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14-15高中语文学案第17课 《红旗谱》——朱老巩护钟(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
【文本助读】
一、作者名片
梁斌(1914~1996),当代作家。
原名梁维周。
河北蠡县人。
1935年起在家乡从事革命斗争,同时创作了许多短篇小说。
1953年开始创作代表作长篇小说《红旗谱》,1957年底出版第一部,引起强烈反响。
1957年春天起辗转于病榻之上,1962年起病情好转开始工作。
1963年出版“红旗谱”第二部《播火记》。
“文革”中在受到陷害的情况下不屈不挠,创作了长篇小说《翻身记事》。
粉碎“四人帮”后开始修改、创作“红旗谱”第三部《烽烟图》。
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文联主席等职。
二、内容链接
《红旗谱》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艺术地概括了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特点。
本课《朱老巩护钟》选自小说《红旗谱》的开头部分。
朱老巩护钟只是小说的“楔子”,它和稍后描写的朱老明“对簿公堂”,既表现了农民与地主势不两立的阶级冲突,更揭示了老一代农民传统的斗争方式的局限,即没有先进的思想指导,无论是赤膊上阵,还是进行所谓的合法斗争,中国农民都逃不脱失败的命运。
朱老巩被活活气死后,小虎子姐弟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紧巴。
有一天夜里,两个蒙面人跳进院子,砸开房门,捆住小虎,强奸了姐姐。
为躲避恶霸的残害,小虎子只身下了关东。
他刚走,被恶人奸污的姐姐就跳河自尽了。
小虎子一个人在关东的长白山上挖参,在黑河里打鱼,在海兰泡淘金,辛辛苦苦攒了几个钱,娶妻生子。
30年后,小虎子回到了冀中平原上的锁井镇,决心报30年前的血仇。
这时他名叫朱老忠,带着妻子和儿子大贵、二贵。
少年时的朋友严志和帮他安了家。
严志和是严老祥的儿子,当年严老祥曾和朱老巩一起斗争冯兰池。
现在冯兰池已60多岁,人称冯老兰,家产比当年更大,仗势欺人,横行乡里。
他拉起民团抢逃兵的车子和白面,逃兵请回一个团,架起大炮,强迫他赔偿5 000块大洋,他却把这笔钱分摊到锁井镇的贫苦百姓头上。
朱老明串联二十八家穷人告状,官司从县里打到北京大理院,但官府偏袒有钱人,冯老兰的儿子冯贵堂又念过大学法科,会打官司,结果穷人输得一塌糊涂。
朱老明赔了5亩地,几乎气瞎了眼,严志和也搭进去一条牛……
锁井镇又掀起的凝聚了上一代人仇恨的斗争,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内涵……
三、人物长廊
1.中国农民英雄的典型——朱老忠
朱老忠是长篇小说园地中不多见的成功典型。
他既有中国农民英雄的传统性格,又洋溢着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
其鲜明的思想性格特征,具有以下特点:
(1)强烈的阶级爱憎和有勇有谋、既坚且韧的斗争精神。
显然,这来源于他深似大海的阶级仇恨,得益于他坎坷多艰的漂泊生涯。
家破人亡的惨剧,父辈精神的熏陶,走南闯北的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使他比父辈有了更多的智慧和韧劲,实现了对旧时代农民英雄的超越。
(2)慷慨好义、济危扶困、舍己为人的高尚美德。
这绝不只是对传统精神的继承,而是阶级觉悟的升华。
对阶级兄弟的情深似海、义重如山,对晚辈青年的体贴慈爱、情深意切,使我们窥见了朱老忠闪烁着人性美和人情美的高洁心灵。
(3)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党的无限忠诚。
“一文一武”的复仇模式并不能改变他和本阶级的命运,党的启示教育才使他大彻大悟。
此后,在先进思想的不断洗礼下,他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念,烈火狂风般的斗争锻炼促使他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他终于汇入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洪流。
显然,在朱老忠身上,既集中了中国农民的传统性格,又体现了新时代农民革命的特色,朱老忠的生活斗争道路,不啻是中国农民英雄向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转化的真实写照。
2.“地道的农民”形象——严志和
