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公开课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旧、饿”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几、晃、喷”等四个多音字,会写“柴、冷”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5个词语。

2.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3.通过朗读、品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能说出对课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象及表达的愿望。

2.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能说出对课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清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大年夜吗?一家人温暖舒适地围坐在桌子旁,品尝着美味佳肴,享受着亲人团聚的欢乐时光,是多么美好啊!但是,有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却赤着脚走在冰天雪地里叫卖火柴,最后冻死街头。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2.板书课题,了解安徒生。

(1)同学们对安徒生有多少了解,指名分享。

(2)出示安徒生的相关资料,集体交流。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字理识字
(1)借助预习单,检查课文阅读及生字预习情况。

(2)学习典型句子,随文识字。

句1: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句2: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重点学习:旧裙怜饿
明确:四个字结构相同,宽展相似,提醒“群”衣字旁与衣物相关,衣字旁右下方“撇、点”两笔完成。

提醒“怜”字不要忘记最后的“点”,学生想尝试写。

句3: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明确:“焰”、“烛”、“燃”这三个字都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它们三个都是火字旁,都与火有关。

提醒“焰”字书写细节。

学生尝试写。

句4: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明确:字理识字,富:宝盖指房屋,房子里面放着酒坛子,一户人家,有多余的粮食来酿酒就是富。

我们也可以想一个家庭有人有田即为富。

利用字理链接形近字:“福”“副”“幅”(有吃有喝有田地就是富,那么,酒坛放到祭台上祈祷是求“福”,用刀剖开则为“副”,巾帛宽大就成“幅”,利用形声字字理,用换部首的方法,可以让我们识记生字又快又准。


(3)抽查检测孩子生字掌握情况。

(4)学习多音字
1.文中例句:
挣: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几: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晃: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

喷: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2.举例运用:
为了挣()脱束缚,他拼命挣( )扎。

家具城里的茶几()太多了,大概有几()十个,我都挑花眼了。

一阵风吹来,明晃()晃的烛光轻轻地晃()动了起来。

看见桌上喷()香的奶酪,小熊的口水都快要喷()出来了。

三、细读感悟、体会人物
(一)自主探究。

1.自由读第1-4自然段“卖火柴”部分,想一想:这是一个()的女孩。

2.学生自主探究、指名分享。

(二)合作学习。

1.画出让你感受到小女孩可怜的语句,在旁边作批注,和小组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汇报。

四、引导发现、学习写法
1.安徒生将小女孩写得这么“可怜”,他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你能在文中找到吗?
2.引导学生朗读描写小女孩“外貌、动作”的相关句子以及环境
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

3.对比感受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1)出示句子,学生朗读体会:
这一整天,小女孩没有卖出过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放大“谁”“谁”),体会外人的冷漠。

(2)出示句子,体会家人的冷漠。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认真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课后可以和小伙伴或爸爸、妈妈交流:安徒生为什么要写《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外貌描写
擦火柴可怜动作描写
离开人世环境描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感受了小女孩的可怜,此时此刻,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这节课,就让我们感受小女孩的五次幻象。

二、自主学习,引导悟法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思考:小女孩看到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幻象?
2.学生学生汇报。

3.总结学法:通过朗读、提取信息、思考概括。

三、运用方法,迁移学习
1.默读第6-9自然段,思考: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幻象?小组根据以下表格提示,进行交流。

2.小组汇报、补充。

3.轻声读印象最深的一次幻象,想想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怎样的画面。

4.出示小女孩幻象中出现烤鹅及圣诞树的段落,引导学生伴着音乐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幻象的美好。

三、对比学习,体会残酷
1.火柴灭了,小女孩的幻象消失了,她面对的是怎样的现实?
入情入境想象:她再也看不到______,看不到________。

2.出示火柴灭了的句子,学生朗读。

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

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启迪思维:火柴灭了,她面对的不是_____,而是______。

3.体会残酷的现实。

(1)师:奶奶在世的时候,曾经告诉小女孩,有一颗星星降落
的时候,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

这颗飞升的星星其实就是小女孩的灵魂。

她不知道自己将要离开人世,此刻,她只想留住奶奶,于是她情不自禁地喊起来。

(2)出示:“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3)引导朗读,读好语气词,读出小女孩的哀求、迫切。

4.了解结局,体会两个“幸福”的含义。

(1)出示句子,学生朗读。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明明是痛苦地死去了,而且是饿死的,是冷死的,多么残忍的一件事情啊,安徒生却是这样的描写。

你能体会到安徒生笔下“幸福”的含义吗?
(2)交流体会:两个“幸福”的不同含义。

5.了解创作背景。

(1)师:这个童话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位小朋友。

触动了大家一颗颗善良的心。

有没有同学知道安徒生怎么会写这个童话呢?
(2)学生分享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