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波谱鉴定技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1991年,R. R. Ernst因其创立脉冲傅里叶变 换核磁共振(FT-NMR)及发展二维核磁共 振 (2DNMR)这两项杰出贡献, 当之无愧的独 享了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
1990年代----:高场超导核磁共振谱仪(目前 世界已有900MHzNMR谱仪)以及与其他仪 器联用(如:与液相色谱联用,NMR-LC)
HN: 质子真正感受到的场强 H0:外加磁场的强度 σ: 屏蔽常数随质子外围的电子环境而异
屏 去蔽屏效应: 质子外围价电子产生的感应磁场 对加抗强
外磁场的现象就叫做
屏蔽 去屏
效应.
33
。核磁共振的条件改写为:
2
h
H(0 1)
因通常是固定无线射频进行扫场, 上式
又可改写为:
H0
=
h ν0
2μ (1 – σ)
1952: Block 和Purcell二人因发现NMR现象,获诺贝尔 物理奖;
11
1961年,法国著名物理学家A. Abragam 出版专著《核磁学 原理》,目前已成为物理学中广泛引用的专著;
1966年,高分辨核磁共振谱仪出现;
1970年,R. R. Ernst 创立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FTNMR);
第三章 波谱鉴定技术
1
确定化合物分子的结构是有机化学的一项 重要任务。因为:
1 、从生物体内提取的天然产物若不知道它 的结构就难以对它的性质和作用做深入的了解, 更无法对它进行仿制合成或改造合成;
2 、在实验室合成的化合物若不测定它的结构 就无法证明你的合成成功与否;
因此有机分析被称为有机合成者的眼睛。
47
偶合类型
1J: 1J13C-1H 2J: 同碳偶合2J H-C-H 3J: 邻位偶合3JH-C-C-H 长程耦合: 4J --(1)H-C=C-C-H(烯丙体系) (2)共轭体系 (3)含有累积不饱和键的体系 (4)芳环氢与侧链氢的偶合
48
四、一级谱的裂分规律
(1)、裂分峰的数目比参与偶合的质子数目多一 裂分峰的数目= (n+1 ) n :参与偶合的质子数目
v0
=
2μ
h
H0
μH = 2.79278 h = 6.62×10-27eg.s-1
似乎所有的氢核都应在相同的磁场强度下发 生共振,事实不是如此,我们来看用低分辨 率的核磁共振仪对乙醚分子所做的 NMR 图:
28
乙醚的低分辨率 NMR 谱 29
感应磁场对质子的屏蔽作用
30
质子外围的电子云密度稍有不同, 质子的共振吸收位置就不同, 这就给测 定有机物的结构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我 们就是根据这些信息来推测有机化合 物的结构。
4
电磁波谱概述
著名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对物理学的重 大贡献就是指出了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学 中有两个基本公式:
(1)、 ν λ = C (2)、E = h ν
ν: 光波的频率 λ: 波长
C:光速
E:光波的能量
h :普朗克常数 5
ν 将(1)变形
=
C
λ
代入(2)
得: (3)、E
=
h
ν=h
C
λ
光波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
甲基硅烷共振吸收位置的相对距离。
1 、结构对称,质子数目多只加入少量就可给 出很强的单峰信号。
2、Si 的电负性小质子外围电荷密度高屏蔽效 应强, 在高场发生共振吸收。绝大多数有机物 的吸收场强比它低。。
3 、化学性质稳定,且沸点低易于回收。 37
用δ表示化学位移可以消除同一质子使用 不同仪器测定所造成的差别:
物理意义:质子发生共振的磁场强度 H0 取决于其外围的电子环境。
34
化学位移: 由于感应磁场的屏蔽或去屏效应,
使得化学环境不同的质子在不同的磁场 强度下发生共振吸收的现象就叫做化学 位移。
35
二、化学位移的表示
不同质子间化学位移的差值约在1~15/百万,
用磁场强度(H)或电磁波频率(ν)表示都不
1950年,W.G. Proctor 和当时旅美学者虞福春发现 N学H环4N境O会3 中表1现4N出的不共同振的谱核线磁为共两振条信,号说(明化同学一位核移在δ不不同同)化;
1谱95线1:,G而u分to子ws中ky只等有发一现个POFC,l2由F 此溶发液现中了19F自谱旋图--中自有旋两耦条合 (spin-spin coupling);
4.5 __ 5.9 2 —3 6.5 __ 8.5
7.3
3.5 ~ppm)
Ar-CH3
2_3
C=C-CH3
1.7 — 1.8
R-OH
