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观与环境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观与环境价值观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自然文化传统,这种传统在现代文学中得到了充分
的体现。
自然观和环境价值观是中国现代文学中重要的主题之一,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作家们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保护的呼吁。
首先,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观体现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上。
作家们通过对自
然景色的描写,展示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例如,鲁迅的《荷塘月色》中描绘了荷塘中的月光照耀下的美景,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其次,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观还体现在对自然力量的赞美上。
作家们常常通
过描写自然的力量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例如,余华的《活着》中描绘了自然的残酷和无情,通过对主人公的生活的描写,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对抗和挣扎。
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力量,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此外,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环境价值观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作家们通过对环境
问题的关注和对环境破坏的揭示,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珍爱地球。
例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中描绘了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通过对主人公一家的生活的描写,展示了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这种描写不仅揭示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也呼吁人们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此外,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环境价值观还体现在对城市化进程的反思上。
作家们
通过对城市化进程的描写和对城市生活的批判,表达了对环境破坏和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思考。
例如,莫言的《蛙》中描绘了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地区的影响,通过对主人公一家的生活的描写,展示了传统生活方式的价值。
这种描写不仅反思了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破坏,也呼吁人们保护传统生活方式。
总之,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观与环境价值观是作家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
保护的呼吁的体现。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自然力量的赞美,以及对环境问题
和城市化进程的关注,作家们展示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这种自然观和环境价值观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容,也为人们提供了对自然和环境的思考和反思的机会。
我们应该珍视自然,保护环境,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