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课件:19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闭
B坊.市土制地度集瓦中解加只剧体现出商品交换场所的变化,而不是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 C.农业技术进步 D主.要海原外因贸,故易A拓项展错误;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内购买力下降,不
利于农业和商业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B项错误;唐宋时
期,北方战乱导致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是经济重
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的增
加,C项因果关系颠倒,故错误;农业收益的增加必然刺激人们对拥有更多
土地的追求,从而有利于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故D项错误。
关闭
A
解析 答案
专题六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真题体验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9-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真题体验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8-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考向一 小农经济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1.(2015课标全国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
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
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B战..国抑促时制进期了了农手个业工体劳业小动和农生商经产业济率的的提发高形,展成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 关闭 C足.的导生致产畜成力为与可铁能制,从农而具促的进使了用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农业是 D手.工阻业碍和了商大业土发地展所的有基制础的,所成以长农业收益的增加会有利于而不是抑制手工
专题六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真题体验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0-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考向二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
3.(2017课标全国Ⅱ,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
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
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
2.从社会热点看,联系现实,结合“三农”问题、古代手工业技术最 新考古发现等考查古代经济文明的地位。
3.从预测角度看,要理清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发展状况及相互 关系,注意把握其发展过程中标志性的成就。重点关注春秋战国、 汉代、唐宋、明清时期经济领域的新变化及影响。
专题六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专题六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真题体验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9-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9.(2016课标全国Ⅱ,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 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 是( )
关闭
A宋.代经经济济严较重唐衰代退有进一B步.土发展地,政没有策出调现整严重衰退,故A项错误;宋代实行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关闭
C材.料南信方息经反济映文了化北影方响人力由上嘲升笑南方人喝茶到大量饮茶,这说明南方经济文
D化.的南影方响经力济上水升平,南已方超的越习北俗方也被北方人接受,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
南茶开始北运,故排除A项;饮茶习惯只是饮食习惯的一个方面,南宋时期
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关闭
C东.南朝沿廷海不地断区鼓的励民海间洋崇开拜发得到了政府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D随.着统东治南思沿想海与地民区众经观济念的趋发展向,一其致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A项正确。宋代
受理学影响,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对女性神话人物的民间崇拜,并不意味着
心南移的主要动力之一,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多为官府控制的朝
贡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不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
D项错误。
关闭
C
解析 答案
专题六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真题体验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4-
名师点评经济重心南移是近年高考的高频考点,涉及相关内容的 考查如2015年全国卷Ⅰ第26题通过民间崇拜考查东南沿海经济社 会影响力上升,第27题通过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对比 考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对文化的影响;2015年全国卷Ⅱ第26题通过 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农业的发展;2017年全国卷Ⅱ第26题通过喝茶习 俗考查南方经济文化的影响力。纵观近三年考情,对经济重心南移 的考查有四次,考查的角度、立意、设问基本相似,变化的是新情 境材料,体现了高考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和稳中求变的基本思想。
政治重心逐渐北移,故D项错误。
关闭
B
解析 答案
专题六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真题体验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3-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6.(2015课标全国Ⅱ,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 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女性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实行防御性的海洋政策,政府不鼓
励海洋开发,故C项错误;朝廷认可东南沿海地区民间崇拜,是维护统治的
需要,不能表明其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故D项错误。
关闭
A
解析 答案
专题六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真题体验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2-
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关闭
B本.题自考耕查农西经汉济时发期展的受经阻济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主要的经济政策
C就.是粮重价农低抑抑商制,故了A生项产说热法情错误;从题干“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国家
D的.政富策商导大致贾土操地纵兼税并收严重,自耕农拥有土地的难度很大,故B项正确;材料
专题六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真题体验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7-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8.(2016课标全国Ⅰ,25)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 用来说明当时( )
关闭
图片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而非“五口之家”的个体农户分散的生产劳
作状态,故A项错误;图片没有反映出耕作技术的进步,因此不能说明精耕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越北方,排除B、D两项。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真题体验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1-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4.(2015课标全国Ⅰ,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
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
模块二 经济成长历程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 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六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真题体验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3-
知识坐标——理清历史脉络
专题六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真题体验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4-
主旨概览——把握专题线索 本专题主要阐述了古代农耕文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以精耕细 作的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对其有效补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 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 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 线索一: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 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线索二:古代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 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 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 手工业经济
专题六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真题体验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7-
1.从考查趋向看,课标全国卷注重对农业耕作技术、手工业发展、 古代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尤其是重农抑商)的考查,多借助文字、 图表等多种形式的材料挖掘经济现象的本质、发展态势及与政治、 文化间的内在联系,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常以纵向联系 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现代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横向联系 考查中西方由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的跨越。
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故B项错误;汉代没有土地公有制,实行的是封建土
A地.私个有体制农占户主的导生的产土劳地作制状度,态故C项B错.精误耕;图细片作反农映业出的汉不代断豪强发地展主在庄园
C内.驱土使地农公民有集制体下生的产集的体情劳形作,故D项D正.大确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关闭
D
解析 答案
专题六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5.(2015课标全国Ⅰ,27)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河南 江苏




15
16
2
1
7
8
17
49
关闭
A理.学理的学影的响影力响不力断不扩断大扩,不大能说明河南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减少,故A项错 B误.;经江济苏发代表展的促南进方文在化科兴举盛考试中状元人数的增加,表明随着唐代以来经 C济.重中心原的地南区移经,南济方急经剧济衰发退展促进了文化兴盛,故B项正确;中原地区经济 D发.展政速治度重落心后南于移南趋方势,但明并显没有急剧衰退,故C项错误;从唐宋至明清时期,
2.(2017课标全国Ⅲ,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 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土地规模(亩) 20 以下 20—130 131—300 300 以上 小计
户数 24 103 10 2 139
户数比例 17.3% 74.1% 7.2% 1.4% 100%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高度集中,租佃制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
专题六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真题体验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5-
线索三:古代商业 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 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 线索四:古代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国 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 抑商政策,此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 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真题体验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8-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名师点评本题以古代的农业生产形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对我国 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考查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 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东汉王朝建立后,由于封建大 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 因,豪强地主建立了一个个封建地主田庄。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 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等,通常采用田庄式的规模经营。 本题的干扰项为C项,土地公有制只有原始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才 有,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只有土地国有 制和私有制两大类型,没有土地公有制的说法,从而可以排除C项。 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制度的一个小细节,这提 醒我们在备考时注意对细节的把握。
反映的主要是土地兼并导致农户被迫流亡的问题,没有涉及百姓的生产热
情,故C项错误;税收是政府行为,不可能为富商大贾所操纵,故D项错误。 关闭 B
解析 答案
专题六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真题体验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6-
名师点评本题考查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题目主要涉及西汉经济领域的诸多概念,如实物田租和货币人头税、 土地兼并、重农抑商、自耕农经济等,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这些重 要概念,才可以由题干信息推论出答案,思维含量较高。
专题六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真题体验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5-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考向三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经营方式
7.(2018课标全国Ⅱ,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
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
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