,目前有纽约和北京两个总部,同时在中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设立两个主要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及与IBM的联盟,联想业务合作伙伴及与IBM的联盟,联想业务合作伙伴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
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
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
联联想在全球有27000多名员工。
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以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
在中国的北京、上海、成都、惠阳及深圳、印度的庞帝其利印度的庞帝其利(Pondicherry)(Pondicherry)(Pondicherry)及墨西哥的蒙特雷及墨西哥的蒙特雷及墨西哥的蒙特雷(Monterrey)(Monterrey)(Monterrey)设有设有个人电脑制造基地,并于全球采用合同制造及OEM OEM。
跨国公司商业贿赂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商业贿赂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be7b41e87101f69f319547.png)
跨国公司商业贿赂案例2003年9月,默沙东中国公司单方面解雇了杭州、广州两地工作的20多名中国区副总经理和医药代表,理由是这些员工“假以学术推广的名义报销娱乐费”(违规给医生提供娱乐),违反了默沙东公司内部的《规范执行公司商业道德准则》(英文简称为SOP)。
这些被解雇员工对此强烈不满,称他们所进行的会务活动符合默沙东公司规章制度,履行了默沙东内部审批手续,默沙东中国公司“捏造理由”是为实现在裁员时逃避赔付之实(默沙东与所有员工签署的劳动合同终止时间为2024年,一旦裁员公司将支付高额赔偿)。
部分被解雇员工纷纷选择劳动争议仲裁或者直接将默沙东告上了法院,截至目前,初裁以及一审被解雇员工均获胜诉.默沙东未曾预料,中国裁员不仅惹来官司,并且还遭遇各方非议,近期,质疑默沙东的报道接踵而至。
正如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高级公务事务主任丁燕宁所言:“现在我们都在为危机公关而头痛。
”7月16日,默沙东部分高层特意从香港来到广州与媒体见面,试图澄清裁员风波的真相。
一位默沙东的在职员工很疑惑地告诉记者:“裁员本是每个公司都会经历的正常的事情,不知道为什么这件事情会闹得这么复杂。
”不断翻新的商业贿赂?为什么裁员官司不断升级?被解雇员工之一的范小姐在今年6月底的一审判决中胜诉,将获得默沙东公司近48.6万元赔付。
她很感慨地说:“当我们离开了默沙东再来看默沙东,会发现它的许多日常行为已经违反了国家《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所严令禁止的不正当行为。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视角的不同,范小姐与其他被解雇的员工纷纷与老东家算账,不断检举、揭发默沙东的各种“违规行为”,而最初在裁员理由中涉及的学术推广会则成为了他们手中的证据。
范小姐说:“我和这批被辞退的同事们都认为,默沙东频繁的学术推广会绝大多数的目的是要影响这些医疗机构和医生对其产品采购和药品处方行为,是为了增加销售量,由于涉及向医院、医生或酒店支付场地费、聚餐和点心费、差旅费、赞助费及赠送各式各样的礼品,所以与给回扣没有实质区别。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012b1277232f60ddcca1a9.png)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在全球化并购浪潮中,已不仅仅限于大企业吞并小企业,更多地出现了大企业之间的并购。
这种大企业的并购常常对一国或几国的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因而对一些国际上著名的大企业并购典型案例的分析,能使我们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以下我们来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一)波音公司并购麦道公司1996年12月15日,世界最大的航空制造公司美国波音公司,宣布并购世界第三大航空制造公司美国麦道公司。
并购总价值133亿美元。
并购后,每份麦道股份变为0.65波音股份。
麦道品牌只保留100座的MD一95型客机,其余民用客机一律改为波音品牌。
从此,有76年历史,举世闻名的麦道公司不复存在。
波音公司总经理于1997年2月出任新波音的主席和总经理,三分之二以上管理干部由波音派出。
新波音拥有20万员工,500亿美元资产,净负债仅仅10亿美元。
当时预计在1998年,新波音公司可望有530亿美元的进账,可牢牢稳住世界民用和军事飞机制造企业的龙头老大的地位。
波音公司成立于1916年,至今已有89年的历史。
波音经过多次的研究开发,发展成为一家设计并制造民用及军事飞机、导弹、直升飞机及其他相关产品的多种经营公司。
在今后的20年中,波音将以每年5%的速度发展空中交通事业,并在原有全球民用客机交易量64%(1995年)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提高。
麦道公司成立于1920年,一直在军用飞机制造领域拥有霸主地位。
但是在1996年以后,市场占有份额急剧下降,竞争能力迅速削弱,从而面临着被其他企业并购的危险。
波音并购麦道计划已经讨论了三年。
麦道曾经两次拒绝波音,然而,在过去的几年,在与波音和空中客车的激烈竞争中,麦道一路败北,世界市场份额从22%下降到不到10%。
1996年,麦道只卖出40架民用客机。
1996年10月,麦道承认自己的300座MD一11无力与波音的400座747竞争。
12月,麦道放弃了自己440座MD一11的计划,开始作为波音的"下承包商",帮助波音生产550座"加长型"747客机。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185d708e9951e79b892774.png)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联想牵手IBM打造世界PC巨头案例简介: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和IBM历经13个月的谈判之后,双方签署了一项重要协议,根据此项协议,联想集团通过现金、股票支付以及偿债方式,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事业部(PCD),其中包括IBM在全球范围的笔记本及台式机业务,并获得Think系列品牌,从而诞生了世界PC行业第三大企业。