O
0.5—5.5
== ==
R-C-CH3 O
2—2.7
R-C-OCH3
O
3.7— 4
R-C-H O
9 —10
R-C-OH
10 —12
41
4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化学位移的表示 ( τ =10 –δ)
39
三、常见质子的化学位移:
质子类型δ (ppm) 质子类型
RCH3 R2CH2 R3CH
0.9 1.3
C = CH 2
1.5 - C ≡ CH
RCH2F 4 RCH2CI 3~4 RCH2Br 3.5 RCH2I 3.2
Ar _ H _H
RO CH3
δ (ppm)
象叫自旋—自旋裂分。
43
二、一级谱中的常见裂分形式 1 、被一个质子所裂分
44
2 、被二个质子所裂分
45
3 、被三个质子所裂分
46
三、裂分峰的取值与偶合常数
⑴、裂分后化学位移值取每组峰的中点。 ⑵ 、两裂分峰之间的距离( J )叫偶合常数。
偶合常数( J )是质子间偶 合效率的量度与 H0 无关,它 取决于分子本身的性质(分 子的几何构型及质子周围的 电子环境)单位:赫兹。
21
三、弛豫过程
饱和 弛豫
22
四、核磁共振波谱仪
1.永久磁铁:提供外磁 场,要求稳定性好,均匀, 不均匀性小于六千万分之 一。扫场线圈。 2 .射频振荡器:线圈垂 直于外磁场,发射一定频 率的电磁辐射信号。 60MHz或100MHz。
23
3 .射频信号接受器(检 测器):当质子的进动频 率与辐射频率相匹配时, 发生能级跃迁,吸收能量, 在感应线圈中产生毫伏级 信号。 4.样品管:外径5mm的 玻璃管,测量过程中旋转, 磁场作用均匀。
波长的表示:
1 nm = 10-3 μm=10-7厘米=10-9 m
紫外(紫外线):用 nm 表示
红外( IR ):用μ m 表示
6
光波通常用频率(ν)或波长(λ)来表示,
也可用波数来表示:
波数:
ν
(cm-1)
=
ν
C
=
1
λ(cm)
1 厘米单位长度上所具有的光波的数目。
7
有机化学中常用的四大谱
紫外光谱 (紫外线): △ E=145 ~ 627 KJ.mol-1
(I)
零
无
12 C6、16 O8
1/2,3/2,5/2, …半整数 有
1 H1 、 13 C6、19 F9 …
1,2,3, …整数
2 H1、14 N7
有
17
1 H1置于外磁场中时产生的能量裂分
β
Eβ=+0μ00H0
E0
00000000
能级简并
α
00000
无外磁场 H0 在外磁场中
Eα=-μH0
△E=+μH0-(-μ H0)=2μH0
24
核磁共振波谱仪 连续波NMR仪: 扫频/扫场
25
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
不是通过扫场或扫 频产生共振;
恒定磁场,施加全 频脉冲,产生共振,采 集产生的感应电流信号, 经过傅立叶变换获得一 般核磁共振谱图。 (类似于一台多道仪)
26
27
3 化学位移
一、化学位移产生的原因
根据 NMR 的条件:
1970-1980年代, R. R. Ernst发展了二维核磁共振 (2DNMR);
1987年, R. R. Ernst及其学生G. Bodenhausen 和A. Wokaun 合作出版《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原理》,此书与A. Abragam 出版的专著《核磁学原理》被国际NMR领域称为 NMR发展史上的两块里程碑;
仪器频率 位移频率
化学位移 ()
60兆赫 100兆赫
120 HZ
120HZ 60106 HZ
106
ppm
2 ppm
200 HZ 200HZ 106 ppm 2 ppm
100106 HZ
38
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低场
高场
TMS
δ: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5
2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一、核的自旋与磁性 原子核与电子类似,也有自旋现象。
核的自旋可以用自旋量子数 (I) 来描 述。自旋量子数 (I) 的取值取决于原子 序数 (Z) 和原子的质量数(A)。
16
自旋量子数(I)的取值
原子序数 (Z)
偶数
奇数或 偶数
奇数
质量数 (A) 偶数
奇数
偶数
自旋量子数 自旋现象
当电磁波的能量与核自旋能级的能量差相等 时,处于低能态的自旋核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 跃迁到高能态上去的这种现象就叫核磁共振。
20
将上式变形得:
0
2
h
H0
H0
h
2
0
从该式可以看出,使共振发生可以采取两种方法:
(1) 固定磁场强度 H0, 改变无线电频率 V0 。(扫频)
