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练习: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人民必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下列图片的变化反映了()。

A.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正式形成
C.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
D.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形成
解析图1反映人类处于彼此隔绝的状态,图2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

易错选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答案 C
2.有学者认为,在哥伦布之前,虽然早已有人到过美洲,但是,“只有哥伦布的航行及其‘发现’才……起到了改变世界历史和人类命运的作用”。

这一观点
()。

A.体现了全球史观的视角
B.点明了哥伦布远航的目的
C.夸大了哥伦布的历史功绩
D.否认了哥伦布远航的野蛮性
解析哥伦布发现美洲为代表的新航路的开辟,使地球范围内的不同人类文明开始会和交融,打破了彼此孤立和隔绝的状态,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全球的时代,人类历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该材料体现了全球史观的视角。

答案 A
3.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
和黄金(Gold)。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
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①体现了对黄金(Gold)的追求;②体现了传播上帝(God)福音的动机;④体现了荣誉(Glory),③不包括在三个“G”之内。

答案 C
4.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
主要是指()。

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B.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C.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D.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
解析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各地彼此相互隔绝的;新航路开辟,加强了欧洲与亚洲、非洲和美洲等的联系,打破了隔绝的状态,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易错选C,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是从人类文明的角度看,而题目要求是从全球化的角度看。

答案 B
5.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托克利也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17世纪时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

A.西班牙B.荷兰
C.英国D.法国
解析考查近代海上殖民霸权的演变。

注意时间为17世纪,此时荷兰获取海上殖民霸权,称为“海上的马车夫”。

西班牙为16世纪中期;英国为18世纪。

答案 B
6. 1562年,英格兰人约翰·霍金斯从非洲掳掠了一批黑人运往美洲,以补充当地甘
蔗种植园的劳动力。

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这次航行借助了西风漂流
B.蒸汽机为贩奴船提供了新动力
C.欧洲殖民扩张活动从此开始
D.促进了美洲种族成份的多样化
解析蒸汽机出现是在18世纪,根据题干时间,B项首先排除。

欧洲殖民扩张活动15世纪开始,故C项排除。

从非洲到美州,借助西风漂流,路途更远,故A项错误。

大批黑人运往美洲,促进美洲种族成份的多样化,故D项正确。

答案 D
7.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D.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解析材料主要是从西方的殖民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的角度论述1500年至1763年的历史,工业革命不在这一历史范围内。

答案 D
8.1759年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社会贫富差别的扩大B.工人运动的兴起
C.经济危机的发生D.垄断现象的出现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提示:社会经济成果分流,应该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到来之初社会分配不公,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所以应该选择A。

答案 A
9.19世纪的欧洲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A.家庭观念的淡化B.手工工场的发展
C.工厂制度的确立D.垄断组织的出现
解析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蒸汽机改进,城市出现了大量工厂,导致大量的人口涌向城市和工厂。

答案 C
10.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最大的影响是()。

A.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B.促进英国重工业的发展
C.标志英国手工工场时代的结束
D.标志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解析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工业革命对动力的需求,使工厂的设置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从而带动了相关部门的发展。

答案 A
11. 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
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

A.火车机车、水力纺纱机B.电灯泡、电动机
C.汽车、汽轮D.电话机、内燃机
解析1851年的时候,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未开始,而B、C、D三项均含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答案 A
12.1839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的一项报告指出:“我们调查发现,大面积的犯罪,其根源在于财产问题,这是一个共性问题……任何可考虑到的抢劫财物的犯罪,其根源在于万恶的贫困和匮乏。

”又据英国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

从1805年到1848年,英格兰因盗窃和抢劫财产等犯罪交付法庭审判的人数从
4 605人增加至27 816人。

有历史学家说,19世纪上半叶是英格兰一个盗匪肆
虐的“黄金”时代。

导致当时英国犯罪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拜金主义盛行B.工业革命迅速推进
C.法律制度不健全D.城市化进程加速
解析19世纪上半期正是工业革命在英国迅速推进的时期,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赤贫与暴富并存,导致盗匪肆虐。

答案 B
13.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的本质是()。

A.公司日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B.生产规模扩大和资本高度集中
C.自由竞争逐渐让位于国家干预
D.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出现
解析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出现了垄断。

答案 B
14.美国石油开采量从1860年的50万桶上升到1910年的2亿桶以上,反映了当时美国()。

①新能源的开发成为重要产业②重工业地位上升③内燃机广泛应用④成
为最大石油输出国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美国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材料信息也不能体现这一点,故排除④。