中方股东、联想控股将拥有新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
新联想集团将会成为一家拥有强大品牌、丰富产品组合和领先研发能力的国际化大型企业。
作为国内知名的IT企业,联想正在走出国门,向着国际化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进。
一、并购动因分析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身处激烈动荡的商业经营环境之中的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掌握并购这一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利器,及时做出理性明智的并购抉择,尽快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竞争力,才能经受无情竞争的洗礼和冲击,达到增强企业实力的目的。
全球已经进入了第五次跨国并购的浪潮,而中国在这次浪潮中将占据重要位置。
跨国并购将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一种重要方式。
对于联想公司,并购的动因分析如下:(一)两公司通过合作,扩大PC制造销售的规模,获得竞争优势联想虽然是国内PC界的老大,国内市场份额远高于戴尔、惠普等公司。
但是戴尔通过广泛采用行业标准技术和高效率的直销方式获得了低成本的优势,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给联想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联想在全球市场中份额却远远不及戴尔和惠普。
作为个人电脑的创造者IBM在PC市场的份额虽然排在第三位,但该公司同前两名的差距却越来越大。
规模不大就降低不了成本,得不到竞争的优势,所以此次并购联想和IBM可以达到共同的目的—扩大PC制造销售的规模,获得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以应对戴尔、惠普等同行的竞争。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周伟焜也曾直言不讳地说:“我们两边的目标是共同的,我们希望把领先产品跟品牌,世界一流的服务跟知识立足全球,让大家有新的成长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行业里有足够的经济规模。
索尼消费者教育案例分析(3篇)
![索尼消费者教育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5d4d5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6.png)
第1篇一、背景介绍索尼公司(Sony Corporation)是一家总部位于日本的跨国公司,成立于1946年,主要业务涵盖了电子产品、游戏、娱乐和金融服务等领域。
索尼以创新和技术领先著称,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
在我国,索尼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索尼公司开始重视消费者教育,以提高消费者对索尼产品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本文将以索尼消费者教育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其在消费者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
二、索尼消费者教育案例分析1. 索尼消费者教育目标索尼消费者教育的主要目标包括:(1)提高消费者对索尼品牌和产品的认知度;(2)提升消费者对索尼产品的购买意愿;(3)培养消费者对索尼产品的忠诚度;(4)优化消费者购物体验,降低售后服务成本。
2. 索尼消费者教育策略(1)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渠道索尼公司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开展消费者教育。
在线上,索尼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渠道发布产品信息、使用教程、用户评价等内容,让消费者全面了解索尼产品。
线下,索尼设立体验店、举办产品发布会、开展线下培训等活动,让消费者亲身体验索尼产品的魅力。
(2)多样化的教育内容索尼消费者教育内容丰富多样,包括:① 产品知识普及:介绍索尼产品的技术特点、功能优势、适用场景等,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② 使用技巧分享:提供产品使用技巧、故障排除方法等,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③ 售后服务介绍:告知消费者售后服务政策、联系方式等,增强消费者对索尼品牌的信任;④ 消费者互动:通过线上论坛、线下活动等形式,鼓励消费者分享使用心得、交流使用经验,增强消费者之间的互动。
(3)精准定位的教育方式索尼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采取精准定位的教育方式。
例如,针对年轻消费者,索尼推出“青春派”系列,强调时尚、个性化的特点;针对家庭消费者,索尼推出“家庭影院”系列,满足家庭观影需求。
3. 索尼消费者教育成果(1)品牌知名度提升:索尼消费者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得索尼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得到显著提升;(2)产品销售增长:通过消费者教育,索尼产品销售业绩逐年增长;(3)售后服务满意度提高:消费者对索尼产品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售后服务投诉率明显下降;(4)消费者忠诚度增强:索尼消费者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得消费者对索尼品牌的忠诚度得到提升。
