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建筑史重点内容概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建筑史、园林史、造园史的 重要区别
• 景观建筑史融入了美洲,尤其是美国的 景观建筑发展历史,并作为重点内容讲 解,内容更全面。
• 景观建筑史除了强调古代园林的发展历 程与特点,还融入当代的景观发展趋势 的分析,更具有时代性。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 1、《中外造园史》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张健
• 2、《西方园林史》 中国林业出版社,朱建宁
早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就在他们的 住宅周围建造了有围墙的花园。随着时 间的推移,这些花园逐渐形成了一种标 准的形式:一个矩形的鱼池,两侧围有 行植的果树和观赏植物,就像在墓穴中 看到的绘画一样。
• 在美索不达米亚,则有世界七大奇迹之 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在尼布甲尼撒二 世(Nebuchadnezzar II,古巴比伦国 王)的宫殿之内,人们将全高的树木种 植在覆土的由石拱支撑的平台上。
古罗马宅园别墅
•罗马附近山丘地带的别墅被设计成了台地园。 广阔的哈德良行宫(Emperor Hadrian villa) 拥有宏伟壮丽的景观。罗马的公众则很喜欢公 共浴室附带的庭院花园。
中世纪修道院式花园
•公元9世纪,瑞士的圣高尔修道院(abbey of St. Gall) 的大花园被分成了四个部分,分别用来种植药草、蔬菜、 水果和花卉。大多数的修道院庭院都有围廊式步道环绕, 在中心有一口井或者一眼泉。
(一)景观的概述
•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
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 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 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 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 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 境和游憩境域。
• 景观设计,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它对大地造
张家骥《中国造园论》
• 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 筑物为物质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 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规)
• 园林: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地 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 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 憩境域。
人理解自然 人定胜天 人控制自然
城市公园
F · L ·奥姆斯特德
田园城市
E·霍华德
生态学出现
生态学应用于园林
F · L ·奥姆斯特德
第一, 土地合理利用致力于自然资源的保 护,对大地风致和自然景观作为人类生存环 境的一部分而加强维护与管理。
第二,针对大城市的恶劣居住环境,提出补 救方法。——“建立公共园林、开放空间和 绿地系统”。
• 3、《传承·整合与嬗变——美国景观设计发展研究》
•
东南大学出版社,陈晓彤
• 4、《外国造园艺术》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陈志华
• 5、《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周维权
• 6、《苏州古典园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敦桢
• 7、《日本园林教程》天津大学出版社,刘庭风
• 8、《意大利南部古城景观保护与更新》华中科技大学 出版社,杨鑫,张琦
型,在周密并符合美学原则的计划下合理的组 织自然的,耕种的或建筑的各类元素。这些元 素包括:山丘、河流等地形地貌,乔灌花草等 生长的植物,以及房屋、路桥、雕塑等建造物。
• 在景观设计中不存在教条的规矩,由于地形, 气候以及周边环境的差异,所以每一块场地都
有着其独特的解决方案。
• 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 可被理解和表现为:
园林发展的第四阶段(信息时代)
• 第二阶段
为少数人服务的、 精神寄托的载体
• 第三阶段
与自然的博弈, 改善环境,创造 舒适生活
• 第四阶段
多领域、综合性 的学科发展趋势
• 城市园林 • 生态作用 • 建筑、城市规划、园林三者密不可分
建筑学家 童寯(1900—1983)《江南园林志》
• 园之布局,虽多幻无尽,而 其最简单的需要,完全含于 園之内
• 在北方的高地上,亚述人和波斯人则发 展了用于狩猎的密林园。他们同样也建 造规则的有围墙的传统庭院,里面由水 池和沟渠灌溉,树荫遮阳,这样的庭院 一般都建造在广阔的贫瘠的平原上。这 些庭院象征着人们心中向往的天堂的景 象,同时也为波斯地毯的设计提供了大 量的灵感。
