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考0年新课标高考题谈2011的高考复习试

合集下载

2011年新课标卷高考文综试题分析

2011年新课标卷高考文综试题分析
高三学法指导 (1)材料题指导:
1、先看设问,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制语, 把大问标题、出处、所给 的时间等信息。尤其是材料出处放在材料前 面,答题是肯定有用。注意从材料的开头、 结尾、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
3、作答时要最大限度地(显性信息、隐性信 息)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及试题所涉及的教材 内容。题干中给出“依据材料”,就在材料 中全方位找。 4、提取信息时要一个句号一个分号的提取 ,提出有效的(设问中的定语…的),去除无 效的,提完显性信息,再分析隐性信息,按 分找信息点。 5、用词要准确规范,要有文科功底。

透过2011年高考题谈谈数学复习

透过2011年高考题谈谈数学复习
过程 中构建知识 的横 向联 系 , 成 多角度思 考问题 的 习惯 . 养 当处理的题 目达到一定的量后 , 决定复 习效果 的关键 因素就 不再是题 目的数量 , 而在 于题 目的质量 和处理水 平.与其匆

2 而 一x 一
6 m k
,I XX 2
3( m 一2)

Hale Waihona Puke 所以IQ = Pl在复习中 , 应对 高中数学 的重 点 内容: 函数 、 不等 式 、 数
列、 几何体 中的线面关 系 、 直线 与 圆锥 曲线及 新增 加 内容中 的向量 、 概率统计 、 导数进行 强化复 习.其 中 , 函数是高 中数 学 的核 心内容 , 贯穿高 中数学的始终 , 用函数 的观点 , 运 可以
试题 的起点低 , 人手容易 , 紧扣《 考试大 纲》 注重对 基础 ,
知识 的考查.试题所考查 的知识 点 , 涵盖 了高 中数学 的主要
最基础 的知识 是最 有用 的知识 , 最基本 的方法是最有 用 的方 法. 复 习过程 中, 在 要注 意 回归课 本 , 缩所学 的知识 , 浓
内容.在基 础 中考查能力 , 有利于 纠正高 三复 习中片面 追求
: ?若存在 , 断 △D G的形 状 ; 判 E 若不存 .
请说明理 由. 解析 : (I) 1 当直线 z () 的斜率不存在时 , (两点关 丁 P, J 轴对称 ,所以 2= ,2=一Y , 1Y 因为 P( , 仵 椭 圆 J , .y ) l
因 此 2

b C 以 为原点 ,B所在直 线为 轴 建立直 角坐标 系 , C ,, A 则
( cs biA , ( ,) boA,s ) B c0 n
・ . .

2011年高考试题(全国新课标)数学(理科)试卷及答案

2011年高考试题(全国新课标)数学(理科)试卷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理科数学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212ii+-的共轭复数是(A )35i - (B )35i (C )i - (D )i (2)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0,)+∞单调递增的函数是 (A )3y x = (B) 1y x =+ (C )21y x =-+ (D) 2xy -=(3)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 是6,那么输出的p 是 (A )120 (B )720 (C )1440 (D )5040(4)有3个兴趣小组,甲、乙两位同学各自参加其中一个小组,每位同学参加各个小组的可能性相同,则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的概率为 (A )13 (B )12 (C )23 (D )34(5)已知角θ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 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2y x =上,则cos 2θ= (A )45-(B )35- (C )35 (D )45(6)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右图所示,则相应的 侧视图可以为(7)设直线l 过双曲线C 的一个焦点,且与C 的一条对称轴垂直,l 与C 交于 A,B 两点,AB 为C 的实轴长的2倍,则C 的离心率为(A )2 (B )3 (C )2 (D )3(8)512a x x x x ⎛⎫⎛⎫+- ⎪⎪⎝⎭⎝⎭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为2,则该展开式中常数项为(A )-40 (B )-20 (C )20 (D )40 (9)由曲线y x =,直线2y x =-及y 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A )103 (B )4 (C )163(D )6 (10)已知a 与b 均为单位向量,其夹角为θ,有下列四个命题12:10,3P a b πθ⎡⎫+>⇔∈⎪⎢⎣⎭ 22:1,3P a b πθπ⎛⎤+>⇔∈⎥⎝⎦3:10,3P a b πθ⎡⎫->⇔∈⎪⎢⎣⎭ 4:1,3P a b πθπ⎛⎤->⇔∈ ⎥⎝⎦其中的真命题是(A )14,P P (B )13,P P (C )23,P P (D )24,P P (11)设函数()sin()cos()(0,)2f x x x πωϕωϕωϕ=+++><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f x f x -=,则(A )()f x 在0,2π⎛⎫⎪⎝⎭单调递减 (B )()f x 在3,44ππ⎛⎫⎪⎝⎭单调递减 (C )()f x 在0,2π⎛⎫⎪⎝⎭单调递增(D )()f x 在3,44ππ⎛⎫⎪⎝⎭单调递增 (12)函数11y x =-的图像与函数2sin (24)y x x π=-≤≤的图像所有焦点的横坐标之和等于 (A )2 (B) 4 (C) 6 (D)8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329,69,x y x y ≤+≤⎧⎨≤-≤⎩则2z x y =+的最小值为 。

