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屏”》教学设计及反思
《说屏》教学设计
![《说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fa3bc7482fb4daa48d4b81.png)
《说屏》教学设计《说屏》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屏风的知识。
2、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体会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汲取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与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了解有关屏风的知识;2、体会文章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引用诗句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小屏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走入“屏”:欣赏小屏风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屏”:1、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2、文中作者对屏风的感情怎样?三、再读,探究“屏”:1、圈点勾画出文章引用的句子,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2、探究: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句有什么好处?四、拓展,走出“屏”: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屏的作用、感情:向往、欣赏说“屏”、屏的种类屏的设置、语言:生动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的活动占到了百分之六十。
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整个课堂精彩不断,高潮迭起。
【教材依据】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发达,中国的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以至于生活器物无不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
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其题材丰富多样,主题集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在说明之中蕴含中国传统文化。
【设计思路】1、《说“屏”》教材分析①内容分析:“屏”是指“屏风”,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兼有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的一种器物。
本文简单介绍了“屏风”的功能与种类,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本文介绍屏风的目的在于提出期望:今天我们应更好的使用屏风。
②教材的处理:这是一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小品文,从教学内容来看,不宜只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在教学中应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说“屏”》说课稿
![《说“屏”》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a11627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5.png)
《说“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屏”的概念和本义;(2)了解“屏”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含义和用法;(3)初步掌握“屏”的应用组合与变化。
2、能力目标:(1)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意识。
(2)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诱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习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屏”的概念和本义;(2)了解“屏”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含义和用法;(3)初步掌握“屏”的应用组合与变化。
2、教学难点:(1)理解“屏”的不同含义和用法;(2)掌握“屏”的应用组合与变化。
三、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听说结合法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说‘屏’”(2)通过图片或视频呈现“屏”能代表什么?Step 2:阅读(1)让学生阅读一篇名为《区别文化的奥妙在“屏”中》的文章,并回答以下问题:A. 根据文章,理解“屏”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B. 根据文章,简述文中说到的日本“障屏”和印度“纱屏”(2)学生交流并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分享答案Step 3:听说互动(1)让学生听老师读出一段文字,并观察其中与“屏”的相关结构(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针对问题进行回答,例如:A. 文字中提到的“屏幕”是一个由什么两部分组成的词语?B. 通过“屏幕”可以想到哪些其他的概念?(3)各小组进行汇报(4)以“屏幕”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构词法分析:屏(i)+幕(n),则“屏幕”的字面意思为“屏住(或遮住)的帷幕”。
Step4:运用(1)教师先呈现一些与屏有关的词语或词组,例如:屏幕、屏障、屏风、屏息、屏幕保护、石屏山等(2)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活动,掌握这些词语的基本应用。
比如构思一则有屏障的情节,描述在何种情况下,由于屏障的存在,必须克服一些困难等。
Step 5: 总结(1)针对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掌握的知识点以及相关应用,教师进行梳理及加深学生对“屏”的认知。
说和做教学设计(最新7篇)
![说和做教学设计(最新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265f7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0.png)
说和做教学设计(最新7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第一教时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
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
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品味探究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a.全班讨论交流。
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a.齐读三、四小节。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
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
《说“屏”》教案
![《说“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c8787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0.png)
《说“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屏”的基本含义,通过学习课文,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词语。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通过阅读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文化传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铭记“屏”字在古代的含义及相关用法。
