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家庭产生的原因及生存境况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独家庭产生的原因及生存境况分析摘要:当今社会,“失独家庭”成为一个新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产
生的直接原因是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的增多,深层次的原因可涉及政策、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在失去唯一的子女后,他们受到各种各样的生存困境,需要政府和社会携起手来去关注和救助他们,从而改变他们的生活。

失独家庭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社会现象,更体现着一种时代特征,因此我们
必须高度重视起来,了解其现状,并深究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更好地去帮
助和服务于他们。

关键词:失独家庭;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
所谓“失独家庭”是由于内因或外因失去唯一子女,且不能再生育,
也不会再有孩子的家庭。

综观世界历史,“失独家庭”不是中国独有的家
庭类型,也不是当下才出现的社会现象,但为什么在中国的当下成为越来
越受关注的社会现象,甚至在某种层面上已经成为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有必要分析中国的“失独家庭”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受到哪些时代因素的影响?其规模怎样?其生存状况又是怎样的?下面我
们就将这些疑问逐一展开阐述。

一、“失独家庭”的规模预测
上述学者的研究表明,虽然失独家庭的数量在当下并未有准确计量,
但保守估计亦远超过100万,并且仍在不断增加,这使得“失独”的现象
已不再是个人和家庭问题,已经上升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成为备受国内专
家学者关注的新课题。

当我们对此问题进行思考时,我们必须要追问的是,失独家庭为什么在当下的中国成为社会问题,作为社会问题的“失独家庭”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二、“失独家庭”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偏差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三十多年来,减缓人口压力的作用明显,我国人
口数量增加放缓,出生率下降,这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可以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中国乃至对世界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任何政策的实施都具有两面性,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不只是正向
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也埋下了消极隐患,其中,它可能是导致“失独家庭”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

首先,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阶段,许多家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使得
独生子女家庭数量迅速增加,这一方面对减少人口出生产生了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增加了“失独家庭”产生的数量。

其次,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国人生育观念发生改变。

在计划生育政策进
行时,独生子女家庭会给予“光荣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都
使得人们价值观发生重大改变,人们往往形成了只生一个的观念。

即便在
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的背景下,也不会迅速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其刺
激生育的作用还有待检验。

也就是说,短期内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仍然会
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最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短时间内失独家庭迅速成长。

计划生
育政策在实施阶段,是一个短期过程,我们不可否认它在短时间内产生的
积极作用,但却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独生子女家庭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从
而使短时间内失去子女的风险迅速增长。

(二)教育与生活成本的提高促使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的增长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物价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在享受高质量服务
的同时,竞争压力加剧,生活成本也在不断提高,所承担的责任不断加大,一个家庭抚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上学再到成人,在这十几年里,各种开销
费用急剧增加,所产生的培育成本、生活成本及相关费用使得许多家庭承
担不起,面对高额的教育费用和生活消费他们无法支付,由于各种压力,
许多家庭决定只生一个孩子,来减轻他们的负担,从而希望生活质量能够
提高一些,生活得更舒适一些,这些因素都在直接与间接地影响着每个家庭,从而导致独生子女家庭不断增多。

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的增多,导致许
多家庭面临着失独的危险,从而使得失独家庭的数量存在潜在的扩张,一
旦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与走失,这个独生子女家庭将成为失独群体的一部分。

(三)西方文化的传入使得传统的生育观念发生改变
随着现代化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各个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贸易关
系逐渐形成,伙伴关系越来越密切,使得中西方文化不断地碰撞与融合。

西方国家崇尚父母与孩子相对独立的生活观念,这种观念很快传入到中国
家庭,一些家庭受到外来文化的熏陶,改变原有的传统观念,一定程度上
使得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与重视度逐渐减小,“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
思想观念日益淡薄,许多家庭开始选择只生一个孩子甚至不生,这种选择,使得他们拥有更多的独立空间,不认为这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在这
种因素影响下,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增多,面临的失独危险也就越大,从而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失独家庭”产生的概率。

(一)心理与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其中最大的风险就是独生子女的死亡,独生子女的失去就意味着完整的三角形家庭结构的缺损和瓦解。

悲惨
生活的开始和加剧,对失独家庭来说,不仅面临外部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
还有内心世界的痛苦,他们的精神寄托全部倒塌,面临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

符号互动论认为,“当自我概念或身份能够在新的情境中得到肯定时,人们将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反之,将会体验到消极的情感。

调查中发现,失独父母更害怕生病,怕付不起医疗费,怕无人陪护,怕手术无人签字。

对亲情缺失的悲伤、对现实生活的无助及对老来无依的恐惧等复杂的心理情绪使失独父母长时间内走不出失去唯一子女的阴影,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绝大部分的失独者患有不同的心理疾病,出现自闭、焦虑等症状。

在经历了人生的高度痛苦阶段,他们大多数患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

总的来说,失独群体的健康状况呈现不良的、令人担忧的趋势,需要我们亟待解决。

(二)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三)家庭与婚姻潜藏着更多的不稳定因素
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家庭结构日益成为我国家庭结构鲜明的特点。

在父母年龄较大的失独家庭中,失去唯一的孩子后,夫妇俩相依为命,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彼此之间;在父母为中年的失独家庭中,这些家庭在失去独子后,感情渐行渐远,婚姻形同虚设;在父母为中青年的失独家庭中,这些家庭虽然在经受失子之痛的打击之后面临解体,但在各种内外因的作用下通过再生育而走向了复原。

当然,在整个失独群体中,也存在个别失独者因承受不了失去子女的现实,过早地离开人世,而活着的另一半则在更加孤独、困苦的状态下度过余生。

事实上一个独生子女的死亡影响到的绝非是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成员,而是包括几乎所有远近亲属在内的众多成员,甚至还影响到其他邻居好友的生活,他们物质生活质量、心态情绪愉悦度、人际交往和谐度等方面较失独前都急剧下降,可以说失独摧毁了家庭幸福。

(四)普遍抗拒社会交往
四、结语
尽管当今社会,政府及相关部门已经采取相关措施给予解决此类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公共部门把其作为公共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加
以引导和管理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完善(近期放开二胎政策)等等……但是失独家庭仍然存在许多需要亟待关注的焦点问题,比如扶贫标
准偏低、生活照料不足、缺乏对精神需求与情感需求的重视、无法满足
“失独家庭”集中养老的需求等。

可见,对失独家庭的扶持和救助任重而
道远,它所引起的失独群体所具有的时代性,必然需要当代政府和社会携
起手来对其规模进行有效合理的推测,从而针对其规模,采取有效解决其
问题的方法并加以实施,尽可能地减少失独家庭的数量,否则它所带来的
负面作用将会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影响社会的发展。

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应时刻关注失独群体,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应对,
从而进一步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国家繁荣富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