2011新课标卷(精校版+答案解析)

2011新课标卷(精校版+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新课标试卷及答案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卷注意事项: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对应的位臵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于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臵。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来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19.15.B.£9.15C.£9.18.答案是B。

1.What does the man like about the play?A. The story.B. The ending.C. The actor.2.Which place are the speakers trying to find?A. A hotel.B.A bank.C. A restaurant.3.At what time will the two speakers meet?A. 5:20B. 5:10C.4:404.What will the man do?A. Change the planB. Wait for a phone callC. Sort things out5.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A. See a film with the man.B. Offer the man some help.C. Listen to some great music.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请听下面5段对话。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试题及答案解析理科综合本是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第Ⅱ卷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将试题卷和答题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本试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a 40 Cu 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让你听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渗透作用。

红细胞无细胞核,无细胞器,放在蒸馏水中,由于外界浓度低于细胞内浓度,导致吸水涨破。

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酶能购抗该种蛋白酶降解B. 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答案】B【解析】考查酶的本质。

首先需要了解大部分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量的酶是RNA,用蛋白酶处理后,乙酶活性降低,说明乙酶的成分是蛋白质,被蛋白酶处理后被分解,而甲酶不变,则说明甲酶可能成分是RNA或者能够抗这种蛋白酶的降解。

2011高考复习如何“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

2011高考复习如何“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

1注 重知 识 整 合 。 当前 高考 命 题 正 在 由“ . 知识 立 意 ” “ 向 能 力 立 意 ” 变 。 这 就 要 求 学 生 不 仅 要 对 知 识 “ 熟 于 胸 ” 而 且 转 烂 ,
必 须 打破 章 节 界 限 , 清 知 识 的 脉 络 , 重 要 的 是 关 键 知 识 点 理 更 之 间 的纵 横 联 系 。 成知 识框 架 。 样不 仅便 于知 识 的 提 取 和 形 这 记 忆 . 且 有 利 于 提 高学 生 的综 合 运 用 能 力 比如 涉 及 政 府 问 而 题 、 济 生 活 模 块 可 从 国 家 宏 观 调 控 、 本 经 济 制 度 、 配 制 经 基 分 度 、 政 与 税 收 、 范 市 场 经 济 秩 序 等 角 度 思 考 : 治 生 活 模 财 规 政 块 可 从 政 府 职 能 角 度 思 考 ;哲 学 生 活 模 块 可 从 实 际 出 发 、 联 系 、 展 : 化 生 活 模 块 从 文 化 与政 治 、 济 关 系 角度 思 考 。 发 文 经 这 样 可使 学 生 对 知 识 体 系 达 到 网 控全 局 , 了然 于 胸 。 2搞 清 易 混 易错 点 。 我 发 现 2 l 年 高 考 政 治 试 题 有 很 多 . 00 材 料新 颖 、 设计 巧 妙 、 阱 隐蔽 , 出 考 查 教 材 中的 易 混 、 错 陷 突 易
点 、 增 点 、 汇点 、 考点 , 到 对考 点 了如 指 掌 。 新 交 肓 做 另 外 ,考 试 说 明》 的 “ 型 示 例 ” 给 我 们 展 示 了高 考 试 《 中 题 , 题 的呈 现 方式 。 们 平 时要 引 导 学 生 研究 试 题使 用 的材 料 、 我 设 问的 切人 点 、 案 的设 置思 路 等 , 高 考 的试 题 的模 式 有 一 定 答 对 程 度 的 了解 。 同时 把 自 己组 织 的 答 案 和 题 型 示 例 中所 给 答 案 进 行 比对 . 切地 感 受 试 题 的 “ 论 联 系 实 际 , 真 理 条理 清楚 . 辑 逻 严密” 要求 , 等 以提 高解 题 能 力 。 二 、 注 时政 热点 , 测命 题 方 向 关 预 近年 的高 考 政 治 试 题 都 以热 点 为 载 体 , 显 时代 特 色 . 彰 这 点 在近 三 年 高 考 试 题 中得 到 充 分 的 体 现 。这 就 需 要 老 师 科 学 预 测高 考 命 题 方 向和 角 度 , 确 瞄 准热 点 , 取 得 事 半 功 倍 准 以 的效 果 。具 体 做 法 如 下 。 1关 注 持 续 热 点 。 所 谓 持 续 热 点 , 的 是 一 些 具 有 延 续 . 指