宝洁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宝洁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e2867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2.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简称P&G)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跨国公司,主要从事日用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的知名品牌,如飘柔、海飞丝、潘婷、汰渍、吉列等。
本文将分析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一次法律纠纷案例,旨在探讨跨国企业在本土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
二、案例简介2010年,中国消费者在购买宝洁公司生产的洗发水产品时,发现产品中存在大量疑似化学物质。
经过调查,消费者发现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随后,宝洁公司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面临巨大的法律压力。
三、案例分析(一)法律问题1. 产品责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本案中,宝洁公司生产的洗发水产品中存在疑似有害化学物质,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涉嫌违反产品责任法。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安全、健康、满意的消费权益。
本案中,宝洁公司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广告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告应当真实、合法、准确。
本案中,宝洁公司在其广告中宣传其产品安全、无害,但实际产品却存在安全隐患,涉嫌违反广告法。
(二)应对策略1. 主动召回问题产品:宝洁公司应立即启动产品召回程序,将问题产品从市场上撤回,以防止消费者继续受到危害。
2. 公开道歉并赔偿消费者损失:宝洁公司应向消费者公开道歉,并按照相关规定对受到损害的消费者进行赔偿。
3. 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宝洁公司应加强内部产品质量监管,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 积极应对舆论压力:宝洁公司应积极应对舆论压力,通过媒体发布公开信、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向消费者传达公司对此次事件的关注和处理措施。
四、案例启示1. 跨国企业在本土化过程中应重视法律法规: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应充分了解并遵守中国法律法规,以确保自身合法权益,避免法律风险。
跨国公司参与国际投资的成功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参与国际投资的成功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1fde3b195f312b3169a5f5.png)
跨国公司参与国际投资的成功案例分析一、跨国公司定义:跨国公司服务方案跨国公司就是指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
二、上汽集团出巨资收购通用大宇10%的股份通用汽车通过剥离大宇原有的许多不良资产,保留了韩国境内的3个汽车厂的优质资产,汉城的设计中心、在海外的部分分销公司,即汽车设计,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精髓,并且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大宇汽车公司的债权人合作成立的一家绝对控股的新公司——大宇汽车科技公司接管大宇汽车轿车生产业务。
2002年4月通用汽车及其合作公司的亚洲合作伙伴——上汽集团和日本钤木汽车公司,联合投资收购持股67%,其分配比例为:通用汽车占41.1%,日本铃木占14.9%(出资8 900万美元),上汽集团占10% (出资5 970万美元),其余33%由大宇债权人持股。
新合资公司通用大宇于2002年10月底正式成立并运营。
成功之处:1.促进上汽融入国际汽车工业上汽参与通用大宇公司,股份虽然不多,但使中国汽车工业在走向世界方面迈出了难能可贵的第一步。
同时,上汽集团也能够帮助通用大宇更快地进入中国快速发展的汽车市场。
对于上汽和大宇来讲这是—项双赢的投资战略。
一向奉行“引进来”的中国汽车上业,终于迈出了走出去”的第—步,参与到全球汽车市场的国际竞争中去。
它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中国汽车工业融入国际汽车工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
对于通用汽车来说,这次收购并转让股权的行既照顾了亚洲合作伙伴的关系,又降低了收购大宇汽车公司的风险。
而铃木公司和上汽集团在其中也得到了实惠,分享到了由通用公司针对韩国方面近似严酷的谈判压价成果。
这不仅能促进上汽集团在资本、产品、管理、人力资源等多方面融入国际市场,积累国际经营管理经而且能通过优化组合集成其在亚洲的合作伙伴的全球资源,提高自主开发能力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致命缺陷,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其在亚洲的市场份额。
跨国公司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d63a2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d.png)
