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4题;共68分)
1. (2分) (2018高一上·承德月考) 谢维扬在《周代家庭形态》中说:“(宗法制度)就是国家承认血缘团体的领袖对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施的管理和处置权,承认这种血缘团体是国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单位。
”他认为,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A . 强化国家管理
B . 强化族长权力
C . 均衡权力分配
D . 维护贵族特权
2. (2分) (2017高一上·蚌埠期中) 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主要说明了()
A . 中央集权
B . 规范历法
C . 君权神授
D . 皇权至上
3. (2分)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这句话强调了“三省体制”()
A . 大大削减了宰相的决策权力
B . 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C . 并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
D . 确保相权与皇权并驾齐驱
4. (2分) (2017高二下·遂宁期末) 下表是反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出现的政治发展态势。
造成当时“第一种态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 选官制度的重大变化
B . 三省六部的设立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宋明理学的发展
5. (2分)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
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 秦、唐、元
B . 汉、宋、明
C . 秦、唐、明
D . 秦、元、清
6. (2分) (2017高一上·浠水月考)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
上述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
A . 主张精英政治
B . 主张实行代议制
C . 对民主制度失去信心
D . 主张恢复君主制
7. (2分)(2019·金华模拟) 有学者认为,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这些创造不包括()
①首次实践“分权与制衡”原则
②开启议会统治
③国会议员由民选产生
④确立联邦制
A . ①②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③④
8. (2分) (2018高一下·舟山开学考) 上海是中国重要的城市,下列关于上海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近代最早的航运企业在此创办②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
③改革开放后成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④鸦片战争后成为新的贸易中心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9. (2分) (2017高一上·山西月考) 1847年,洪秀全撰写《太平天日》一书,书中编造了一个上帝指责孔丘教人之书错谬,并对这位圣人施以鞭笞的故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借上帝以泄科举失意之私愤
B . 否定儒学权威,清除传统思想的障碍
C . 理性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端
D . 纯属洪秀全主观臆造
10. (2分) (2018高一下·长丰开学考)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 .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 . 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 .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D .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11. (2分) (2019高三上·陕西月考)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郑超麟在冋忆录中写到:“中华民国八年,写成世界公历是最容易记忆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
”这一年()
A . 新民主主义理论正式提出
B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C . 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 . 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
12. (2分) (2016高三上·大田期中) 1938年7月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第一届国民参政会,代表包括了国民党、共产党、其他小党和无党派人士在内100多人出席。
这次会议的召开()
A . 促进了抗日联合政府成立
B . 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 标志着抗战转入相持阶段
D . 促使国共关系开始走向合作
13. (2分)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
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
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
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A . 家父掌权日益趋于巩固
B . 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 . 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
D . 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14. (2分)“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 . 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 . 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 . 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 . 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15. (2分)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A . 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B . 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
C . 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D . 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16. (2分) 1877年美国《纽约时报》曾报道:“当地(中国)商人往往将装满货物的商船‘挂羊头卖狗肉’式地‘过继’给任何一位欧洲人,佯装货物是他们的。
”“当地(中国)商人”这样做主要是因为
A . 欧洲人在中国享有一些特权
B . 中国产品缺乏信誉
C . 欧洲抵制进口中国货物
D . 欧洲企图向中国倾销商品
17. (2分) (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储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长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该条约内容与哪次战争有关()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中日甲午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 (2分)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在图书馆搜寻资料时找到了以下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定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
A . 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和新的春天
B . “实业救国”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C . 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困难重重
D . 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19. (2分) (2018高二上·乌鲁木齐期末)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
A . 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 . 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 . 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基本一致
D . 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20. (2分)“它以称赞的口吻介绍了美国的选举制度,国会制度,主张由私人报纸并以之监督国家行政;主张举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主张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
材料评价的是()
A . 《海国图志》
B . 《资政新篇》
C . 《孔子改制考》
D . 《变法通议》
21. (2分) (2017高二上·玉溪期中) 下表是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下列对表格所含信息的合理解读有()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
(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
①农业税数额变化不大但比重迅速下降,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②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③洋务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发展,工商杂税收入上升
④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发展使关税增加
⑤表格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④⑤
D . ②③④⑤
22. (2分) (2017高三上·南昌月考) 顾炎武在《肇域志•江南九》中说:“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并济。
”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
A . 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
B . 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地位
C . 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
D . 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23. (2分) (2020高二下·吉林月考) 开皇五年,文帝采纳长孙平建议,劝募当社成员捐助谷物,设置义仓,由当社为首的人负赉管理。