2.掌握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言逻辑。
3.培养学生对文化底蕴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内容:
2.学习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文中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发散性思考。
四、教学过程:
2.阐述课文内容,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重点理解“屏”字的使用。
3.分组讨论,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及文化内涵理解。
4.小结课堂内容,强化对“屏”字的记忆及理解。
五、课后实践:
1.让学生自学相关资料并展示,加深对“屏”字的理解。
2.组织学生课外实践,写作感悟文章,强化语言表达。
3.每周进行课外拓展,通过讨论、演讲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六、教学反思:
1.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有较大差异,要注意因材施教,灵活调
整教学方法。
2.需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说屏》教学设计
![《说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497ce06294dd88d0d26ba3.png)
15、说屏(作者陈从周)六安九中赵福高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反复揣摩,品味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对屏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品味本文科学、生动的语言特点;体会屏风中包含的文化韵味。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2分钟)由图片导入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哪篇文言文里,提到了屏?今天,我们就跟随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一起,去了解中国古代这种比较常见的家庭器具——屏(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下面几个生字词。
2、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说明对象是什么?3、作者介绍了有关屏的哪些知识?作用:分类:设置屏的注意事项:三、研读赏析,品味语言(16分钟)1、为了把屏的知识介绍清楚明白,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结合具体语句说明。
(6分钟)举例子下定义分类表引用2、作者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准确、科学(板书)地介绍了屏的相关知识。
可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但我们读来并不觉得文章枯燥无味,这是为什么?那是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向我们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并且多处引用古诗词。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找到这些引用的古诗词,反复朗读,揣摩他们的作用和效果。
(这个问题相对较难,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统一看法,再推选代表发言)第一段第三段第五段(板书:诗情画意,饱含情感)四、体会作者情感(12分钟)1、文章都饱含了作者哪些情感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或者词语,然后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
(6分钟)第一段:第四段3,4两句话,第五段:真是够吸引人的——2、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呢?你能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吗?(最后一句话,体现了作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3分钟)3、请学生以欣赏者的目光,再次观察这些屏风图片,说说他们有哪些美。
(图案美、色彩美、造型美、绘画美;———可以说,在作者看来,这些屏风不仅具有实用性、装饰美,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宣传媒介,一种载体。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a1e415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7.png)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司马光》这篇文言文。
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这个小故事的。
研究文言文的诀窍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现在我先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听。
请同学试读一次课文,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
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研究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各小组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
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XXX小朋友了。
请同学们说说在课文里XXX做了什么事?讨论XXX持XXX时,心里怎么想?继续探寻XXX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XXX在想什么。
最终得出结论: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
引读“水迸,儿得活”。
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XXX为了救一个掉进瓮里的小孩而砸瓮的故事。
整篇文章分为四个自然段,第一段介绍了XXX的背景和与小孩玩耍的情景;第二段讲述了小孩掉进瓮里的情况;第三段描述了XXX砸瓮救人的过程;第四段总结了整个故事,表达了对XXX的敬佩之情。
三、精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注意语音语调,表达情感。
3.师生共同解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XXX会砸瓮救人?2)XXX为什么要用石头砸瓮?3)你认为XXX是一个怎样的小孩?为什么?4)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5)文章最后说“掌声是最好的鼓励”,你同意吗?为什么?4.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段话,描述你们对XXX的看法。
5.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6.师生共同评价,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分享。
第二课时四、拓展阅读。
1.介绍XXX。
说屏教学设计
![说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9a951df84254b35eefd34b0.png)
教学内容(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整体感知,应用方法15
1、教概括方法并应用8
2、交流4
3、PPT呈现句子学生概括说明内容1
三、重点品读第一段、
1、教师范读
2、学生大声读
3、赏析
四、教师小结
文章围绕屏,又写了哪些内容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概述文章要点,方法有两种。
1、引用原文的句子来概括,或者把原文句子进行一点改动来概括
课
后
反
思
集体教研(备课)记录第1周
主讲人
参加人员
内容
备
注
重
点
引用原文句子概括主要内容
授课日期
班级节次
难
点
体会句子深层含义和文章写作目的分析
关
键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手
段
教学内容(过程一、导入2
板书,说屏
《说“屏”》的“屏”打了个引号,这个引号是什么作用呢?哪个同学能告诉我?好!请你来!
强调作用,这篇文章是说明文,所以文章的说明对象是?
