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 《世说新语》二则第二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世说新语》二则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因为有了《论语》,我们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因为有了《三国志》,我们方知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神机妙算”;因为有了《离骚》,我们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赤诚……走近古诗文,亲近古诗文,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交谈。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一、新课导入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得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

是啊,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就记录着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列汉字的音。

不(fǒu) 惭(cán)
2.请你解释下面这些文言字词。

期行:相约同行。

舍去:顾而离去。

去,离开。

乃:才。

则:就,便,那么。

顾:回头看。

君:对别人的尊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在不:不,同“否”。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2.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交流点拨】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二)深层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思考下列问题。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交流点拨】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

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

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辞严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交流点拨】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

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

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交流点拨】(1)不同意。

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

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2)同意。

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

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小结】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

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

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三)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开端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发展父友:问针锋相对
元方:答据理驳斥
高潮父友:怒——非人哉正直不阿
元方:曰——无信无礼聪慧明理
尾声父友: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五、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

【交流】①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②民无信不立。

(孔子)
③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了生命。

(大仲马)
④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⑤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