跨国公司案例分析跨国公司是指在其国内外都设有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机构的企业,它们通常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面对着跨文化、跨国法律、跨国政治等多重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的发展对于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跨国公司的案例,探讨跨国公司的发展模式、管理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某跨国公司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总部位于美国,是一家以科技为核心的跨国企业,主要经营领域包括电子产品、通讯设备、软件开发等。
在全球范围内,该公司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员工数量超过10万人。
在国际市场上,该公司的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份额稳步增长。
首先,该跨国公司的发展模式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
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其次,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通过全球化的采购和生产布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此外,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推出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根据当地文化和习惯进行定制,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性。
然而,跨国公司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政策、文化存在差异,公司需要面对复杂的国际法律环境和政治风险,需要灵活应对,避免出现法律纠纷和政治风险。
其次,全球化竞争激烈,市场环境变化快速,公司需要不断调整战略,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灵活性。
另外,人才管理也是跨国公司面临的难题,如何有效管理全球范围内的员工,激发其工作激情和创造力,是公司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然而,跨国公司也面临着诸多机遇。
首先,全球化市场需求巨大,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其次,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国际并购、合作等方式快速扩大规模,实现全球化布局。
另外,科技进步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多创新和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跨国公司国际经营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国际经营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e5f1d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b.png)
产品拥有便利性(随处可得),独特风味(神秘 配方)及价格公道等特色.
产品生命周期为循环再循环型态,历久弥坚.
劣势(Weakness) 组织庞大,控制不易。 消费者刻板印象-不健康饮料,因可乐内含有咖
啡因等成份,且易造成肥胖等健康问题。
星巴克早期的门店选址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而伴随着门店数量逼近2000家,甚至达到 3400家的规划,意味着要进军更广阔的三四 线市场。近日,星巴克投资意大利高端面包及 比萨品牌Princi,在中国部分三四线城市启动 了“焕新食”项目,推出了38款新餐品,显现 了其对三四线城市的野心。
持续攀高的成本和持续放缓的消费增速,依然 是星巴克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今年6月16日起, 星巴克大陆地区门店部分饮品价格上调1—2元, 对此官方解释资金将作用于租金、物流、门店 设施和人力等各个方面。
1941 工作的活力 可口可乐属于— 1942 只有可口可乐,才是可口可乐 永远只买最好的 1943 美国生活方式的世界性标志—-可口可乐 1945 充满友谊的生活 幸福的象征 1946 世界友谊俱乐部—只需5美分
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2)华人明星代言
在中国,1999年,可口可乐先是起用张惠妹,这 个女歌手泼辣、野性、“妹”力四射,赢得了一大 批青少年的喜爱,然后由新生代偶像谢霆锋出任可 口可乐数码精英总动员。2001年又推出当红偶像张 柏芝,作为可口可乐夏季市场推广活动的形象代言 人。
紧接着就是跳水明星、三届奥运冠军得主、中国 跳水皇后伏明霞与可口可乐签约,成为新世纪“雪 碧”品牌在中国的第一位广告代言人。电视广告中 伏明霞从千米高空的飞机上腾空跃起,落在晶莹剔 透的冰雪中,暗示了雪碧的清新直爽。据称,起用 华人新生代偶像做宣传之后,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销 售增长了24%。
跨国公司管理案例
![跨国公司管理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4f1441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3.png)
跨国公司管理案例跨国公司管理案例一、案例背景某跨国公司正在经历一次新的展开期,由于经济面临的不安全性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公司正在面临楼下的转型-从贸易公司向一个全球经营的综合跨国公司的转变。
跨国公司的管理机制紧密地联系了经营方式,以实现公司的目标,并保护公司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利益。
这次变化的最重要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及管理模式,能够利用全球资源,实现利润增长。
二、案例分析1.实施有效的决策机制有效的决策机制对于一个成功的跨国公司来说尤为重要。
企业必须考虑到全球竞争的深刻影响,组织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范围内的发展。
