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解读及训练 6狼牙山五壮士(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狼牙山五壮士
知识点一:识字与写字
1.知识点解读
(1)正确认读以下生字:
寇、葛、吼、抡、绷、崎、岖、尸、斩、嗖
要点提示:“抡”要读“lūn”,一声;“绷”是个多音字,文中读三声“bĕng”,另一个读音读“bēng”;嗖(sōu)是平舌音,“斩”是翘舌音,还要注意“葛”读三声不读二声,“吼”的声母是“h”不是“k”,“崎岖”的韵母也要注意区别开。
(2)正确认读以下词语:
龙王庙、任务、崎岖、尸体、坠落、雹子、仇恨、满腔怒火、横七竖八
斩钉截铁、居高临下、粉身碎骨、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
要点提示:“斩钉截铁”正确读音为“zhăn dīng jié tiĕ”;“壮烈豪迈”中“迈”读音为“mài”。
(3)正确书写以下生字:
庙、务、葛、吼、腔、崎、岖、尸、斩、坠、雹、仇、恨、眺
要点提示:,“葛”不要多写一竖,“仇恨”的“仇”不要多写一点,“坠”不要写成“堕”。
(4)多音字组词。
葛、横
要点提示:“葛”字有两种读音,一种读gé,是一种植物,纤维可以织布。
另一个读音为gĕ,当姓氏讲。
“横七竖八”中的“横”在这里读“héng”,还有一个读音读“hèng”,可以组词“蛮横”。
2.知识点训练
(1)读拼音,写词语。
qí qū zhuì luò hŏu jiὰo báo zi
( )( )( )( )
(2)形近字组词。
晋( )寇( )撤( )
普( )冠( )撒( )
(3)补全词语。
( )首挺胸粉身( )骨悬( )绝壁
横七( )八全神( )注斩钉( )铁
(4)本课成语比较丰富,你能积累下来,并记住它们吗?
知识点二:句型训练
1.知识点解读
本课对五位壮士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使人物形象高大鲜明。
体现了五位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精神,已成为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课文还有一处比喻句,把砸向敌人的石头比喻成雹子、磨盘,说明砸下去的石头非常大,并且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
体现了五位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2.知识点训练
(1)请找出文中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
①动作描写:
②神态描写:
③语言描写:
(2)请把下面的比喻句补充完整。
①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
②春风像 ,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③云彩像 ,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3)按要求写句子:
①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缩写句子)
②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
(改为反问句)
③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
(修改病句)
知识点三:阅读训练
1.知识点解读
本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
全文共有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其中“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详写,“接受任务”“跳下悬崖”略写。
2.知识点训练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阅读上面片段,完成练习。
1.黑体的两个词语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2.把画线的句子改写成转述句。
3.哪些词语写出了五壮士跳崖时的奋不顾身?
4.“这声音”指的是什么?从“这声音”里面你能够感受到五壮士的怎样的情怀?
5.给这几段文字添加一个小标题: 。
知识点四:语用训练
1.知识点解读
神态描写是指对人的脸部表情的描写,文中,“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一神态描写,表现了他们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恰当地使用神态描写,对展现人物的形象,指写人物的性格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可以如实地反映出人物的心理状况。
2.知识点训练
(1)找出文中神态描写的相关句子:(至少3处)
①
②
③
大阅读链接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以抗日战争为体裁的文章,通过对五位战士细致生动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展现了英雄的大无畏的精神,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下面的《王二小》这篇短文,也是通过对王二小的语言描写,将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和英雄主义精神刻画得淋漓尽致。
一、读拼音,写汉字。
kòu huīxuán shīmò háo zh ǎn
日( )指( )( )崖( )体( )盘( )迈( )钉截铁
二、按意思写词语。
1.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
2.处在高处,俯视低处。
形容所处的地势有利。
( )
3.形容气势十分雄壮。
( )
三、阅读下列文段,答题。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 向敌人射击。
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
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不少敌人坠( )落山涧( ),粉身碎骨。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
他刚要拧( )开盖
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 )哩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
2.“居高临下”的意思是:;“山涧”的意思是:。
3.这段文字描写了壮士们的和,表现了壮士们的精神。
一、我知道许多抗日战争中的英雄和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
二、课外阅读。
王二小
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
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拨出战刀威胁二小。
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
”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
”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
”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
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
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了每一片树叶和绿草。
1.下列句子没有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
B.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
C.鲜血染红了每一片树叶和绿草。
2.本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赞扬了王二小_____________的精神。
3.文中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4.你觉得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写法运用
我们可以在习作中运用神态描写,如,为了写老师的敬业,可以从老师为同学答疑解惑时地神态进行描写,写出老师的耐心与对学生的关爱。
以“我的老师”为题,写写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吧!千万要细心描摹老师的神态哟!