(2) 固定无线电频率 V0, 改变磁场强度 H0 。(扫场) 固定 V0 改变 H0 更方便, 故现在大多数仪器是 采取扫场的方式。
42
一、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的含义
质子感受到的磁场受两种因素的影响: (1)质子外围价电子产生的感应磁场的影响。
(2)邻近质子自旋产生的感应磁场的影响。 自旋—自旋偶合:
在外磁场作用下,相互邻近的碳上质子自 旋产生的小磁场,通过键的传递产生的相互影 响叫自旋—自旋偶合。
自旋—自旋裂分: 由于自旋偶合而引起吸收峰数目增多的现
方便,因而规定用一个相对的量δ来表示,单位
是ppm(百万分之一)。
样品 TMS 10 6 ( ppm) 0
样品 : 样品的共振吸收频率
TMS : 标样四甲基硅烷的共振吸收频率
:所用仪器的频率
0
36
规定:
CH3
四甲基硅烷(TMS)的 CH3 Si CH3
δ= 0ppm(仪器的零点)
CH3
化学位移:任意质子的共振吸收位置与四
13
核磁共振的分类
1.固体核磁共振 用于不溶性的高分子材料,膜蛋白,金
属材料的研究; 2. 液体核磁共振
用于有机化合物,天然产物,生物大分 子的研究; 3. 核磁共振成像
临床诊断的成像仪,动植物实验、研究 用的成像仪
14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的特点
1. 样品无损;
2. 结构信息丰富;
3. 新的分析测试技术不断出现。
λ=200 ~ 800 nm
由电子能级的跃迁产生, 主要用于揭示分 子中的共轭体系。
红外光谱 (IR): △ E=4 ~ 63 KJ.mol-1 λ =2 ~ 15 μm
由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产生, 用来确定分 子中的官能团。
8
核磁共振谱 (NMR): △ E=1.2 × 10-2 ~ 4 × 10-6 KJ.mol-1 λ =1厘米~ 1 m
31
在外磁场作用下,质子外围价电子环流产 生的感应磁场对外磁场有干扰作用:
屏蔽效应:HN=H0 – H'
去屏效应: HN= H0+ H'
H0:外加磁场的强度 H' : 感应磁场的强度 HN :质子真正感受到的磁场强度
32
分子中的质子真正感受到的磁场强度是:
HN = H0-σH0 = H0(1 - σ)
由核自旋能级的跃迁产生,用来确定化合物 分子的骨架。 质谱 (MS): 不属于吸收光谱,用来确定分子量 和分子骨架。
9
第一节 核磁共振谱
1 核磁共振概述 2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3 化学位移 4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5 核磁共振图谱
10
1 概述
NMR发展简史
1945年,美物理学家Block 和Purcell同时发现NMR现象, 证实了核自旋的存在,为量子力学的一些理论提供了直接 的验证,是20世纪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μ: 核磁矩 (常数μ1 H1=2.79278)
H0: 外加磁场强度
18
高能自旋态与低能自旋态的能量之差
Eβ=+μH0
E
E0
E1
E2 E3
Eα=-μH0
H0
高低自旋态能量的差值(△ E ) 与外加磁场的强度成正比。
19
二、核磁共振的条件与核磁共振
核自旋能级的能量差: △ E=2μH0 电磁波的能量: △ E'=hv0 核磁共振的条件: hv0=2μH0 核磁共振:
2
化学方法 ( 降解法) 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周期长、操作复杂、 样品用量多、还容易出错。 物理方法 ( 波谱法) 测定化合物的结构: 周期短、操作简便、 样品用量少、且准确度高。
“相当于间接地给化合物分子照相”
3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将 波谱解析方法(NMR、MS、IR、UV) 用于推导化合物的结构,甚至用X-晶体 衍射来确定化合物结构的发展,以及分 离手段的进步,天然产物化学的发展速 度大为加快,发现的新化合物数目大为 增加。
1991年,R. R. Ernst因其创立脉冲傅里叶变 换核磁共振(FT-NMR)及发展二维核磁共 振 (2DNMR)这两项杰出贡献, 当之无愧的独 享了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
1990年代----:高场超导核磁共振谱仪(目前 世界已有900MHzNMR谱仪)以及与其他仪 器联用(如:与液相色谱联用,NMR-LC)
HN: 质子真正感受到的场强 H0:外加磁场的强度 σ: 屏蔽常数随质子外围的电子环境而异
屏 去蔽屏效应: 质子外围价电子产生的感应磁场 对加抗强
外磁场的现象就叫做
屏蔽 去屏
效应.
