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5篇
高二语文知识点1
1.语出卢纶的>:〝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原来是指窗户轩敞;后来多用作形容为人处世手腕圆滑,面面俱到
2.语出沈?期的>:〝宝马香车清渭滨,红桃绿柳禊堂春.〞指代骏马与美车,形容车马之美
3.语出杜甫的>:〝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形容人极为聪明.
4.语出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比喻人见过大世面,眼界很高
5.语出崔颢的>:〝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轮.〞含义是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指文武兼备的人物
6.语出白居易的>:〝宿酲寂寞眠初起,春意阑珊日又斜.〞含义是大好的春光快要完了
7.语出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向权贵低头哈腰,讨好谄笑;形容卑躬屈膝的样子
8.语出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比喻慈母对儿女的养育之恩
9.语出杜甫的>:〝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形容文章气势宏伟,在当时无人能比.
_.语出杜甫的>:〝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牙齿洁白,容貌美丽
_.语出张祜>:〝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形容妇女妆饰素雅
_.语出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因用来指代十三四岁的少女
_.语出李白的>:〝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又蹙如惊电.〞意思是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后多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
_.语出杜甫的>:〝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意思是说天上的白云像白衣裳,顷刻之间又变得像黑狗.后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_.语出李商隐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原指碧绿的海,蔚蓝
的天;后来用以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_.语出杜甫的>:〝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本来是说作画之前的苦心构思;后来形容苦费心思于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
高二语文知识点2
【原文欣赏】>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则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人之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唿!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
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翻译:
人类社会开始之后,人都是自私的,也是自利的.社会上对公众有利的事却无人兴办它,对公众有害的事也无人去除掉它.有这样一个人出来,他不以自己一人的利益作为利益,却让天下人得到他的利益;不以自己一人的祸患作为祸患,却让天下人免受他的祸患.那个人的勤苦辛劳,必定是天下人的千万倍.拿出千万倍的勤苦辛劳,而自己却又不享受利益,这必然不是天下常人之情所愿意的.所以古时的君主,考虑后而不愿就位的,是许由.务光等人;就位而又离位的,是尧.舜等人;起先不愿就位而最终却未能离位的,是大禹了.难道说古代人有什么不同吗?喜好安逸,厌恶劳动,也像常人情况一样啊.
后代做人君的却不是这样了.他们认为天下的利害大权都出于自己,我将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将天下的祸患都归于别人,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让天下的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将自己的大私作为天下的公利.开始时对此还觉得惭愧,时间久了也就心安理得了,将天下看作是广大的产业,把它传给子孙,享受无穷.正如汉高祖所说的〝我的产业所达到的成就,与二哥相比,究竟谁多呢?〞他的追逐利益的心情,不知不觉已流露于言辞了.
这没有其他原因,古时将天下看成是主,将君主看作是客,凡是君主一世所经营的,都是为了天下人.现在将君主看作主,将天下看作是客,凡是天下没有一地能够得到安宁的,正是在于为君主啊.因而当他未得到天下时,使天下的人民肝脑涂地,使天下的子女离散,以增多自己一个人的产业,对此并不感到悲惨,还说:〝我本来就是为子孙创业呀.〞当他已得到天下后,就敲诈剥夺天下人的骨髓,离散天下人的子女,以供奉自己一人的荒淫享乐,把这视作理所当然,说:〝这些都是我的产业的利息呀.〞既然这样,作为天下的祸害,只是君主而已!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都能得到自己的东西,人们都能得到自己的利益.唉!难道设立君主的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吗?
古时候天下的人都爱戴他们的君主,把他比作父亲,拟作青天,实在是不算过分.如今天下的人都怨恨他们的君主,将他看成仇敌一样,称他为〝独夫〞,本来就是他应该得到的结果.但小儒死守旧义,认为君臣间的关系存在于天地之间,难以逃脱,甚至像夏桀.殷纣那样残暴,竟还说商汤.周武王不应杀他们,而编造流传伯夷.叔齐的无从查考之事,把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死,看成与老鼠的死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天地这样大,却在千千万万的百姓之中,只偏爱君主的一人一姓吗?所以说周武王是圣人啊,孟子的话,是圣人的言论啊.后代那些想要凭着他像父亲一般.像老天一般的空名,禁止别人窥测君位的君主,都感到孟子的话对自己不利,直到废除孟子配祀孔子的地位,这难道不是来源于小儒吗?
虽是这样,如果后代做君主的,果真能保住这产业,把它永远传下去,也不怪他将天下当作私有了.既然将它看作产业,旁人想得到产业的念头,有谁不像自己呢?于是用绳捆紧,用锁加固,但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并不能战胜天下要得到它的众多的人.远的不过几代,近的就在自身,他们血肉的崩溃,就应在子孙的身上了.过去南朝宋顺帝愿以后世世代代都不要投生到帝王家中,而明毅宗对公主所讲的话,也说:〝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这话真可痛惜啊!回想他们祖上创业之时,志在占据天下的雄心,哪有不垂头沮丧的呢?因此明白作君主的职责,那么唐尧.虞舜的时代,人人都能推让君位,许由.务光也并非超尘绝俗的人;不明了作君的职责,那么就连市井之间,人人都想得到君位,许由.务光因而绝迹于后世而听不到了.虽然君主的职分难以明了,但用片刻的荒淫享乐,不值得换取无穷的悲哀,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明白这一道理的.