决策机制可以采用一个多层次制度的方法,从而能够坚持有效的决策过程。
管理层应该考虑如何应用全球和地方视角,制定有效的关键战略,并建立有效的规范和控制机制,以实现企业的全球化战略目标。
2.强化和意识到文化差异文化多样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对于跨国组织来说,跨文化管理必须有效地解决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全球各地的员工能够在同一个环境中工作。
为了解决文化多样性问题,公司应以建设性的方式来处理文化之间的差异,发展一个可以接受它们的体系,这样才能发挥国际组织优势,适应全球环境的变化。
3.实施可衡量的成果机制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对国际组织的管理要求实施可衡量的成果机制。
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应考虑到全球化的深刻影响,制定出能够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成果机制。
可衡量成果机制有助于改善团队间的协作,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和利润。
此外,建立一个可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考核机制,也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结论跨国公司转型期间,应实施有效的决策机制,强化和意识到文化差异,以及实施可衡量的成果机制,以此实现公司的目标。
跨国并购案例及详细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及详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15695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2.png)
跨国并购案例及详细分析一、案例背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并购成为企业扩张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以某跨国公司并购案例为例,对其背景、动机、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二、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该跨国公司是一家在制造业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专利。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公司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全球竞争力。
2. 并购动机公司决定通过并购来实现快速扩张和获取市场份额。
并购的动机主要包括:- 实现规模经济:通过并购可以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 获取新技术和专利:通过并购可以获取目标公司的技术和专利,进一步巩固自身的技术优势。
- 拓展市场份额:通过并购可以进入新的市场,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3. 并购过程并购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策略规划阶段:确定并购目标,制定并购策略和计划。
- 目标筛选阶段:通过市场调研和尽职调查,筛选出符合公司战略发展需求的目标公司。
- 谈判阶段:与目标公司进行谈判,商讨并购条件和交易结构。
- 审批阶段:获得相关政府机构和监管部门的批准。
- 合并整合阶段:完成并购交易后,进行合并整合工作,包括人员调整、业务整合等。
4. 并购结果并购的结果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案例中,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取得了以下成果:- 实现了规模经济:通过整合资源和降低成本,公司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 获取了新技术和专利:通过并购,公司获得了目标公司的先进技术和专利,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技术竞争力。
- 拓展了市场份额:并购使得公司进入了新的市场,扩大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三、案例启示通过对该跨国并购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并购是企业快速扩张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需要谨慎选择并购目标,确保与公司战略发展需求相符。
- 并购过程需要经过详细的策划和尽职调查,确保交易的可行性和合规性。
- 并购后的合并整合工作同样重要,需要合理规划和有效执行,确保实现预期的效果。
法律法规洗钱案例分析(3篇)
![法律法规洗钱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ebe07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1a.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洗钱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
为了打击洗钱犯罪,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
本文将以某跨国公司涉嫌洗钱案为例,分析法律法规在反洗钱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二、案情简介某跨国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在我国境内设有分支机构,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业务。
2018年,该公司被我国公安机关怀疑涉嫌洗钱犯罪。
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间,通过以下方式涉嫌洗钱:1. 虚假交易:该公司与境外公司进行虚假交易,将大量资金从境内转移到境外。