33
。核磁共振的条件改写为:
2
h
H(0 1)
因通常是固定无线射频进行扫场, 上式
又可改写为:
H0
=
h ν0
2μ (1 – σ)
1952: Block 和Purcell二人因发现NMR现象,获诺贝尔 物理奖;
11
1961年,法国著名物理学家A. Abragam 出版专著《核磁学 原理》,目前已成为物理学中广泛引用的专著;
1966年,高分辨核磁共振谱仪出现;
1970年,R. R. Ernst 创立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FTNMR);
第三章 波谱鉴定技术
1
确定化合物分子的结构是有机化学的一项 重要任务。因为:
1 、从生物体内提取的天然产物若不知道它 的结构就难以对它的性质和作用做深入的了解, 更无法对它进行仿制合成或改造合成;
2 、在实验室合成的化合物若不测定它的结构 就无法证明你的合成成功与否;
因此有机分析被称为有机合成者的眼睛。
47
偶合类型
1J: 1J13C-1H 2J: 同碳偶合2J H-C-H 3J: 邻位偶合3JH-C-C-H 长程耦合: 4J --(1)H-C=C-C-H(烯丙体系) (2)共轭体系 (3)含有累积不饱和键的体系 (4)芳环氢与侧链氢的偶合
48
四、一级谱的裂分规律
(1)、裂分峰的数目比参与偶合的质子数目多一 裂分峰的数目= (n+1 ) n :参与偶合的质子数目
v0
=
2μ
h
H0
μH = 2.79278 h = 6.62×10-27eg.s-1
似乎所有的氢核都应在相同的磁场强度下发 生共振,事实不是如此,我们来看用低分辨 率的核磁共振仪对乙醚分子所做的 NMR 图:
28
乙醚的低分辨率 NMR 谱 29
感应磁场对质子的屏蔽作用
30
质子外围的电子云密度稍有不同, 质子的共振吸收位置就不同, 这就给测 定有机物的结构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我 们就是根据这些信息来推测有机化合 物的结构。
4
电磁波谱概述
著名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对物理学的重 大贡献就是指出了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学 中有两个基本公式:
(1)、 ν λ = C (2)、E = h ν
ν: 光波的频率 λ: 波长
C:光速
E:光波的能量
h :普朗克常数 5
ν 将(1)变形
=
C
λ
代入(2)
得: (3)、E
=
h
ν=h
C
λ
光波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
甲基硅烷共振吸收位置的相对距离。
1 、结构对称,质子数目多只加入少量就可给 出很强的单峰信号。
2、Si 的电负性小质子外围电荷密度高屏蔽效 应强, 在高场发生共振吸收。绝大多数有机物 的吸收场强比它低。。
3 、化学性质稳定,且沸点低易于回收。 37
用δ表示化学位移可以消除同一质子使用 不同仪器测定所造成的差别:
物理意义:质子发生共振的磁场强度 H0 取决于其外围的电子环境。
34
化学位移: 由于感应磁场的屏蔽或去屏效应,
使得化学环境不同的质子在不同的磁场 强度下发生共振吸收的现象就叫做化学 位移。
35
二、化学位移的表示
不同质子间化学位移的差值约在1~15/百万,
用磁场强度(H)或电磁波频率(ν)表示都不
1950年,W.G. Proctor 和当时旅美学者虞福春发现 N学H环4N境O会3 中表1现4N出的不共同振的谱核线磁为共两振条信,号说(明化同学一位核移在δ不不同同)化;
1谱95线1:,G而u分to子ws中ky只等有发一现个POFC,l2由F 此溶发液现中了19F自谱旋图--中自有旋两耦条合 (spin-spin coupling);
4.5 __ 5.9 2 —3 6.5 __ 8.5
7.3
3.5 ~ppm)
Ar-CH3
2_3
C=C-CH3
1.7 — 1.8
R-OH
O
0.5—5.5
== ==
R-C-CH3 O
2—2.7
R-C-OCH3
O
3.7— 4
R-C-H O
9 —10
R-C-OH
10 —12
41
4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化学位移的表示 ( τ =10 –δ)
39
三、常见质子的化学位移:
质子类型δ (ppm) 质子类型
