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课内文化常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课内文化常识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古文,下面进行格式修正并改写每段话。
一、找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矣。
今天年老了,已经没有能力做什么了。
2.共其乏困供。
共同面临物资短缺的困境。
3.___,___。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
4.___说,与___。
秦国的伯爵与郑国达成盟约。
5.失其所与,不知智。
失去了与之合作的对象,就不知道怎么做了。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
1.若舍___以为东道主。
放弃与郑国的关系,选择其他国家作为东道主。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出使的人物资短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的力量有限,做不到这一点。
三、写出下列字的词类活用:
1.夜缒而出。
缓慢地出来,作为状语。
2.朝济而夕设版焉。
早上过河,晚上就在对岸安营扎寨,作为状语。
3.既东封___。
已经封了郑国,作为状语。
4.晋军函陵/秦军___。
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___。
7.___以鄙远远。
越国作为边境远方的鄙陋之地。
8.共其乏困。
缺少的东西,作为名词。
9.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对我们厚待,我们对邻国的态度却很薄弱。
10.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侵损别人的东西,不是仁德之举。
11.且贰于___。
对楚国有二心。
12.___退秦师。
___让秦国军队撤退。
13.若亡___而有益于君/焉用亡___陪邻?如果放弃郑国可以对我们有利,为什么还要牺牲郑国呢?
14.既东封___。
已经封了郑国,作为使动用法。
15.若不阙秦。
如果不保住秦国,作为使动用法。
16.阙___。
为了利益晋国而放弃秦国,作为使动用法。
四、写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1.是寡人之过也,君之所知也。
这是我的错误,你也知道。
2.___,___。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宾语前置。
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___。
因为对晋国不尊重,而且
对楚国有二心,状语后置。
4.___言于___。
狐狸之言对___进行了劝说,状元后置。
5.若亡___而有益于君。
如果放弃郑国可以对我们有利,
状语后置。
五、课内文化常识:
1.万户侯:古代称食邑万户的侯爵,这里借指大军阀、大
官僚。
2.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产生于隋唐,
全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又名“长短句”,写词时依据
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
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外加标题,如
《沁园春·长沙》。
3.词的分类: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
一首词,有的只有一
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5.与___。
与郑国结盟。
6.且___为___矣。
你曾经受到晋国君主的恩赐,动词用作名词。
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___所作。
1.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6.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8.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史记》。
9.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10.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1.在___之前,君主们自称为“寡人”,这在春秋战国时期非常普遍。
然而,当___统一六国后,丞相___建议皇帝使用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朕”。
此后,所有皇帝都以此自称。
12.在古代,管理事务的官员被称为“执事”,这个词也可以用来表示对对方的敬称。
13.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或美称是“子”,类似于现在的“先生”。
14.《战国策》是一本以国别体史书为体例的书籍,由西
汉___整理编纂而成。
15.古代下称上,或同辈朋友之间的敬称是“足下”。
16.古代通称诸侯的封地或一般城镇的泛指是“邑”。
17.古代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___声调激昂慷慨。
18.管理国君的车马等官员被称为“中庶子”。
19.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是“箕踞”,就像箕一样坐在
地上,两脚张开。
20.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被称为“参乘”或“骖乘”。
21.四匹马拉的车被称为“乘”。
22.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
23.在古代外交中,最隆重的礼节是“九宾”。
24.在古代帝王郊祭、朝贺等大典上所使用的音乐被称为“___”。
25.《鸿门宴》选自《史记》,作者是___,体例是纪传体
通史。
26.《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被___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7.在古代的“座次”安排中,官职的高低以右为尊,而在
车骑中则以左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