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坑围护的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基坑围护的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文章结合某深基坑工程实例,分析了其施工管理难点,探讨了其型钢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实现节材;绿色降水施工技术,实现节水;土方开挖的绿色施工组织,实现节地环保;实行绿色施工标准,采取安全保障措施。
在深基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中,应当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绿色施工与科学管理的结合;制定绿色降水方案,加强对基坑的安全稳定性管理;运用科学管理方式,强化施工单位绿色理念,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深基坑;绿色;技术;管理
社会经济与建筑行业一日千里的发展,绿色理念业已深入人心,绿色建筑的绿色施工技术也日益成熟,施工管理方法也日渐完善。
在深基坑工程建设中,应当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积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结合某深基坑工程实例,对其围护结构的绿色施工与管理展开具体探讨与论述。
1 工程概况
前卫衬布厂改建工程,位于上海市崇明县长兴岛,东至桔园度假村,南至潘圆公路,西至桔园,北至横河。
整个项目占地面积17978平方米,包括6栋多层建筑和一栋小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为31843平方米。
其中地下室位于一栋高层和一栋多层的下方,为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6136平方米,部分区域设计为6级人防。
2 施工管理难点分析
2.1规模大,绿色施工要求严格
本工程施工场地面积较小,单体较多,需合理部署施工流程,统筹安排,给现场施工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其中对绿色施工的要求尤为严格。
在施工过程中除及时对结构本身进行保护之外,需对完工部分的产品等进行保护,以减少不必要的返工,保证施工区域的清洁及工程进度。
2.2工期长,施工管理难度大
本工程施工期较长,为了确保必要的施工周期、考虑建设单位尽快获得投资效益,确定本工程施工工期为588日历天,必须以优秀的管理水平和一流的施工技术来提高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保证工期。
2.3周边复杂,安全保护要求高
本工程位于潘圆公路以西,要求建设单位在基坑施工前,弄清周边道路上的各类管线等,在基坑施工时应请有资质的监察单位进行监测,量测的各类数据及时反馈给施工方、监理及设计方,以便及时调整和排除工程隐患。
实际施工中宜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3 基坑围护的绿色施工工艺
3.1型钢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实现节材
建设单位根据本工程场地、地质情况及结合长期施工经验,从围护安全性出发,本工程基坑主要采用搅拌桩重力坝及SMW工法门式结构围护,本节将主要介绍SMW型钢水泥搅拌桩施工。
采用两轴搅拌桩机湿法施工,并进行全断面套打施工,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参量13%,水灰比1.5,插入型钢采用500×300×11×18;搅拌桩要求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0MPa;搅拌桩内插型钢应确保平整度和垂直度,不允许有扭曲现象,插入时要保证垂直度,插入若有街头,应保证接头的抗弯、抗剪及抗拔等强度,接头应位于开挖面以下 2.0m,且相邻两根型钢接头应错开1m以上;搅拌桩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150,型钢桩位偏差不得大于30m;搭接施工的相邻搅拌桩的施工间隙时间应不超出10~16小时;搅拌桩制作后应立即插入型钢,型钢插入时间一般不超过3小时;型钢插入之前必须涂刷减摩剂,以确保能顺利拔出;在搅拌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基坑周边沉降及位移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资料,合理控制搅拌桩施工过程中搅拌头的压入阻力及注浆速度与注浆压力;型钢拔出时应既是施灌砂或注浆措施,以保证周边环境的安全;型钢插入搅拌桩内应控制好标高,以及型钢定位固定。
现场柱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螺纹连接,梁钢筋均采用直螺纹连接,并采用Ⅲ级高强度钢筋代替Ⅱ级钢筋,既节约了钢材用量,又提高了结构的可靠度,实现了节材。
3.2绿色降水施工技术,实现节水
深基坑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地下水因素的影响。
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环保的降水方案,实行绿色降水。
该工程地下车库,基坑开挖深度约5m左右,地下水位较高,挖前进行轻型井点降水。
地下室分区井点降水采用周边(除水泥搅拌樁边侧)布置轻型井点降水井,每个井点间距1.2米,中间沿长边布置轻型井点降水井。
采用直径50的射流泵冲孔,冲孔直径为300mm,冲孔深比井点设计深50cm~100cm。
