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个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cec537102768e9951e738e6.png)
名词解释1、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认为,人除了有经济上的需求外,还有友谊、受人尊重等社会因素方面的需求,社会性需求的满足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们。
2、网络组织结构:是一种“外部化”的组织结构,它只有很小的中心组织,并依靠其他组织以合同为基础进行制造、销售等等业务。
3、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性的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个体价值得到体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
4、影响力: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使人们情愿地,真心地为实现组织或群体的目标而努力。
5、决策方式:决策者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资源的方式。
6、结构性维度:描述组织的内部特征状态的参数。
7、决策树:是用二叉树形图来表示处理逻辑的一种工具。
8、网络计划方法:网络计划方法,是把一个工程项目分解成若干作业(或称活动),然后根据作业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进行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分别轻重缓急,从而对项目整体进行控制和调节,更好地监控项目的进度,发现可能的瓶颈环节,以及必要时调度资源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9、前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10、决策方式体系:决策方式体是由以下三方面构成:1)明确区分组织运行过程中的决策问题类型;2)指明各种问题的具体决策责任人;3)规定决策责任人在进行决策时所采用的决策方式。
11、管理人假设:遵循令人满意准则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
12、事业部结构组织:称为产品部式结构或战略经营单位。
即按产品或地区设立事业部或大的子公司,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较完整的职能机构。
13、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14、职权:职权是由于处于更高层次的管理者的授权而获得的(需要一定的程序)——权力链。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10ebcf7964bcf84b8d57b37.png)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1、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2、管理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和子系统,按照管理的整体功能和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3、管理职能: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功能或程序,即管理者在实施管理屮所体现出的具体作用及实施程序或过程,具体包括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和执行这些职责的程序或过程。
4、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活动。
计划职能一般包括:调查与预测,制定目标,设计与选择活动方式等一系列工作。
5、组织职能: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组织结构并推进组织协调运行的工作过程。
组织职能一般包括:设计与建立组织结构;合理分配职权与职责;选拔与配置人员;推进组织的协调与变革等。
6、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
领导职能一般包括: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运用权威,实施指挥;激励下级,调动其积极性;进行有效沟通等。
7、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活动。
控制职能一般包括:制订标准、衡量工作、纠正出现的偏差等一系列工作过程。
&管理者:管理者是指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的人。
9、社会组织:所谓社会组织,是指为实现特定目的,完成特定任务而与社会规程结合在一起的人的群体。
一般指具有法人资格的群体。
10、管理环境: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影响管理实施和管理效果的各种力量、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11、管理机制:所谓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12、管理方法: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和协调管理要素的工作方式、途径或手段。
13、经济方法:是指依靠利益驱动,利用经济手段,通过诱导和满足被管理者物质需要而促进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
14、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权威,借助行政手段,直接指挥和协调管理对象以实现目标的方法。
15、法律方法:是指借助国家法规和组织制度,严格规制管理对象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一种方法。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2c93ae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2.png)
三.名词解释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
4.战略管理:就是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5.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6.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7.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
8.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9.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10.人员配备:是组织根据目标和任务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
1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
管理学名词解释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管理学名词解释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e9b3f5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a.png)
管理学名词解释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名词解释管理:是指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使组织成员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
法约尔桥:又称跳板原则,既不同权利系列的同一层次的组织之间,在上级授权的情况下,可以横向传递信息,直接商议问题,再分头上报。
全球化:简单地说就是全球的经济、文化或社会生活与结构日趋一体化、同质化。
社会义务:是指,一个公司的行为符合其应履行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社会响应:是指一个企业适应变化的社会状况的能力,它强调的是一个企业对社会呼吁的反应。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利益相关者:是指环境中收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
计划:是一种结果,它是在计划工作所包含的一系列活动完成之后产生的。
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计划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三个紧密衔接的工作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
目标管理:最早由彼特·F.德鲁克教授提出,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系统管理方式。
预测:预测是面向未来,是对未来事物及其发展变化趋势预先做出的推断。
决策:是为实现一定目标,在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战略管理: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而进行战略环境分析、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绩效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SWOT分析:只要目的在于对企业的综合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被普遍用来作为选择和制定战略的方法。
抽资转向战略:抽资转向战略是企业在现有的经营领域不能维持原有的产销规模和市场面,不得不采取缩小产销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或者企业在存在新的更好的发展机遇的情况下,对原来的业务领域进行压缩投资、控制成本,为其他业务领域提供资金的战略方案。
组织:是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f60960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6.png)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经营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以实现既定目标并增加价值的活动。