RCH3 R2CH2 R3CH
0.9 1.3
C = CH 2
1.5 - C ≡ CH
RCH2F 4 RCH2CI 3~4 RCH2Br 3.5 RCH2I 3.2
Ar _ H _H
RO CH3
δ (ppm)
象叫自旋—自旋裂分。
43
二、一级谱中的常见裂分形式 1 、被一个质子所裂分
44
2 、被二个质子所裂分
45
3 、被三个质子所裂分
46
三、裂分峰的取值与偶合常数
⑴、裂分后化学位移值取每组峰的中点。 ⑵ 、两裂分峰之间的距离( J )叫偶合常数。
偶合常数( J )是质子间偶 合效率的量度与 H0 无关,它 取决于分子本身的性质(分 子的几何构型及质子周围的 电子环境)单位:赫兹。
21
三、弛豫过程
饱和 弛豫
22
四、核磁共振波谱仪
1.永久磁铁:提供外磁 场,要求稳定性好,均匀, 不均匀性小于六千万分之 一。扫场线圈。 2 .射频振荡器:线圈垂 直于外磁场,发射一定频 率的电磁辐射信号。 60MHz或100MHz。
23
3 .射频信号接受器(检 测器):当质子的进动频 率与辐射频率相匹配时, 发生能级跃迁,吸收能量, 在感应线圈中产生毫伏级 信号。 4.样品管:外径5mm的 玻璃管,测量过程中旋转, 磁场作用均匀。
波长的表示:
1 nm = 10-3 μm=10-7厘米=10-9 m
紫外(紫外线):用 nm 表示
红外( IR ):用μ m 表示
6
光波通常用频率(ν)或波长(λ)来表示,
也可用波数来表示:
波数:
ν
(cm-1)
=
ν
C
=
1
λ(cm)
1 厘米单位长度上所具有的光波的数目。
7
有机化学中常用的四大谱
紫外光谱 (紫外线): △ E=145 ~ 627 KJ.mol-1
(I)
零
无
12 C6、16 O8
1/2,3/2,5/2, …半整数 有
1 H1 、 13 C6、19 F9 …
1,2,3, …整数
2 H1、14 N7
有
17
1 H1置于外磁场中时产生的能量裂分
β
Eβ=+0μ00H0
E0
00000000
能级简并
α
00000
无外磁场 H0 在外磁场中
Eα=-μH0
△E=+μH0-(-μ H0)=2μH0
24
核磁共振波谱仪 连续波NMR仪: 扫频/扫场
25
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
不是通过扫场或扫 频产生共振;
恒定磁场,施加全 频脉冲,产生共振,采 集产生的感应电流信号, 经过傅立叶变换获得一 般核磁共振谱图。 (类似于一台多道仪)
26
27
3 化学位移
一、化学位移产生的原因
根据 NMR 的条件:
1970-1980年代, R. R. Ernst发展了二维核磁共振 (2DNMR);
1987年, R. R. Ernst及其学生G. Bodenhausen 和A. Wokaun 合作出版《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原理》,此书与A. Abragam 出版的专著《核磁学原理》被国际NMR领域称为 NMR发展史上的两块里程碑;
仪器频率 位移频率
化学位移 ()
60兆赫 100兆赫
120 HZ
120HZ 60106 HZ
106
ppm
2 ppm
200 HZ 200HZ 106 ppm 2 ppm
100106 HZ
38
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低场
高场
TMS
δ: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5
2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一、核的自旋与磁性 原子核与电子类似,也有自旋现象。
核的自旋可以用自旋量子数 (I) 来描 述。自旋量子数 (I) 的取值取决于原子 序数 (Z) 和原子的质量数(A)。
16
自旋量子数(I)的取值
原子序数 (Z)
偶数
奇数或 偶数
奇数
质量数 (A) 偶数
奇数
偶数
自旋量子数 自旋现象
当电磁波的能量与核自旋能级的能量差相等 时,处于低能态的自旋核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 跃迁到高能态上去的这种现象就叫核磁共振。
20
将上式变形得:
0
2
h
H0
H0
h
2
0
从该式可以看出,使共振发生可以采取两种方法:
(1) 固定磁场强度 H0, 改变无线电频率 V0 。(扫频)
