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练习题—第五章立体化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有机化学练习题—第五章立体化学
第一篇:大学有机化学练习题—第五章立体化学
第五章立体化学
学习指导:1.构型表示法(透视式,Fisher投影式);型标记法(R,S标记法); 2.手性分子的判断,对映体,非对映体,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习题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写出的系统名称。
2、用Fischer投影式表示(S)-5-甲基-1-庚烯-6-炔。
3、用透视式表示(R)-3-甲基-1-戊炔。
二、基本概念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1、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哪个是手性分子:
2、下面哪种分子有对映体?
3、下列化合物哪些有旋光性?
三、推导结构题(分别按各题要求解答)。
1、有一旋光性化合物A(C6H10),能与硝酸银的氨溶液作用生成白色沉淀B(C6H9Ag)。
将A催化加氢生成C(C6H14),C没有旋光性。
试写出B,C的构造式和A的对映异构体的投影式,并用R-S命名法命名。
2、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8H12,有光学活性。
在铂催化下加氢得到B,分子式为C8H18,无光学活性。
如果A用Lindlar催化剂小心氢化则得C,分子式为C8H14,有光学活性。
而A和钠在液氨中反应得到D,分子式为C8H14,但无光学活性。
试推测A,B,C,D的结构。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S)-2, 3-二甲基己烷
2、
3、二、基本概念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1、3 2、2 3、1, 2, 4
三、推导结构题(分别按各题要求解答)。
1、2(R)-2-甲基-1-戊炔
(S)-2-甲基-1-戊炔
2、
第二篇:大学有机化学练习题—第三章不饱和烃
第三章不饱和烃学习指导:
1.烯烃的异构和命名:构造异构和顺反异构(顺式、反式和Z、E 表示法);
2.烯烃的化学性质:双键的加成反应—催化加氢和亲电加成(亲电加成反应历程,不对称加成规则,诱导效应,过氧化物效应、双键的氧化反应(高锰酸钾氧化,臭氧化,催化氧化)、 —氢原子的反应(氯化);
3、炔烃的命名和异构;
4、炔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高锰酸钾氧化,臭氧化);炔烃的活泼氢反应(酸性,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5、烯烃的制备(醇脱水,氯代烷脱氯化氢);炔烃的制备(二卤代烷脱卤化氢,炔烃的烷基化)。
6.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7.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1、4—加成和1、2—加成)双烯合成(Diels-Alder反应)
习题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写出的系统名称。
2、写出(Z)-3-甲基-4-异丙基-3-庚烯的构型式。
3、写出的系统名称。
写出的系统名称。
4、二、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
1、2、3、()4、
5、
6、
7、三、理化性质比较题(根据题目要求解答下列各题)。
1、排列下列烯烃与HCl加成的活性次序:
(A)(CH3)2C == CH(B)CH2 == CH2(C)CH3CH == CH2
(D)CF3CH == CH2
2、将下列碳正离子按稳定性大小排序:
3、将下列碳正离子按稳定性大小排列:
4、排列与下列化合物进行双烯加成的活性次序:
5、比较下列化合物与1, 3-丁二烯进行Diels-Alder反应的活性大小:
6、由下列哪一组试剂经Diels-Alder反应生成产物
四、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A)异丁烯
(B)甲基环己烷
(C)1, 2-二甲基环丙烷
2、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A)己烷
(B)1-己烯
(C)1-己炔
(D)2-己炔
五、用化学方法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组化合物。
1、用化学方法除去2-丁烯中的少量1-丁炔。
2、用化学方法除去环己烷中的少量3-己炔和3-己烯。
六、有机合成题(完成题意要求)。
1、用C2以下的烃类为原料合成1-丁烯(无机试剂任选)。
2、用C4以下的不饱和烃为原料合成1, 4-壬二烯(其它试剂任选)。
七、推结构
1、分子式为C6H12的化合物,能使溴褪色,能溶于浓硫酸,能催化加氢生成正己烷,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两种不同的羧酸。
推测该化合物的构造。
2、有两种烯烃A和B,经催化加氢都得到烷烃C。
A与臭氧作用后在锌粉存在下水解得CH3CHO和(CH3)2CHCHO;B在同样条件下反应得CH3CH2CHO和CH3COCH3。
请写出A,B,C的构造式。
3、三种烃A,B,C的分子式均为C5H10,并具有如下性质:
1.A和B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其中A生成(CH3)2CBrCH2CH2Br, C不与Br2/CCl4溶液反应。
2.A和C都不能使稀KMnO4水溶液褪色,也不发生臭氧化反应。
3.B经臭氧化及锌粉水解后生成CH3COCH3和一个醛。