2. 组织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各项工作进行规划、协调、控制和领导的活动。
3. 制度管理:指依照特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
4. 人力资源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人力资源进行招聘、培训、激励和离职的活动。
5. 资产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的资产进行规划、配置、评估和优化的活动。
6. 运营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对生产、供应链和服务等运营活动的规划、协调和控制。
7. 财务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对财务资源进行规划、决策和控制的活动。
8. 市场营销:指企业或组织通过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价格制定和推广销售等活动,满足客户需求并获取利润的过程。
9.战略管理:指企业或组织确定长期目标,规划资源配置和组织发展的活动。
10. 目标管理:指企业或组织根据自身使命和愿景确定具体目标,并设计相应的实施计划和评估方法。
11. 绩效管理:指对组织的绩效进行制定、优化和评估的活动。
12. 领导管理:指领导者对组织内部员工进行激励、指导和管理的活动。
13. 项目管理:指对特定项目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14. 创新管理:指企业或组织通过开展创新活动,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5. 风险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的活动。
16. 变革管理:指对组织进行重大变革时的规划、执行和监控活动。
17. 品质管理:指对产品或服务的品质进行保证和持续改进的活动。
18. 知识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知识的获取、共享、存储和应用的活动。
19. 运筹学:指运用数学和逻辑方法对生产、运输、库存和资源配置等问题进行优化的学科。
20. 外包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服务提供商进行管理。
21. 策略管理:指管理者对企业或组织的战略进行制定、执行和评估的活动。
22. 合规管理:指企业或组织遵守法规和道德规范,进行合法经营和社会责任的活动。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242cb147cd184254b35356a.png)
管理学名词解释1、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
所谓“合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因为具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用的资源,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其中人员是最重要的,所以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是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这也是组织设立的原因。
2、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3、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4、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5、运筹学:是一种分析的、实验的和定量的方法,专门研究在既定物质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的,如果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财和物等资源。
P206、决策科学化:决策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P217、全面质量管理: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P228、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P229、精益生产: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
P2310、精益思想:根据客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是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P2311、核心资源: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74bd6076c85ec3a87c2c580.png)
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进行选择或调整的过程。
3.计划:是指将实施决策所需完成的活动任务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分解,以便将决策任务具体落实到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和个人。
4.综合性计划:是指对组织业务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所做的全面规划和安排,关系到组织多个目标和多方面内容的计划。
5.组织:是由一定的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以特定的结构运行的一种集合体。
6.管理幅度:是指组织中一个上级主管直接指挥的下级的人数。
7.有效管理幅度:一个上级主管能有效地指挥下级的人数。
8.选聘: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管理技巧、管理经验及其他特性的申请人吸引安置到组织中空缺的管理岗位上的过程。
9.培训:是指为管理人员灌输组织文化、道德观念,提供思路、理念、信息和技能,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内在潜力的过程。
10.领导:所谓领导,就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一个组织为确立目标和实现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
11.激励:是利用某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12.沟通:是指一方将信息传递给另一方,并期待其作出反应的过程。
13.冲突: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因为相互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而产生意见分歧、争论和对抗等,使得彼此之间关系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冲突。
14.控制:是为了确保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实施的检查、监督及纠正偏差的管理活动过程。
15.间接控制:是指控制者与被控制对象并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中间媒介进行控制的形式。
16.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
管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管理学名词解释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ecccfe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75.png)
名词解释1、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
所谓“合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因为具有局限性与相对的合理性。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用的资源,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与信息,其中人员是最重要的,所以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是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这也是组织设立的原因。
2、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与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与工具的能力。
3、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4、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5、运筹学:是一种分析的、实验的与定量的方法,专门研究在既定物质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的,如果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财与物等资源。
P206、决策科学化:决策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大量的资料与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P217、全面质量管理:由顾客需求与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P228、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与变革能力的组织。
P229、精益生产: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
P2310、精益思想:根据客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是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P2311、核心资源: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与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管理学名词解释(必背!)
