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须有的意思及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须有的意思及故事
本文是关于莫须有的意思及故事,感谢您的阅读!
【成语】:
莫须有
【拼音】:
[mòxūyǒu]
【解释】:
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
【出处】:
《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
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后用以表示凭空诬陷。
【举例造句】:
这只是莫须有的借口。
【成语典故】:
岳飞是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岳飞从小跟随名师学习武艺,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
他还熟读兵法,喜欢学习历史。
当时,女真人南侵,占领北方大片土地,建立了金朝,随后继续南下。
为了“精忠报国”,年轻的岳飞应募从军,参加抗金斗争。
很快他就成了一名能干的军官,并组建了“岳家军”。
岳飞有句名言:“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
”
公元1139年,宋高宗不顾岳飞等人反对,向金朝称臣,每年进
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金朝算是把陕西、河南一带土地“偿还”南宋。
后来,在岳飞的带领下,宋军从金兵手中收复大片土地。
1140年秋,岳飞率领军队在河南大败金兵。
岳家军乘胜前进,一直打到开封的朱仙镇,北方军民抗金情绪高涨。
河北的义军听到岳家军打到朱仙镇,都欢欣鼓舞,渡过黄河来同岳家军会合。
老百姓也用牛车拉着粮食慰劳岳家军,有的还顶着香盆来欢迎,个个兴奋得直流眼泪。
岳飞眼看这个胜利的形势,也止不住心里的兴奋。
他鼓励部下说:“大家努力杀敌吧。
等我们直捣黄龙府的时候,再跟各路弟兄痛痛快快喝酒庆祝胜利吧!”
不料,就在岳飞踌躇满志之时,皇帝却连发十二道金牌,召他班师回朝。
他和将帅们收复国土的宏图大志也不得不半途而废。
原来,就在百姓们在朱仙镇和岳家军庆祝胜利之时,金军派使者送密信给秦桧说:“你天天向我们求和,但是留着岳飞,我们不放心。
一定得想法子把他除掉。
”
秦桧是当朝最大的实权派,也是最富有的官僚。
为了保存财产与官职,他主张尽快求和。
秦桧接到主子的密信,就向岳飞下毒手了。
秦桧先唆使监察御史万俟卨等抓牙罗织罪名,接二连三上奏章攻击岳飞。
不仅如此,秦桧还利用岳飞原上司张俊对岳飞的妒忌,勾结张俊,让其唆使岳家军的部将王贵、王俊,诬告另一个部将张宪想占据襄阳,发动兵变,帮助岳飞夺回兵权,还诬告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
写信给张宪,秘密策划这件事。
就这样,张宪、岳飞遭到陷害,被逮捕入狱,受尽酷刑。
为了掩人耳目,处死岳飞,秦桧宣布岳飞、岳云和张宪共同策划谋反。
抗金名将韩世忠对此愤愤不平,他质问秦桧:岳飞抗金,何罪之有?岳飞谋反,证据何在?
秦桧支支吾吾,做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大意是说:岳飞的儿子岳云和张宪设计为岳飞收回兵权,这件事虽然不是很明朗,但也许有吧!韩世忠听后,愤怒地对他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按照秦桧的授意,岳飞三人很快就被判处死刑。
在1142年春节的前一个晚上,在杭州风波亭遭到杀害,当时岳飞只有39岁。
秦桧知道,凭正当手段是无法除掉岳飞的,他就只好加给岳飞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也就是仅仅凭猜测来给一个无辜者定罪,也就是无中生有的诬陷。
这个颠倒黑白的故事,使“莫须有”这个词一直流传至今。
岳飞被害以后,临安狱卒隗顺偷偷地把他的遗骨埋葬起来。
直到宋高宗死后,岳飞的冤狱得到平反昭雪,人们把岳飞的遗骨改葬在西湖边栖霞岭上,后来又在岳墓的东面修建了岳庙。
在庄严雄伟的岳庙大殿里,端坐着全身戎装的岳飞塑像,塑像上方悬挂的匾额上,刻着岳飞亲笔写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使人肃然起敬。
在岳飞墓门对面,还放着用生铁浇铸的秦桧、王氏、万俟卨和张俊四个反剪双手的跪像,反映了人民对民族英雄的景仰和对卖国贼的憎恨。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