高中一线教师如何研究高考题——以2011年江苏高考18题为例

高中一线教师如何研究高考题——以2011年江苏高考18题为例
的 7 . 5
7 9 。

8 。,
( 求第 年年初 M 的价值 n I) 的表 达式 ;
( 设 A 一 Ⅱ) , A 大 于 8 若 0
・4 ・ 8 2 探 究 过 程
2 1 解 法 探 究 .
中学数学 月 刊
( + y )z 1 0 ( o+ z1 ) ( 1 _ + o ( 0 y ) z ) . + 1 y , 一
( )对任意 k> 0 求证 : A 上 P 3 , P B.
出现 不等 式 问题 时 , 见 的解 题 技 巧 和数 学 思 想 常 方法 都得 到 了 比较 充 分 的体 现 . 方 法是 用 放 缩 其
法 、 差法 或分 析法 解决 . 作
万 元 , M 继 续使 用 , 则 须 在第 年 年 初 对 M 则 否
研究 高考 题 呢 ?下 面 笔 者结 合 2 1 0 1年江 苏 高 考 1 8题 , 出 自己 的 几 点 拙 见 , 同 行 批 评 指 正. 提 望 1 试 题 呈 现 如 图 1 在平 面直 角坐标 系 x , Oy中 , , 分 M N
图 1
B, 直 线 P 的斜 率为 k 设 A . ( )当直线 P 平 分线 段 M N , 志的值 ; 1 A 求 ( )当 k 2 一2 , 时 求点 P到直线 AB 的距 离 d;
更新 , 明: 证 须在第 9年年初 对 M 更新 .
f3 — 1 n 10 0, 7≤ 6 2 ,
例 7 ( 0 1 高考 江 苏卷第 1 题 ) 1 21年 3 设 ≤ ≤ n ≤ … ≤ n , 中 a ,3 a , 成公 比为 口的 2 其 1n , a 5 等 比数列 , 口 ,。 n , n 成公 差为 1的 等差 数 列 , q 则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mol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B.1.00mol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C.欲配置1.00L,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NaCl溶于1.00L水中D.电解58.5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2.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C.8种D.9种3.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CH3CH=CH2+Br2CH3CHBrCH2Br②CH3CH2OH CH2=CH2+H2O③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④C6H6+HNO3C6H5NO2+H2O.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将浓度为0.1mol•L﹣1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c(H+)B.K a(HF)C.D.5.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减弱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6.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B.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C.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SO2+H2O=C6H5OH+HSO3﹣D.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7.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C.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9分)8.(14分)0.80g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要求写出推断过程);(2)取270℃所得样品,于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在0.10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mol•L﹣1(K sp[Cu(OH)2]=2.2×10﹣20).若在0.1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mol•L ﹣1.9.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2(g)、CO(g)和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5.8kJ•mol﹣1、﹣283.0kJ•mol﹣1和﹣726.5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太阳能分解10mol水消耗的能量是kJ;(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1、T2均大于3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①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mol•L﹣1•min﹣1②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④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增大(4)在T1温度时,将1molCO2和3molH2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转化率为a,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正极的反应式为.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1mol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702.1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10.(15分)氢化钙固体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长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B.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①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原因是.(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5)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三、选修部分11.【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普通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早期的纸张生产中,常采用纸张表面涂敷明矾的工艺,以填补其表面的微孔,防止墨迹扩散.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们发现纸张会发生酸性腐蚀而变脆、破损,严重威胁纸质文物的保存.经分析检验,发现酸性腐蚀主要与造纸中涂敷明矾的工艺有关,其中的化学原理是;为了防止纸张的酸性腐蚀,可在纸浆中加入碳酸钙等添加剂,该工艺原理的化学(离子)方程式为.(2)为了保护这些纸质文物,有人建议采取下列措施:①喷洒碱性溶液,如稀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水等.这样操作产生的主要问题是;②喷洒Zn(C2H5)2.Zn(C2H5)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乙烷.用化学(离子)方程式表示该方法生成氧化锌及防止酸性腐蚀的原理、.(3)现代造纸工艺常用钛白粉(TiO2)替代明矾.钛白粉的一种工业制法是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为原料按下列过程进行的,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①FeTiO3+ C+Cl 2TiCl4+ FeCl3+ CO②TiCl4+ O2TiO2+ Cl2.12.氮化硼(B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