![管理学名词解释(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e425252f77232f60ddcca1ce.png)
名词解释管理: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p11)自然属性: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所改变,是一种客观存在。
(p17)社会属性:实质是“为谁管理”的问题,是为国家当局、为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p17)人际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p24)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p25)等级链:从最上级到最下级各层权力连成的等级机构。
(p62)正式组织:是指企业组织体系中的环节,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总目标而担当着明确职能的机构。
(p69)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
(p69)程序性决策:即按即定的程序所进行的决策。
对于经常发生的需要决策的问题,往往可指定一个例行程序,凡遇到这一类问题,就按照既定程序进行的决策。
(p81)非程序性决策:问题涉及面广、新发生的、非结构性的,或者问题极为重要而复杂,没有程序可以遵循,要进行特殊处理的决策。
(p82)原理:指某种客观事物的实质及运动的基本规律。
(p107)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
(p107)系统: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p111)效益:是与效果和效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p127)效果:是指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p127)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关系。
(p127)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结果,并通过进一步分析,赋予相关情境的内涵而成为管理决策的依据知识。
(p132)信息化:是一种过程,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成对象或领域发生转变的过程;也是一种状态,指对象或领域因信息技术的应用所达成的新状态或状态。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895a661ddccda38376bafbd.png)
第一章管理者理(Managers and Management)管理者(Managers)操作者(Operatives)高层管理者(Top Managers)中层管理者(Middle Managers)基层管理者(First-line Managers)非管理雇员(Non-managerial employees)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资源利用ResourceUsage 目标达成(Goal Attainment)低资源浪费Low resource waste 高目标达成High goal attainment管理职能(Management functions) 管理者角色(Management roles)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领导(leading)控制(Controlling)人际关系角色(Interpersonal Roles) 信息传递角色(Informational Roles) 决策制定角色(Decisional Roles)专业技能(technical skills)人际技能(human skills)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s)第二章管理的演进(Evolution of management)早期管理思想(Early Management Thoughts)古典管理理论(Classical Management Theories)行为管理理论(Behavior Management Theories)现代管理理论(Modern Management Theories)劳动分工(Division of Labor)产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科学管理理论(Scientific Management)一般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General Administrative Theories)人际关系学说(Personal relationship) 行为管理理论(Behavior management Theories)定量管理学派(Quantitative Management)系统方法(The Systems Approach)权变方法——也称“情境方法”(The Contingency Approach)质量管理(TQC)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再造(Reengineering)第三章组织文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组织环境(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组织文化构成constitution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主文化(Dominant Culture)次文化(Subculture)强文化(Strong Culture)弱文化(Weak Culture)故事(Story)仪式(Rites)有形信条(Formal faith)语言(Languages)一般环境(General Environment)具体环境(Specific Environment)第五章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社会责任(Responsibility)经济绩效(Performance)管理道德(Management Ethics )纯经济观(Classical View)社会经济观(Socioeconomic View)社会义务(Social Obligation)社会响应(Social Responsiveness)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第六章管理决策(Decision making)识别问题(Identifying Problem)确定决策标准(Identifying Criteria)给每个标准分配权重(Allocating Weights to Criteria )开发(Developing Alternatives )分析方案(Analyzing Alternatives)选择方案(Selecting an Alternative)实施方案(Implementing Alternatives)评价决策效果(Evaluating Decision