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常量测定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朗克常量测定的原理
摘要:在杨福家第四版《原子物理学》中涉及了几种测量普朗克常量的方法的原理,本文主要针对书中提及到的普朗克常量的测定的原理加以讨论说明,同时简单说明其他的普朗克常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关键词:普朗克常量光电效应 x射线连续谱康普顿效应
正文:
一、光电效应法
1.1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事实
1.1.1任何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当入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才会发生光电效应。
1.1.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与入射光强无关。
1.1.3光电效应是瞬时的,即使入射光强很弱,但只要频率大于极限频率就会发生光电效应。
1.1.4当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强成正比。
1.2测量原理
二、X射线连续谱短波限法
2.1x射线产生机制
实验测量发现, X射线的发射谱线由两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波长连续变化的连续谱,用不同动能的电子轰击不同材料的靶子时,所产生的连续谱具有相似的形状,都有确定的最短波长,连续X射线谱与靶金属的性质无关;另一部分是具有分立波长的线状谱,这些谱线的波长只取决于靶材料的化学元素,因此又称为标识谱
2.2推导过程
书p269由于可以实验测得。
三、康普顿位移波长法
以上介绍的三种方法均是早期的普朗克常量测定方法的原理,其中光电效应法是目前实验室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
下面本文简要介绍几种其他的测量原理。
四、其他原理
4.1黑体辐射计算法:这是普朗克最初采用的方法,他根据斯特藩(Stefan)公式和维恩位移定律求出普朗克常量。
他假设有的黑体在不同温度(可取
=100℃,=0℃)下每秒辐射到空气的能量分别为和,把两者之差与空间的总能量密度
比较,得:
(5-5)
其中c为光速。
由维恩位移定律可得到能量最大的波长:
(5-6)
其中。
由上两式及λT的测量值,普朗克得到
5)电子衍射法:用晶体衍射法可以测定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若能再测出电子速度或电子能量,就可以算出值。
)直接测定的通电动圈法: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的基布尔(B.Kibble)等人使用的这种方法,被认为是在直接测定普朗克常量的方法中比较精确的一种,他们用动量装置定义电功率瓦特的SI单位,用交流约瑟夫森效应和量子霍尔效
应测电动势和电阻,不经电压转换因子和电阻转换因子,直接求出了。
这种方法是现代测量普朗克常数的方法之一。
引文:《材料科学研究与测试方法》 -朱和国编著 2008 《大学物理实验第2版》 -李相银主编 2009
原子物理第四版杨福家主编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