2011年新课标高考试题热点透视

2011年新课标高考试题热点透视

2011年新课标高考试题热点透视自2007年新课标高考大纲公布后,山东、宁夏、广东、海南4省区率先实施,通过几年以来的实践与探索,2011年已扩大到19省市实行新课改高考,新大纲的特点是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体现新课标能力要求,试卷将分卷I和卷Ⅱ,其中卷I是必做题,以选择题型呈现,主要考查必修内容;卷Ⅱ含必做题和选做题,以非选择题型呈现。

必做题考查必修内容,选做题考查选修内容。

本文对2011年新课标高考试题热点作如下分析: 一.高考知识点分布统计:表一:高考知识点分值分布表山东(理) 广东(理) 海南(理) 福建(理) 浙江(理) 安徽(理) 天津(理) 辽宁(理) 陕西(理)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5 5 5 10 10 10 5 10 基本初等函数10 10 5 23 9 5 10 10 15 导数及其应用17 18 17 5 14 17 13 12 14 三角、平面向量22 22 24 14 23 10 24 20 12 数列12 20 12 13 14 13 19 12 17不等式 5 6 4 9 17 8立体几何17 17 21 23 25 17 18 27 17解析几何17 12 21 18 24 23 13 22 17计数原理 4 6 5 5 4 5 5 5概率统计17 19 17 17 9 13 18 22 18算法、复数、推理与证明13 19 10 13 9 10 10 10 12 选修系列4 6 10 14 5 10 10 5 表二:压轴题考点分布表山东理科21.导数应用题 22.解析几何广东理科20.数列 21.创新题海南理科21.导数与不等式福建理科20.立体几何浙江理科22.导数与不等式安徽理科21.解析几何天津理科19. 导数与不等式 20. 数列与不等式辽宁理科20. 解析几何 21. 导数与不等式陕西理科21. 导数与不等式纵观2011年全国新课标地区的高考数学卷,试题中都透露出一个信息:小题综合化、注重能力化、考查思维化。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高考作文解析和优秀例文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高考作文解析和优秀例文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高考作文解析和优秀例文【试题回放】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

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

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

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解析】这道题沿袭运行了多年的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模式。

两段材料呈现出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趋势。

首段是感性认识,用确凿的数据陈述客观事实——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中国引起了数以万计的媒体的关注;中国崛起的新闻,在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中名列首位。

次段是理性认识,紧承首段的事实提出问题——“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引发考生理性的思考,开启作文的“入口”。

命题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关注现实,追踪热点。

作文以“中国崛起”为题材,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命题与中国社会的这一重大热点(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热点)相契合,意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把个人的认知、体验、命运,与国家的发展、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

②立意明确,题材宽泛。

讴歌祖国的崛起,是这道作文试题的立意指向。

一目了然的立意,使考生可以轻松越过审题关,有效地规避跑题的风险,一般不会“王顾左右而言他”。

立意明确而单纯,在题材的选取上却又是宽泛的,这是这道作文试题的一大亮点。

试题没有停留在“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这一问题的层面上,而是提出了“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等六个方面的范围,这既是对写作内容的限定,又是对考生构思作文的提示。

2011年高考试题——文综(新课标卷)解析版剖析

2011年高考试题——文综(新课标卷)解析版剖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土厂停产。

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

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整车厂答案:B C解析:该组题从日本地震的热点切入,考察工业分类与工业区位。

