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法指导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教版必修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课标要求: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单元综述:
1、突出五个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标志、基本原理及意义;巴黎公社采取的革命措施及意义;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新中国为过渡到社会主义而进行的奠基举措;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及其意义。

2、形成三个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各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是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从俄国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表明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

学法指导:
学习本单元,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要从宏观上把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形成发展的脉络和演进规律:理论产生──革命实
践──制度确立。

2、要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和各国具体的国情,分析比较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政权的尝试,社会主义制度在俄国、中国确立的方式、原因的共性和个性;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探究认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发展规律;归纳整理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中的重大举措,认识其阶段性。

基础知识梳理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诞生的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和使社
会分裂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2、阶级基础: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
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三大思想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4、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三大内容:
①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阶级斗争推动历史的发展;
②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共产主义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③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建设共产主义。

二、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建立:1871年3月18——3月28
2、措施:政权——废旧国家机器,代之工人阶级自己的国家机器;
民选公职人员,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
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3、失败:1871年5月下旬;失败的教训: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取得
联系,更没能发动广大农民;
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1、为什么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俄国爆发革命的必然?/俄国爆发革命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客观条件:经济落后/政治腐朽(沙皇)/一战激化矛盾
主观条件:工人/党/农民
2、十月革命的进程:(和平夺权——武装夺权)
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彼得格勒武装
起义(十月革命爆发)——建立苏维埃政权(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
大会的内容[P128])
3、历史意义:伟大的开端(对俄国/ 对世界)[P128-129]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1949——1956:新某某主义国家——过渡时期)
1、建国初前三年(1949——1952)——奠定基础:
巩固政权、和平环境、恢复国民经济(这三大方面措施的内容分别有哪些?
[P130-131])
2、建国初后四年(1953——1956)——完成过渡:
(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改造:私有制——公有制)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3)政治上: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通过《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某某和社会主义原则,为完成过渡提供了法律保证。

重难突破:
1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1)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它给资本主义以第一次沉重打击,它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丰富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2)教训: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以致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结果导致公社的最后失败。

公社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2十月革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十月革命对俄国和人类社会重要的意义和影响(1)胜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的俄国无产阶级在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正确领导下,争取到广大的贫苦农民为革命的同盟军。

利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的革命时机,在列宁《四月提纲》要进行社会革命的指导下,发动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并及时通过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措施来巩固政权。

(2)意义: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保持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

就社会制度的发展演进而言,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它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连为一体。

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3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在中国建立起来的?三大改造任务的完成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1)建立: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提供法律保证;提出农业合作化的方针、原则;农业走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逐步发展的道路;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基本实现合作化。

手工业合作化基本与农业相同。

资本主义工商业走由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的道路;中央提出加速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计划;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意义: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实现了从新某某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要点训练:
1、1825年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以下哪个国家: A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2、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中,最基本的是: A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暴露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不包括: B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4、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想学术界吐露。

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

”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 C
A又想创立科学理论 B、只想创立科学理论
C、用科学理论去武装无产阶级
D、创立科学理论,赢得学术专利
5、之所以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 D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揭示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C、吸取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
D、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6、巴黎公社的社会经济措施中,最能体现其阶级性的是: B
A.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B.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C.某某选举公职人员 D.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
7、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主要表现在 A
A、废除了旧的军队、警察、法庭等,建立新的国家机构
B、规定工作人员的年薪一律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
C、实行一系列保护工人阶级的政策
D、接管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8、下列对巴黎公社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D
A.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是19世纪初期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高峰和总结C.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 D.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军事上犯了致命的错误
9、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

其含义是 D
A、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实际是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C、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10、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最主要的客观条件是 A
A、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B、俄国无产阶级组织性、战斗性强
C、有成熟的布尔什维克政党的领导
D、俄国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封建残余势力强大
11、下列关于俄国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A.在列宁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B.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C.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属于资产阶级某某革命
1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的革命是: D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
13、1917年10月俄国布尔什维克决定用武力夺权代替和平夺权,主要是由于: C
A.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发展方向
B.人民群众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C.七月流血事件发生,临时政府完全掌握政权
D.临时政府勾结前线反动军官准备到首都镇压革命
14.图一与图二的内在联系是指列宁直接领导了 A
A.武装起义并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斗争
C.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D.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5、以下哪一文件不属于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成果: A A《关于近期在彼得格勒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 B《和平法令》
C 《土地法令》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16、关于十月革命的意义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X围内的确立
C.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D.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7、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C
A、兼有旧某某主义革命和新某某主义革命性质
B、属于新某某义革命性质
C、兼有新某某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18、我国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是在: C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19、以下统计数字反映了历史现象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C
1956国民收入(%)1956年工业总产值(%)
国营经济32.2
合作社经济53.4 公私合营经济7.3 个体经济7.4 社会主义工业67.5 公私合营工业32.5 资本主义工业0
A.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以合作社经济为主体
B.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已经完全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成分)发生了根本改变,私有制经济已基本上不存在
D.由四种经济成份并存,发展为两种经济并存,个体经济仍占一定比重
20、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B A.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社是现在唯一的政权,兹命令:
第一条一切公务部门的职工今后必须确认凡尔赛政府或其拥护者所发出的命令或通知为无效,无法律效力。

第二条凡不服从本法令的任何管理或职员,将被立即开除。

图一列宁图二攻打冬宫
──摘自1871年3月29日巴黎公社法令
材料二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有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

──马克思
请回答:
(1)据上述史实分析巴黎公社的性质。

(2)用史实说明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走向属于人民、有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

(1)工人革命政府,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2)公社打碎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以某某选举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某某制度为基础,建立工人某某某某国;公社委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水平;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劳工的法令,保障人民的基本利益;大力打击为反动统治服务的某某势力等。

17、1949年至1956年。

新中国实现了新某某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请回答:
(1)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政治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
(3)简析向社会主义过渡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

(1)经济结构的变化:①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②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③形成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某某主义社会经济结构④1953-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

(2)社会的阶级结构由多种成分并存到都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社会主要矛盾由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由建国初期的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中国共产党坚强而正确的领导;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