•15世纪之前,摩尔人在西班牙建造了大量穆斯林风格的园 林,比如科尔多瓦(Córdoba)、托莱多(Toledo),其中 最著名的当属格拉纳达(Granada)的阿尔罕布拉宫 (Alhambra)。
区域景观规划?城市设计?风景旅游地规划设计?自然和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综合地产开发规划等二景观园林学科的发展?园林发展的第一阶段人类最初狩猎采集农业社会房前屋后建立果木蔬圃适应自然与自然建立相互的关系?第一阶段为生存而自发产生的对自然的改造?第二阶段为少数人服务的精神寄托的载体?第三阶段与自然的博弈改善环境创造舒适生活?第四阶段多领域综合性的学科发展趋势阶级分化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利用与开发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恶化田园风光园林为统治阶级服务封闭内向型视觉景观精神寄托造园工作工匠文人与艺术家完成特点农业革命?第一阶段为生存而自发产生的对自然的改造?第二阶段为少数人服务的精神寄托的载体?第三阶段与自然的博弈改善环境创造舒适生活?第四阶段多领域综合性的学科发展趋势eden园林的最初雏形囿圃在一定的范围内圈养动物栽培植物充满花草树木的理想生活环境伊甸园先人园林的理解先人园林的理解中国瑶池和悬圃基督教圣经伊甸园佛教极乐世界伊斯兰教古兰经天园植物建筑水体山石园林四要素?第一阶段为生存而自发产生的对自然的改造?第二阶段为少数人服务的精神寄托的载体?第三阶段与自然的博弈改善环境创造舒适生活?第四阶段多领域综合性的学科发展趋势规则式风景式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甚至花草树木都加以修剪成型并纳入几何关系之中着重在显示园林总体的人工图案美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
•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一个综合 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境界。
孙筱祥《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
• 园林是由地形地貌与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和 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 方面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 风景(view) • 栖居地(habitat) • 生态系统(ecosystem) • 符号等(sign)
景观的尺度(scale)
景观规划 景观设计
包括:区域景观规划
城市设计
风景旅游地规划设计
自然和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综合地产开发规划等
包括:城市、社区公园
城市滨水地带
广场
庭院等
• 園--图解: “口”—围墙 “土”—形似屋宇
平面,可代表亭、榭 “口”—字居中为
池 “衣”—形似石似
树
造园学家 陈植(1899—1989)《长物志校注》
• 园林在建筑周围,布置景物,配植花木所构成的幽美环 境,谓之“园林”。亦称“园亭”、“园庭”或“林 园”,即造园学上所称“庭园”。
陈从周《说园》
法国
• 第四阶段
多领域、综合性 的学科发展趋势
风景式
中国
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 几何对位关系,甚至花草树木都加以修剪成型 并纳入几何关系之中,着重在显示园林总体的 人工图案美,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 自然、理性的自然。
规划则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在显示 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风景 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摹拟。
E·霍华德
《明日之田园城市》 设想:这是一个大约有3万居民的自足社区, 四周环以开阔的乡村“绿色地带”。他认为这样可以消除城市向 郊外无限蔓延,又能成为宜人的工作和居住环境。
• 第一阶段
为生存而自发产 生的对自然的改 造
此阶段具有以下特点
• 第二阶段
• 第一,除了私人园林,还有公共开放的园林
人
园
基督教《圣经》—“伊甸园”
林
的
理
佛教—“极乐世界”
解
植物 园林四要素 建筑
水体 山石
伊斯兰教《古兰经》—“天园”
• 第一阶段
为生存而自发产
生的对自然的改
造
• 在此阶段,出现许多风格,主要为规则式与风景式
• 第二阶段
规则式 为少数人服务的、
精神寄托的载体
• 第三阶段
与自然的博弈, 改善环境,创造 舒适生活
•穆斯林的庭院一般是一面或多面封闭的,四周是凉爽的拱 廊,多种植乔灌木。绚丽的砖瓦,水池和喷泉,以及变幻 莫测的光影使穆斯林的庭院充满了生气。
非洲
• 古埃及园林 • 南非现代景观 • 非洲其他国家的现代景观
欧洲
• 古希腊园林 • 古罗马园林 • 中世纪伊斯兰园林 • 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 •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 凡尔赛园林
• 第பைடு நூலகம்阶段