2、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从课文的五段话中各精选一句话,这五句话连起来看就是全文的缩影,也就是说全文的信息都被你提取出来了。
板书:什么叫屏
屏的作用
屏的分类
屏的设置
写作目的
每一段话都说明一个角度的内容,以此来构成全文,这种说明顺序叫做逻辑顺序
一只眼睛看字面的,哪个字,词,句用得好。一只眼睛看字背后的,深刻含义。
1、概括说明文内容的方法
2、逗号的作用
3、引用诗句的作用
板
书
设
计
反
馈
练
习
教学设计与反思15篇
![教学设计与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57e74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c.png)
教学设计与反思15篇教学设计与反思1教学目标:1、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课文。
2、情感目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__的意境美,品味__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导入师:今天是什么节日?(中秋节)你准备怎么过呢?老师送大家一首歌,听完后把你听得感受给大家说一说.请你带着这种感觉把课文读一遍.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读课文1.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2.、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全班交流。
教师随机点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3.整体回顾《走月亮》这篇__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4.小结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孙孙数天上的星星……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
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采蜜集上。
《说屏》教学反思范文
![《说屏》教学反思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7d6b87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f.png)
一、引言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化,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
以智能语音评测技术为代表的敏捷型应用,正在快速渗透传统教学场景,成为教学革新的有力驱动力。
《说屏》作为一种先进的智能语音评测工具,极大的带动了教学场景的转型。
本文主要从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剖析《说屏》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以期能够为更好的促进教学尝试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二、《说屏》教学实践1.对接教学场景作为《说屏》的用户,我需要明确这个工具的作用,在什么场景下使用,达到什么目的。
以英语口语教学为例,语音输入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化,让学生们在录制和提交作业时无需繁琐操作,甚至可以实现类似打电话一样的直接录制,从而达到更好的实时互动和快速评估的效果。
同时,《说屏》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合理的三句话反馈,促进他们的进步和自信心的提升。
2.优化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仅仅把《说屏》当做一种工具来使用,我们会发现出错率和质量问题的频繁出现。
这时候我们就要思考,如何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使得《说屏》能发挥出更好的教育功效。
例如,在练习时,可以在词汇、语法、语调等维度上进行分别训练,通过分级练习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同时,在状态评估方面,我们要综合考虑语音准确性、语调节奏、流利程度等方面的指标,从而更科学的进行反馈和评估。
3.强化教师评估提高教师评估能力也是关键步骤。
《说屏》给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反馈,但教师的评估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教师经过分析和评判之后,才能得出真正可行的建议和方案。
教师有必要在学生使用《说屏》时加强关注,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表达能力的细致观察和分析,从而制定更合理和科学的教育计划。
三、《说屏》教学反思1.语音准确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使用《说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的语音输入质量较差,影响了整体的评估效果。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口语练习时间不足有关,同时也与学生的录制设备质量有关。
我们在使用语音评估工具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状况、学习能力等因素,而不是仅仅依赖技术工具。
语文教学设计(15篇)
![语文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8ed93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a.png)
语文教学设计(15篇)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人物形象美2、锻炼发现美的眼力,学会欣赏美。
3、在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课文理解,美点寻踪【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点拨、讨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我想有一个家》2、导语:“我想有个家”,这是每个人的心声。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港,一个幸福的摇篮。
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
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
(板书课题)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听读课文,轻声跟读。
(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跟读)2、问题探究:——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写了哪些人?用不同的表述来介绍。
(说到三代人时点击出现幼、中、老)——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怎样的奶奶、怎样的爸爸、怎样的妈妈。
——你喜欢这个家庭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作者讲述这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说出尊老爱幼时,点击“尊、爱”。
并要求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并插问:假如是父亲或母亲,当尊老爱幼不能两全时,你会怎么做?学生发言后,师小结:老人为养育我们,付出了心血,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理应受到家人及全社会的尊重)学生说出中年人的责任时,(学生说不出时,师说出中年人的责任)边点边小结: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一肩挑两头,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育子女,责任重大。
3、师小结:课文启示我们:一家人要互敬互爱(点击),家庭才其乐融融(点击),家和万事兴。