该题要结合题内题外知识解答。

日本汽车公司在中国建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市场,其次是降低生产成本。

第1题,在中国建零部件厂发生在地震之前,A不正确。

中国的整车生产使用中国生产的配件,减少运费,成本降低,B正确。

汽车制造厂是资金与技术导向型工业,而不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C不正确。

中国生产的零部件主要是供应中国的整车生产,D不正确。

第2题,由于技术保密等原因,部分核心零部件与主要研发机构仍在日本,所以地震造成这些零部件厂停产,中国的整车生产自然被迫减产,C正确。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2011年高考试题全国理综新课标卷(试卷+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试题全国理综新课标卷(试卷+答案+解析)

绝密 启用前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 卷)(课标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 引起的。

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15.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

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 .一直增大 B .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 .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D .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16.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

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B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C .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 .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17.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副线圈电路中接有灯泡,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V ,额定功率为22W ;原线圈电路中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

现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

若用U 和I 分别表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则 A .110,0.2U V I A ==B .110,0.05U V I A ==C .,0.2U I A ==D .,U I ==18.电磁轨道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待发射弹体可在两平行轨道之间自由移动,并与轨道保持良好接触。

电流I 从一条轨道流入,通过导电弹体后从另一条轨道流回。

轨道电流可形成在弹体处垂直于轨道面得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I 成正比。

通电的弹体在轨道上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高速射出。

对一道高考题的探源——点评2011年高考数学(安徽卷)文科第17题

对一道高考题的探源——点评2011年高考数学(安徽卷)文科第17题
重要结论 , 以我们要充分 认识例 题本 身蕴含 的潜 所 在价值 , 善于用联 系的观点研究教材中题 目的变式, 通过纵 向挖掘、 向延伸 , 横 既可摆脱题海 的困扰, 又 能起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二、 要在 不 同知 识 点 的整合 上 下功 夫 今年这道商考数列题 的第( ) 1 小题 由于是单纯 的等 比数列 问题 , 学生感到难度不大. 而第 ( )小题 2 考生大都感到困难, 究其原 因, 笔者认为就是如何变 换通项公式b =t ( 2 ・a ( + ) n 1 易 a n+ ) t / 3 ( ≥ ) n n' 1 求和? 这就需要弄清楚怎样 交换 三角公 式, 能使得数 列的求和方法派上用场 , 同时这 一 问题也是考 生思 路受阻的瓶颈 问题. 纵观近年来 的高考试题 , 不难发 现这 一特点, 哪怕是一道小题 , 考查的内容至少也涵 盖两个不同类的知识 点, 且所用到 的单个知识 点都 是教材 中的基础知识 , 比较简单, 然而学生却害怕此
3 2・
中 学数 学研 究
21年第l 0 1 0期 1) l , , , 2 2, ,
+, ( ) 1 0 由 + ) 一 T< 知 , + 卢一 一 = ⑥, ( J 4 0 2 B
⑥ 式所表示的曲线为椭 圆, 从而得证. 注意⑥ 式所给 出的椭 圆含有交叉项 , 这是新 课程标准不要求的, 以作为一道高考 题必然要求 所 +3=0 从而 ⑤ 式丧 为 k 2 1 2 / , l + k 一 +y=0 ,
题 改编 的, 由此试想, 如果考 生在复 习备考时将教材 中这个习题的解答方法弄 明 白了, 利用 类比的方法 解决此考题 的第( )小题有何难度? 以我们在复 1 所 习备考 中, 应认宾研 究教材 中的每一道例习题, 并挖 掘典型例 习题 的潜在价值. 由于课本例 习题 一般都 是具有典型性、 代表 性、 示范性、 迁移性, 它们或是渗 透某些数学方法 , 或体现某种数学思想 , 或提供某些

2011年高考新课程高考试题(北京卷)的特点及复习策略

2011年高考新课程高考试题(北京卷)的特点及复习策略

(2)鉴赏 ) 【例】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 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2011) 【参考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词藻,明 白如话,通俗浅显。如“捧盘出户”“市楼东西” 等。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 丰富。如,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 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 遇的同情诗歌和对联, 突出了积累的文化色彩)
(2)应用素养 )应用素养
【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0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011) 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 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 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 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 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 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D. 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 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参考答案】A B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不 合语境。C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处。江河的水一天天 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望文生义。D兵不血刃: 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 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不合语境。 (强调语境意识,语言运用一定以语境做支撑;积累,运用)
【例】作者曾说:“雪”是《祁连山》的 “文眼”,其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 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 方面。(6分)(2011)
【参考答案】 “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雪”化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 代的子孙; “雪”赋予祁连山以壮丽景观,圣灵神韵,使人 生亲切之感; “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 悟的载体; “雪”作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于艺 术感染力。

