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规“三法一章”部分练习、思考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教育法规“三法一章”部分练习、思考题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一)单项选择(或填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与开始实施的时间分别是()。

A.1995年3月18日和1995年7月1日
B. 1995年3月18日和1995年9月1日
C.1995年3月18日和1995年9月10日
D. 1995年8月13日和1995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共有()。

A.8章63条B、8章84条 C、9章43条 D、6章40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根据()制定的。

A.党的政策B、中央指示C、我国宪法 D、我国法令
4.我国现行的教育基本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5.在教育法制建设史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我国全面进入依法治教轨道的是()的颁布与实施。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
6.根据《教育法》的规定,我国学校的()必须由具有我国国籍、在我国境内定居、并具有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

A、教师
B、校长
C、行政人员
D、管理人员
(二)名词解释
1.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2.学校章程
3.受教育者(学生)
(三)简答
1.我国现行法定(即《教育法》确定)的教育方针。

2.根据《教育法》的规定,我国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教育法》确定了我国教育的哪些基本制度?
4.简述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设立的法定原则与基本条件。

5.《教育法》关于我国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规定。

6.受教育者(学生)的法定权利。

(四)论述
1.试述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法权利与义务。

2.试述受教育者(学生)的法权利与义务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一)单项选择(或填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与开始实施的时间分别是()。

A.1993年10月31日和1994年9月1日
B. 1993年10月31日和1994年1月1日
C.1993年10月31日和1993年11月1日
D. 1993年12月31日和1994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共有()。

A.8章63条 B. 8章84条 C. 9章43条 D. 6章40条
3.我国教师的我国《教师法》将教师身份界定为()。

A.准公务员 B.专业人员 C.知识分子 D.国家干部
4.我国法定的教师节是每年的()。

A.9月1日 B.秋季开学后首个星期日
C.9月10日 D.9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
5. 《教师法》规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由( )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A.乡(镇)级以上 B.县级以上 C.市(地)级以上 D.省级以下
6.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因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教师,其教师资格将。

A.给予撤销 B.宣告作废C.(永远)丧失 D.公告无效
7.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学校应对教师的()进行考核。

A.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
B.思想品德、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社会影响
C.政治表现、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和工作绩效
D.思想作风、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育人业绩
8.不在《教师法》(第37条)规定“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的情形内的是()。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教学方法不当,造成教学质量较差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9.《教师法》规定,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

A.提出申诉B.提出复议 C.提起诉讼 D.提起上诉
10.《教师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提出的申诉,应当在接到申诉的()进行处理。

A.15日内B.30日内 C.30日后 D.60日内
(二)名词解释
1.教师
2.中小学教师
(三)简答
1.简述教师的法定权利。

2.获取我国教师资格的法定条件。

3.丧失教师资格的法定情形。

4.教师受行政处分或解聘及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形。

(四)论述
1.试述教师的法权利与义务。

2.试述教师的法定义务,并联系实际论述教师应当如何履行这些义务。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一)单项选择(或填空)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通过、修订的时间分别是()。

A.1986年4月12日和2006年9月1日
B. 1986年7月1日和2006年9月1日
C.1986年4月12日和2006年6月29日
D. 1986年7月1日和2006年6月29日
2.我国原《义务教育法》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的时间分别是()。

A.1986年9月1日和2006年9月1日
B. 1986年7月1日和2006年7月1日
C.1986年7月1日和2006年9月1日
D. 1986年9月1日和2006年7月1日
3.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共有()。

A.16条 B. 18条 C. 20条 D. 40条
4.我国现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共有()。

A.8章63条 B. 8章84条 C. 9章43条 D. 6章40条
5.(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A.乡(镇)级以上 B.县级以上 C.市(地)级以上 D.省级以下
6.(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施()的体制。

A.国务院领导,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
B.省政府领导,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乡(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
C.市政府领导,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乡(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
D.国务院领导,市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
7.根据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具体负责主体是()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A.乡(镇)级以上 B.县级以上 C.市(地)级以上 D.省级以下
8.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周岁。

A.五、六 B.五、七
C.六、七 D.六、八
(我国现行义务教育的法定起始年龄是()。

A.五或六周岁B.六或七周岁C.七或八周岁 D.未作确定
9.《义务教育法》没有规定,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应当()。

A.免试入学B.免试入学 C.择校入学 D.就近入学
10.实施义务教育的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A.单独设班B.随班就读C.混合编班 D.均分到班
11.《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实行()。

A.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B.校长负责制
C.教职工代表大会负责制不 D.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12.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校长由()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A.乡(镇) B.县级 C.当地 D.市(地)级
13.根据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

A.予以批评教育 B.予以劝退 C.勒令退学 D.予以开除
14.适用对违反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学生的惩罚手段或方法是。

A.申诫罚 B.能力罚 C.财产罚 D.人身罚
15.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特性的是()。

A.国家强制性 B.免费(义务)性 C.公益普惠性 D.个体自主性
(二)名词解释
1.义务教育
(三)简答
1.义务教育的法定宗旨(办学方针)是什么?
2.新《义务教育法》关于经费保障“三个增长”的规定。

3.新《义务教育法》有哪些新亮点。

(四)论述(略)
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令12号,2006.6.25公布)
(一)单项选择(或填空)
1.《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从法规类型、属性(性质)上看,属于()。

A.教育法律 B. 教育行政法规 C. 教育规章 D. 教育法令
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开始实施的时间是()。

A.1994年1月1日
B. 1995年9月1日
C.2002年9月1日
D. 2006年9月1日
3.《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共有()。

A.8章63条 B. 8章84条 C. 9章43条 D. 6章40条
4.《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认定,学校对学生安全负有的职责是。