其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与人之间也必须和睦相处,我们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
4、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
(也许同学们都有一个像莫怀戚一样的幸福家庭,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事,让你的同学与你一起分享)5、代表发言。
《说屏》教案范文
![《说屏》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0641e6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5.png)
《说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屏幕的种类和功能,认识在生活中屏幕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掌握描述和解释屏幕的用途和作用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技产品的兴趣和探究的精神,鼓励他们善于利用屏幕帮助自己学习和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屏幕的种类和功能,引导他们应该如何正确利用屏幕。
2.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屏幕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PPT等关于屏幕的素材。
2.教学环境:教室需要能够播放视频和展示PPT的设备。
3.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等。
4.学生书籍:《说屏》。
四、教学过程1.开场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各种屏幕的照片,并让学生观察认真。
然后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屏幕有哪些种类?屏幕的作用是什么?2.学习屏幕的种类和功能(1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个关于屏幕种类和功能的视频,并提醒他们做好笔记。
在观看完视频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各种屏幕的功能,然后向全班汇报。
3.讨论屏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15分钟)4.展示并解释PPT(15分钟)老师展示PPT,详细介绍屏幕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电脑等各种屏幕的作用和功能。
并向学生解释屏幕的优缺点,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屏幕。
5.分组讨论并表达观点(20分钟)让学生再次分组,讨论并表达自己对屏幕的看法。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6.结束课堂(10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利用屏幕,探索更多有趣的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下节课的学习。
五、课后作业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屏幕重要性的感想和体会。
2.让学生整理刚才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做一份小结并交给老师。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屏幕的了解更加深入,能够正确看待和使用屏幕。
教学设计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说屏》教案设计
![《说屏》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21a85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6.png)
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 对《说屏》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改进
引入多媒体教学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屏风的特
点和用途。
加强互动教学
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情况反馈
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 情况,是否有需要改进的 地方。
资源与支持需求
了解家长对学校和教师提 供的学习资源、辅导和支 持的需求和建议。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效果反思
学生对屏风的了解程度
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屏 风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的掌握情况 。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
方法三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等互动形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 观点和见解,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表达能力。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屏风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说屏》一课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课文讲解
总结词:深入浅
详细描述:在讲解课文时,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 学生理解屏风的起源、发展、种类、特点和应用等方面 的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02 重点二
理解现代科技对传统屏风的影响和冲击,探讨传 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创新。
03 重点三
探究屏风在室内空间布局中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和审美能力。
解决方法
方法一
通过课堂讲解、图片展示、视频 播放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 屏风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30c482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d.png)
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与反思1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应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
结合《月光曲》的教学,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教师与学生共同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建构。
在导入部分,我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么问题?于是学生纷纷提出不同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情境,符合以学定教的新理念。
教师角色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必定能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在整体感知部分,我请学生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讲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还有不懂的地方。