2. 利用第三方账户:该公司通过境内外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资金转移,逃避监管。
3. 跨境资金转移:该公司利用跨境汇款、跨境电汇等方式,将境内非法所得转移到境外。
三、法律法规分析本案中,涉嫌洗钱的行为涉及多个法律法规,以下将分别进行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协助、配合反洗钱调查。
该公司在明知或应知其交易可能涉及洗钱的情况下,仍进行虚假交易和跨境资金转移,违反了反洗钱法的相关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而提供资金账户的;协助将资金转移的;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本案中,该公司通过虚假交易、利用第三方账户和跨境资金转移等方式,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符合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的洗钱罪构成要件。
四、案件处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判决该公司犯洗钱罪,并处以罚金。
同时,法院还判决该公司积极配合反洗钱调查,退赔非法所得。
五、案例分析本案涉及洗钱犯罪,充分暴露了我国反洗钱工作的严峻形势。
英国商业法律案例分析(3篇)
![英国商业法律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2e4b7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a.png)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
英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成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企业往往面临诸多法律风险。
本文将以某跨国公司在英国设立子公司的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其在英国商业法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案例描述某跨国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为拓展欧洲市场,甲公司决定在英国设立子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
在设立过程中,甲公司遇到了以下法律问题:1. 公司设立登记在英国设立子公司,甲公司需要按照英国公司法的规定进行公司设立登记。
然而,甲公司在准备相关文件时,发现英国公司法对股东人数、注册资本等要求较为严格,与我国公司法存在较大差异。
甲公司担心无法满足英国公司法的要求,导致公司设立失败。
2. 劳动法律问题在英国,劳动法律体系较为完善,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力度较大。
甲公司在招聘员工时,需要遵守英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如合同签订、加班费支付、休假制度等。
甲公司担心,若在劳动法律方面出现疏忽,将面临高额赔偿风险。
3. 税收法律问题英国税法对跨国公司有较为严格的规定,甲公司在英国设立子公司后,需要按照英国税法缴纳各种税费。
甲公司担心,若在税收法律方面处理不当,将面临税务风险。
4. 知识产权保护在英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较为完善。
甲公司在英国设立子公司后,需要加强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避免遭受侵权行为。
然而,甲公司对英国知识产权法律了解有限,担心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出现问题。
三、案例分析1. 公司设立登记问题针对公司设立登记问题,甲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聘请专业律师团队,协助办理公司设立登记手续;(2)根据英国公司法的要求,调整公司章程,确保符合英国法律的规定;(3)准备充分的设立文件,如股东会决议、董事任命书等。
2. 劳动法律问题针对劳动法律问题,甲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熟悉英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确保在招聘、签订劳动合同等环节遵守法律要求;(2)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员工行为;(3)建立健全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降低劳动争议风险。
国贸法律案件案例分析(3篇)
![国贸法律案件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f889c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a.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国际贸易合同纠纷案涉及我国一家知名出口企业与国外一家跨国公司之间的贸易往来。
本案涉及的商品为某品牌电子产品,合同金额为100万美元。
由于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争议,导致纠纷产生。
以下是案件的具体情况:(一)当事人信息1. 原告方:我国某知名出口企业(以下简称“原告”)2. 被告方:国外某跨国公司(以下简称“被告”)(二)纠纷原因1. 货物质量争议:被告认为收到的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标准。
2. 交货延迟:原告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交货,导致被告无法按时履行其后续订单。
3. 支付违约金:被告认为原告未能按时交货,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
二、案件经过(一)合同签订原告与被告于2018年3月签订了一份国际贸易合同,约定由原告向被告出口一批某品牌电子产品。
合同中明确了货物的质量标准、数量、价格、交货时间、支付方式等内容。