(2) 固定无线电频率 V0, 改变磁场强度 H0 。(扫场) 固定 V0 改变 H0 更方便, 故现在大多数仪器是 采取扫场的方式。
42
一、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的含义
质子感受到的磁场受两种因素的影响: (1)质子外围价电子产生的感应磁场的影响。
(2)邻近质子自旋产生的感应磁场的影响。 自旋—自旋偶合:
在外磁场作用下,相互邻近的碳上质子自 旋产生的小磁场,通过键的传递产生的相互影 响叫自旋—自旋偶合。
自旋—自旋裂分: 由于自旋偶合而引起吸收峰数目增多的现
方便,因而规定用一个相对的量δ来表示,单位
是ppm(百万分之一)。
样品 TMS 10 6 ( ppm) 0
样品 : 样品的共振吸收频率
TMS : 标样四甲基硅烷的共振吸收频率
:所用仪器的频率
0
36
规定:
CH3
四甲基硅烷(TMS)的 CH3 Si CH3
δ= 0ppm(仪器的零点)
CH3
化学位移:任意质子的共振吸收位置与四
13
核磁共振的分类
1.固体核磁共振 用于不溶性的高分子材料,膜蛋白,金
属材料的研究; 2. 液体核磁共振
用于有机化合物,天然产物,生物大分 子的研究; 3. 核磁共振成像
临床诊断的成像仪,动植物实验、研究 用的成像仪
14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的特点
1. 样品无损;
2. 结构信息丰富;
3. 新的分析测试技术不断出现。
λ=200 ~ 800 nm
由电子能级的跃迁产生, 主要用于揭示分 子中的共轭体系。
红外光谱 (IR): △ E=4 ~ 63 KJ.mol-1 λ =2 ~ 15 μm
由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产生, 用来确定分 子中的官能团。
8
核磁共振谱 (NMR): △ E=1.2 × 10-2 ~ 4 × 10-6 KJ.mol-1 λ =1厘米~ 1 m
31
在外磁场作用下,质子外围价电子环流产 生的感应磁场对外磁场有干扰作用:
屏蔽效应:HN=H0 – H'
去屏效应: HN= H0+ H'
H0:外加磁场的强度 H' : 感应磁场的强度 HN :质子真正感受到的磁场强度
32
分子中的质子真正感受到的磁场强度是:
HN = H0-σH0 = H0(1 - σ)
由核自旋能级的跃迁产生,用来确定化合物 分子的骨架。 质谱 (MS): 不属于吸收光谱,用来确定分子量 和分子骨架。
9
第一节 核磁共振谱
1 核磁共振概述 2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3 化学位移 4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5 核磁共振图谱
10
1 概述
NMR发展简史
1945年,美物理学家Block 和Purcell同时发现NMR现象, 证实了核自旋的存在,为量子力学的一些理论提供了直接 的验证,是20世纪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μ: 核磁矩 (常数μ1 H1=2.79278)
H0: 外加磁场强度
18
高能自旋态与低能自旋态的能量之差
Eβ=+μH0
E
E0
E1
E2 E3
Eα=-μH0
H0
高低自旋态能量的差值(△ E ) 与外加磁场的强度成正比。
19
二、核磁共振的条件与核磁共振
核自旋能级的能量差: △ E=2μH0 电磁波的能量: △ E'=hv0 核磁共振的条件: hv0=2μH0 核磁共振:
2
化学方法 ( 降解法) 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周期长、操作复杂、 样品用量多、还容易出错。 物理方法 ( 波谱法) 测定化合物的结构: 周期短、操作简便、 样品用量少、且准确度高。
“相当于间接地给化合物分子照相”
3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将 波谱解析方法(NMR、MS、IR、UV) 用于推导化合物的结构,甚至用X-晶体 衍射来确定化合物结构的发展,以及分 离手段的进步,天然产物化学的发展速 度大为加快,发现的新化合物数目大为 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