严志和这一形象,作为英雄形象朱老忠的衬托,起到了相得益彰的艺术效应。
他的性格有软弱逃避的一面,也有不服输的一面。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表现出农民对土地特有的热爱和依赖。
严志和这个典型的旧时代农民形象,没有远见没有理想,只有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但是地主恶霸不给他这样的生活,连最贫苦勤劳的农民也无法在这样的压迫中存活,黑暗中的中国人民还有希望存活么?朱老忠的归来带给他希望,一个最普通的农民也要起来反抗不公平的社会了。
3.第三代农民形象代表——运涛、江涛、大贵、春兰
除了朱老忠、严志和这两个第二代农民形象的典型外,作为第一代农民形象的朱老巩、严老祥,第三代人物的运涛、江涛、大贵、春兰等,也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使人历久难忘。
春兰是当代文学创作中最优秀的农村妇女形象。
她与运涛的相爱过程,从两小无猜到以身相许,再到忠贞不渝,都写得朴实无华,真挚动人,表现出在北方保守的伦理环境下农村姑娘对新生活的向往。
江涛、运涛、大贵等青年一代成为作品中革命思想的领头人,是反抗斗争的真正战士,是中国革命的希望之苗,是用熊熊烈火燎原的带头人。
他们的行为正体现出革命思想深入人心,体现出共产党的精神无处不在。
运涛、江涛都是农村知识分子,在广大农民还没有觉悟的时候,起着革命的先锋与桥梁的作用,直到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屡遭失败,并在唤起了民众之后,有组织有觉悟的农民阶级才逐步承担了历史的革命重任。
所以《红旗谱》的主题实际上是写知识分子在革命实践中的成长,从第二部《播火记》起农民才开始成为真正的主角。
运涛和春兰,江涛和严萍的这些情节,被作者称之为“生活内容”,而那些革命、斗争情节,显然是属于另一个范畴。
“书是这样长,都写的是阶级斗争,主题思想是站得住的,但是要让读者从头到尾读下去,就得加强生活的部分,于是安排了运涛和春兰、江涛和严萍的爱情故事,扩充了生活内容。
”
【基础精练】
一、字音识记
1.单音字
①紫黝.
黝( ) ②跳跶.( ) ③胡髭.( ) ④肩胛.
( ) ⑤窗棂.( ) ⑥红契.( ) ⑦滹沱.
河( ) ⑧骂咧.( ) ⑨霓.虹( ) ⑩釉.
子( ) ⑪锃.亮( ) ⑫冷嗖.
嗖( ) 2.多音字 ①翘⎩⎪⎨⎪⎧ ( )翘尾巴( )翘首 ②捋⎩⎪⎨⎪⎧ ( )捋虎须( )捋麻绳 ③抹⎩⎪⎨⎪⎧ ( )抹布( )抹黑
( )抹墙
二、字形辨认
3.①⎩⎪⎨⎪⎧ yòu ( )质远xiù
( )yó
u ( )木 ②⎩⎪⎨⎪⎧ tǒn ɡ( )马蜂窝yǒn ɡ( )跃陶yǒn ɡ( ) ③⎩⎪⎨⎪⎧ 气pò( )灵hú
n ( )鬼mè
i ( ) ④⎩⎪⎨⎪⎧ 裤dān ɡ( )饼chēn ɡ( )dàn ɡ( )案 ⑤⎩⎪⎨⎪⎧ biāo ( )肥piāo ( )缈
piāo ( )悍 ⑥⎩⎪⎨⎪⎧
Hū( )沱河石xià( ) 三、词语积累
4.词语释义
①气势汹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羞成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恼羞成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节外生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青天白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大惊小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出口不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明辨用法
消失 消逝 消释
①风筝离线之后,慢慢地________在天空里。
②随着时间的________,他受伤的心灵慢慢地平复了。
③经过中国从中调解,美国和朝鲜的猜疑________了。
一、整体感知
朱老巩 护钟⎩⎪⎪⎨⎪⎪⎧⎭⎪⎪
⎬⎪⎪⎫一、开端:平地雷响,冯兰池 要砸古钟二、发展:商量护钟,朱老巩 主意已定三、高潮:钟前舌战,朱老巩 寸步不让四、结局:古钟被砸,朱老巩 含恨离世 尖锐的矛盾冲突,凸显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
二、语段剖析
1.(1)冯兰池才三十多岁……穿着蓝布长袍,青缎坎肩……
(2)冯兰池……说:“官土打官墙,大铜钟是全村的财产,砸钟卖铜顶公款,官司打到京城,告了御状我也不怕!”