(二)合同履行1. 原告交货:原告于2018年6月完成了货物的生产,但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交货。
2. 被告验收:被告在收到货物后进行了验收,发现部分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标准。
3. 争议产生:被告向原告提出质量异议,并要求原告承担违约责任。
(三)协商解决双方在争议发生后进行了多次协商,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四)诉讼程序被告遂向我国某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原告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
三、案件分析(一)货物质量争议1. 合同约定:根据合同约定,货物的质量标准应符合国际通行的标准,并符合被告的使用要求。
2. 检验标准:原告提交的检验报告显示,货物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但被告认为该标准不符合其使用要求。
3. 鉴定结论:法院委托第三方鉴定机构对货物进行了鉴定,鉴定结论认为货物存在一定质量问题,但不足以影响正常使用。
(二)交货延迟1. 原因分析:原告未能按时交货的原因主要是生产过程中遇到了技术难题,导致生产周期延长。
2. 合同约定:合同中未对交货延迟作出明确规定,双方在履行过程中存在争议。
跨国公司失德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失德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f4c73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1f.png)
跨国公司失德案例分析
案例一:
1月12日晚,位于山东烟台的韩资企业世刚纤维公司的10余名韩方管理人员在未办理任何清算手续的情况下,突然集体从当地撤回韩国,留下了3000名当地员工、工厂设备和大笔的债务一走了之。
韩国媒体1月中旬曾大篇幅报道此事。
由于这些不告而别的企业管理者通常采取丢弃工厂设备、半夜悄然离去的方式,韩国媒体将这种在华韩资企业非法撤离现象形象的称作“夜半逃逸”。
实际上,关于驻华韩企“半夜逃逸”并不是新出现的问题,据韩联社报道,大多非法撤离的企业选择“连夜逃跑”的方式,其中青岛、广州等韩资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逃跑”现象比较突出。
韩国进出口银行于2月12日发表的《青岛地区投资企业的非法撤离现状》报告书指出,2000年至2007年,共有8344家韩国企业在青岛投资,其中2.5%的企业(206家)已经非法撤离。
案例二:
2013年7月,美国媒体报道,快餐巨头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含有化学消泡剂“聚二甲基硅氧烷”,以及从石油中提炼的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
美国麦当劳解释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这些添加剂,是用以防止
炸鸡块的食油起泡,同时保持麦乐鸡的质感和方块形状。
但是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橡胶类的食品添加剂如果服用过量,会出现反胃、耳鸣、作呕等副作用,甚至会使人感到窒息和虚脱。
消息一出,在中国引起强烈关注。
不过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随后发表声明,表示麦当劳在中国售卖的麦乐鸡中聚二甲基硅氧烷、特丁基对苯二酚两种物质的含量完全符合现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对消费者的健康无害。
随后,中国的相关部门也证实,麦当劳所使用的这两种食品添加剂没有超标。
涉外法律关系案例分析(3篇)
![涉外法律关系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e1e8e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31.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本案涉及一家中国出口企业与一家美国进口企业之间的国际贸易合同纠纷。
中国出口企业(以下简称“中方”)是一家专业从事机电产品出口的企业,美国进口企业(以下简称“美方”)是一家从事电气设备销售的公司。
双方于2019年签订了一份为期一年的国际贸易合同,约定中方将一批价值100万美元的电气设备出口至美方,美方支付货款后,货物所有权归美方所有。
二、合同条款合同主要条款如下:1. 货物描述:合同详细列明了货物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标准等。
2. 价格:合同约定货物价格为CIF纽约,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
3. 付款方式:合同约定采用即期信用证支付,即美方在货物装船后,需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银行开具信用证,支付货款。
4. 交货时间:合同约定货物应在签订合同后60天内从中国港口装船。
5. 违约责任:若任何一方违约,违约方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三、纠纷起因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美方发现货物存在质量问题,经检验,发现货物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
美方遂要求中方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
中方则认为,货物在出厂前已经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不存在质量问题,美方提出的质量异议属于无理取闹。
双方协商未果,遂诉诸法律。
四、法律分析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包括:1. 合同解释: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合同的解释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考虑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其次考虑合同的条款、交易习惯、国际惯例等。