Effectiveness)决策制定过程(Decision making process)差异(Discrepancy)传递决策(Conveying the decision )结构良好问题(well-Structured Problems )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s )程序化决策(programmed Decisions)非程序化决策(Non-programmed Decisions)确定性决策(Certainty Decision)风险性决策(Risky Decision)应用期望值法进行决策(UncertaintyDecision)第七章战略计划(Strategic plan)营运计划(Operational plan)短期计划(Short-term plan)长期计划(long-term plan)具体计划(Specific plan)方向性计划(Directional plan )组织层次(organizational level)组织生命周期(life-cycle)环境不确定性程度(environment uncertainty)未来许诺期限(commitments)传统的目标(Traditional goal setting)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MBO第八章战略管理(Strategy management)公司层(Corporate Level)业务层(Business Level)职能层(Functional Level)战略管理过程(Strategic Management Process)新加入者(New –comers)供应商(Supplier)替代品(Substitutes)购买者(Buyers)竞争者(Competitors)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ies)优势(strengths)弱势(weakness)威胁(threats)机会(opportunities)稳定战略(Stability Strategy)增长战略(Growth Strategy)更新战略(Retrenchment Strategy)成本领先战略(Cost leadership Strategy)差异化战略(Differentiation Strategy)聚焦战略(Focus Strategy)第十章组织结构设计(structure design)复杂性(complexity)正规化(formalization)集权化(centralization)劳动分工(division of labor)统一指挥(unity command)权责对等(authority matching with duty)管理跨度(management span)柔性经济(soft& economy)职能部门化(functional departmentalization)产品部门化(product departmentalization)地区部门化geographical departmentalization)过程部门化(process departmentalization)顾客部门化(customer departmentalization)机械式(mechanistic organization)有机式(organic organization )职能型结构(functional structure)分部型结构(divisional structure)简单结构(simple structure)矩阵结构(matrix structure)网络结构(network structure)第十一章人际沟通(Personal Communication)言语方式(verbal communication)非言语方式(nonverbal communication)过滤(filtering)选择性知觉(selective perception)情绪化(emotional feeling)信息超载(Information overload)正式沟通(formal communication)非正式沟通(informal communication)上行沟通(upward communication)下行沟通downward communication)横向沟通(lateral communication)斜向沟通diagonal communication)链式网络(chain networks)轮式网络(wheel networks)全通道网络whole channel networks)第十二章impartment assets(重要资产)评价未来人力需求(Assessing Current HR Needs)制定评价当前的人力(Assessing Current HR Supply)互联网招聘Internal Recruiting员工推荐Employee Referrals校园招聘(College Recruiting)临时解雇(Layoffs)自然减员(Attrition)减少工作周(reduced workweek)提前退休(early retirement)工作分享(Job-sharing)申请表(Application Form)笔试(Written Test)绩效模拟测试(Performance sumulation test)履历调查(Background Investigation)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员工培训Employee Training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第十六章激励过程(motivation process)早期激励理论(Early Motivation Theory)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安全需要(Safety)社会需要(Social)、自尊的需要(Esteem)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ion-hygiene theory)当代激励理论(Modern Motivation Theory)三种需要理论(Three needs theory)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权力需要(need for power)归属需要(need for affiliation)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挫折理论(Setback Theory)第十七章合法权Legitimate Power惩罚权Coercive Power奖励权Reward Power专长权Expert Power表率权Referent Power特质理论(Trait Theory)领导的二维理论(Biaxial theories)管理方格理论(managerial grid)二维理论(Biaxial theories)定规维度(Initiating Structure)关怀维度(Consideration)管理方格理论(Managerial grid)关心生产(Concern for Production)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ies)权变模型(Contingency Model)路径-目标理论(Path-goal Theory)第19章亲自观察(self observation)召开会议(holding meeting)分析报表(analyzing financial report)抽样调查(sampling investigation)。
管理学名词解释(必背!)
