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政治经济学
• 古典政治经济学即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 西欧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主要成果 是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并在不同程度上探 讨了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如利润、利息和地租 等问题。 • 受资产阶级立场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它不了解资 本主义发展规律,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各种经 济范畴都看成是自然的、永恒的,不可避免地存 在着庸俗的因素。
圣西门的社会分配和教育观
• 分配
• 圣西门提出未来社会中每个人的收入应当同他的才能和贡献成 正比。 • 圣西门认为,有计划地组织整个社会生产,是实业制度区别于 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 他提出:在实业制度中应建立新的道德风尚,必须反对利己主 义,努力提高集体主义思想,真正的幸福就是抛弃满足私人欲 望的动机,抛弃功名心,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为大多数人服 务。圣西门坚信未来社会这一“文明的王国即将出现 ”。 • 他把工厂主、商人、银行家和农场主都看成是劳动者。
专题十一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和国际工人运动
1、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基础
2、空想社会主义的盛行 3、三大工人运动
理论基础之一
阶级基础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诞 生
以上史实说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已 经具备,其诞生具有历史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 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 它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无产阶 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又称科学共产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 •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 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 • 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3个组成部分之 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 学社会主义。人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 或制度的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
傅立叶的“法朗吉”
• 傅立叶为自己的理想社会设计了一种叫做“法朗吉”的 “和谐制度”,是一种工农结合的社会基层组织。” • “法朗吉”通常由大约一千六百人组成。在“法朗吉”内, 人人劳动,男女平等,免费教育,工农结合,没有城乡差 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 他还为“法朗吉”绘制了一套建筑蓝图。建筑物叫“法伦 斯泰尔”,中心区是食堂、商场、俱乐部、图书馆等。建 筑中心的一侧是工厂区,另一侧是生活住宅区。“法朗吉” 是招股建设的。收入按劳动、资本和才能分配。
圣西门的思想
• 圣西门设想的未来的理想制度是一种实业制度。在实业制 度下,由实业者和学者掌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 的权力; • 社会的唯一目的应当是尽善尽美地运用科学、艺术和手工 业的知识来满足人们的需要,特别是满足人数最多的最贫 穷阶级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人人都要劳动,经 济按计划发展,个人收入应同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不 承认任何特权。 • 在理想社会中,政治学将成为生产的科学,政治将为经济 所包容,对人的统治将变成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 导。 •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圣西门把从事产业活动的资产者看成 是和工农一样的劳动者或实业者。并寄希望于统治阶级的 理性和善心,幻想国王和资产者会帮助无产阶级建立实业 制度。这就使得他的社会主义学说不能不流于空想。 • 1825年4月发表《新基督教》,标志着他创建的空想社会 主义大厦的完成。
空想主义的发展
3、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 法国的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傅立叶 (空想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和英国的欧文。 他们深 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 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 个个幸福”的新社会。 • 这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 的愿望。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 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 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 想。
• 1825年5月19日死于巴黎。
• 主要论著还有《寓言》、《新基督教》、 《论实业制度》、《实业家问答》
关于圣西门
• 他出身贵族,承袭伯爵,但却是一个封建制度的叛逆者。 法国大革命初期,他放弃了爵位和称号,热烈地投身革命 运动。 • 革命后,他看到劳动群众仍然受苦,转而对资本主义采取 了否定态度。 • 他激烈地抨击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决定 设计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当时他已年近40岁,仍然到工业 大学和医科大学去学习各种知识,还到英国、瑞士和德国 等地进行考察。为了从事科学研究,他花掉了全部家产, 生活十分艰苦,时常疾病缠身,妻子也离开了他,他甚至 一度靠原来的佣人收留勉强度日。佣人死去,他贫困潦倒, 直到晚年在一个门生的帮助下,才勉强摆脱贫困。尽管环 境如此恶劣,圣西门却一直孜孜不倦,顽强地从事他的理 想社会的研究。
关于政治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的早期形态之一。对重商主义进行批 判的基础上建立的,认为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 国家的权力十分重要,但是国家乃至国际的经济 条件经济制度,特别是市场则更为重要。在经济 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并非国家的政治权力,而 是市场。 • 国家的关系可能是一种“非零和”博弈。它的基 本特征是认为经济决定政治,它信奉经济自由主 义,推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它最先出现于工 业革命时的英国,后来扩展到欧美,其代表人物 有亚当斯密
圣西门的实业制度
• 实业制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最高行政委员会和最高科学委员 会。 • 由最有才能的学者组成最高科学委员会,主管科学、文化和 教育事业。 • 由最优秀的实业家组成最高行政委员会,掌管行政、生产和 财政工作,促进社会财富的迅速增长。 • 原则 : • 1、人民领袖应由人民选举产生; • 2、实业制度的领导者只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社会管理人员; • 3、实业制度应实行集体领导的原则; • 4、实业制度的领导者与人民群众是平等的关系。
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a阶级斗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b无产阶级可以通过和平手段获得自身的解放c资本主义所有制始终是历史前进的障碍d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指导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各种空想的反动的社会主义观点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a通过经济斗争提高生活待遇b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相结合c利用武装斗争争取政治权利d建立新的工人阶级国家机器a打碎了资产阶级国家机器b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c彻底废除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d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7
