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卷解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卷解析1
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咏瀑布
(清)冯云山
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须大海作波涛。
(1)冯云山《咏瀑布》用“”这个词语写出了瀑布气势雄伟的动态美。
(2)这两首诗都写瀑布,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否相同?请作具体分析。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都写到野步所见景色,但其特点不同:第一首诗是春景,第二首诗是的秋景。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拟人手法来写景抒情,请作简要赏析。
(1)生机盎然;萧瑟寒冷
(2)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形态,也表现出陶醉于春景的怡然之情;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吹走了一年年时光,表达了作者老之将至的感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比较阅读能力。
第一首诗描写麦浪、草根、肥水、新蛙、蝴蝶、东风、野草花等景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特点,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阵阵秋风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情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醉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一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l了红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的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了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
出来
故答案为:⑴生机盎然;萧瑟寒冷;⑵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形态,也表现出陶醉于春景的怡然之情;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吹走了一年年时光,表达了作者老之将至的感慨。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比较阅读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两首诗,理解各自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抒发的情感,然后比较分析作答。
两首诗的内容相同之处的理解要在理解两首词的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的基础上完成。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赏析。
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遣意①(节选)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字看出,颔联中的“②”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诗中描绘了白梅的形象,突出了白梅的哪些特征?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结合全词,“”、“”等景物体现“空”的意境。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颔联连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
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
狂风挽断最长条
(乙)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
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
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释】《绝句漫兴九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
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一时成之。
(1)(甲)诗借________来写自己的处境,(乙)诗借________来写自己的心情。
(2)结合(甲)(乙)两诗,分别分析每诗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8.诗歌鉴赏
鹧鸪天・咏渔父
〔宋〕王质
一只船儿任意飞。
眼前不管是和非。
鱼儿得了浑闲事,未得鱼儿未肯归。
全似懒,又如痴。
这些快活有谁知。
华堂只见灯花好,不见波平月上时。
(1)上阙中“飞”字极为传神,既写出了船儿的________特点,又表现了渔夫________的心情。
(2)下阙中词人感慨“这些快活有谁知”,你觉得“这种快活”蕴含了怎样的情怀?
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宋)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这首词描绘的是________(填写传统节日名称)的场景。
(2)有评论者认为词中“飞”改为“冲”更好。
你认为有道理吗?请说说理由。
(1)端午节
(2)有道理,“冲”比“飞”好。
“冲”字更能表现出在龙舟竞赛时划龙舟人的气势冲天,从众多龙舟中脱颖而出争得第一的豪迈气概,照应题目“竞渡”中的“竞”字,也照应下文的“惊退万人争战气”的“争”字,更加地生动形象有气势。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黄裳的这首词以龙舟竞渡为题材,颇具历史价值。
龙舟竞渡,即赛龙船。
相传伟大人屈原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人民为了纪念他,每逢端午节,常举行竞渡,象征抢救屈原生命,以表达对爱国诗人的尊敬和怀念。
这一活动,后来成为民间的一种风俗。
当地居民准备轻便快船,选拔优秀船员,到节日,在附近江河举行竞赛活动。
男女老幼,官员百姓,纷纷集聚赛区观赏助兴。
这首词描会的是端午节的场景。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
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飞”写出龙舟赛开场的景象,开篇就将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渲染出来。
故答案为:(1)端午节;
(2)有道理,“冲”比“飞”好。
“冲”字更能表现出在龙舟竞赛时划龙舟人的气势冲天,从众多龙舟中脱颖而出争得第一的豪迈气概,照应题目“竞渡”中的“竞”字,也照应下文的“惊退万人争战气”的“争”字,更加地生动形象有气势。
【点评】解答古诗词炼字的题目,应该分别解释两个字的含义,然后分析替换前和替换后的效果。
10.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小题。
早秋山居
温庭筠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1)请写出体现“山居”生活时间推移的语句:觉寒早→霜气晴→→
(2)颈联采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请作具体赏析。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①共凄凄,
春半②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宦情:做官的情怀;羁思:滞留异乡的思绪。
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写。
②春半:春天的中间,即二月。
(1)诗中的“尽”和“乱”两字描绘了“春半”时节怎样的景象?