![管理学名词解释(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3e41295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e.png)
名词解释管理: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p11)自然属性: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所改变,是一种客观存在。
(p17)社会属性:实质是“为谁管理”的问题,是为国家当局、为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p17)人际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p24)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p25)等级链:从最上级到最下级各层权力连成的等级机构。
(p62)正式组织:是指企业组织体系中的环节,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总目标而担当着明确职能的机构。
(p69)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
(p69)程序性决策:即按即定的程序所进行的决策。
对于经常发生的需要决策的问题,往往可指定一个例行程序,凡遇到这一类问题,就按照既定程序进行的决策。
(p81)非程序性决策:问题涉及面广、新发生的、非结构性的,或者问题极为重要而复杂,没有程序可以遵循,要进行特殊处理的决策。
(p82)原理:指某种客观事物的实质及运动的基本规律。
(p107)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
(p107)系统: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p111)效益:是与效果和效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p127)效果:是指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p127)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关系。
(p127)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结果,并通过进一步分析,赋予相关情境的内涵而成为管理决策的依据知识。
(p132)信息化:是一种过程,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成对象或领域发生转变的过程;也是一种状态,指对象或领域因信息技术的应用所达成的新状态或状态。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87803761711cc7931b71678.png)
名词解释1.管理环境:指实施管理过程中各种内外部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2.管理者:就是管理主体,是管理系统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是整个管理系统的驾驭者3.管理: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4.管理机制: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
5.管理系统: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和子系统,按照管理的整体功能和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6.管理环境:指存在于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影响管理实施和管理效果的各种力量、条件和因素的总和7.管理者:指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并对目标达成发挥实际影响力的人。
8.例外原则: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吧例行的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确定权和监督权。
9.组织结构:指在工作分工和职责划分基础上形成的,由横向、纵向的部门、层次、职位等要素所构成的网络关系体系。
10.系统原理:坚持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解决管理问题,形成整体解决方案,以实现管理系统最优化目标11.企业再造:12.人本原理:坚持以人为根本的现代理念,所有管理活动与行为必须以人为中心,人既是管理成功的关键,又是成功管理的终极目的。
13.组织文化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条件下,组织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并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并被组织成员广为接受的思维方式,道德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14.非正式组织:并不是由正式组织所建立或所需要的,而是由于人们相互联系而自发形成的个人和社会关系的网络15.滚动计划法:每次编制修订计划时,要根据前期计划执行情况和客观条件变化,将计划期向未来延伸一段时间,使计划不断地向前滚动延伸16.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分,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有意识地瞄准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并有效地和高效率地实现他们。
17.计划职能:广义:指管理者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全过程。
管理学的103个名词解释
![管理学的103个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d5033d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9.png)
管理学的103个名词解释1、咸鸭蛋理论咸鸭蛋理论产生台湾宏基电脑公司的老板施正荣,2004年退休以后,到全世界各地巡回演讲,讲他的一个经营哲学,咸鸭蛋的经营哲学。
他说小时候家里穷,妈妈借高利贷做生意,可以选择做两种生意养活全家。
第一种生意是卖咸鸭蛋,咸鸭蛋的零售价3块钱一斤,毛利率10%,也就是说卖一斤咸鸭蛋挣多少钱,3毛钱,但是咸鸭蛋有个问题啊,容易破,容易烂,容易坏,不容易运输,不容易贮存。
第二个生意,卖笔记本,笔记本好啊,不吃草不吃料还不坏,毛利率达到50%,所以,如果仅仅看利润率的话,做什么生意?笔记本。
但是施正荣说,他妈妈依然选择了做咸鸭蛋,为什么?因为咸鸭蛋是现金生意,没有什么比现金生意更好的了,第二个原因,周转快啊,他两天卖一次啊,笔记本倒是好,半年卖一本利润率让贷款的利息给吃了个干干净净啊。
咸鸭蛋理论指出的是做实业,做投资的话,一定要记住这个资产收益率2、热炉法则热炉法则(Hot Stove Rule)又称惩处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罪与罚能相符,法与治可相期。
3、洛克定律【提出者一一美国管理学家埃德温•洛克】洛克定律是指:当目标既是未来指向的,又是富有挑战性的时候,它便是最有效的。
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总的高目标,但一定要为自己制定一个更重要的实施目标的步骤。
千万别想着一步登天,多为自己制定几个篮球架子,然后一个个地去克服和战胜它,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你已经站在了成功之巅。
4、阿伦森效应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之为“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也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
同样,它也提醒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
