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针灸治疗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梅花针法:从项至腰部督脉和足太阳
3)
第一线叩打,以皮肤潮红为度。
4) 3)穴位注射:Vit B1 (100mg) + Vit B12
(500mg)
5)
注射心俞(双)或天宗(左)
6) 4)皮内针:取双侧三阴交,消毒后以持针器
挟住针柄,右侧针尖向上,左侧针尖向下,迅
速沿皮下刺入,用胶布固定,留针3日。
神障碍(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症状的一 注射心俞(双)或天宗(左)
虽多梦少寐,少寐是易醒而非易惊,虽时惊而不烦,脉细弱非细数,舌淡薄非舌红少津,且伴有体倦神疲乏力,面色少华等,故确诊
个组成部分,不另诊断为失眠症。 为心脾血亏之归脾汤证。
程某某,男,57岁,1989年11月初诊。
宁神智。
中脘、丰隆、内庭 - 清热化痰和胃
李伯宁【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299~300
殷克敬医案嗜睡症
《当代中国针灸名家医案》P541
XX,男,20岁,1974年3月21日初诊。 主诉 饭后欲睡,周期性发作近3年。
病史 患者3年来无任何诱因,而致饭后欲睡, 醒后如常人。多在上午发作,发作时烦躁易 怒,周身乏力。严重时于行走时欲睡而摔倒, 睡约一小时左右即醒,醒后无任何不适感觉。 3年来记忆力明显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 饮食正常,无头痛,头晕等并发症。
检查 身体健康,营养良好,步态正常,神志 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 心肺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
• 诊断 嗜睡症
• 治疗 补阳泻阴
• 取穴 百会,大陵,太溪,交信,跗阳
• 操作 先刺百会、大陵、太溪,但针刺7次 后,效果不显。故又加交信,跗阳。留针30 分钟,每日针刺1次。针刺2次后病情好转, 连续针刺10次而显效。为巩固疗效,又连续 针刺半月,获痊愈。
神门穴施用补法,有补心气,宁心神,养心血的作用,施用泻法,能通心络,清心火,安心神。
精神疲乏,头昏胀,伴有胸闷气紧。
失眠症诊断标准:
• 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 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 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 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 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
• 治疗 前医以心肾不交之黄连阿胶汤证治之, 一至二诊针泻神门(双),补复溜(双),针后不寐及 伴有症状不见好转,精神萎靡和入睡易醒加重; 四诊针穴手法仍同上,针后更致加重。五诊请 余会诊,改用针补神门(双),三阴交(双),补益心 脾之法,十诊后痊愈。
• 按语 该案责之于辨证有误,原本心脾血亏 型,误为阴虚火旺型。前医针泻神门补复溜 滋阴清火,适用于阴虚火旺及热病后心烦不 能眠之黄连阿胶汤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 证并治》篇说:"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 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 行间、太冲 - 平肝降火解郁
注射心俞(双)或天宗(左)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
治疗 前医以心肾不交之黄连阿胶汤证治之,一至二诊针泻神门(双),补复溜(双),针后不寐及伴有症状不见好转,精神萎靡和入睡易醒加重;
版修订版 四诊针穴手法仍同上,针后更致加重。
对失眠有忧虑或恐惧心理可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症状持续存在。
▪ 心胆气虚者
补心壮胆。针灸并用,补法. 以手少阴心经 / 足少阳胆经为主
▪ 阴虚火旺者
育阴潜阳。只针不灸,平补平泻. 以足少阴肾经 / 手少阴心经为主
▪ 肝郁化火者
平肝降火 解郁安神。只针不灸,泻法. 以 足厥阴肝经 / 手少阴心经为主
▪ 痰热内扰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健脾清热化痰。只针不灸,泻法. 以足阳明胃经 / 手少阴心经为主
李伯宁医案
• 程某某,男,57岁,1989年11月初诊。 • 主诉:失眠半月。
病史:患者半月前开始入睡困难,并有早醒 现象。白天软弱无力,头昏胀痛,10天前出 现刚入睡,便有气逆上冲头部,令人立即从 睡梦中惊醒,十分难受,致使日夜无法入睡。 精神疲乏,头昏胀,伴有胸闷气紧。经服中 西药治疗,均无好转,特来针灸治疗。查: 慢性病容,面色带青黑。舌质淡,苔厚腻,
社会功能; • 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疗效标准
•
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值公式: 睡眠率 = 实际入睡时间/ 上床至起床总时间×100%
WHO分级: Ⅰ级:睡眠率70~80%,睡眠尚可。 Ⅱ级:睡眠率60~70%,睡眠困难。 Ⅲ级:睡眠率50~60%,睡眠障碍。 Ⅳ级:睡眠率40~50%,中度睡眠障碍。 Ⅴ级:睡眠率30~40%,严重睡眠障碍。
第一线叩打,以皮肤潮红为度。
3、失眠的诊断 治疗 前医以心肾不交之黄连阿胶汤证治之,一至二诊针泻神门(双),补复溜(双),针后不寐及伴有症状不见好转,精神萎靡和入睡易醒加重;
四诊针穴手法仍同上,针后更致加重。
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
注射心俞(双)或天宗(左)
Ⅱ级:睡眠率60~70%,睡眠困难。
中心色黑而润,脉弦缓重压无力。
• 诊断:失眠(神经官能症)冲跷二脉失调型。 治疗:调理跷脉,降冲安神。
• 取穴:申脉、照海、公孙、太冲。 操作:补照海,余均用泻法。治疗1次后当晚 即可入睡,又连续针5次,未出现失眠现象。 随访2月,疗效稳定。 按语:在大量的 临床实践中,作者观察到, 调理跷脉的平衡关系,对失眠有十分满意效 果,取效关键在于补阴跷、泻阳跷。照海、 申脉是二跷脉的代表,所以为主穴。患者时 感气逆冲上,实乃冲脉气逆所致,故取公孙 泻之,以平上逆之气,取太冲亦在降逆、平 肝、镇惊,以强化镇静、安眠之效。
1、心脾两虚 2、心胆气虚 3、阴虚火旺 4、肝郁化火 5、痰热内扰
三、 临床表现
多梦易醒,伴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身疲 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细弱.
