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教好古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教好古诗词
作者:曾丽华
来源:《语数外学习·中旬》2013年第05期
古诗词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如何教好古诗词?这里谈几点笔者的看法。
一、背景及作者介绍
如果知道古诗词的创作者是谁,我们可以大致猜到诗词的创作风格;知道古诗词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了解整首诗词的情感表达方向。
所以,背景及作者介绍是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一首诗词的内涵的。
可能有人觉得,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古诗词,作者都是那几位,没介绍的必要,但笔者反而更加认为需要介绍。
初中生学习的自主性还不够强,需要老师反复强调。
在教学时反复介绍同一位作者,让学生牢固记住其创作特点、惯常的情感表达方式,这对学生日后学习新诗词很有好处。
如在《次北固山下》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介绍作者王湾的身世等,如果以前曾学过他的诗或还有什么重要名篇都可以提及。
二、基础知识训练
所谓基础知识训练,一般理解为让学生掌握古代文言文的语法和表达方式,我相信这是很多老师都会着重训练的。
但笔者认为,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这一部分反倒不是特别重要,因为古诗词的学习与古文学习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不过,不重要不意味着其没有必要。
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是掌握情感表达的基础。
没有对基础知识的量的积累,就不会有对意境情感把握的质的飞跃。
如在教学《次北固山下》时,教师可以通过教授或提问的方式先让学生理解“客路、潮平、风正、残夜、旧年、乡书”的意思,再介绍诗中蕴含的典故。
除了能把握诗中的表现手法,笔者认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是通过准确捕捉理解诗眼、词眼来鉴赏古诗词。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经典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分析体会“绿”字用得怎么好,它所蕴含的意义、传达的情意,能帮助我们理解古诗词。
而在教学《次北固山下》时,诗眼可能不怎么明显,但其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我们就可以重点把握。
这两句营造的情境如何,所表达的情感如何,是不是有一些哲学道理,都是我们可以剖析的问题。
把握重点词句,一方面对理解诗词本身有直接的帮助,另一方面,我认为是我们鉴赏诗词的意义之所在。
三、培养学生朗诵古诗词的习惯
古诗词的意境宽广,难以把握,往往还“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笔者认为,不能言传是不能通过老师的口传,却可通过学生自己的口传。
而简单的说,就是要培养学生朗诵诗词的习惯。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诵是最有效而又最直接地让学生进入意境的方法,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当中,可以尽可能地让学生开口读。
一味的集体通读显然枯燥了些,教师可以变换方式让学生朗读,如个人读、小组读、交叉读。
而笔者最为推崇的是分角色朗读。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诗本身就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角色也就作者一人,怎么分角色?错了!所谓触景生情,除了作者本身,诗词中的各种景物或作者自身的想象,就是笔者所说的角色。
通过角色扮演,一来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二来让学生们身临其境,迅速拉近了和作者之间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产生与作者相近的心理情绪上的契合。
如在教学《次北固山下》时,老师可以选择先给学生示范朗读或在网上找出音频文件播放,使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然后,可以选择如个人读、小组读、交叉读等方式让学生们开口朗读。
当然在教学上,不是说将讲与读分开,而是将读穿插在讲课当中,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布置下这个任务,下节课来操作。
学生有一位可以扮演诗人,要求他最好能背诵;另一位同学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大海、残日;再有一位同学扮演船家;还有一位同学扮演大雁。
当然,各同学还可准备一些道具,同时进行配乐,增加真实性和趣味性。
分角色朗读可以不只一组,风格可以各异,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
老师对学生的朗诵作出点评,从动作、声调、语速上给予指导,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
四、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古诗词
中华五千年文明传承下的诗词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都有其实实在在的含义,蕴含了生活哲理,有着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遇到困难或窘境时,或者在愉悦或兴致盎然时,不妨朗诵几句符合意境的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一方面提高自己对古诗词的情感的把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如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想起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些古诗词都对我们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古诗词精练的特点,让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而古诗词中的各种美的交织,更让我们在文学中受到美的熏陶。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应努力学习,去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对古代诗词的学习和理解,培养我们对本民族语言的热爱和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