开皇十五年和十六年,文帝命令西北诸州的义仓改为州或县管理,劝募的形式也改为按户等定额纳税。
这种变化主要反映()
A . 义仓根本上解决了饥民问题
B . 客观上加重了农民负担
C . 中央对地方管理的不断加强
D . 隋朝农业发展农民富足
24. (2分) (2020高一下·商州期中)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况僧寺夜半钟乎。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 .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 . 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 . 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 . 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25. (2分) (2017高二上·东台月考) 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刀耕火种
②江南地区稻麦兼种
③使用翻车灌溉
④使用曲辕犁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26. (2分) (2019高一下·番禺期中)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些“商人通过市肆——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
这些商人的行为()
A . 已具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
B .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
C . 显示国内市场已发育成熟
D . 已经颠覆传统的投资理念
27. (2分) 1840年,文人汪仲洋认为: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林则徐也认为:洋人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
这些荒谬的认识是缘于清朝的
A . 闭关锁国
B . 文字狱
C . 重农轻商
D . 政治腐败
28. (2分) (2019高一下·河北期中) “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
”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 .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 . 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 . 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 .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29. (2分)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之实质是
A . 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本质正在转变
B .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C .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局部调整
D . 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30. (2分)(2016·浙江) 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概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
机构的变动
②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
了新的分化
③“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
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31. (2分) (2020高一下·晋中月考) “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
”材料中文明的“扩张性”是指()
A . 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 . 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C . 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
D . 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
32. (2分)(2017·湖南模拟) 1871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10年前增加了50%,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其它作物,如平江“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列强侵略的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
B . 两湖地区的茶叶种植技术取得了大突破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出口获利多
D .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33. (2分) (2019高一下·铜仁期中) 读图,对如图所示历史现象的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 . 创造了民国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的最高纪录
B . 主要得益于一战期间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C . 面粉业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新式工业
D . 改变了当时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的现状
34. (2分) (2017高三上·滨州开学考) 从1849到191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农业税收入由77%下降到16%,而工商杂税收之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则由23%上升到69%,影响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 . 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 .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
D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二、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40分)
35. (10分)(2016·湛江模拟)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认为:以往竞争性的联盟体系是一群特定的国家与另一群国家的对立,是一种均势体系,具有排他性,这将导致国际秩序不稳定。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他提出建立合作型的、集体的国际体系:国际联盟。
所有国家都参与其中,对国际体系稳定更有保证。
国家间的争端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倘若仲裁失败,无法阻止侵略,那么整个共同体将联合起来剥夺入侵者的侵略成果。
但是这种构想从未变成保证世界和平安全的现实机制。
二战后,杜鲁门政府筹建联合国的时候,威尔逊遇到的困境再次重演,比如联合国虽然承诺国家平等的原则,但这被其中的寡头政治式的权威冲淡了。
作为联合国的基本原则,合作型安全的理念也一事无成。
──威廉•科勒《联合国:全球合作型安全的守护者》
(1)国际联盟没能实现威尔逊的设想,请用史实说明。
(2)为什么说联合国具有“寡头政治”式的特征?你是否认同联合国合作型安全理念一事无成的观点?为什么?
36. (20分) (2017高一下·福州期中) 荣氏企业的发展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2年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
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
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
”他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都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
“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
开粉厂有利可图。
”
材料二:到哪里去筹措办实业的钱呢?荣氏兄弟四处招股东,非常艰难才筹到了办厂的钱……(准备破土动工之日)县衙就来了谕单,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
知县的谕令责成粉厂饬地迁移……由于技术不够,粉质不高,加上保守思想作怪,保兴粉销路不畅,开工不足一月,已积粉数千包。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力东顾,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
荣宗敬看准了面粉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无锡茂新系统发展为4个厂,上海福新系统发展为8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
荣氏企业己稳操“面粉大王”的桂冠。
荣宗敬并不满足于“面粉大王”的称号,他又集中全力向纱布行业挺进了。
1922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个。
材料四:20世纪20年代后荣氏企业进入艰难守业的困境,申新纺织系统的一到四厂棉纱产量下降,出现亏损,
面粉厂产量也急剧下降。
——杨旭《荣氏兄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荣氏兄弟为什么在1902年投资办厂、兴办实业?
(2)根据材料二,说说在创办实业过程中,荣氏兄弟遇到了哪些困难?
(3)材料三中,荣氏企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依据所学知识,说说这期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社会条件有哪些?为什么20年代荣氏企业发展受阻?
(4)班级要出一黑板报,介绍近代民族企业发展史,请你给上面的材料起一个标题。
37. (10分)(2020·茂名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
材料二:工业劳动者年束人数(单位:万人)
——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1949—1984》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对比材料一、二,与美国、联邦德国相比较,指出中国工业就业人口变化的总趋势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工业劳动者人数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4题;共6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26-1、
27-1、
28-1、
29-1、
30-1、
31-1、
32-1、
33-1、
34-1、
二、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40分)
35-1、
35-2、
36-1、
36-2、
36-3、
36-4、
37-1、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