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学前班美术优秀说课稿及反思 第5课《给瓶盖配配对》辅导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瓶盖配配对》
活动目标
1幼儿尝试在豆豆上站稳、走动、滑行,利用豆豆按摩幼儿的足底,并探索保持身体平衡的方法,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2、引导幼儿大胆、主动、快乐地在豆豆上进行游戏,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块毛巾,一张画有螺旋线的纸,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品尝粽子。
1)出示粽子,提问:这是什么节日的食品?粽子象什么?粽子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棕叶、糯米)?
2)以自助餐的形式品尝各种粽子,说出粽子的种类和味道(甜、香、软)
与同伴、教师互动
2、游戏活动与同伴、教师互动。
1)穿戴粽叶服饰(准备好的裙子、头饰、披肩等)
2)装饰香包、挂香包
3)将咸鸭蛋放进兜并挂戴
4)鸭蛋滚画(浅色色粉纸、单独滚、同伴间对滚)
3、活动达到高潮并结束。
播放已学过的一首关于粽子节的一首歌,滚画作品贴在后面作背景,集体进行歌表演。
;来源;屈老师教案;
活动反思
许多幼儿都能顺利完成任务,教师要随时提醒幼儿不要让球滚掉,如过滚走,要马上追回来。
!出自:屈老师!继续赶。
另外,教师还可在幼儿游戏熟练后增加难度,将羽毛拍换成纸棒。
活动准备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汉仪
https:///s?id=1725087242067191920&wfr=spider&for=pc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游戏锻炼了幼儿跑、跳、钻、爬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竞争意识和遵守规则的习惯,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教育性。
1小叮当手偶一个
2自拍录像小片段
3预防感冒方法的图片(洗手、吃饭、锻炼)
4小叮当音乐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起兴趣
1、(出示T板做得蛋壳)这象什么?
2、里面会藏着哪个动物宝宝,听我唱首歌,答案就在歌里。
3、你从哪句歌词里听出来的?
二、猜一猜
1、除了小鸡,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宝宝是从蛋里孵出来的?
2、(出示有裂缝的蛋)根据幼儿的回答,揭晓秘密。
三、变一变
1、请一位幼儿配合教师变魔术。
2、这只小鸡是用什么材料变出来的?
四、看一看
1、怎么变呢?学看操作步骤图。
2、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圆点、数字、箭头三种标记。
五、做一做
1、引导幼儿先看步骤图,看好再做。
2、辅导能力较弱的孩子,帮助其观察、制作。
六、延伸
(出示小鸡的家),天冷了,小鸡的家没有门,小鸡会冻得生病的,我们明天在区角活动里
帮助他们做门好吗?
活动反思
第一个环节是让小朋友看课件,,找出送给娃娃的礼物中哪些是吃的、哪些是玩的、哪些
是穿的。
在播放和提问的过程中,当看完第一张总的图片,并让小朋友找出吃的玩的穿的
以后,我总结了小朋友的分类情况,但忘记让小朋友看后面的幻灯片。
我发现之后就再次
进行了总结,让小朋友对礼物的用途分类更清楚了。
第二个环节选礼物的时候,我问的问题:你生日时收到什么礼物?小朋友大多说是蛋糕,
可能是幼儿的生活经验少,平时过生日可能只是家长买蛋糕而很少送玩具或衣服的原因吧。
总的来说,小朋友通过活动,都知道了礼物的用途。
在送礼物的过程中,根据筐上的文字
和图片找出自己的礼物应该放在哪个筐里,只有一个小朋友放错了,因此通过这一活动达
到了目标。
但是我觉得前半部分,我有些紧张,和孩子的互动和情感交流不够好,最后比
较放松,孩子们也能有较好的回应了。
鼻子是我们的五官之一,每个幼儿都知道,但是很多孩子都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引导幼儿
了解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任
务之一。
在活动过程方面通过谈话交流、欣赏故事情境演练等形式使幼儿认识鼻子,了解鼻子的作
用和保护鼻子的方法,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快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
之中,首先让幼儿打开魔法之书,谁也不知道魔法之书里藏着什么,当出现物体时,满足
了幼儿的好奇心,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开展剩下的游戏,本次活动重点是在游戏中运用多种
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1三位教师共同参加有趣的情景表演,共同指导幼儿正确漱口的方法。
2青蛙捉虫游戏时,陈老师、王老师关注个别幼儿,帮助没有捉到虫子的小青蛙找到虫子。
3孩子们在漱口时,三位教师分工指导幼儿正确漱口,并且引导幼儿将漱口水吐到盆里。
卷炮仗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活动,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
的外形特点。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以体育游戏的方式和幼儿共同玩。
尽管在卷
的过程中教师会不停地发出语言提示:手拉好,一个跟着一个,卷紧一点。
但随着炮仗越
卷越大,幼儿的情绪会越来越高涨,螺旋队形也就很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队形散乱的现象。
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游戏是靠大家的合作来进行的。
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需要解决
的问题是:改变以往体育活动中已经出现的幼儿因不理解螺旋队形而盲目跟从的现象,启
发幼儿通过探索先理解螺旋线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线原理的前提下再学习用动作表现螺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