(3)朱老巩……眉棱一横下了决心,闪开衣裳,脱了个大光膀子。
小辫子盘在头顶上,挽了个搪扭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父亲听了直是气呼呼的,血充红了眼睛,跺着脚连声说:“咱不跟他打官司,把我这罐子血倒给他!”
(2)这时他眉棱一横下了决心,闪开衣裳,脱了个大光膀子。
小辫子盘在头顶上,挽了个搪扭儿。
叉开腿把腰一横,举起铡刀,刀光晃着人们的眼睛,张开大嘴喊:“大铜钟是四十八村的,今天谁敢捅它一手指头,这片铡刀就是他的对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天黄昏时分,朱老巩坐在河神庙台上,对着那座铜钟呆了老半天,心里暗想:“顶公款!就等于独吞,我不能叫冯兰池把四十八村的公产独吞了!”看看日头红了,落在西山上,夜暗像灰色的轻纱,从天上抛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互动探究
4.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来护钟,锁井镇的父老乡亲是如何对待这件事的?他们的这种表现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护钟失败的结局,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课文所选内容,试分析朱老巩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铸.造(zhù)矗.立(chù)锃.亮(zènɡ)胸脯.(pǔ)
B.滹.沱(Hū) 釉.子(yòu) 窗棂.(línɡ) 胡髭.(zī)
C.胳膊.(bo) 铡.刀(zhá) 肩胛.(jiā) 槅.扇(ɡé)
D.愣怔.(zhēnɡ) 蹽.起(liāo) 蹶.子(jué) 胡吣.(qì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矗立滹沱气势汹汹调虎离山
B.霓虹赋税血口喷人不凉不酸
C.肩胛褡裢节外生枝仗义直言
D.睖睁地契招是惹非义愤填膺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严老尚把裤角往上一________,拍起大腿说:“放在这儿!”
(2)又说:“闺女!你要________兄弟长大!”
(3)听孩子们哭得实在悲切,又一步一步地走进小屋,蹲在朱老巩头前,________地说:“兄弟!你带我一块回去吧!”
A.挽扶持悲惨B.捋扶持凄切
C.捋扶植凄切D.挽扶植悲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以风卷残云
....之势在两周内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其影响之大让人始料不及。
B.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等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地震,破坏十分严重,整个
汶川县城更是千疮百孔
....。
C.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三米跳板比赛中,名将郭晶晶最后一跳尽善尽美
....,接近满分,最终获得该项目冠军。
D.随着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一些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已经可以和城市学校同日而语
....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三鹿牌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氨含量严重超标,导致不少婴幼儿患上结石病,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B.奥运会结束后,国家体育场“鸟巢”和“水立方”的清场工作基本完成,将在两个星期之后迎来第一批游客。
C.有专家认为,以标榜草根创新精神为幌子的山寨文化泛滥的原因,是由中国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位所致。
D.国家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6.下列句子衔接合理且语言典雅工整的一项是()
没有到过昆明的人,总以为这地方四季皆好,在这里住久的人,却以为冬天最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冬天无风无雨,天空最高最蓝,花色最多最妍,五百里滇池,净水明山,山上无云霭,数峰青碧
B.天空最高最蓝,冬天无风无雨,花色最多最妍,五百里滇池,净水明山,山上无云霭,数峰青碧
C.冬天无风无雨,天空最高最蓝,花色最多最妍,滇池五百里,水净山明,山上无云霭,数峰青碧
D.天空最高最蓝,冬天无风无雨,花色最多最妍,滇池五百里,水净山明,山上无云霭,数峰青碧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平地一声雷,震动了锁井镇一带四十八村:“狠心的恶霸冯兰池,他要砸掉这古钟了!”
