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升学模拟联考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升学模拟联考试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1),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2),一任群芳妒。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3)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4)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温庭筠《商山早行》)
(5)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7)《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苏轼,给他建功立业的两句是,。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8分)
古人云:“上善若水。

”世上之人,没有谁不甲(A. 感慨 B.感叹)水中蕴藉①(A.jí B.jiè)着的无穷力量;有谁能说清水包含着怎样的处世智慧?水很刚劲,遇到岩石,它能努力地将其洞穿;水很懂迂回,遇到高山,它能巧妙地绕过去;水很识乙(A.形势 B. 时务),遇到堤②(A.dī B.t ī)坝,它能理智地止步。

止步不是不前,也是蓄势。

当蓄势到一定高度,它就会气势汹涌、无法阻挡地倾泻而下。

人,要学会像水一样蓄势。

(1)为文中①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2分)
① ______ ② 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2分)
甲 ______ 乙 ______
(3)请用一个成语替换句中画线部分。

(2分)
(4)文中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
原句:止步不是不前,也是蓄势。

修改句:。

二、阅读与理解(7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

(5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________________,下阕写________________,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分)
4.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的是崇山峻岭,“长烟落日孤城闭”点明了战争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5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①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②,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③,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注释】①缘贡:趁着进项的机会。

②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项数量。

③峭直:严厉刚直。

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4)平居无私书.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此先汉所以
..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兴隆也所以
B.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故人、亲党皆绝之.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D.奉命于.危难之间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7.翻译句子。

(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分)
(2)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2分)
8.【甲】文第二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2分)
9.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要;包拯告诫后世子孙
要。

(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回答)(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22分)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

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

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

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

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

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

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

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