简介:
>是清代史学家黄宗羲所写的一篇文章.〝原〞是推究本原之意,〝原君〞就是推究怎样做君主的道理.
背景:
>是>的首篇.>成书于康熙二年(_63),当时黄宗羲五十四岁.向远处看,自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商人地主.市民阶级日趋壮大,资本主义因素也就渐积渐多.表现在社会政治思想上,也就出现了具有近代解放因素的民主思潮.包括>在内的>,就是这种社会大思潮的一个产物.向近处看,社会刚刚经历了一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交织的历史大动荡:明王朝的覆灭,农民大起义
的失败,以及清政权的建立.作为亡国遗臣的黄宗羲,力图追究这场社会大悲剧的原因,>以及>中其他文章,便是这种探求的结果.
字词:
1.许由.务光:传说中的高士.唐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认为是对自己的侮辱,就隐居箕山中.商汤让天下于务光,务光负石投水而死.
2.〝汉高〞句:>载汉高祖刘邦登帝位后,曾对其父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其兄刘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3.伯夷.叔齐无稽之事:>载他俩反对武王伐纣,天下归周之后,又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4.废孟子不立:>中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话,明太祖朱元璋见而下诏废除祭祀孟子.
5.〝昔人〞句:>载南朝宋顺帝刘准被逼出宫,曾发愿:〝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
6.〝而毅宗〞三句:毅宗,明崇祯帝,南明初谥思宗,后改毅宗,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后,他叹息公主不该生在帝王家,以剑砍长平公主,断左臂,然后自缢.
高二语文知识点3
【原文欣赏】>
第一幕第一场旁白:由于放荡不羁.身无分文流落到了法国的大城市.他装扮成教会的虔诚的教徒,凡是都按照上帝的旨意来做,而内心却是极其丑陋的.贵族奥尔恭被他虔诚的外表迷惑了,不仅热心地接济他,而且把他接到家里来住,家里大小事都按照的要求来做.奥尔恭的妻子欧米尔.儿子达米斯.女儿玛利亚娜.和仆人桃都极力反对他的做法.奥尔恭不但不顾家人的反对,还决定悔了女儿玛利亚娜和未婚夫瓦赖尔的亲事,而把女儿嫁给,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旁白过程穿插哑剧表演人:答尔丢夫,奥尔恭)第二场出场人:达米斯,桃达米斯让天雷立刻把我噼死吧,省得到处谁都拿我当最无用的蠢材.什么叫敬上,什么叫父威,看哪样能拦得住我!桃饶了我吧,先别发这么大的火,您的父亲不过是随便这样说说而已他说的话不见得就得实行,并且从计划到实行路还远着呢.达米斯我总得止住答尔丢夫这个混账东西的阴谋,我得跟他秘密地谈一谈.桃丽娜等一下呀,还是让您的继母想法子好啦.她在答尔丢夫面前说话还是有点效应的.总之你们的
继母对你们是十分的关心的,因此她要把答尔丢夫叫来谈一谈.方才我没有看见他,他的仆人说他正在祷告,不过这个仆人说他快要下来的.您出去吧,我央求您,让我在这儿等他好了.达米斯这种谈话我可以在旁听一听.桃丽娜不可以的.只能让他们俩人密谈,不能有外人.达米斯我什么话也不跟他们说.桃丽娜您又胡闹了.您素常的火爆脾气我们是知道的,那只能是把事情弄糟.出去吧!达米斯不,我要看看,我不发火就是了.桃丽娜您真讨人嫌!他来了,快走吧.第三场出场人:答尔丢夫,桃丽娜答尔丢夫(看见桃丽娜)劳朗,把我的鬃毛紧身跟鞭子都好好藏起来,求上帝赐你光明.倘使有人来找我,你就说我去给囚犯分捐款去了.桃丽娜装这份儿蒜!嘴上说的多么好听!答尔丢夫你有什么事?桃丽娜我要对你说······答尔丢夫(从衣袋里摸出一块手帕)哎呦!天啊,我求求你,未说话以前你先把这块手帕接过去.桃丽娜干什么?答尔丢夫把你的双乳遮起来,我不便看见.因为这种东西,看了灵魂就受伤,能够引起不洁的念头.桃丽娜你就这么禁不住引诱?肉感对于你的五官还有这么大的影响?我当然不知道你心里存着什么念头,不过我,我可不这么容易动心,你从头到脚一丝不挂,你那张皮也动不了我的心.答尔丢夫你说话客气点,否则我立刻躲开你.桃丽娜不用,不用,还是我躲开你吧,因为我只有两句话要对你说,就是太太这就下楼到这里来,请你允许她和你谈几句话.答尔丢夫可以,可以桃丽娜(自语)你看他一下变得多么温柔!答尔丢夫她就来了吗?桃丽娜我已经听见她了,好象是的.是的,真是她本人来了,让你们俩人在这儿,我走了.