那时,小虎子才15岁,听得镇上人们为这座古钟议论纷纷,从家里走出来。
宅院后头,不远有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堤,是千里堤。
堤上有座河神庙,庙台上有两棵古柏树。
这座铜钟就在柏树底下,戳在地上有两人高。
伸手一敲,嗡嗡地响,伸开臂膀一撞,纹丝不动。
……
小虎子听得说,要为这座古钟掀起惊天动地的大事变,一片好奇心,走上千里堤,看了一会子古钟;伸出指头蘸上唾沫,描画钟上的花纹。
他自小就为生活忙碌,在这钟前走来走去,不知走过了多少趟,也没留心过钟上的花纹。
心里想:“怪不得,好大的一座铜钟哩!也闹不清能卖多少钱,也值得这么大惊小怪!”
……
朱老巩是庄稼人出身,跳跶过拳脚,轰过脚车,扛了一辈子长工。
这人正在壮年,个子不高,身子骨儿结实,怒恼起来,喊声像打雷。
听得说冯兰池要砸钟灭口,霸占官产,牙关打着得得,成日里喊出喊进:“和狗日的们干!和狗日的们干!”不知不觉,传出一个口风:“朱老巩要为这座古钟,代表四十八村人们的愿望,出头拼命了!”
那天黄昏时分,朱老巩坐在河神庙台上,对着那座铜钟呆了老半天,心里暗想:“顶公款!就等于独吞,我不能叫冯兰池把四十八村的公产独吞了!”看看日头红了,落在西山上,夜暗像灰色的轻纱,从天上抛下来。
他一个人,连饭也没吃,走到小严村,去找严老祥。
老祥大娘正点着灯做晚饭,看见朱老巩走进来,低下头坐在台阶上。
她说:“老巩!算了吧,忍了这个肚里疼吧!咱小人家小主的,不是咱自格儿的事情,管的那么宽了干吗!”
朱老巩说:“一听到这件事情,我就心气不平。
冯兰池,他霸道惯了!”
……
朱全富摇摇头说:“唉!别,别呀,好汉子不吃眼前亏,那么一来,你就交上没好运了!”
朱老巩和朱全富,在黑影里说了一会子话。
朱老巩说:“叔叔!要说别的我听你。
说这个,我主意已定!”