这就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自我感受和体验的尊重。
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感受与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个性化的,教师要在情感上给予支持,精神上给予鼓舞。
又如在分节细读部分,教师有一个“画龙点睛”式的一问,这个问题就是从兄妺俩的对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关键是教师如何把问题呈现出来,教学的`艺术就在于时机的把握,顺其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探究。
接着又有一问:假如你是贝多芬,听了他们的对话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为他们做些什么?教师采用了换位思考的方法,注重人文的情怀,生命的弘扬,同样也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在体会月光曲内容部分,主要是要练习第九自然段的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才能读出景物的变化以及旋律的变化,随着学生表情和动作的变化,他们用肢体语言很好地表达了贝多芬赋予乐曲的情感。
然后创设情景,让学生表演。
通过联系上下文“苏醒”让学生理解“陶醉的意思。
贝多芬的乐曲那么优美,兄妹俩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深深地被陶醉了。
等他们醒来之后,兄妹俩会交谈些什么?前后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一会儿给大家表演表演。
表演也是体验的一种形式。
学生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通过情态、动作把内心的感受流淌出来,达到了心智的升华。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屏》教案范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屏》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201c7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6.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屏》教案范文在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中,我们将学习《说屏》这篇文章。
下面是一份教案范文,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教授这篇文章。
教学内容:《说屏》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说屏》,学生能够理解散文的特点,感受作者高度评价屏风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
2.理解作者对屏风的评价
教学难点:
1.领会作者情感
2.准确把握屏风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1.散文《说屏》
2.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向学生介绍散文的特点,简要解释散文和其他文体的区别。
二、学习《说屏》
1.学生认真阅读散文《说屏》。
2.学生讨论散文中作者对屏风的评价。
3.师生共同分析散文中的象征意义,如何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三、讨论交流
1.学生分组讨论,就作者评价屏风的情感展开讨论。
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陈述自己的看法。
四、总结归纳
1.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对散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2.让学生自己总结散文《说屏》的主题和作者情感。
五、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背诵散文《说屏》,并撰写一篇读后感。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散文《说屏》的含义,感受到作者对屏风的赞美之情。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提高语文素养。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14篇)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4c3f3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6.png)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14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篇1教材说明:这是一首儿歌。
通过对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写,展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
儿歌以拟人的手段写成,语言亲切生动。
四幅插图形象优美,色彩鲜艳,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预设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
认识两种笔画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词和练习朗读。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点,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预设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四季的特点。
2.认识11个新单词,会写七、八、九什么也不会。
认识两种笔画:七、九、四部首:月、雨、口、纹。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认为哪里是秋天?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我们来看大屏幕,猜猜是什么季节?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看图片,以动画形式连续出现课文中的4幅图,最后定格)揭题:这四幅有趣的图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板书课题2.四季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1、根据注音,读读课文。
①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②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划下来;③标一标课文有几句话,想一想每一句讲了什么。
2、小组交流,看看小伙伴间能不能解决你感到困难的问题。
(新型生生关系)3、反馈①课文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②提出难点,全班帮助解决(自主、合作、探究)(字词在本节课解决,课文理解教师酌情放入下节课解决)三、学习生字、新词四季优秀教学设计案例1、出示11个生字。
哪些字的`读音你认为应该注意,能给大家提个醒吗?(注意整体认读音节及平翘舌音)①指名说、带读②自由读、开火车读生字。
练一练,连一连:Yuan shi dui jiu shou xia ye xue dong du qiu对说是叶圆夏秋雪肚就冬这些字哪些方面(字形)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你能给这些字找找好朋友吗?(指名说)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这些词语多好呀,我也会试着说几个。
[教学设计]说屏11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说屏11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cfbfa4ec3a87c24028c4e1.png)
