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小学数学教学:问题与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辅助小学数学教学:问题与建议
(此文发表于《小学教学研究》CN 36-1052/G42010年第8期)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持续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不可否认,计算机技术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化解教学难点,提升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现作者就当前计算机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误区
1、使用目的不明
使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活动,正成为我国现代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
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公开课”“评优课”而使用计算机的现象还普遍存有。
计算机课件的应用注重在平时的教学中,并不但仅是为了竞赛课,为了哗众取宠。
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如果只追求表面的新颖、直观而忽视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追求二维三维动画功能,那么数学课就成了电脑动画欣赏课。
学生被太多信息所干扰,感官刺激太多,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2、使用时机不当
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并不是排斥传统教学手段,应该是两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计算机教学的,有时通过教师的言语、板演、手势及观察学生的表情、提问等反馈手段,教师灵活掌握教学策略,因势利导反而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3、功能开发不全
计算机进入了数学课堂,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但是从计算机在教学应用的发展过程中看来,教师都是经过业务培训后逐
步成长起来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在课堂上大多只起到了板书的作用,将公式写在显示屏上,让学生来读,或在设计中仅仅单纯地为做练习使用,花哨的图片、噪杂的声效,并不能在教学中产生任何美感,反而显得繁琐。
如果教师操作不熟练,就容易在课堂上显得手忙脚乱,没有章法,从而降低了计算机的功用。
4、课堂流程僵硬
很多教师在设计课件时,流程上都是预先设想好而制作出来的,上课时只要按照预设的顺序依次实行就能够了。
但是在遇到课堂新出现的问题或者开放性题目时,就没有办法了。
导致课堂流程过于僵硬,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
二、对计算机辅助小学数学的几点建议
鉴于以上的理解,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注意选择性
与其他教学媒体一样,计算机的教学功能也不是万能的,它同样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使用计算机实行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
使用哪种教学媒介效果佳,就应该使用这种媒介。
如教三角形的稳定性,能够设置计算机操作拉动长方形、三角形木框架的程序,由屏幕显示给学生看,但其效果绝对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拉一拉的效果好,此时就应该让学生动手实验。
而要恰到好处的使用计算机这个现代教育技术关键在于老师教学观点的现代化。
观点是行为的先导,具体的教学方法、手段的使用都是受一定的思想观点指导。
若观点不更新,往往会使技术使用不当造成教学的失误。
如计算机往往能很快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学生通过视觉很快获得感性理解,但学生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感知水平上,还要上升到理性理解。
所以,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画面显示的先后顺序等等,教师要充分顾及,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计算机的功能。
2、注重辅助性
有些教师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过度夸大其功用,整节课全由多媒体显现。
学生几乎不动课本,一切都跟着多媒体转,这是违背教学规律的。
所以,应用计算机应注意其辅助性,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水准,它只能辅助教师的教,只能辅助学生的学。
如数学例题的讲解,教师不可能知道所有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单靠多媒体显然不能预料可能发生的事情。
所以,有些必要的分析归纳过程和运算推理过程还应通过板书或板演充分地暴露给学生。
使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辅助”的作用,以确保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合理推理水平与逻辑推理水平的同步发展。
3、注意必要性
计算机能够通过动画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模拟演示逼真的现象和过程,提供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但在使用计算机时,最好不要将它与普通的媒体(如小黑板)等重复使用,要注意使用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教材中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学生缺少感性理解而难以领悟的,其他媒体无法表现的,现场演示条件不足的,这时计算机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茅塞顿开。
总来说之,计算机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夸大计算机的作用,试图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是不现实的。
教学过程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
师生双边的活动是连接多种教学因素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而计算机始终处在辅助性的位置。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其利与弊,发挥其巨大的优势,更好地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能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