参考答案
知识点一:识字与写字
(1)读拼音,写词语。
崎岖坠落吼叫雹子
解析:“坠落”要和“堕落”区别开来。
(2)给带点字补充正确读音。
晋(晋察冀)寇( 日寇 )撤(撤退 )
普( 普通) 冠( 冠军 )撒( 撒下)
(3)补全词语。
( 昂 )首挺胸粉身(碎 )骨悬( 崖 )绝壁
横七(竖 )八全神(贯 )注斩钉( 截 )铁
解析:“悬崖绝壁”一词中的“崖”要与山崖这个词语相联系,与山石有关,切勿写成“天涯海角”的“涯”字;“斩钉截铁”这个词语中的“截”也要注意,左下部是四横,不可写成“住”。
(4)本课成语比较丰富,你能积累下来,并记住它们吗?
斩钉截铁悬崖绝壁满腔怒火全神贯注横七竖八热血沸腾
居高临下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知识点二:句型训练
(1)请找出文中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
①动作描写:
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解析:这个句子中通过对马宝玉的动作描写,展现了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他指挥战士们用石头砸敌人,可以看出他的机智善战。
②神态描写: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解析:通过“露出胜利的喜悦”这一神态描写表现了五位壮士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心情,也暗含了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坚信革命最终会取得胜利,敌人终将被打败!
③语言描写: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解析:班长马宝玉的这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了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位战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对祖国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牺牲精神。
(2)请把下面的比喻句补充完整。
①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②春风像一盒五彩缤纷的原料 ,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解析:比喻句的要点有三个——①要有本体和喻体;②本体和喻体要是两个不同类的事物;③这两个事物要有相同点。
(3)按要求写句子:
①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缩写句子)
狼牙山响起了口号声。
解析:缩句要保留足够简略的主干,而且要保留原意,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②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
(改为反问句)
五壮士的英勇壮举怎能不令我们激动呢?
解析: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有四种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③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
(修改病句)
听了英雄的报告,我深受感动。
解析:这个句子的语病在于缺少主语,所以将主语改为“我”即可。
知识点三:阅读训练
1.黑体的两个词语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眺望”是指从高处远望,而“望望”是指看看的意思。
如果两个
词语位置调换,会不符合原文意思。
解析:这一类型的题要先从词语的意思来考虑,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要再联系上下文,这样才能把握准确。
2.把画线的句子改写成转述句。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对同志们说,他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解析:直接引语改成转述句要注意改人称,改标点,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变化。
3.哪些词语写出了五壮士跳崖时的奋不顾身?
纵身、昂首挺胸。
解析:这个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反复朗读短文,可以找到直接描写五壮士跳崖奋不顾身的词语。
4.“这声音”指的是什么?从“这声音”里面你能够感受到五壮士的怎样的情怀?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喊出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从“这声音”里面你能够感受到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解析:熟读课文,了解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相关历史,结合自己的理解,联想,想象,要抓住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来回答。
5.给这几段文字添加一个小标题:英勇跳崖。
解析: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梳理出课文的五个部分,并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来概括,
结合本段内容,这个小标题应当定为“英勇跳崖”。
知识点四:语用训练
(1)找出文中神态描写的相关句子:(至少3处)
①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②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③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解析:答案不唯一。
文中有多处描写五位壮士神态的句子,反复阅读课文,可以找到相关的语句。
一、寇、挥、悬、尸、磨、豪、斩
二、斩钉截铁居高临下气壮山河
三、 1.zhuìjiàn nǐng jī
2.站在高处向下看,形容处于有利地位;山间的水沟。
3.行动,决心,坚强不屈、顽强斗争
一、略
二、课外阅读。
1.A
解析:学生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很容易判断出第二句和第三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所以这个题应该选A。
1.王二小将敌人带入包围圈为了革命不怕牺牲
解析:本题锻炼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
2.渲染王二小牺牲后悲凉的气氛。
解析:自然环境可以渲染烘托气氛,比如哀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乐景渲染了欢乐的气氛,也可以反衬,比如乐景衬哀情。
3.我觉得王二小是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孩子。
解析:答案不唯一,从以上几个方面回答,意思对即可。
三、写法运用
解析: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要为人物的形象服务,要慎用,用好。
两者交叉使用要自然连贯,不要出现彼此矛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