《说“屏”》教案Qxmhzw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略读说明文。
作者主要是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有关屏风的功用及如何使用屏风,并表达了希望建筑师和家具师们能在屏风的使用上推陈出新的愿望。
教授本文时,我着重于培养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鼓励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品味本文生动的语言,理解古诗词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我非常高兴今天能与在座各位聪明活泼的同学共渡一节课的美好时光。
希望我们能合作愉快,学有所得。
本节课,我们划分了小组进行竞赛,看哪一小组课堂上表现的最好,给予“苹果”奖励。
希望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下面,请同学们先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器具吗?(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示屏并配乐欣赏)师:刚才你们看到的图片是什么?生答。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看到它吗?生答。
在古代,屏曾盛行一时,颇受人们的喜爱。
今天,它仍以独特的魅力牵动着我们的情思。
这节课,让我们来聆听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给我们《说“屏”》。
二、出示学习目标:师:学习前,让我们首先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品味本文生动的语言,理解古诗词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请同学们一起朗读一遍。
三、听读课文:师:下面让我们听读课文,注意听读要求。
(出示图片)听读要求:1、标注出生字词。
2、找出有关介绍屏的句子或段落。
3、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师:下面让我们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听读情况。
(出示图片自我检测:为加点字注音)哪位同学能为下列字注音?生答后,师:鼓励并请同学们一起朗读。
四、研讨探究:1、师:同学们,“学贵有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了学习中敢于质疑和合作探究的重要性。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讨课文,提出你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写在纸上交给我,看哪一组同学最先完成学习任务。
《说屏》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说屏》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e0db4d9f90f76c660371a07.png)
《说屏》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菊泉中学陈碧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能力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2、进一步提高说明文分析和提炼的阅读能力。
3、体味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特色。
4、以屏为媒介,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对传统器物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1、阅读课文,解决字词,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选择生动有趣的句子品一品,体味语言特色。
3、搜集有关中国传统器物文化的资料:写一段话介绍一种像“屏”一样具有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器物。
课堂教一学流程设计及学生活动要求教学过程:课前热身:朗读关于“屏”的诗词1、导入:走进“屏”的世界,感受屏风魅力: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示古代的屏并配乐欣赏.(生说观后感,在哪里见过屏?自由答)导语: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
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
提问:什么是屏?谁能最快根据文意给屏下一个定义呢?(“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5分钟)活动一、大胆实践介绍屏(8分钟)1、速读课文,提取信息,根据文中“屏的知识”回答:假如你是屏风店的老板,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呢?学习步骤:个人在文中圈划、提取相关信息,组织语言--个人展示--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要点:即本文围绕“屏”介绍的相关知识:屏的特点、屏风的作用、屏风的分类、屏的设置要点:◆屏的特点:似隔非隔、在空间起着神秘作用、功能与美感相结合◆屏风的作用:①分隔作用;②艺术点缀;③可以挡风;④缓冲视线。
◆屏风的分类:①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②艺术上:雅俗之别③外形上:大小之分。
◆屏的设置:①大小因地制宜;②讲究造型、色彩、绘画;③设置与整体相称;④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得体。
活动二:读“屏”品“味”赏特色(10分钟)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语言充满诗情画意,生动有趣,现在就让我们选几句来品一品,感受文章独特的语言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屏”》教学设计及反思张书玉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和聪明智慧。
2、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复习说明方法。
3、了解感受小品文的语言特色。
4、培养学生自主地去获取信息、主动地去探索问题、积极大胆地发表见解,提高信息筛选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实用功能与艺术美感相结合”的高层次的审美观;初步认识“事物要与环境相协调才是美的”这一美学规律。
教学重点1、说明文读写知识的复习。
2、诗情画意般的语言特色。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1、对审美情趣的培养。
2、课文语言特色的把握与欣赏。
教学流程一、引入1、由复习《口技》中的句子“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口技人坐()中/但闻()中抚尺一下/撤()视之”引出“屏障”。
明确屏障就是屏风、帷帐之类用来遮挡视线的东西。
讨论表演口技设置屏风有什么作用。
(由学生的已有认知激发对新知识的兴趣,既引入新课,又为理解课文中屏的功能奠定基础。
)2、同学们有没有看见过屏风?(预设:若有学生说看见过就追问在哪看见过、什么样的、有什么作用;若都没有看见过就问有没有在图片中看见过、设置在哪儿、什么样子、起什么作用;图片中也没见过就出示《口技》插图。
)(力求引导学生将旧的认知链接到新的目标上来完成学习活动。
)3、过渡语:可能屏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不是很常见。
但它在我国传统上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有着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一种家具。
随着居住水平的提高,随着审美的复古潮流的出现,屏风在现代建筑和家具装潢中又开始大显身手。
而且我们的屏风已受到外国人的青睐。
下面我们就一睹屏的风采。