从2010年新课标高考题谈2011的高考复习

从2010年新课标高考题谈2011的高考复习

从2010年新课标高考题谈2011的高考复习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坐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

三年前,我有幸成为第一批进入新课改的教师,三年后我的学生进入考场,经历了新课标高考的检验。

谢威同学不负众望获得了道里区文科综合第二名的好成绩,我如释重负!仔细分析研究了今年的高考题,反思自己这三年的新课程教学,我有很大的感慨!今年的高考很多学生出考场后的第一反应是地理题简单!但考试结果是很多平时地理较好的同学也错了好几个,尤其是前五道题。

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反思,我觉得,现在的高考更注重能力的培养,越看似简单,越难把握,越容易忽视!地理平时一般题目较难,尤其地球运动,而今年的高考,就没有地球运动的题目,而且在选择题中,人文地理占了较大的比重,很多学生出考场时自我感觉良好,但答案一下来就傻了,因为“轻敌”而犯了不该犯的错误,这些题如果是平时训练,一定不会象考试这样惨烈!我觉得这套试卷是国家坚定不移的课改决心的第一次宣言,是向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拼体力而不是拼智力的第一次宣战。

也是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了个醒:新课改真的来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改变了!现在的高考不求难,只求活。

不考死记硬背,考的是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2010年新课标高考地理试题特点今年的地理试题题目新颖、思路清晰、内容规范,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试卷整体给人以清新、平和、亲切的感觉,又不落入俗套,利于学生发挥,并能够检测一个中学生基本的地理素养。

具体有以下表现:(一)突出课改精神,强调能力立意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多元化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成为新课标地理试卷的主旋律,尤其强化了对获取信息能力、读图能力、表达能力的考查。

试题要求做出的判断不是教材中现成的内容,而是要求学生依据所学基础知识和所掌握的地理基本技能,再结合题目给出的素材,通过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用地理知识,阐释和论证地理问题,强调考查学生思维过程。

浅谈新课标高考生物选择题解题法——从2011年高考选择题出发

浅谈新课标高考生物选择题解题法——从2011年高考选择题出发

浅谈新课标高考生物选择题解题法——从2011年高考选择题出发【摘要】生物选择题是一类客观性试题,在高考中虽然试题所占比例不大,但知识覆盖面较广,包括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实验以及计算等知识,分数比例也就较高,只有6个题,但却占到36分的分数,占到生物总分的40%,学生在选择题上丢分也较多,因此应该把握好选择题的解题法,才能保障分数的提升。

【Summary】biological select questions is for a class of objectivity questions,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the although questions by accounted for proportion is unlikely to, but knowledge coverage more wide, including biology of basic concept, and principle, and law, and experimental and calculation, knowledge, score proportion also on higher, only 6 a questions, but is accounted for to 36 min of score, accounted for to biological total of 40%, students in select questions Shang lost min also more, therefore should grasp good select questions of solving method, to protection score of upgrade.【关键词】新课标生物选择题解题法今年是我们学校进入新课标教材学习的第一年高考,现有的资料就只是2010年和2011年的全国新课标卷的高考题,其它的什么都不知道,甚至到现在为止,还不清楚要怎样进行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2010年新课标高考题谈2011的高考复习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坐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

三年前,我有幸成为第一批进入新课改的教师,三年后我的学生进入考场,经历了新课标高考的检验。

谢威同学不负众望获得了道里区文科综合第二名的好成绩,我如释重负!仔细分析研究了今年的高考题,反思自己这三年的新课程教学,我有很大的感慨!今年的高考很多学生出考场后的第一反应是地理题简单!但考试结果是很多平时地理较好的同学也错了好几个,尤其是前五道题。

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反思,我觉得,现在的高考更注重能力的培养,越看似简单,越难把握,越容易忽视!地理平时一般题目较难,尤其地球运动,而今年的高考,就没有地球运动的题目,而且在选择题中,人文地理占了较大的比重,很多学生出考场时自我感觉良好,但答案一下来就傻了,因为“轻敌”而犯了不该犯的错误,这些题如果是平时训练,一定不会象考试这样惨烈!我觉得这套试卷是国家坚定不移的课改决心的第一次宣言,是向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拼体力而不是拼智力的第一次宣战。