为生存而自发产 生的对自然的改 造
园林发展的第三阶段(现代园林)
• 第二阶段
工业社会 为少数人服务的、
精神寄托的载体
新的技术革命 环境恶化 城市、居住环境
• 第三阶段
与自然的博弈, 改善环境,创造 舒适生活
• 第四阶段
多领域、综合性 的学科发展趋势
19世纪中叶 19世纪末期
• 在古希腊,人们将庄严的小树林奉为神的 住所。希腊的住宅包括一个一般由柱廊围 合的有围墙的庭院或花园。公元前5世纪 的雅典,依附于学院与讲堂(Academy and Lyceum)的公共花园与柱廊步道, 更多的是被哲学家与他们的弟子们光顾。
古希腊的造园
古罗马的柱廊园
•罗马的住宅,与希腊的一样,包括一个柱廊围合的花 园,就像在庞贝发现的壁画以及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罗马学者)描绘的那样。
颐和园(皇家园林)
天坛(皇家园林)
苏州网师园
拙政园(江南园林)
拙政园(江南园林)
拙政园(江南园林)
可园(岭南园林)
可园(岭南园林)
可园(岭南园林)
可园(岭南园林)
日本 枯山水园林
日本 枯山水园林
• 西亚体系,主要是指巴比伦、古波斯的 园林,它们采取方直的规划、齐正的栽 植和规则的水渠,园林风貌较为严整, 后来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所继承,成为 伊斯兰园林的主要传统。
• 第一阶段
为生存而自发产 生的对自然的改 造
• 第二阶段
为少数人服务的、 精神寄托的载体
• 第三阶段
与自然的博弈, 改善环境,创造 舒适生活
• 第四阶段
多领域、综合性 的学科发展趋势
园林的最初雏形
囿、圃
在一定的范围内圈养动物+栽培植物
Eden
充满花草树木的理想生活环境“伊甸园”
先
中国—“瑶池”和“悬圃”
• 第一阶段
为生存而自发产 生的对自然的改 造
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
• 第二阶段
为少数人服务的、 精神寄托的载体
农业革命
• 第三阶段
与自然的博弈, 改善环境,创造 舒适生活
阶级分化
• 第四阶段
多领域、综合性 的学科发展趋势
特点
利用与开发自然资源 破坏自然 环境恶化
田园风光
园林为统治阶级服务 封闭、内向型 视觉景观—精神寄托 造园工作--工匠、文人与艺术家完成
景观建筑史重点内容概述
景观建筑史课程的主要内容
绪论 第一部分 亚洲部分
第二部分 非洲部分
第三部分 欧洲部分
第四部分 美洲部分
总结
0 景观建筑史总述 1.1 中国古典园林
1.2 日本园林 1.3 亚洲其他国家的园林景观发展
2.1 古埃及园林 2.2 南非其他国家现代景观的发展
3.1 欧洲古代园林 3.2 西欧中世纪园林
•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 园、动物园等随着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 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林的游览区以及休 养胜地。
(三)景观史的四个主要体系及 其特点
• 亚洲
• 中国古典园林 • 日本庭园 • 东南亚地区的古代园林 • 古代西亚园林 • 古代波斯园林
颐和园(皇家园林)
• 从“园”与“庭”或“院”区别如下所说: 园“以人工的方法或种植花木,或堆山叠石,或引
水开池,或综合引用以上各种手段的组景造景,从而 具有观赏方面的意义,简言之就是赋予景观价值。而 庭或院间或也点缀一点花木、山石,但究竟还不是以 构成为独立的景观。由此看来,凡园都必须有景可观, 而没有景观意义的空间院落,规模更大,也不能当作 园来看待。”
3.3 意大利园林 3.4 法国园林 3.5 英国园林 3.6 欧洲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 4.1 美国景观设计的发展 4.2 美洲其他国家景观设计的发展 5 东西方园林景观发展的相互影响
景观建筑史的课程特点
• 总体把握专业特征的门槛 • 从事景观行业的理论基础 • 图文并茂,趣味性强 • 基础知识,易于掌握 • 自学授课,相互补充 • 与园林史、造园史的重要区别
为少数人服务的、
精神寄托的载体
• 第二,园林规划设计从封闭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 第三阶段
与自然的博弈, 改善环境,创造 舒适生活
• 第三,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 第四,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规划设计工作。
• 第四阶段
多领域、综合性 的学科发展趋势
• 第一阶段
为生存而自发产 生的对自然的改 造
• 9、中国园林、风景园林等专业杂志。
作业形式
• 重点案例分析汇报(ppt); • 重点案例绘图(A4纸手绘); • 平时课堂笔记。
课程成绩及要求
• 考试成绩:60% • 论文成绩:30%
(包括课堂笔记和其他作业)
• 平时成绩:10%
0 绪论——景观建筑史总述
• (一)景观的概述 • (二)景观(园林)学科的发展 • (三)景观史的四个主要体系及其特点
• 第一阶段 (二)景观(园林)学科的发展
为生存而自发产 生的对自然的改 造
• 园林发展的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为少数人服务的、 精神寄托的载体
人类最初 狩猎采集
• 第三阶段
与自然的博弈, 改善环境,创造 舒适生活
适应自然 与自然建立相互的关系
• 第四阶段
多领域、综合性 的学科发展趋势
农业社会 房前屋后建立果木蔬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