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当仁不让于师》拓展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仁,不让于师》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
其项类皋陶
..,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
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明年,孔子自蔡如叶。
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
”他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
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
..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
..,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
侯,中国言《六艺
..》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B.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C.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D.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答案 A
解析“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句中“曰”是停顿的标志,“由”是子路的名,应该单独停顿。
“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中“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具体写孔子的“为人”,语意明确,应该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皋陶(ɡāo yáo),偃姓,又作咎陶、咎繇,亦作“皐陶”“皋繇”或“皐繇”,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人物。
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B.庙堂,太庙的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
常用来借指朝廷。
C.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
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
如刘备《出师表》中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句子。
布衣之交,即指贫贱之交。
D.六艺,含义有二:①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②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
现代多指前者。
答案 C
解析《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对郑国人对他的外在形象的描述认为是恰当的,而不赞成“累累若丧家之狗”的评价。
B.孔子认为自己“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突出表现了孔子好学的一面。
C.“《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句话表明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颂扬之情和敬仰之情。
D.孔子的影响在当时已经很大,学者推崇他,天子王侯都以孔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
答案 A
解析孔子对外在形象的描述认为是不恰当的,认为“累累若丧家之狗”的比喻是恰当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
但说我像丧家之犬,的确是这样啊!的确是这样啊!(2)叶公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为政之道在于招徕远方贤人而安抚身边百姓。
”
参考译文
孔子前往郑国,和弟子互相走失,孔子独自站在城外的东门。
有个郑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然而从腰以下比禹差三寸,憔悴颓丧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
”子贡把实话告诉了孔子。
孔子欣然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
但说我像丧家之犬,的确是这样啊!的确是这样啊!”
第二年,孔子从蔡国前往楚国叶县。
叶公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为政之道在于招徕远方贤人而安抚身边百姓。
”有一天,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没作回答。
孔子听说此事,说:“仲由,你为什么不回答说‘他为人呀,学习道理不感疲倦,教诲别人不觉厌烦,发奋努力废寝忘食,乐于此道而忘却了忧愁,不知衰老将要到来’等等。
”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
”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
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
去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
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结。
孔子是个平民,(却)传世十几代,学者们尊崇他。
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