答案 A
15. 下表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

出现这种变化
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危机的影响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C.交通运输的改进
D.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从时间上看,经过了从1870年前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加快,所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也大大增加,英国则由于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重视而导致其工业生产逐渐落后,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开始下降。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繁荣的经济以各种方式促进了英国的海外事业,使英国殖民者和商人胜过其竞争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500年以后的世界》18世纪,大英帝国已经成为一个密切协调的贸易团体:加拿大的小麦和木材,澳大利亚的羊毛,印度的棉花、黄麻和茶叶,以及西印度群岛的蔗糖,都主要是为英国市场生产的。

从英国的角度看,印度正成为英国工业品的主要市场。

——[英]P·J·马歇尔主编
《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材料二议会在1701年通过的“嗣位法”,在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法案规定,威廉三世死后,王位应传给詹姆斯二世的第二个女儿安妮。

……国
王所作的一切决定和政府的命令,必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枢密院的成员,即政府的大臣签署才能生效。

此外,法案还规定,以后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材料三
(1)17、18世纪,英国“海外事业”的“竞争者”主要是哪些国家?“竞争”结
果如何?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分)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何联系?指出三者对英国的共同影响。

(5分)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崛起的因素,分别从争夺海上霸权、确立君主立宪制、进行工业革命三个角度分析考查,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回答即可,注意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1)国家:荷兰和法国。

结果:英国击败荷兰和法国,确立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2)议会权力高于王权(或议会掌握立法权,并通过立法对王权作具体限制);国
王掌握行政权,但受大臣牵制;司法权独立于王权。

(3)联系:殖民扩张与掠夺为工业革命兴起提供资金和市场条件;资产阶级代议
制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保障。

影响:促进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首次世界博览会时,维多利亚女王就通过外交途径邀
请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展,但清政府并无兴趣,而在上海英商洋行任买办的徐荣村得知此事,立刻行动,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打包装船,紧急运往伦敦参展,并荣获优质奖牌。

——戴鞍钢《世博会与晚清江浙经济》材料二我要求你们问问你们的父母,请他们描述一下他们记事里的国家是什么模样;他们会告诉你们那时的贫穷程度已超出了他们的想像;住的是茅屋,土地贫瘠……连人畜糊口都不能保证。

将这幅图画与我们国家现在的模样比较一下:工人的工资翻了一番;住的是舒适的新房;土地、道路和其他环境都有了令人满意的快速提高。

这种令人愉悦的改变源于何时?缘于何故?你们首先得和我一样承认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工业是这一大好变化的源头。

人不分贵贱,通过大家长期持续的辛勤奋斗,我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建筑物、土地、道路,甚至居民的行为举止(个别不雅的例外),这一切都引起了以前未听说过我国的国家的注意和惊羡。

——[美]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
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材料三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以乡村为中心的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解体,传统价值也开始被打破。

无情的市场竞争和无穷的欲望,打破了悠闲和“社会照顾个人”的传统观念。

到17、18世纪之交,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无论国教或者清教都无法维持社会的伦理秩序。

甚至宗教信仰本身也被怀疑。

工人的处境最糟: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

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

……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里,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

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
有小偷l万,妓女5万,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英国在这次博览会上有可能极力展示的产品
主要有哪些?(至少举两例)若清政府也派团参展,提供的展品除丝织品外,还可能有哪些?(至少举两例)说明当时中英两国在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上的巨大差异。

(6分)
(2)对于工业化有人认为是福,有人认为是祸,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
谈你对工业化(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4分)
解析本题的材料字数很多,阅读量大。

注意解答的时候要先读问题,带着问题看材料,逐条分析。

第(1)问,抓住1851年这一关键,当时正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中国还没有开始,这就决定了两国产品的不同;第(2)问,材料二强调工业化是福,材料三强调是祸,谈认识要秉持全面、辩证的态度,一分为二分析。

答案(1)蒸汽机、水压机、工作母机、铁路设备、纺织品等;茶叶、瓷器、家具等(言之成理即可)。

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仍然是封建专制国家;
英国是工业经济,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认识: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巨大进步,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一方
面回答不得分)社会进步: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制度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世界各地联系密切。

(任答三点,言之成理同样得分)
负面影响:传统价值观消解和信仰危机;享乐主义盛行;环境污染严重;贫富极度悬殊,工人相对贫困;引发众多社会问题。

(任答两点得分,言之成理同样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