也是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了个醒:新课改真的来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改变了!现在的高考不求难,只求活。

不考死记硬背,考的是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2010年新课标高考地理试题特点今年的地理试题题目新颖、思路清晰、内容规范,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试卷整体给人以清新、平和、亲切的感觉,又不落入俗套,利于学生发挥,并能够检测一个中学生基本的地理素养。

具体有以下表现:(一)突出课改精神,强调能力立意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多元化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成为新课标地理试卷的主旋律,尤其强化了对获取信息能力、读图能力、表达能力的考查。

试题要求做出的判断不是教材中现成的内容,而是要求学生依据所学基础知识和所掌握的地理基本技能,再结合题目给出的素材,通过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用地理知识,阐释和论证地理问题,强调考查学生思维过程。

客观题中,第一组题1-3题以我国新疆北部出现异常天气为素材,重点考查学生空间定位的能力、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能力、对产生洪灾的天气系统的理解能力、对近期气候变化特点(冷冬冷春)的感知能力,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因为审题不清、定位不准而失分。

其中第2、3小题相互暗示,互为条件。

做题时一定要注意时间段,材料中说的是“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说明洪灾产生不是由于大规模、持续性降水所导致。

在北疆地区春季能发生特大洪灾,就只能是大量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

第2小题要求回答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是因为?原因只能是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降水偏多、气温偏低,积雪量大,积雪融化慢,等到5月气温骤升,大量积雪融水汇入河道形成特大洪灾。

“大意失荆州”如果忽视了时间段,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二)重点考察地理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现新课程的基础性试题着重考查了考生应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及应具备的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学科素养。

试题的落点都是地理的主干知识,如1—3题的为天气及天气系统;4—5题的人口问题;6—8题的工业区位;9—11题的气候和水资源利用;36题的影响温度和降水的因素分析;37题的产业转移;42题的环境问题。

43题的自然灾害和防治的问题等。

切入点平和,没有偏题、怪题。

(三)体现了新课改的创新性在第37题第(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的答案中,标准答案给出了答案要点一和答案要点二,学生只要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第(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

这种开放性试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现实问题为中心(切入)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新课程时代性选择题的1~3题主要围绕今春新疆地区的雪融性洪灾这一背景,对产生这一现象的自然原因进行了分析,5~6题的人口老龄化问题、9~11题的节水农业问题、以及选修模块中的滚石、滑坡灾害和沙尘暴等问题。

把鲜活的现实问题引入情景,并以这些问题为中心,突出考查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体现地理学科学习的实践价值,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新的课程改革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

(五)强调图标信息的判断和运用,体现学科特色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

全卷9幅图(表),其中必考部分共有6幅图(表)。

并且是一图多题,突出了体现了地理的“无图不成题”的学科特色。

主要有新疆局部地区地形图、人口比值线图、地中海沿岸局部区域图、东北地区等值线图、中国桑蚕业分布图、地中海某旅游岛屿图、地质施工剖面图。

以图代文、图文转换、图中有意、为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能力提供有效背景和载体。

需要考生对相关图像所反映的地理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后才能对涉及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再运用相关的地理原理对地理问题进行论证和探讨。

(六)增加了选考模块,体现新高考的选择性试卷中设置了3道选做题。

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选作。

但3道题目的难度并没有达到也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

其中旅游题较简单,其次是环境题,最难的是自然灾害。

这是三部分知识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在平时的模拟考试中,也基本如此。

二、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一)选做题答题问题及对策1、问题:全省8万多分试卷,有未涂卡但作答的(有2224份);涂两道或三道题答一道题(327份);还有涂卡号与作答题号不一致,涂一道题答两道题的现象。

对策:加强训练,明确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涂卡习惯和答题习惯;做好心理辅导,使学生能在情绪紧张、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2、问题:选择了非我省课程设置要求、非高考范围的模块。

我们省的教学要求是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和选修六《环境保护》。

但是参加考试的其他省份有不同的要求,在高考试卷中,不可能按每个省的实际情况进行印刷。

所以我们省的考生也有做《旅游地理》的,但是按照平时的要求,这是不允许的,所以,大多数选此题的学生都是平时学的最差的同学,选别的得不到分,选旅游多少可以蒙点分。

我今年有幸参加了高考评分细则的制定,在研究细则时,考虑到高考对一个学生人生的重要性,选41题的也都给分,但平时我们还是要按常规训练、按要求做,谁又能保证下次高考时评分标准不会变化呢?对策:对于选答题的知识内容,应该做好平时选修模块的教学,做好选修模块的知识梳理,建立起与必修模块的知识联系,将散布在必修、区域、选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到一起。

