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能力培训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能力培训研究
【摘要】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的切入点和支撑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论述了当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提高教师的能力。
从以往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只有有针对性的合理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使信息技术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才能从根本上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能力;教师培训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教学的要求,那么在信息社会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便利作用,掌握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国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
目前,虽然大部分学校建立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但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并没有发生大的变革,尽管制约教育教学变革的因素很多,但是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关键因素,能否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是推进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为深入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情况,我对本市中小学共70名教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到如下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存在很多问题。
使用计算机少,操作不熟练是大部分教师的通病,其中教师的自学能力也不高。
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当今的教育教学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教学由以往完全用粉笔写板书转变为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授课,授课的内容也比以往丰富有趣。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应用于教育领域,在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为教师在具备了良好的知识结构后,也不一定能够胜任教学工作。
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项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的工作,应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
教师的能力水平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呢?
(一)教师应具备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随着当代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在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同时,也需完善能力结构,所以自学能力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新软件、新技术的不断更新,需要教师在掌握以往技术的基础上
学习新的知识。
另一方面,当代教育教学的理论也在不断更新、发展。
所以,每一位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以前的发展水平上,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尽快摸索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并确定学习的方向和内容,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
除此之外,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一名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节省时间,传授更多知识,教学的质量自然也会很高。
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一般体现在对硬件的维护和对软件的应用上。
例如,教师在上课操作过程中,计算机或者网络发生了故障,能够及时排除故障,保证了教学正常进行。
因此,需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传授。
主要包括多媒体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软件如WORD、EXCEL 的使用等等,使教师能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提高操作能力,保障教育教学有质有量的进行。
(二)教师应具备组织能力
教师作为建构者,在学习过程中仅是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咨询者和导航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1]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善于通过合适的组织形式丰富教学活动。
例如,每年各省、市和学校都会举办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这方面的爱好和特长,加强辅导,组织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这既是因材施教的一个方面,也是培养信息技术优秀人才的需要。
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把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信息社会也需要一大批有计算机特长的人才。
同时,竞赛活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过程,使学生的优良品德能在竞赛活动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教师应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提供给教师的信息资源也是玲琅满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这就要求教师在浏览整理资料的情况下,学会从大量信息中提取对教育教学有用的信息,也就是应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
因为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作为课程的设计者,信息的收集者,应有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应用和评价的能力[2],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筛选出对学生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整合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二、当前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通过继续对本市70名教师的调查,我又得出如下结果,如表5,表6所示。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目前的信息技术培训并没有对教育教学产生大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培训对教育教学帮助不大,而且参加过培训的很多教师仍不能完全掌握所学的信息技术。
可见,信息技术培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培训技术而轻培训效果
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参与当代教育改革的基本能力,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但是在当前的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培训中,只是一味的追求技术培训,如课件制作、动画制作等,并未对培训效果做详细了解,如教师是不是真正掌握了信息技术,是不是能够把培训的内容应用在教育教学当中。
有目的的和教师进行知识交流的培训很少。
这就使得许多教师只是疲于应付培训,失去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信心,学到的东西也不能应用于教学中去。
(二)信息技术培训在创新方面不足
目前的信息技术培训主要是采取集中面授培训的方式,教师运用黑板、多媒体在讲台上讲课,学员拿着笔和本在下面记,而缺少培训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这就使得操作技能较强的信息技术只能留于形式,得不到及时练习,这样既不能促成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也不能培养教师的操作能力。
一般情况下,参加技术培训的都是各单位的精英,如果这些人的培训没有保证,那必将会直接影响到单位上其他人员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