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6b9062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f.png)
1.办理:(management) 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Management involves coordinating and overseeing the work activities of others so that their activities are completed 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2.办理学〔management〕是一门以社会组织和组织带领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
〔维基百科〕Management is a social science whose objective is to study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3.办理本能机能〔management functions〕包含方案、组织、带领、控制4种。
It includes Planning, Organizing, Leading and Controlling.4.方案(Planning) 设定目标,确定战略,并制定方案以整合和协调各项活动。
Defining goals, establishing strategy and developing plans to coordinate activities.5.组织(Organizing) 决定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
Determining what needs to be done, how it will be done and who is to do it.6.带领(Leading) 指导和鼓励所有的群体和个人,解决冲突。
Motivating, leading and any other actions involved in dealing with people.7.控制(Controlling) 监控活动以确保它们按方案完成Monitoring activities to ensure that they are accomplished as planned.8.创新(Innovation) 以不同的方式做事,探索新的领域并承担风险。
管理学常见名词解释
![管理学常见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1f7d9db6294dd88d0d26b51.png)
管理学常见名词解释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外部环境: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便成为影响管理活动的外部环境.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
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
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6.案例教学:经验学派所谓的经验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1.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授权:就是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
47.员工招聘:是指组织及时寻找、吸引并鼓励符合要求的人到本组织中任职和工作的过程。
48.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
49.组织变革: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明确组织活动的内容或重点,并据此对组织中的岗位、机构(岗位的组合)以及结构(机构间的权力配置)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发展的要求。
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人际技能:它或称人文技能,亦称人事技能,它是指成功地与別人打交道并与別人沟通的能力。
4.古典管理理论:它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它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以物为中心的"物本"管理理论,它认为经济利益是驱动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动力,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于从静态的观点分析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等。
33.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安排。
34.职能部门化:就是按照生产、财务管理、营销、人事、研发等基本活动相似笑非笑或技能相似的要求,分类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35.产品或服务部门化:按照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对企业活动进行分组。
36.地域部门化:就是按照地域的分散化程度划分企业的业务活动继而设置管理部门管理其业务活动。
81.积极攻击型创新:是在观察外部世界运动的过程中,敏锐地预测到未来环境可能提供的某种有利机会,从而主动地调整系统的战略和技术,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这种机会,谋求系统的发展。
82.品种创新:要求企业根据巿场需求的变化,根据消费者偏好的转移,及时地调整企业的生产方向和生产结构,不断开发出用户欢迎的适销对路的产品。
54.集权式领导者:就是把管理的制度权力相对牢固的进行控制的领导者。
55.民主式领导者:这种领导者的特征是向被领导者授权,鼓励下属的参与,并且主要依赖于其个人专长权和模范权影响下属。
56.激励:是激发和鼓励人们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釆取行动的过程。
57.保健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管理和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
67.单向沟通:指没有反馈的信息传递。
68.双向沟通:指有反馈的信息传递,是发送者和接受者相互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沟通。
69.团队沟通:是指组织中以工作团队为基础单位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方式。
70.控制:是指保障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相适应的管理职能。
71.前馈控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11.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法律上的义务是指企业要遵守有关法律,经济上的义务是指企业要追求经济利益),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
12.国际化经营:它涉及两个或更多囯家的经营活动,或者说其经营活动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
16.确定型决策:是指各种决策方案未来的各种情况都非常明确,决策者确知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条件、决策过程及未来的结果,在决策过程中只要直接比较各种备选方案的可知的执行后果,就能作出精确估计的决策。