同时关注时政热点中相关地理原理的联系与分析,最后形成关于“灾害”和“环境”的专题,这是我们去年的复习思路。

3、问题:三道选做题难度有所差异。

下面的表格列举了今年考试评分时的统计情况: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42题得分率稍低。

从自然灾害角度,这不是一道难题,但这道题太不常规,和教材讲的完全不一致。

要想做对,除了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很强的读图分析能力,答案全在图中。

很多学生是按平时总结的滑坡成因模式进行的答题,过于定势思维!和43题相比,这道题就太难了,有失公平,所以在制定评分细则的时候,对这道题的答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但是选这道题的学生估分就难免不准确了!我们可以看出,即使修正过答案,得分率还是比环境的题要低。

这是实际情况,但是选修的设置是新课表高考的特色,我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二)读图审题不细致,信息提取不完整1、问题:在急于答题的心理影响下,考生匆匆审题,忙于答题,导致答题的时间多,思考的时间少,不理解题意,结果答非所问,事倍功半。

如第36题(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等值线的分布一直是高考复习的重点知识,今年的模拟题很多套都出现了分布规律的考察,但是平时训练题大多是考查影响等值线分布的因素,而这道高考题反其道问之,很多学生答题就乱了方寸,不得要领。

而且答案中有三分之二的计分点是要求学生回答判断地形分布特点的理由,大多数学生都是根据区域定位看出是东北,但没有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进行判断,即使根据等雪期线进行判断了,也仅是描述出地形的特点,而没对特点加以分析。

2、问题:不少地理试题提供文字情景、图形信息,其中有些是显性信息,有些是需要动用知识储备加工以后才能得出的隐性信息。

答题的前提就是发现信息,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

比如第5小题解题关键在与题干问题设置中的关键词是“最先”。

出生人口的减少,不可能迅速影响到劳动力的数量,而是在18年以后。

性别构成不是受出生率影响,而是受社会因素(如重男轻女思想,战争,人口迁移等)影响。

劳动力年龄固定的18~65岁,劳动力年龄构成变化,也要等到18年以后才会发生改变。

出生率减少,婴幼儿减少,与婴幼儿相关的就业岗位减少,就业劳动力就会过剩而转行,所以首先受影响地是职业构成。

3、对策:在平时学习中一定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是最基本能力。

在复习时既要讲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又要讲清知识的延伸迁移,要通过对知识的剖析、对比、综合、拓展,帮助学生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找出关键点。

我们的高三复习有大半时间是在讲题,所以习题讲评、试卷讲评就变得非常重要。

我们按照学校的要求,每次习题讲评和试卷讲评都有教案,在讲评试题时教会学生审题,让学生能够通过问题迅速把题目或材料中的有用信息找到。

(三)空间定位不准确1、问题:区域判读错误是导致答题方向偏离、甚至背离的致命误区。

如选择题第一题,很多学生没有根据关键控制点(40°N, 80°E)-塔里木盆地,进行合理的区位推移,判断此图北疆地区。

因为没有准确定位,导致答题时像无头苍蝇一样不得章法,全凭感觉。

再如9-11题,首先学生必修能够根据空间定位的知识,判断出此图是巴以地区图,而图中的甲是以色列,热带沙漠气候,节水农业发达,才能做出正确的判读。

2、对策:很多学生空间概念相对薄弱,图上虽然提供了经纬度位置或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但学生的定位能力、知识有限,不能做出准确的判读,从而影响答题。

学地理不识图,就像学语文不识汉字一样,你空有再强的本领也无法施展。

所以平时的读图训练、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就变得非常重要。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使用三中出的考试地图及其配套的填图练习,感觉效果不错,很实用!而且他们的地图总是在进行改进和更新,这很重要。

但我们也不完全依赖这一种教辅,我们把历年教学中,感觉好的、实用性强的图都保存积累起来,用于自己以后的教学。

现在的学生“眼高手低”惰性很强,光会看图不行,还要进行填图的训练,督促学习、检验知识的最好办法就是考试,但不要过频,还要给予适当的激励,以免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