A.教育、教学和监护 B.教育、管理和保护
C.教育、教学和监管 D.教育、监管和救护
5.下列说法不当的是,关于学生的安全,“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内容和与预防措施。

A.年龄 B. 认知能力 C. 法律行为能力 D. 家庭经济条件
6.下列做法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没有规定的是,为了确保在校学生的安全,学校应当()。

A.对在校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
B. 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并予以认真落实
C. 与学生家长签订“学生(子女)安全责任协议”
D.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预防和消除学生安全隐患
7. 下列做法不妥的是: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

A.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
B. 应当及时告知学生家长或其他主要监护人
C. 通知家长来校商定事故责任和救护等事宜
D. 有条件的,应当采取紧急救援等方式救助
8.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确定。

A.相关当事人的经济条件、责任的承担能力
B. 相关当事人的过错性质、程度和悔过态度
C.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D. 相关当事人的态度与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
9.《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有关规定所体现的学生伤害事故归责原则是()。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 过错推定原则 D. 公平(衡平)责任原则
10.教育行政部门收到学生伤害事故(纠纷)的调解申请,认为必要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进行调解,并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完成调解。

A.30日内 B.45日内 C.60日内 D.60日后
11.对于学生伤害事故(纠纷)经调解达成的协议,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反悔的,双方可以依法()。

A.提出申诉B.提出复议 C.提起诉讼 D.提起上诉
12.当前,减少学生伤害事故给学校造成的压力(负担),同时能较好解决学生伤害事故损害赔偿或补偿的合法有效途径是()。

A.学校参加责任保险,学生参加意外伤害保险
B. 学校加强安全教育,学生学会自护自救本领
C. 学校发动师生捐款,设立学生伤害赔(补)偿基金
D. 学校与学生家长签订“学生(子女)安全责任协议”
(二)名词解释
学生伤害事故
(三)简答
1.《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的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规定情形。

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确定的学校已履行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无法律责任的学生伤害事故的情形。

3.《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认为学校行为并无不当,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情形。

(四)论述
试述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的规定情形。

浙江省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小学)
一、单项选择
1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始于。

A.2006.6.29 B.2006.7.1 C.2006.9.1 D.2007.9.1
12.我国《教师法》将教师身份界定为。

A.准公务员 B.专业人员 C.知识分子 D.国家干部
13.适用对违反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学生的惩罚手段或方法是。

A.人身罚 B.心理罚 C.财产罚 D.申诫罚
14.《浙江省中小学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认定,学校对学生安全负有的职责是。

A.教育、教学和监护 B.教育、管理和保护
C.教育、教学和监管 D.教育、监管和救护
15.根据我国教师法规的有关规定,“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与“品德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其教师资格将。

A.给予撤销 B.宣告中止 C.永远丧失 D.公告无效
二、名词解释
19.教育政策
三、简答
23.除《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外,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还有哪几部?
四、论述
25.试述教师的法定义务,并联系实际论述教师应当如何履行这些义务。

浙江省教师录用考试
《教育基础知识》(小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
11. C 12.B 13.D 14.B 15.A
二、名词解释
19.教育政策:是某政治系统或机构(包括政党、国家政府、地方政府等)在特定时期为实现特定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而作出的关于教育的决策,(2分)是关于教育工作的指导原则,(1分)也是规范教育事务的行动(行为)准则。

(1分)
三、简答
23.除《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外,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还有:
(1)《学位条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分)
(2)《教育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分)
(3)《职业教育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分)
(4)《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分)
(5)《民办教育促进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1分)
四、论述
25.教师的法定义务(每点1分,共6分)
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必须(应当)履行的义务有:
(1)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的义务;
(2)遵守规章制度、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义务;
(3)对学生进行基本原则和爱国守法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技教育,开展社会活动的义务;
(4)关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
(5)制止有害和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
(6)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

或(即《教师法》第8条规定的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联系实际,论述教师应当如何履行法定义务的,酌情给1——4分)
浙江省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中学)
一、单项选择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施行始于。

A.1993.10.31 B.1994.1.1 C.1995.12.12 D.1995.9.1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这一法律规定始出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根据我国教育法规的有关规定,学校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宜实施的惩罚类型是。

A.行政处分 B.行政处罚 C.经济处罚 D.心理制裁
14.下列教育政策法规文献中属于教育政策的是。

A.《教师资格条例》 B.《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C.《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 D.《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15.根据我国教师法规的有关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因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教师,其教师资格将。

A.给予撤销 B.宣告作废 C.永远丧失 D.公告无效
二、名词解释
19.教育法律关系
三、简答
23.我国教育法规的主要表现形式(或形式渊源)有哪些?
24.学生的法定权利。

四、论述
25.联系实际,论述当前中学教师应当遵守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浙江省教师录用考试
《教育基础知识》(中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
11.B 12.D 13.A 14.D 15.C
二、名词解释
19.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1分)人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1分)权利与义务(以及权力与责任)相联系的社会关系。

(2分)
三、简答
23.我国教育法规的主要表现形式(或形式渊源)有:(每点1分)
(1)宪法(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

(2)教育法律,包括教育基本法律和教育专项(单行)法律。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教育法规。

(5)教育(行政)规章,包括部门教育(行政)规章和地方政府教育(行政)规章。

24.学生的法定权利。

依据《教育法》(第42条)规定,学生(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或:依据《教育法》关于受教育者权利的规定,学生享有下列权利:
(1)接受、享用教育的权利;
(2)获取物质保障的权利或获取各种学金资助的权利;
(3)获得公正评价与相应证书的权利;
(4)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或申请法律救济的权利;
(5)法定的其他权利。

(每小点1分)
四、论述
25.当前中学教师应当遵守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于2008年9月1日修订和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每点1分,共6分)
(1)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联系实际,展开论述的,酌情给1——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