19世纪三大优秀思想成果
19世纪人类三大优秀思想成果
德意志
卫· 李嘉图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
英法空想
亚当· 斯密
社会主义 科学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德意志古典哲学
•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 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 最后的代表。 •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中的 “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 核”。 •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德 国古典哲学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哲学舞台上的主 角。 • 它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美学、 法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各种重 大问题和范畴,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 哲学的过渡。
1、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 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 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 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 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
2、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 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 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 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已经接近历史 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 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以摩莱里、巴贝夫 为代表
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脉络
1、康德明确地提出了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问题,但是他的哲学最 后却造成了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系列对立。 2、费希特从自我意识出发来解决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 对立,但是他最后设定的“绝对自我”已经预示着从主观唯心 主义向客观唯心主义的转化。 3、谢林用主体与客体的“绝对同一”来实现对立面的同一,但是 这种“绝对同一”却不能有效说明自身的运动,具有神秘的色 彩。 4、黑格尔用“绝对精神”的自否定运动来超越主体与客体、理论 与实践之间的对立,在绝对唯心主义的基础上辩证地实现了思 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5、费尔巴哈用感性的人取代了黑格尔的抽象精神,在人本主义基 础上实现了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圣西门(法) 傅立叶(法)
欧 文(英)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理想根本无法实现, 所以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
• 法国哲学家和社会改革家,空想社会主义 者。 • 1760年10月17日生于法国巴黎一个贵族家 庭,早年受启蒙运动影响,1803年发表 《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主张 应由科学家代替牧师的社会地位。
圣西门的阶级斗争观
• 对资产阶级: • 他指出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新的压迫制度。 • 他认为现在法国的社会结构完全是金字塔形式:少数游手好闲者盘踞 在最上层,广大劳动者为祖国创造了财富却被压在最底层。“现在的 社会完全是个是非颠倒的世界”。 • 他说,法国如果突然失去三千名科学家、艺术家和手工业者这些“法 国的社会之花”,国家就会遭到极大的不幸,整个民族就会变成一具 没有灵魂的僵尸。法国如果死去三万王公、贵族、元帅、主教这些游 手好闲者,不会给社会带来任何损害。圣西门这一精彩的讽刺和揭露, 为后来革命者所吸取。 • 对无产阶级: • 圣西门十分关注法国无产阶级的贫困状况。 • 他指出“劳动力的价格十分低廉”,“穷人没有工作”,“非熟练工 人在革命以前尚能维持生计,而在今天,这些非熟练工人已被实业阶 级中一切有实力的人所抛弃……而目前,他们最愤恨的是:他们没有 工作,他们坐待饿死,他们的物质生活十分悲惨,精神生活更加悲 惨。” • 圣西门认为,造成工人贫困的原因之一,就是撮统治者为了豢养大批 官员,对人民征收更重的苛捐杂税。他说:“……不得温饱的人,每 天还要省出一部分生活资料来为阔老爷们锦上添花。”
空想社会主义
• 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马斯· 莫尔的 《乌托邦》一书。所以又称乌托邦社会主 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 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现 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 • 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 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 奋斗。
空想主义的发展
• 教育
• 圣西门谴责旧的教育制度是努力培养自私自利的人,旧的教育 内容崇尚古代,严重脱离实际。
• 未来社会的教育,不仅重视完善的知识教育,同时必须十分重 视道德品质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傅立叶
• 夏尔· 傅立叶(1772~1837),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生于法国 商业中心贝臧松的商人家庭。早年曾当过学徒,从事过各种商业活 动,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深刻认识。 • 1812年离开商界,埋头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设计。 • 他认为,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蒙昧、宗法、野蛮和文明 四种制度,都经历了盛衰过程。而资本主义也不过是社会发展的一 个阶段。这种制度是万恶之源,是人人互相反对的战争,是贫富分 化的极端,商业欺诈的乐园,道德败坏的温床。 • 他主张消灭文明制度,建立和谐制度。在和谐制度中,人民按性格 组成协作社,即“法朗吉”,人人可按兴趣爱好从事工作,而且可 以随时变换工作。法郎吉的产品按劳动、资本和才能分配,人人都 可入股成为资本家从而消灭阶级对立。 他首次提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人民是否彻底解放的准绳。 代表作 但傅立叶不主张实行社会革命而只是期待富人慷慨解囊 。 • 主要著作:《四种运动论》 、《文明制度的批判》和《新的工业 世界和社会事业》
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 科学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 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 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规律,阐明无产 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 为无产阶级指明了彻底解放的道路。
•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的 核心部分。
要学习
科学社会主义
的诞生,我们要先来学习
圣西门的资本主义观
• 资本主义理论家把资本主义社会美化成自 然的永恒的社会,圣西门批判了这种观点。 • 他指出:人类社会是一个进步的发展过程, 法国大革命以后建立的政治制度代替封建 制度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是,资本主义 社会不过是旧的封建制度和未来社会之间 的一个“中间的和过渡的体系”,当它阻 碍社会发展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