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探通术联合鼻内镜下鼻泪管逆行植管术的临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泪道探通术联合鼻内镜下鼻泪管逆行植管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使用鼻内镜的鼻泪管介入治疗——泪道探通术联合鼻内镜下鼻泪管逆行植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及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我院自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35例(35眼)泪道病溢泪的患者在我科协助下进行泪道探通术联合鼻内镜下鼻泪管逆行植管术的治疗。
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治愈32例,治愈率达91.4%。
无效3例,占8.4%。
结论应用泪道探通术联合鼻内镜下鼻泪管逆行植管术治疗泪道病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肯定。
标签:泪道病;泪道探通术;鼻内镜;鼻泪管逆行植管术
泪道病一直是眼科最为常见的眼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泪道排泪障碍。
由于耳鼻喉科鼻内镜鼻眼相关外科学的发展,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等得到迅速发展[1]。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溢泪及相应的炎症反应。
我院眼科近2年来收治鼻泪管阻塞和慢性泪囊炎患者35例(35眼),进行泪道探通术联合鼻内镜下鼻泪管逆行植管术的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给予35例鼻泪管阻塞和慢性淚囊炎患者行泪道探通术联合鼻内镜下鼻泪管逆行植管术,其中男性8例,女性27例。
年龄在38岁~76岁,平均57岁。
其中鼻泪管阻塞21例(21眼),慢性泪囊炎14例(14眼)。
病程为1年至19年。
1.2 病例筛选
(1)溢泪或伴流粘脓性分泌物。
(2)根据泪道冲洗分为鼻泪管阻塞和慢性泪囊炎。
(3)B超、泪道造影、CT等检查了解泪道阻塞及泪囊情况。
(4)我科鼻内镜下排除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肿瘤。
(5)本组患者不包括泪道狭窄、肿瘤、异物、结石引起的泪道阻塞及慢性泪囊炎,亦无泪点外翻及眼轮匝肌松弛。
1.3 手术方法
(1)麻醉:表面麻醉:用浸有1%的丁卡因与1%麻黄素的棉片填塞在手术侧的总鼻道及下鼻道处收缩鼻腔粘膜。
局部侵润麻醉:2%利多卡因行眶下神经、滑车神经及筛前神经阻滞麻醉;
(2)用泪点扩张器扩张泪小点,用传入引导线的空心探针经泪小点、泪小管及泪囊按常规探通泪道至下鼻道鼻泪管开口,鼻内镜下自鼻泪管开口处用导丝钩引出导丝线。
鼻内镜下用导丝线逆行牵引自制的不同粗度的丝线棒(从细到粗)扩张泪道。
再把人工鼻泪管用导丝线逆行牵引送到泪囊。
用鼻镜查看人工鼻泪管
是否安放到位,如果位置安放过高或过低,可取出人工鼻泪管重新安放,直至安放满意,抽出引导线。
用0.4%庆大霉素和0.1%地塞米松混合液反复冲洗泪道。
结膜囊及鼻腔滴抗生素眼药水。
1.4术后处理
(1)术后一周内每天冲洗泪道一次。
以后每周冲洗泪道1次,共三周;以后每个月冲洗泪道1次到半年。
(2)术眼滴抗生素眼药水一周,手术侧鼻腔滴麻黄素滴鼻液和抗生素滴鼻液一周,根据患者情况酌情使用抗生素、激素及止血药,以预防感染、泪道反应及出血。
2 结果
疗效标准:①治愈:患者无自觉不适,无溢泪及溢脓,泪道冲洗通畅。
②无效:溢泪或溢脓症状减轻或同术前,泪道冲洗不畅或不通。
32例(91.4%)患者治愈,无自觉不适,无溢泪,冲洗泪道通畅。
32例中2例出现泪道冲洗时部分冲洗液返流,行探通冲洗泪道后,无返流。
无效3例中,1例治疗后即无效,2例拔管时泪道冲洗通畅,3月后再次阻塞。
3 讨论
鼻泪管阻塞和慢性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女性多于男性。
以往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有泪道探通、泪道挂线[2]、泪道激光[3][6]、鼻内窥镜[4]等。
泪道激光术、泪道内镜术却又设备昂贵、费用高昂、技术要求高,在基层医院不利于广泛开展。
虽然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成功率高达90%以上[5],但其手术治疗操作复杂,术中出血明显,术后面部皮肤遗留疤痕,内眦韧带损伤,且老年体弱患者不易耐受。
泪囊摘除将造成永久的流泪。
理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从解剖学上达到重建,从而从生理学上恢复其功能[6]。
泪道探通术联合鼻内镜下鼻泪管逆行植管术正是顺应这一原理,恢复泪液排除的生理渠道。
且其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熟练者约10分钟完成,无皮肤切口,手术创伤小,不破坏泪囊,术后恢复快,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该手术要点是手术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防止泪小点撕裂、损伤泪小管、泪囊,避免假道形成。
术后定期泪道冲洗,减少或消除泪道的炎性状态。
人工鼻泪管是医用硅胶,是高分子合成材料加工而成的,对人体组织无毒性反应,无刺激性,其本身不会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不会造成对管壁的伤害;硅胶管表面光滑且富有弹性,植入后对泪道起到一定的扩张和支撑作用,使狭窄或阻塞的泪道形成一条光滑的、有上皮覆盖的瘘道,促使泪液导流和症状的改善[7]。
加重泪道组织的增殖程度,并确保鼻泪管通畅。
人工鼻泪管的蘑菇头在泪囊内起着固定及引流的作用,同时蘑菇头对泪囊中的泪液起虹吸作用,使结膜囊的泪液汇集到泪囊,再通过引流管到达下鼻道,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组病例成功率达91.4%,疗效满意,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成功率接近。
因此,泪道探通术联合鼻内镜下鼻泪管逆行植管术具有操作简略,安全创伤小、术后不留瘢痕等长处为,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是疗治鼻泪管阻塞及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选兆,王吉宝.实用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6:198
[2] 许建平,许晨.线条隐蔽式泪道挂线治疗慢性泪囊炎[J].浙江临床医学杂志,2007,9(9):1214.
[3] 刘岩,张劲松,马玉龙,等.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03,39(9):533-536.
[4] 吴文灿,李宇蓉,颜文韬,等.鼻内窥镜微创技术在难治性鼻泪管阻塞治疗中的应用[J].眼科研究,2007,25(12):950-952.
[5] 罗红,燕小军,金晶.壁泪管道行植管术与泪囊鼻腔的吻合术比较[J].眼科新进展,2001,21(5):364.
[6] 龙启豹,蒋晖,童毅刚.泪道激光成型联合泪道硅胶管留置治疗泪道阻塞[J].实用全科医学,2007,5(6):499-500.
[7] 张启珍,徐传赏,罗顺利.Nd:YAG激光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J].眼科新进展,2006,26(12):94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