简介:
>是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创作的戏剧作品.该戏剧讲述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答尔丢夫混进富商奥尔恭家中,企图勾引其妻子,夺取其家财,最后真相败露,答丢夫锒铛入狱,奥尔恭幡然醒悟,一家人皆大欢喜的故事.
>不仅是戏剧的巅峰之作,同时也开启了莫里哀以手中之笔批判社会现实问题.反封建反宗教统治的全盛时期.
背景:
莫里哀生活.创作的时代,正是_世把中叶法国专制王朝的鼎盛时期(_53—_76),国王是路易十四,他强调:〝朕即国家〞.天主教一直是欧洲封建制度的思想支柱.在十七世纪的法国,尤其是反动势力的集中代表.十七世纪初期,法国天主教,他
们不仅以公开的形式支配着社会生活,同时还以隐蔽的方式进行罪恶活动.以大主教和王太后安纳为首的许多王公贵族.高级僧侣,成帮结伙组成了〝圣体会〞.它以〝慈善事业〞为幌子进行活动.它的许多成员伪装成虔诚的教士.良心教师,渗入居民家里,侦探.监视居民的言行,实际上是担负着政治警察的职能.他们竭力宣扬禁欲主义,斗争的对象主要是无神论者.〝异教徒〞.自由思想分子等.伪善,成为天主教反动势力的显着特点,成为当时上流社会的风尚.这也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法国开始萌芽的历史时期.
字词:
癖性
情不自禁
宁愿
诉讼
簌簌
处罚
铣恶
高二语文知识点4
>也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的作品,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
野外出游,忽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慌张避雨,而词人却用平静的口气劝导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风雨中漫步徐行,吟诗长啸,的确是一种不为环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手持竹杖,脚踏草鞋,远比官服车骑来得轻捷.自在,已是〝竹杖芒鞋〞的装束,谁还会害怕失去什么?〝一蓑烟雨任平生〞,此时在词人眼中呈现的,已经不是自然界的这场短暂变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风雨.这一句,充满艺术的张力,一下拓宽了全词的境界.苏轼一生坎坷,屡经政治风雨洗礼,但是这也磨练了他的顽强意志,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从容,这才是苏轼魅力的人格光辉.
词的下片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刚才还是风雨大作,转瞬间,〝山头斜照却相迎〞,人生的晴雨一如自然界的变化,反复无常,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呢?词人
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他回首走过的风雨历程时,竟达到了一种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
高二语文知识点5
>课文题解
1.>
>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瑟,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
2.>: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中心意思
1.>:
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妨自己品味.
2.>: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导读
1.>:
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第一句可以看作是诗人的痴人痴语,锦瑟五十弦,有什么〝无端〞的?不过是为引出下句〝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人抚琴,一弦一柱无不牵系着逝去的美好年华,繁多的丝弦,该记载着多少往事啊!怀念已逝的青春年华,往事千叠,应是愁肠百转.颔联和颈联以典故和传说,抒写了回忆往事所勾起的种种情思,以庄生梦蝶喻往事如梦,以望帝啼鹃喻往事堪伤,以海珠盈泪喻往事足悲,以日照美玉喻往事如烟.这一幅
幅画面隐含着诗人往事不堪回首而又不由得不回首的复杂心理.尾联收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这两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才感到无穷叹恨,就是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联系诗人一生志不得伸,始终在被排挤.被冷落中挣扎的情况来看,多少大志与理想早已化为泡影,全诗的感伤情调还是不难理解的.
2.>:
此诗乃咏史之作.刘.余>约系为泾原王幕之作.李.杨旧事至此已历八十载,人们谈笑之,咏叹之,而立意或因人而异.商隐之前,有白氏>,陈氏>等名篇.旧注多以此诗为〝讽刺唐玄宗〞之作.实乃皮相之论.商隐此诗,意在感慨人生无常,富贵难安.这是人类生存中的两个重要命题,即便贵为天子,亦难避免.所谓无常,一是无常态,二是难预料,三是难抗拒.这是永远困惑着人类的生命主题,因而也是文学的永恒话题.此诗第一首只有四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就是讲命运之难以抗拒,面对不期然而然的命运,君王也常常无可奈何.至于为什么会发生变故?那实在是历史学家和政治家更应关注的事情.北宋人范温>称此诗〝深稳健丽〞,曰:〝‘海外……休’,语既亲切高雅,故不用愁怨坠泪等字,而闻者为之深悲.‘空闻……晓筹’,如亲扈明皇,写出当时物色意味也.‘此日……牵牛’,益奇.义山诗后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此诗每联皆以对比手法出之,而全诗则总括于有情人与无情世事的对比之中,从而凸现人生无常之意.
高二语文必背知识点精选归纳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