17.非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不能预先确知环境条件可能有哪几种状态或各种状态的概率无从估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致可行,但供选择的若干个可行方案的可靠程度较低,决策过程模糊,方案实施的结果未知,决策者对各个备选方案的执行后果难以确切估计,决策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
77.库存控制:是对制造业或服务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库存控制是使用控制库存的方法,得到更高的盈利的商业手段。
78.标杆控制:是以某一项指标或某一方面实践上竞争力最强的企业或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或组织内某部作为基准,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措施或相关实践的实际状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化的评价、比较,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改进的策略和方法,并持续不断反复进行的一种管理方法。
18.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不能预先确知环境条件,各种决策方案未来的若干种状态是随机的,但面临明确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可行的,可供选择的若干个可行方案已知,各种状态的发生可以由统计得到一个客观概率。
19.战略决策:是对涉及组织目标、战略规划的重大事项进行的决策活动,是对有关组织全局性的、长期性的、关系到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进行的决策,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特点。
79.平衡积分卡:是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之所以取名为“平衡积分卡”是因为它的目的在于平衡,兼顾战略与技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
80.消极防御型创新: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系统的存在和运行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威胁,为了避免威胁或由此造成的系统损失扩大,系统在内部展开的局部或全局性调整。
41.直线职权:是指管理者直接指导下属工作的职权。
42.参谋职权:是指管理者拥有某种特定的建议权或审核权,评价直线职权的活动情况,进而提出建议或提供服务。
43.职能职权:是一种权益职权,是由直线管理者向自己辖属以外的个人或职能部门授权,允许他们按照一定的制度在一定的职能范围内行使的某种职权。
72.同期控制:亦称现场控制或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73.反馈控制:亦称成果控制或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74.统计性标准:也叫历史性标准,是以分析反映企业经营在历史各个时期状况的数据为基础来为未来活动建立的标准。
20.管理决策:是指对组织的人力、资金、物资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及经营组织机构加以改变的一种决策,具有局部性,中期性与战术性的特点。
21.业务决策:是涉及组织中的一般管理和日常业务的具体决策活动,具有琐细性、短期性与日常性的特点。
22.计划: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达的,组织以及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制定的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的管理文件。从动词意义上上说,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而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23.长期计划:是指5年以上的计划。
24.短期计划:是指1年内的计划。
25.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期(通常五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26.战术性计划:是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30.特色优势:企业力求就顾客广泛重视的一些方面在产业内独树一帜。它选择被产业内许多客户视为重要的一种或多种特质,并为其选择一种独特的地位以满足顾客的要求。
31.目标集聚战略:企业选择产业内一种或一组细分市场,并量体栽衣使其战略为它们服务而不是为其他细分巿场服务。
32.组织设计:就是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
13.信息: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如报表、账册和图纸等。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通常显得杂乱无章的大量信息进行鉴別和筛选,使信息条理化、规范化、准确化的过程。
15.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44.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髙层次上的集中,也就是说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依据上级的决定、命令和指示办事,一切行动必须服从上级指挥。
45.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组织高层将其一部分决策指挥权分配给下级组织机构和部门的负责人,使他们充分行使这些权力,支配组织的某些资源,并在其工作职责范围内自主地解决某些问题。
83.产品结构创新:在于不改变原有品种的基本性能,对现在生产的各种产品进行改进和改造,找出更加合理的产品结构,使其生产成本更低,性能更完善,使用更安全,从而更具市场竞争力。
37.顾客部门化:就是根据目标顾客的不同利益需求来划分组织的业务活动。
38.流程部门化:按照工作或业务流程来组织业务活动。
39.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力量。
40.职权:是指组织内部授予的指导下属活动及其行为的决定权,这一决定一旦下达,下属必须服从。
75.预算控制:就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日俱增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各种活动或各个部门在充分达成既定目标、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营资源的利用,从而费用的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的约束。
76.全面预算:是关于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或一个既定期间内)各项业务活动、财务。
27.指导性计划:只规定某些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给予行动者较大自由处置权,它指出重点但不把行动者限定在具体的目标上或特定的行动方案上。
28.具体计划:是指有明确规定的目标和一套可实行的操作方案。
29.成本领先战略:企业强调以低单位成本价格为用户提供标准化产品,其目标是要成为其产业中的低成本生产商。
50.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51.狭小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礼仪制度、组织结构、行为方式等物化的精神。
52.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实施并完成领导职能的主体是领导者。
53.领导权力:通常就是指影响他人的能力,在组织中就是指排除各种障碍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