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摘要】面对大面积的“独生子女”学生群体,本文就如何应用“尝试教育”理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较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
本文对小组组建、小组文化元素的构建;小组评价机制的建立;小组团队精神的打造和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及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等方面进行长期实践的反思、归纳和提炼。
【关键词】尝试教育小组合作评价机制团队精神导学案学生信息
作为一名初中的数学教师,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尤其是对“尝试教育理念”的系统化学习和参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培训及多层次的现场观摩,以及近一年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真”尝试。
感悟面对当今大面积的、被誉为“中国的小皇帝”“小太阳”的独生子女学生群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建构团队精神、健全人格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真正培养“不怕人的人”;为真正的课改“一是要出汗,二是要笑”;为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充满智慧的旅程等找到了切入点和突破口。
当一个班在同年级校内各种集体竞赛中,长期排倒数、完全没了自信。
因为“小组的打造”义勇突起!在濒临失败时,还能力挽狂澜打败对手;活动组织时,班主任成了局外人,与其他班班主任忙前忙后形成鲜明的对照;科任教师感叹:“这些娃儿经过‘小组合作’是不一样哈”、“‘小组合作’把每个小组锻造成了一块块的铁块”等。
让你不得不说“小组合作”的无穷魅力。
因为团坐在一起,班上部分学生始终要“讲话”,教师说要解散小组,回到原点时,遭到学生及时的书面告诫:“韩老啊!你要考虑清楚,上课讲话那只是少部分人,我们的前途就把握在你的手里了!要小心,谨慎处理啊!”也可见学生对合作的渴求!当看到期末考试成绩除了优生段大幅度的提高外,总分只二、三百分,可数学成绩是八、九十分的学生不在少数的时候,也不得不说“小组合作”学习的神奇!当然,极不愿意看到这种严重偏科现象的出现,可那些数学每次检测仅三、四十分的学生,也天天一下课就往数学教师办公室跑,班主任骂,其他科任教师明显表示不满,数学教师撵,也没法!改变不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现就我在近一年“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总结如下:
1.小组的组建及小组文化元素的构建是基础
充分利用报名当天的时间,组建小组,构建小组文化。
从组长候选人的推荐,无记名投票,唱票,计票,到每组人员的划分全由学生自己操作。
教师只需提示每组男女比例和行为习惯不良学生不过于集中在一个组即行。
放手从小组组建开始。
小组组建好后,及时进行小组文化元素的构建,发导学案,独学,对学,群学,组间互助,形成小组文化。
然后,彩排,展示。
教师在各组讨论准备形成组名等小组文化时,应及时捕捉信息,对不太利于学生发展的小组文化应及时予以提醒、引导、调整。
如:“悍匪队”,“桔梗组”等,避免出现“悍匪队”虽组训是“只
抢知识不抢钱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感觉哪组越来越像“土匪”,出现该组难以控制的局面。
即为文化,应相对有一定的内涵、寓意,有积极向上的追求、向往等。
2.小组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关键
教师草拟,主要关注预习、上课发言、上课违纪、讨论的参与面、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检测等几个点,尽量组内捆绑,尽量简单明了、便于操作。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最后形成正式文本,再印发学习。
每周一评,以组为单位,兑现奖票(奖票上书激励性短语,向学生征集,并加盖鲜红的“奖”字章),60%以上的中奖面,获奖小组人人有份。
单元测试则设个人奖,80-90分2张,90分及以上3张,100分直接奖人民币1元。
10张小奖票换1张五星级奖票(每张奖票必须及时签上自己的姓名,遗失不补),每张五星级奖票期终兑换1元人民币或等价的物品,并且是与家长同台授奖,尤其强调是数学教师私人设奖,分外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3.小组团队精神的打造是重心
以活动为载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体验式专题活动相结合,如:课前礼数的训练,起立快静齐,高呼“细节决定成败,自觉决定未来,我尝试我成功”(其内容可变),唱响“尝试的号角”。
又如:课间的集体整队齐步跑,边跑边由体育委员引领,呼口号:“1-2-3-4”;“1、2、3、4”,并渗透“我参与,我成功,我快乐!”等尝试教育理念用语,要求必须响亮,有气势,让尝试教育理念扎根于学生心中,落实到行动中。
间周开展报数分组抱团;同心杆;我来描述你来搭;一群金鸡在独立;写数活动等体验式专题活动。
每次活动后必须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经历静思、悟写、对交流、群交流、组展示,提炼出活动所体现出的思想理念。
另外,根据所需,及时召开反思总结会,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叫停,会前有主题性的个人书面材料,会上先组内解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小组共识,之后全班交流,及时指正不足,及时表态。
教师善于收集各种活动开展相片,配上优美的文字,制成展板、影像等,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4.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是抓手
由学生情况,结合教师多年的积累,借鉴优秀的导学案,教师跳入题海,编写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导学案。
导学案宜“简”内容,“简”篇幅,“简”描述,不“简”内涵。
重在“导学”。
紧扣教材、又要走出教材,最好匹配ppt。
尤其是几何。
一定要先练后讲,先试后导,问题导学,让学生体会思维飞翔的乐趣。
一定要检查“独学”情况,及时掌握学生会什么,不会什么,一定要组织“对学”和“群学”。
一定要耐住性子、放下架子、堵上自己的嘴,通过教师个人的亲和力、幽默的语言、娴熟的专业技能和组织教学能力等开启学生的嘴。
组内交流时,组员必须迅速站起,成脑袋碰脑袋之势,坐下即示为讨论结束。
ppt展示,教师手握遥控笔,不站讲台,深入到学生中,还课堂于学生,让讲台给学生。
学生不让发言也不行,教师的预设不超出也不可能,课堂不活也不行。
5.学生信息的反馈是根本
每周一总结,结合学习阶段,命题作文,规定字数;更多的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与数学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谈一周数学学习得失、谈同学间的那些事、谈家里的事,谈小组合作学习的事、谈青春期的一些感悟或师生间关心问候、谈体验式活动的感悟等等。
每周一批(错别字也改),一对一的交流,绝对的保密。
有时,教师的批语远远超过学生所写字数,看似语文教师的事,实质是拉近师与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
真正做到知己知彼,也真正做到了教数学,更关注人的发展。
师与生形成默契,达成学习生活的共识,教知识更在思想的引领。
另外,课上所用导学案一定要收上来全批全改,也是学生学习信息的重要反馈,能及时了解学生还不会什么,也才能正确处理好导学案与课后家庭作业之间的关系,做到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总之,教师用心改革,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运用尝试教育理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多元适用的评价机制,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我们的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用智慧去教学,用智慧去研究,用思维开发思维,用智慧启迪智慧,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充满智慧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