在本案中,双方应按照合同条款和相关国际惯例来解释合同。
2. 货物质量:根据CISG,卖方应保证其交付的货物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
在本案中,美方提出货物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需要通过检验报告等证据来证明。
3. 违约责任:根据CISG,若卖方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包括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在本案中,若中方确属违约,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五、案例分析1. 合同解释:本案中,双方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存在分歧。
跨国公司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dc09aa915f804d2b16c1a4.p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 股东权益 利润占比 净利率 资产收益率
8.6 4.0
发展愿景
完善产品组合,加速饼干市场渗透和产品开发,建立饼干品类领先地位 考虑向低档延伸,覆盖低端市场 打造核心品类,构建领先优势 在渠道管理部分,坚持渠道创新,拓展新终端
在成本控制方面,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
在公司形象建设方面,加强公司品牌推广 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方面, 解决被并购企业的内部冲突,缓解内部矛盾,创造 和谐的企业文化
亿滋中国
亿滋中国(原“卡夫食品中国”从2013年7月1日起正式更名为亿滋中 国,表达了公司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亿万好滋味”的愿景。 )于1984 年进入中国市场,总部设在上海,现在是中国的饼干、口香糖与糖果、 固体饮料等零食业务的市场引领者。 亿滋中国旗下拥有奥利奥、趣多多、优冠、闲趣、王子、太平梳打、 乐之、炫迈、荷氏、怡口莲、菓珍和麦斯威尔等多个为中国消费者所 熟知且喜爱的品牌。 亿滋中国总部位于上海,在北京、上海、苏州、广州和江门有八个生 产基地。在全国各地设立近140个销售办公室,并在苏州设立了中国及 亚太饼干研发中心。亿滋中国现有超过6,600名员工。 2013年净收入11亿美元。中国市场中,饼干排名第一、糖果排名第一、 口
Thanks for watching
差异化营销策略,对市场的精细划分,实行不同定价和营销策略 对产品和品牌的清晰定位 对新产品开发的高度重视 有效的多品牌管理 创新性的品牌沟通方式, 注重与分销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面临挑战
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
中国等的可实现性的增大
行业竞争不断加剧
层出不穷的新产品威胁
香糖排名第三 。
竞争优势
1、拥有众多消费者喜爱的品牌 2、产品创新
亿滋近期推出的新品也体现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与承诺
Mini奥利奥
冰淇林风味奥利奥
炫迈口香糖
奥利奥软香小点
金装奥利奥
奥利奥巧轻脆
3、强劲的整合营销活动 (广告设计、明星代言、 网络直销、实体店促销策略等)
4、出色店内执行
5、亿滋希望厨房
跨国公司案例分析
——亿滋国际公司
主讲人 韩 娜 PPT制作 李 舒 协助 张 慧 崔欣媛
并购历程
亿滋国际 亿滋中国 竞争优势 战略评价
面临挑战
不足之处 发展愿景
并购历程
1903年,詹姆士·克拉夫特(James L. Kraft)在美国芝加哥开展奶 酪批发事业,创办卡夫食品。 1924年,卡夫食品上市,期间收购其他公司,并扩展至非食品业务。 1984年,卡夫食品进入中国市场 1988年,奥驰亚集团(Altria)的前身菲利浦莫里斯收购卡夫食品。 1989年,菲利浦莫里斯将旗下的通用食品(General Foods)与卡夫合 并为卡夫通用食品(Kraft General Foods)。 2000年,菲利浦莫里斯收购纳贝斯克后再拼入卡夫食品。 2007年7月,卡夫食品收购竞争对手达能(Danone)的饼干业务。 2007年1月,卡夫食品脱离奥驰亚集团独立。 2010年1月,卡夫成功收购吉百利(Cadbury),成为全球最大糖果生 产商。 2012年10月,卡夫食品拆分为全球零食业务和北美杂货业务两个独立 运营机构,亿滋国际拥有原卡夫食品旗下的零食和食品品牌。
目前,新兴市场对零食需求的增长,已成为亿滋国际的业务发展重点。 2012年,新兴市场对亿滋国际全球收益的贡献已接近40%。 2013财年,亿滋国际收入为353亿美元,营业收入为3.97亿美元,净利 润为3.92亿美元,总资产为725.6亿美元,总权益为323.7亿美元,共有 107000名员工。2013年世界500强第313名,2014年第332名。
亿滋国际
亿滋国际(Mondelēz International)是全球零食龙头,公司总部位于 美国伊利诺伊州迪尔费尔德,业务遍及全球165个国家及地区。
亿滋国际旗下拥有多个年收益超过10亿美元的明星品牌,包括吉百利、 雅可布咖啡、LU饼干、纳贝斯克与奥利奥饼干、果珍固体饮料和 Trident口香糖等。 亿滋国际是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及 Ethibel可持续发展指数中的一员。
与雀巢的竞争(2013)
不足之处
2013财报
百万美元 营业收入 利润 35015.0 3028.0 75478.0 32215.0 年增减% -35.6 -14.1 ---
名称改变宣传费用增加 改名后消费者认知度风险加大 面对竞争时的灵活性缺失 价格水平及产品组合的多样化存在劣势 企业文化的管理存在问题
致力于改善农村学童的膳食营养水平, 提升农村学童,教 师及厨房员工营养知识和 卫生教育
6、倡导“健康福祉” (well being)
• • • • 帮助消费者适量适度地选择零食 获取可持续性的农产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保证消费者和员工的安全 加大对社区健康项目推广的投资,关注健康生活理念
战略评价
符合内外部环境要求,发挥了其优势,避免了其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