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两汉文学概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真正标志汉代文学最高成 就的并不是汉赋,而是散 文中的《史记》和诗歌中 的汉乐府民间歌辞。
• 乐府是秦代建立的掌管音 乐的官署名称,主要任务 是收集民歌,训练乐工, 编制乐曲,汉武帝时得到 大规模的扩充和发展。乐 府机构采集的民歌称为乐 府诗或乐府。
• 两汉乐府诗主要来自民间,有 着民间文学刚健清新的气息, 关怀社会人生,贴近现实生活, 叙事技巧娴熟,抒情直率大胆, 语言质朴,句式以五言和杂言 为主,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 状况和思想感情。
一、两汉文学的基本态势 1、对文学的重视。 2、文学创作的兴盛。 3、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文学活动的文 人群 。 • 4、汉代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学样式,为 后世文学奠定了重要基础。如赋、叙事 散文、五言诗歌等,为后世文学奠定了 重要基础。 • • • •
• A、汉赋 • 汉赋(又泛称辞赋)是一种主要 以文学感染力本身为目标的文学 样式。西汉时期的赋家主要有贾 谊(《吊屈原赋》)、枚乘 (《七发》)、司马相如(《子 虚赋》、《上林赋》)、灭齐为界,实 现了中国的大统一,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 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王朝。虽然 这个王朝只存在了十余年,但它的历史事 业和政治制度,却由取而代之的汉王朝继 承下来;虽然西汉初一度出现诸侯势力膨 胀的苗头,但历史的大潮已无可逆转,到 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的 发展和巩固。西汉、东汉总共四百多年的 统治,在多方面奠定了中国漫长的封建社 会的基础。
•《上山采蘼芜》
•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 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 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 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 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 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 素,新人不如故。
• 《上邪》 •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 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
•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 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 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 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 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 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 道,努力加餐饭!
• 汉代乐府诗以叙事诗成就更为突出,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古典 诗歌中的瑰宝。此后,“乐府古题” 成为历代诗人反复创作的重要母题 和形式,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现实主义精神与《诗经》一脉相 承,更直接影响了后世的文人诗歌 创作,成为唐代“新乐府”的源头。
• 东汉时期,文人五言诗逐渐孕育形 成,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 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这组无名作家的作品,中心主题是 咏唱对于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 伤。它以悲伤的基调,展示了闺怨、 友情、相思、怀乡、游宦、行役、 劝慰等多方面的生活内容。
• 《有所思》 •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 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 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 思!相思与君绝!
• 《薤露》 •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 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 《长歌行》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 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 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 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 悲!
• B、散文 • 《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 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 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 • 班固的《汉书》继承 《史记》的 体例,并且使之更加完善。 • 赵晔的《吴越春秋》则进一步强化 史传作品的文学性,是历史演义小 说的滥觞。
• C、诗歌 • 汉乐府民歌代表了我国诗歌史上,继 《诗经》、《楚辞》后,第三个重要 发展阶段,它不仅以进步思想和现实 主义创作方法影响后代,也具体酝酿 了五言诗体的产生。 • 东汉的五言诗已经成熟,《古诗十九 首》是五言抒情诗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