求A,B,C的构造式。
答案: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2, 3, 5-三甲基-4-乙基-3-己烯
2、
3、3, 5, 5-三甲基环己烯
4、(E)-3, 5-二甲基-2-己烯
二、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
1、2、3、
4、5、6、7、三、理化性质比较题(根据题目要求解答下列各题)。
1、(A)>(C)>(B)>(D)
2、(C)>(A)>(B)
3、(A)>(C)>(B)
4、(D)>(B)>(C)>(A)
5、(B)>(C)>(A)
6、4
四、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A)使KMnO4溶液褪色。
余二者中,(C)能使Br2-CCl4褪色。
2、(C)能生成炔银或炔亚铜。
余三者中:(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同时有CO2释出;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无CO2释出;
(A)不能使KMnO4溶液或Br2-CCl4褪色。
五、用化学方法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组化合物。
1、用氯化亚铜的氨溶液或硝酸银的氨溶液洗涤。
2、经酸性KMnO4溶液洗涤。
六、有机合成题(完成题意要求)。
1、(D)能
2、七、1、CH3CH2CH2CH=CHCH32、
3、
第三篇:大学有机化学练习题—第十三章胺
第十三章:胺
学习指导:使学生掌握胺的结构和性质,根据其特性分离胺及合成特殊结构的芳香族化合物。
胺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碱性规律,在胺的酰化反应中,举例讨论酰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上保护氨基的应用:习题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写出硝基甲烷的构造式。
2、写出的系统名称。
3、写出1, 4-丁二胺的构造式。
4、写出的习惯名称。
5、写出丙烯腈的构造式。
6、写出的名称。
7、写出的系统名称。
二.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1、2、3、4、
5、三.理化性质比较题(根据题目要求解答下列各题)
1、将下列化合物按碱性大小排列成序:
2、将下列化合物按—NH2上酰化反应的活性大小排列成序:
3、将下列化合物按碱性大小排列成序:
4、比较(A),(B)的稳定性大小:
(A)
(B)
四.基本概念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化合物中,哪些能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简要说明理由。
2、下面两个化合物的沸点何者高?为什么?
五.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A)(CH3)3CNO
2(B)CH3CH2CH2CH2NO2
2、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六.用化学方法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组化合物。
1、用化学方法分离己胺、二己胺和三己胺的混合物。
2、用化学方法分离的混合物。
七.有机合成题(完成题意要求)
1、完成转化:
2、以甲苯为原料(其它试剂任选)合成:
八.推导结构题(分别按各题要求解答)。
1、化合物A(C4H9NO2)是一液体化合物,且有施光性,它不溶于水和稀酸,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后旋光性消失,但重新酸化后却得不到具旋光性的A,而是其外消旋体;A经催化加氢可得到有旋光性的B(C4H11N)。
试推导化合物A,B的结构式。
2、化合物A(C4H9N)臭氧解的生成物中有甲醛。
A催化加氢得B(C4H11N),用Br2/NaOH水溶液处理戊酰胺也可得到B。
用过量的CH3I可使A转化为盐C(C7H16IN)。
C用AgOH处理随后在250℃下热解,生成物中有不饱和的化合物D(C4H6)。
D同丁炔二酸二甲酯反应生成E(C10H12O4)。
E催化脱氢生成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试推测A~E的构造。
答案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CH3—NO2
2、2-硝基-1, 4-二甲苯
或
邻硝基对二甲苯
3、H2NCH2CH2CH2CH2NH2
4、N-甲基-4-甲基环己胺
5、CH2==CHCN
6、苯乙腈
7、(Z)-2-丁烯腈
二、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1、2、3、HNO3/H2SO4,Cl2/Fe,Cl2/hν或△
各1
4、CH3CH2MgBr
5、NaOBr(NaOCl, NaoI),三、理化性质比较题(根据题目要求
解答下列各题)。
1、(B)>(A)>(C)>(D)
2、(C)>(A)>(B)
3、(D)>(A)>(B)>(C)
4、(A)>(B)
四、基本概念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1、1, 2, 3都有一定程度的酸性,它们都可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
2、沸点2比1高。
因为2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而1分子内能形成氢键,沸点低,易挥发。
五、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D)能与NaHCO3作用,释出CO2。