(2)面对二月春景,诗人为何生发了“如秋”之感?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遣意①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________”字看出。
颔联中的“②________”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1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圣明”“肯”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诗歌颈联表达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落叶
(隋)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不肯下,犹言惜故林。
(写作背景)诗人孔绍安原是南朝陈的达官子弟(其父孔奂为陈的吏部尚书)。
隋灭陈时,孔绍安才13岁。
他曾对表兄虞世南说过:“本朝沦陷,分从湮灭。
”这首诗是陈亡后不久,孔绍安徙居京兆鄂县(今陕西户县)闭门读书期间所作。
(1)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心境和身份的是“”一字。
(2)傅庚生先生在《联想与比拟》中写道“方人之情有所会、感有所触也,往往将其内在情感之颜色涂染于外在事物之表”,请结合诗句中的意象来分析诗人的情感。
15.阅读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成下列小题。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从内容上看,诗人“喜”的是________,其“妻子”“愁”的是________;体现诗人喜出望外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
(2)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诗人的心情。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首联一个“________”字贯穿全诗,奠定了本诗________的感情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诗人无罪遭贬的命运。
(2)颔联两句中的“独”“空”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第一句中两个“难”字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请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颔联。
18.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对尾联做简要分析。
1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秋瑾 (清)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词中哪些句子表现了词人国事家事交织心中,不由得更加思念故乡?
(2)词人为何“青衫湿”?请简要分析。
20.古诗阅读
悯农
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
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
更堪岁里闰添长。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两首以农家生活为题材的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1)穿天透地
(2)不相同。
《望庐山瀑布》用了比喻和夸张手法,把飞流的瀑布比作落下的银河,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惊心动魄之美的惊叹。
(或借景抒情,通过对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咏瀑布》用了托物言志(拟人)手法,借瀑布奋勇向前,勇赴大海的气魄,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雄伟的抱负。
2.无
3.(1)泛;野花落
(2)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
近,从啭字听来;轻,从泛字看出。
野花落,承啭枝;春水生,承泛渚。
此皆天然佳句。
酿黍移橙,乃闲居适情之事。
谢交忘名,有澹然世外之思。
末联,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闲适之意可见一斑。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
《遣意》是即景抒情之作,前三联叙写幽静的春景,意在为抒情做铺垫。
作者的情感从“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直接表达出来,诗人渐渐喜欢断绝外界的交往,幽居之中不使用自己的名字,流露出杜甫在成都草堂的惬意生活,表达了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故答案为:(1)①泛;②野花落;
(2)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分析字词的对应关系,结合全诗的
意境情感来分析,可以从字的词性或运用的修辞或其他方法入手来分析该词表达的效果。
轻,从泛字看出。
野花落,承啭枝;春水生,承泛渚。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表达诗人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附参考译文】
黄鸟在身边的树枝上婉转啼叫,在水中泛舟,眼前白鸥轻轻飞舞。
一条小路上落满野花,一座孤村里春水渐渐有了生机。
年纪衰老催促自己赶紧酿酒,细雨飘到了橙子之上。
渐渐喜欢断绝外界的交往,幽居之中不使用自己的名字。
4.(1)突出了梅花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诗人以梅自况)、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诗人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体味诗歌意象。
意象是借用客观物象来寄托主观情思的一种创作手段,意,即:立意,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象,是作者特意选取的用来抒发思想情感的事物。
全诗抒发的思想感情是:赞美梅花,也蕴含自己的感情像梅一样,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①耐寒、坚韧,首句中“冰雪”可见梅的生长环境极其恶劣,衬托出梅的耐寒品格和坚韧风骨;②自甘寂寞,高洁脱俗。
首句中“林中”及第二句可见梅自甘寂寞,不同流俗,性情高洁;③报春,三四句写梅的报春。
(2)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和体会思想感情。
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从诗歌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