心悸胆怯,善惊多恐,夜寐多梦易惊,舌淡 苔薄,脉弦细。
心烦不寐,或时寐时醒,手足心热,头晕耳 鸣,心悸,健忘,颧红潮热,口干少津,舌 红苔少,脉细数。
•失眠症:是指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 【安眠】治失眠之经验穴
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 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不能以统计上的 1、定义:失眠又称 “不寐” 、“不得眠” 、“不得卧”、“目不眠”。
三、 临床表现
正常睡眠时间作为诊断失眠的主要标准。 取穴:申脉、照海、公孙、太冲。
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对失眠有忧虑或恐惧心理可形成恶性循环, 眩晕,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
以 足厥阴肝经 / 手少阴心经为主 耳针:皮质下、交感、心、脾、神门
从而使症状持续存在。如果失眠是某种精 按语 该案责之于辨证有误,原本心脾血亏型,误为阴虚火旺型。
以手少阴心经 / 足少阳胆经为主
处方:神门 内关 百会 安眠
方义:失眠主因心神不宁,故需养心安神
【神门】心经原穴 ,宁心安神 【内关】心包经络穴,宁心安神 【百会】督脉足太阳之会,入络于脑,清头目
宁神智。 【安眠】治失眠之经验穴
《针灸大全》:心中虚惕、神思不安,取神门、内关、 百会
处方加减
心脾两虚: • 脾俞、三阴交 - 健脾益气养血
心俞 - 养心安神定悸
多梦者加魄户 / 健忘者灸志室、百会
心胆气虚: • 心俞、胆俞、丘墟 - 补心益胆镇惊
阴虚火旺: • 太溪、太冲、涌泉 - 滋肾阴降心火
肝郁化火: • 行间、太冲 - 平肝降火解郁
风池、足窍阴 - 疏调肝胆
痰热内扰: • 中脘、丰隆、内庭 - 清热化痰和胃
2、其他治疗法
1) 耳针:皮质下、交感、心、脾、神门
• 神门穴施用补法,有补心气,宁心神,养心 血的作用,施用泻法,能通心络,清心火, 安心神。今应补仅泻,故而三诊后仍不见效。 四诊仍用上方,一误再误。五诊会诊,从其 伴有证候群及面色和舌,脉的征象辨证分型。 虽多梦少寐,少寐是易醒而非易惊,虽时惊 而不烦,脉细弱非细数,舌淡薄非舌红少津, 且伴有体倦神疲乏力,面色少华等,故确诊 为心脾血亏之归脾汤证。改用补益心脾之法, 针补神门(双),三阴交(双)而痊愈。
• 按语 嗜睡症,祖国医学称之为“嗜卧”善 眠“等,最早见载于《素问 诊要经络论》, 认为是人体阴阳失调的现象。《奇经八脉考》 云:"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交 信为阴跷脉之郗穴,跗阳为阳跷脉之郗穴, 阴阳两跷之脉会于目内眦,是以标本,根结 与气街理论为指导,补阳泻阴而愈。
二、病因病机
病位在心。睡眠为心神所主,神安则寐, 神不安则不寐。
主要病机: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 阳失调, 致神不安。
病因病机
1、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神失养(饮食、思虑、劳伤) 2、心胆气虚:心神不宁(体质、七情) 3、阴虚火旺: 肾水不能上济心火(体质、劳伤) 4、肝郁化火:扰动心神(七情) 5、痰热:内扰心神(饮食、思虑伤脾)
2、其他治疗法
5)头皮针:四神针、智三针。留针30分 钟。 6 )穴位敷贴: 7)穴位埋安定液浸泡的0号羊肠线 ,心 俞、厥阴俞。
小结
1、首先辨虚实 《景岳全书》“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 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 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 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
2、备穴 四神聪、神庭 、申脉、照海、大陵、 风池、三阴交
李世珍: 不寐误治医案
《当代中国针灸名家医案》 P279
• 张X X, 男,26岁,干部 1983年11月初诊 • 主诉 失眠3年 • 病史 3年前突然受惊后失眠。受惊当晚即多
梦少寐,心悸易惊。嗣后经常多梦少寐,入睡易 醒,渐致记忆力减退,体倦神疲,头昏眼花,易饥 纳呆,饮食无味。检查 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 象细弱。 • 诊断 不寐
心烦不能入睡,烦躁易怒,胸闷胁痛,头痛 眩晕,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 黄,脉弦数。
睡眠不安,心烦懊憹,胸闷脘痞,口苦痰多 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四、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法
治则 - 宁心安神、清心除烦。
▪ 心脾两虚者
补益心脾 补气养血。针灸并用,补法. 以手少阴心经 / 足太阴脾经为主
失眠
失眠
一、概述 1、定义:失眠又称 “不寐” 、“不 得眠” 、“不得卧”、“目不眠”。 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 或入睡困难、 睡眠不深, 严重时则以彻夜不眠为特征 的一种病证。
2、 常见于西医学的 “神经衰弱” 、 “神经官能症” 、 “贫血” 等疾 病中。
版修订版
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