说着,他放下朱全富,走出大门。
回到家里也没吃饭,坐在炕沿上,扬着下颏出了半天神。
等虎子和他姐姐吃完了饭,睡了觉,他悄悄地从门道口扯出那把铡刀,坐在板凳上,在磨刀石上磨着。
在夜里,小虎子睡着睡着,听得磨刀的声音。
他从被窝里伸出头来,睁开大眼睛,趴着炕沿一看,父亲眯缝起眼睛,在一盏小油灯下,悄悄地磨着铡刀,磨得刀锋在灯光下闪亮。
朱老巩看见虎子睁着大眼睛看他,鼓了鼓嘴唇,说:“唔!虎子!明儿早晨,你站在千里堤上看着。
嗯,要是有人去砸钟,快跑回来告诉我。
嗯!”小虎子点着头听了父亲的话,眨巴眨巴眼睛,又把脑袋缩进被窝里,他还不理解这是一回子什么事。
第二天早晨,他早早起来,抱着肩胛足了足劲,走上千里堤。
他学着大人,把手倒背在脊梁后头,在杨树底下走来走去,走了两趟又站住,张眼看着眼前这条长河。
7.文章有了好的开头,就算成功了一半。
本文开篇写道:“平地一声雷,震动了锁井镇一带四十八村:‘狠心的恶霸冯兰池,他要砸掉这古钟了!’”说说这个开头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看看日头红了,落在西山上,夜暗像灰色的轻纱,从天上抛下来”一句中的“灰色的轻纱”,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原文语句,分析朱老巩这个主要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本文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旗谱》作为一部魅力永存的当代文学名著,其成功是多方面的。
从内容方面说,它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生动地展示了二三十年代中国北方以农民斗争和学潮为主题的生活图景,塑造了一系列生活在不同时代、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B.在刻画人物方面,作者善于学习我国古典小说的手法,偏重于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并较多地借助抽象的叙述、静态的描写以及人物的内心活动。
C.作者采用了极其丰富的大众化语言,并对这种语言加以适当的提炼和加工,使它们既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又成为概括力强、感情色调丰富、富有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D.利用配角衬托人物。
小说中严老祥的优柔寡断,朱全富的胆小怕事,冯兰池的阴险狡诈,使朱老巩的直率、果敢、刚烈、侠骨热肠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一碗馄饨
酒楼里来了两位客人,穿着不俗,看样子是一对出来旅游的夫妻。
服务员送上菜单。
男的直接递给女的:“你点吧。
”女的看也不看:“来碗馄饨。
”
男人发话了:“吃什么馄饨,又不是没钱。
”
女人摇摇头说:“我就是要吃馄饨!只要一碗!”服务员冲女人撇了撇嘴:“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馄饨。
”
女人很意外:“怎么会没有呢?”酒楼老板觉得很奇怪,小声吩咐服务员:“到外面买一碗,回来多收一倍的钱。
”说完开始观察这对奇怪的夫妻。
看到馄饨,女人的眼睛都亮了,轻轻搅拌着,好像舍不得吃,半天也不见送到嘴里。
男人一把拿起菜单:“你爱吃就吃吧,我饿了一天了。
”女人不急不慢,等男人点完了菜,才对服务员说:“你最好先问问他有没有钱。
”
男人气红了脸:“老子会没钱?”边说边往怀里摸去,突然“咦”的一声:“我的钱包呢?”
女人不慌不忙地说道:“钱包和手机我昨晚都扔到河里了。
这次带出来的所有值钱的东
西,我都扔河里了。
我身上还有五块钱,只够买这碗馄饨了!”
男人瞪着女人:“你真是疯了!身上没有钱,那么远的路怎么回去?”
女人却一脸平静:“急什么?我们还有两条腿,走着走着就到家了。
”
女人继续说:“二十年前,咱们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不也照样回到家了吗?那时候的天,比现在还冷呢!”
男人不由地瞪直了眼:“你,你说什么?”
女人叹了口气:“看来,这些年有了几个钱,就真的把什么都忘了。
二十年前,第一次出远门做生意,被人骗了个精光,经过这的时候,你要了一碗馄饨给我,我知道,那时候你身上就剩五毛钱了……”
男人一震,打量了四周:“这,这里……”女人说:“对,就是这里,那时它还是一间又小又破的馄饨店。
”
男人默默低下头,女人捧起面前的馄饨,拨了一大半到另一只空碗里,轻轻推到男人面前:“吃吧,吃完了我们一块走回家!”
男人很久才说了句:“我不饿。
”女人眼里闪动着泪光,喃喃自语:“二十年前,你也是这么说的!”