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
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故答案为:(1)突出了梅花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诗人以梅自况)、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诗人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点评】(1)本题考查体味诗歌意象。
答题时应注意,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根据不同句子分析白梅的特征:冰雪林中著此身-突出了梅花耐寒,不同桃李混芳尘-清高,散作乾坤万里春-报春。
(2)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和体会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梅是有奉献精神,公而无私的,诗人以梅自况,表现了自己自甘寂寞、不慕荣华、高洁脱俗的志趣及公而无私的精神。
5.(1)寒山;暝色
(2)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回家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1)根据前四句的意思“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
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可知“寒山”“ 暝色”体现了“空”的意境。
(2)本题抓住“何处是归程?”可品味出游子思乡之情,抓住“有人楼上愁”可品味出思妇盼归人的情思。
因此认为第一种或第二种或两者兼而有之都有道理。
本诗从主题上有多种理解,答此题时关键要从诗句下手,只要写出一种理解即可。
但要具体说明理由。
故答案为:⑴寒山;暝色;
⑵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回家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⑵分析诗歌的情感,需从诗歌中寻找依据。
理解的情感不同,注意分析的角度。
6.(1)运用典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怅惘之情。
(2)这两句诗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
这是在和友人共勉,意指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
诗人在困苦失意中没有意志消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泰然处之。
【解析】【分析】(1)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他从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故答案为:⑴运用典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怅惘之情;
⑵这两句诗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
这是在和友人共勉,意指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
诗人在困苦失意
中没有意志消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泰然处之。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中所用典故的作用,解答时要抓住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⑵此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赏析,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1)杨柳;燕子
(2)甲诗后两句借杨柳被狂风折断了枝条来表达诗人郁郁不得志。
乙诗借“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表达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同时这些描写中也写出了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之情。
【解析】【分析】(1)第一首,前两句写杨柳之美,后两句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是因为被狂风折断了枝条来指代诗人自己的不得志,可见借“杨柳”写诗人为官不得重用,壮志难酬的处境。
第二首,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凸现燕子的可爱之态,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可见借“燕子”透露出诗人对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2)第一首,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是因为被狂风折断了枝条来指代诗人自己的不得志,诗人虽不在朝廷,但是时时关心国计民生,自己像那不能舒展身姿的杨柳一样,是因为被社会的现实击打得无法去拯救苍生,表达了自己郁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感慨。
第二首,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描写,表现出燕子对诗人的亲昵,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之情。
故答案为:⑴杨柳;燕子;
⑵甲诗后两句借杨柳被狂风折断了枝条来表达诗人郁郁不得志。
乙诗借“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表达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同时这些描写中也写出了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8.(1)轻快灵活;轻松自在
(2)抛却名利,远离世俗纷争,返璞归真逍遥自在的情怀。
【解析】【分析】(1)“飞”是飞翔的意思,一般指空中行动的动物或者被风吹起的事物,它们普遍比较轻盈。
这里用来形容船儿在水上的行动好像在空中飞行一般,突出了船儿的轻快灵活。
一切景语皆情语,船儿如此轻快灵活,暗示了船儿行的快,进而暗示了渔夫此时心情的轻松自在。
(2)结合“华堂只见灯花好,不见波平月上时”可知,这里描绘了两个画面,暗示了两种生活,“华堂只见灯花好”写华丽的厅堂里花灯美丽,象征着俗世的富贵名利,“波平月上时”则用自然景观象征着一种朴素、淡雅的隐居生活。
显然作者更倾向于淡泊的、远离俗世富贵的生活。
故“这些快活”里包含了抛却名利,远离世俗纷争,返璞归真逍遥自在的情怀。
故答案为:⑴轻快灵活;轻松自在;
⑵抛却名利,远离世俗纷争,返璞归真逍遥自在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