(出示课件中屏风的精美图片)(运用图像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激发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切实的感受,对屏风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下面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4、这节课我们就阅读陈从周的说明性小品文《说“屏”》,来进一步了解屏风,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和超群智慧。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感知课文充溢着诗情画意的语言,充分摄取文中的信息,听读完毕后合上书与大家交流你对屏风又多了哪些了解与认识。
2、简单说说你对本文的语言什么感受。
(合理即可)3、巩固字词课件出示课文中易读错和误写的字词,学生读记巩固,特别强调“称道对称忒”的读音和“帷幕”的写法,辨识“夜幕降临”的“幕”应该是“帷幕”的“幕”。
(对于八年级学生由于有了识字辨字的较强能力,以旧带新应该很容易巩固,但很多似曾相识的知识需要在这快速的复习中得以扎实,因此辨音识字环节不能忽视。
)4、通过读课文,你对屏风又多了哪些认识和了解呢?(学生可畅所欲言,重点培养学生快速摄取信息、整理表达的能力,并进一步加深对屏风的认识。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课件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从第一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屏风的感情是怎样的?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2)你能根据第一自然段中的句子概括出屏的特点吗?(3)2、3自然段介绍了屏的哪些知识?用了什么说明方法?(4)第四自然段强调了什么?学生默读思考,在书中勾画批注。
2、讨论问题(1)(预设:作者对屏的感情可用很多词语来概括,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炼词和发散思维的空间。
)学生提出“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时可追问:这种向往之情是由什么引起的?学生提到“更觉它是在微妙”追问:微妙的评价又由何而生呢?学生提出“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时点拨:理解句子要透过字面探寻言外之意。
3、讨论问题(2)(重点引导学生怎么根据文中的句子概括出屏的特征是“功能与美感巧妙结合”从而培养学生提炼概括的能力。
)(板书“功能与美感巧妙结合”)提示:介绍某一事物要紧紧抓住它的特点,本文就自始至终抓住屏风“功能与美感巧妙结合”的特点来介绍。
4、讨论问题(3)明确:介绍了屏风的种类、功能。
说明方法:分类别、下定义、引用、举例子。
在讨论说明方法时要复习思考其作用。
(预设:讨论“屏者,障也。
”这一下定义的句子时,可复习判断句式的翻译方法。
讨论引用的作用时可适当渗透诗句的引用也增添了课文语言的诗情画意。
引导讨论明确“《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指代闺中女郎”的作用——既能引起下文,又举例说明了从前女子房中一般都要设屏。
5、讨论问题(4)明确:强调要发挥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
讨论的过程中追问:怎样发挥呢?现在很多餐厅设置屏风存在什么问题呢?(教学预设:在理解这段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审美往深里引导一步:其实本文自始至终都隐含着作者的审美观点,在第四段体现得尤其明显。
你能感受得到吗?作者认为怎样才是美的?适当的时候教师点拨:某一事物要与周围环境和谐才是美的,美学上有句很著名的话——美源自于和谐。
/还有一点就是作者认为具有实用价值的事物,把实用的功能与艺术的美感巧妙结合之后,便上升为更高层次的审美。
正如屏的设置,既要起到“门”的作用,又要发挥其在建筑美中的功能。
确实,只追求实用太俗气,只追求美感又太空洞。
正如雨果的名言所说:“有用的不过就是有用的,美的不过就是美的,有用而又美,这就是崇高了。
”有用而又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层次的美。
作者的认识对我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这一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他们思考探究,大胆发言,对课文内容和读写知识由自我解读文本获得的零散的、似是而非的认识进一步深入,进一步系统化。
)四、指导朗读,欣赏语言。
过渡语:就如同这富于诗意的屏,作者介绍屏的短文也写得充满诗情画意:文中多处引用古诗词,多处使用文言词句,使文章的文化内涵更显丰厚,文章的语言和它所表现的内容达成了一种和谐的美。
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把握作者对屏的喜爱、赞美、向往之情,读出诗意和韵味来。
1、练习朗读课文,然后把你最欣赏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简单说说为什么欣赏它。
2、朗读欣赏交流。
(预设:读评到引用的古诗词的句子时简单引导赏析)五、配乐齐读课文。
(美读欣赏应该是学生提高语感,品味吸取课文的语言精华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像本文这样的富于诗情画意的语言,更需要学生在读中受到熏陶。
在欣赏讨论的基础上美读,也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写作指导。
一篇《说“屏”》已勾起了我们对屏的无限想往。
十月初,陶瓷博览会在唐山的市展中心刚刚落下帷幕,陶瓷也是一种功能与美感巧妙结合的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器具。
随着屏文化的复兴,也许几年以后,我们会隆重举办一个大型的“屏风博览会”就让我们来当小小设计师,为屏博会设计一件作品吧!(课件出示作业要求:为屏风博览会设计一件作品,并把你设计的屏风用尽量富有诗意的语言介绍出来。
通过你的介绍,应该让别人能在头脑中想象出那架屏风的样子,并想买你的屏风。
有美术特长的同学还可以把它画出来。
)1、作业指导:同学们想一想,对你设计的屏风可以做哪些方面的介绍呢?(讨论)2、下水文引领:现在我已经是一位屏风爱好者了,我也设计了一件作品,同学们想不想听听我的介绍?3、读下水文。
板书设计:说“屏”陈从周功能与美感巧妙结合举例子下定义引用分类别教学反思:在教学本课时,我没有采用“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点”的说明文五点突破法来设计教学,当然也没有用说明文的术语来肢解课文。
而是将屏的特点、诗情画意的语言特色和说明方法的复习揉合到对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之中,避免了一般说明文教学中教学内容苍白、教学步骤程式化、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弊病。
感觉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令自己满意的几点是:第一、用《口技》的复习引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头脑中的已有信息,再加以风格各异的屏风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对说明对象建立起了感性认识,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引入部分是比较成功的。
第二、在讨论“夜幕降临”的“幕”的写法时,学生辩论激烈,说明备课时对学生的知识贮存预设准确,将“帷幕”与“夜幕降临”对照教学,抓住了识记规律,使学生印象深刻。
这也算一个小小的拓展吧。
第三、主体部分的问题讨论基本能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在平等对话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辨识、分析、归纳,体现了新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第四、教师范读、朗读并赏析精妙句段、配乐齐读、下水文范读等环节的设置,使得课堂教学中书声朗朗,学生在听与读的过程中兴致勃勃,既培养了语感,也在读中加深了理解。
第五、下水文的引领指导作用很明显,本来以为让初学说明文的学生写类似于小品文的作文是很有难度的,但学生的作文质量高于课前的预料。
不足之处:对于作者审美观点的渗透有点蜻蜓点水的感觉,不够深入。
其实本文和《桥之美》应该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很好的教材。
下次教学中应在这方面做深入地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