男人说:“你怎么还不吃?”女人又哽咽了:“二十年前,你也是这么问我的。
我记得我当时回答你,要吃就一块吃,要不吃就都不吃。
现在,还是这句话!”
男人默默无语,拿起了汤匙。
不知什么原因,拿着汤匙的手抖得厉害,舀了几次,馄饨都掉下来。
他终于将一个馄饨送到了嘴里,使劲一吞,整个都吞到了肚子里。
当他舀第二个的时候,眼泪突然“叭嗒”往下掉。
女人见他吃了,脸上露出了笑容,也拿起汤匙。
馄饨一进嘴,眼泪同时滴进了碗里。
这对夫妻就这样和着眼泪把一碗馄饨分吃完了。
放下汤匙,男人抬头轻声问女人:“饱了么?”
女人摇了摇头。
男人很着急,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弯腰脱下一只皮鞋,手往里面摸,没想到居然摸出了五块钱。
他怔了怔,不敢相信地瞪着手里的钱。
女人微笑着说道:“二十年前,你骗我说只有五毛钱了,只能买一碗馄饨,其实呢,你还有五毛钱,就藏在鞋里。
我知道,你是想藏着那五毛钱,等我饿了的时候再拿出来。
后来你被逼吃了一半馄饨,知道我一定不饱,就把钱拿出来又买了一碗!”顿了顿,她又说道,“还好你记得自己做过的事,这五块钱,我没白藏!”
女人说:“你可别怪我,我只是想在分手前再和你一起饿一回、苦一回!”
男人居然号啕大哭:“我真被好日子冲昏了脑袋啊!回去我就把那张离婚协议书烧了。
”
在旁观看的老板摸出了两张百元大钞递过去:“既然回去就把离婚协议书烧了,为什么还要走路回家呢?当年那碗馄饨,就是我妻子做的。
”
老板回到办公室,取出那张早已拟好的离婚协议书,怔怔地看了半晌……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婚姻伦理问题,对读者来说受益匪浅。
B.从全文看,酒店老板叫服务员到外面买一碗馄饨,回来多收一倍的钱,充分反映了这个老板唯利是图的本质。
C.小说中的妻子为了报复提出离婚的丈夫,背着丈夫把这次带出来的所有值钱的东西,统统扔进了河里。
D.这篇小说构思巧妙,别具匠心。
小说利用特殊的地点来解决矛盾,二十年前二人在这里吃过馄饨,如今仍在老地方吃。
不过性质不同,意义不一样。
E.这篇小说写得很成功,在语言上,没有华丽的词藻,人物语言生活化,符合小说中的人物身份。
12.小说中“女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说中间部分写二十年前这对夫妻曾在同一个地方吃过馄饨,这一情节在前文已埋下了伏笔,请找出并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夫妻二人,设计酒楼老板这个人物是多余的,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
1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出小分子功能饮水对人体健康的三点主要作用。
每点不超过15个字。
小分子功能饮水是指普通饮水经适当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使水的性质和功能发生改变,从而使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得到调节。
功能水之所以能全面促进人体健康,其奥秘就在于它的水分子团小(5~7个水分子),重氢含量少,并含有多种有益于生命的元素及含水络合离子群。
在普通饮水中,重氢含量多,水分子团大(10~13个);而功能水重氢含量少、水分子团小,其活性大、渗透力强、溶解性好,有利于各种营养素的吸收、运送和利用。
功能水中含有的多种元素及含水络合离子群,在人体生化反应过程中起催化激活作用,有的直接成为生物酶的活化中心,有的影响DNA的合成、复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上海、宁夏、云南、重庆等10多个省市区均有震感。
有关专家对此次地震形成的原因、进一步发展趋势和今后应注意的问题作出了初步分析。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介绍,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中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
张国民说,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公里左右。
其中,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
专家表示,全球7级以上地震每年18次左右,8级以上1~2次。
中国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
张国民说,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震处于中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