成孔结束,即插入井点管,井点管与孔壁之间应立即用粗砂灌实,距孔口米深度内,用粘土填塞密实,以防止漏气。
安装并连通总管、集水箱、排水管,各组井点系统安装完毕后,及时进行试抽水,以检查管路连接质量、井点出水和泵组工作水压力、真空度及运转等情况。
施工现场设立沉淀池2个,经排水管道汇集到总沉淀池,并设高位沉淀水箱,现场制作简易洒水车1辆,洒水控制扬尘利用沉淀池内废水。
通过以上措施,与以往工程项目耗水量对比预计节水比例达20%。
3.3土方开挖的绿色施工组织,实现节地环保
本工程土方开挖量约41000立方米,其中地下室土方开挖量约32000立方米。
现场地势较低、并考虑后期绿化堆坡用土,土方量约需28800立方米。
本工程土方考虑场地内平衡,需平衡土方场地内短驳,选择在场地景点范围短期堆置,土方回填时驳回,实现节地;多余土方外运,减少扬尘污染,保护社会环境。
基坑围护完成后,进行地下室土方开挖。
根据后浇带设置,将本工程土方分四块开挖。
每区块土方分层开挖。
开挖过程中由项目部派专人在现场控制挖土标高,挖土机按施工流程开挖。
进一步复核桩位情况;挖土时清洗运土车的污水必须经过沉淀后,才能排出施工场地;对于超挖部位,严禁回填土,须回石子、黄砂;挖土时在基坑周边设集水井,用水泵作明排水;在工地大门口设洗车台,土方车在出大门前必须冲洗干净,并且在门外满铺草包。
避免开挖后的土方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实现绿色施工。
3.4实行绿色施工标准,采取安全保障措施
作为建设单位,我们应当实行绿色施工标准,以监测数据作前提,人、机、物作保证,通过可靠的手段来确保基坑、地下管线、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在施工现场應当监督施工单位备好注浆材料,根据监测数据采用跟踪注浆,调整管线曲率和控制沉降。
当发生基坑内大面积涌水时,应立即采取压密注浆等堵水措施。
实行绿色施工标准,确保基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4 深基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的体会与建议
4.1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绿色施工与科学管理的结合
深基坑工程的土体与围护结构体系之间往往是相互作用、易于变化、具有双向动态性的,仅从理论上对深基坑工程的围护结构施工及土方开挖施工来进行,很难达到绿色施工技术要求。
在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的先进技术环境下,应当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指导深基坑工程的施工与管理。
对时刻效应、软土深基坑稳定性、地层位移等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积极采用科学先进的施工技术,控制基坑的变形问题,维护基坑的稳定性,将绿色施工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实现对整个建筑物的保护。
4.2制定绿色降水方案,加强对基坑的安全稳定性管理
相关数据调查和大量研究表明,深基坑不稳定,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究其根源,75%的原因在于地下水因素的影响。
制定科学环保的降水方案,实行绿色降水,降低地下水为深基坑工程造成的安全隐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使坑内地面至坑底以下一定深度内的土层疏干并排水加固,便于土方开挖,更有助于提高挡墙被动区及基坑内土体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基坑的顺利开挖和地下结构的施工,降低土体的含水率,提高土体的
抗剪强度稳定性,防止发生流砂、管涌现象和坑底回弹隆起。
防止坑外地下水位的下降,确保周围建筑及地下管线的安全。
4.3运用科学管理方式,强化施工单位绿色理念
为了保证深基坑工程的绿色施工,要通过制定有效的法规和构建施工体系的方式,使绿色施工技术更好的应用在深基坑的施工中。
在进行深基坑施工之前,首先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将施工单位被动的绿色观念转变为主动绿色施工,保证绿色施工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另外,在深基坑施工中构建绿色施工体系,在工程的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构建绿色施工评价体系,注重对深基坑工程中的绿色施工技术进行评价,保证其运用正确的绿色施工原则。
5 结语
在该深基坑工程施工工期内,通过采用绿色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维护了基坑的安全与稳定,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创造了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努力学习新工艺、新技术,促进了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创建自然和谐共生、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建筑。
参考文献:
[1]杨国强.绿色施工研究与推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0)
[2]李裕平.建筑施工环境污染剖析与绿色施工组织管理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