1(C)能与羰基试剂作用,或能还原T ollens试剂或Fehling试剂。
(A)和(B)二者中,(B)能溶于NaOH水溶液。
2、(A)能与FeCl3显色;或与溴水作用,生成三溴苯酚沉淀。
(C)能溶于稀酸中。
余二者中,(B)能与Na作用而释出H2。
六、化学方法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组化合物
1、加入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和碱溶液,分出固体的磺酰仲胺,水解,碱化,二己胺析出。
分出固体后,分离油层或水层,油层为三己胺。
水层加酸水解,碱化,己胺析出。
2、加入碱的水溶液,对羟基苯甲腈和对氰基苯甲酸成盐而溶解,分出对甲基苯甲腈。
水溶液通入CO2,对羟基苯甲腈析出,分离。
向含对氰基苯甲酸钠的水溶液加强酸,对氰基苯甲酸析出。
九.有机合成题(完成题意要求)。
1、(分出邻位产物)
42、(分出邻位产物)
八、推导结构题(分别按各题要求解答)。
1、
2、
第四篇:有机化学方程式练习题
沸点高低
(1)(A)正庚烷
(B)正己烷
(C)2-甲基戊烷
(D)2,2-二甲基丁烷
(E)正癸烷
解: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正癸烷>正庚烷>正己烷>2-甲基戊烷>2,2-二甲基丁烷
(2)(A)丙烷
(B)环丙烷
(C)正丁烷
(D)环丁烷
(E)环戊烷
(F)环己烷
(G)正己烷
(H)正戊烷解: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F>G>E>H>D>C>B>A(3)(A)甲基环戊烷
(B)甲基环己烷
(C)环己烷
(D)环庚烷
解: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D>B>C>A Cl(1)↓C=CCH3ClFCH3↑(2)
↑
C=CCH3CH2CH3Cl↑
(E)-2,3-二氯-2-丁烯(Z)-2-甲基-1-氟-1-氯-1-丁烯
F(3)
↑
BrC=CIHCl↑(4)↑
C=CCH2CH2CH3CH(CH3)2CH3↑
(Z)-1-氟-1-氯-2-溴-2-碘乙烯(1)
顺-2-甲基-3-戊烯
(Z)-3-异基-2-己烯(2)反-1-丁烯
CH3CH3CH54321CH3HC=CH
CH2=CHCH2CH3
顺-4-甲基-3-戊烯(3)
1-溴异丁烯
1-丁烯
(无顺反异构)(4)
(E)-3-乙基-3-戊烯
CH3CH3C=CHBr
32154CH2CH3CH3CH2C=CHCH3
3212-甲基-1-溴丙烯 3-乙基-2-戊烯(无顺反异构)CF3CH=CH2 + HCl CF3CH2NaCl水溶液CH2Cl(CH3)2C=CH2 + Br2 (CH3)2CCH2Br+(CH3)2CCH2Cl+(CH3)2CCH2OHBrBrBrHOH( 1)1/2(BH3)2CH3CH2CCHCH3CH2CH2CHO(硼-CHCHCCH(2)H2O2 , OH32氢化反应的特点:顺加、反马、不重排) OHCH3+ Cl2 + H2OClCH3+ClOHCH3CH3CH3CH3CH2(1)1/2(BH3)2(2)H2O2 , OH-Cl2500
CoCH3OHCH3CH3CH2(A)HBrROORClClCH3CH2Br(B)CH3CH2CC H + H2OHgSO4H2SO4OCH3CH2OCCH3(1)O3(2)H2O , ZnOBrHC=CC6H5+ NaCC6H5HCHCH3CO3HHCC6H5OCC6H5H 化学方法鉴别化合物:
(1)(A)(B)(C)(A)解:(B)(C)Br2CCl4x褪色褪色KMnO4褪色
x(B)CH3(CH2)4CCH(C)CH3(2)(A)(C2H5)2C=CHCH3
(A)解:(B)(C)CH3 Br2CCl4x褪色褪色Ag(NH3)2NO3x银镜(A)
CH3,(B)解:(A)中甲基与碳-碳双键有较好的σ-π超共轭,故(A)比较稳定。
(3)(A),(B)
,(C)
解:(C)的环张力较小,较稳定。
(4)(A),(B)
解:(A)的环张力较小,较稳定。
(A)CH3,(B)
CH2
解:(A)的环张力很大,所以(B)较稳定。
可用Br2/CCl4或者KMnO4/H2O检验溶剂中有无不饱和烃杂质。
若有,可用浓硫酸洗去不饱和烃。
预测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并说明理由。
解:(1)CH2=CHCH2CCHHClHgCl2ClCH3CHCH2CCH
双键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其电子云的s成分小于采取sp杂化的叁键碳,离核更远,流动性更大,更容易做为一个电子源。
所以,亲电加成反应活性:C=C>CC
H2(2)CH2=CHCH2CCHCH2=CHCH2CH=CH2
Lindlar解释:在进行催化加氢时,首先是H2及不饱和键被吸附在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上,而且,叁键的吸附速度大于双键。
所以,催化加氢的反应活性:叁键>双键。
(3)CH2=CHCH2CCHC2H5OHKOHOC2H5CH2=CHCH2C=CH 2
解释:叁键碳采取sp杂化,其电子云中的s成分更大,离核更近,导致其可以发生亲
2核加成。
而双键碳采取sp杂化,其电子云离核更远,不能发生亲核加成。
CHCOHCH2CHCH2CCH2CH2=CHCH2CCH653(4)
O
解释:双键上电子云密度更大,更有利于氧化反应的发生。
(5)CH3CO3HO
解释:氧化反应总是在电子云密度较大处。
CH3CH2CClCH3 CH3CH2CH2CH2OHBr
解:CHCHCHCHOHH2SO43222 CH3CH2CH=CH2Br2CCl4BrCH3CH2
CHCH2Br
Cl NaOHC2H5OHClHBrCH3CH2CH=CH2CH3CH2CBrCH3
(3)(CH)CHCHBrCH323解:
(CH3)2CCHBrCH3
OH(CH3)2CHCHBrCH3(4)CH3CH2CHCl2解:CH3CH2CHCl2
(6)(CH3)3CNaOHC2H5OH(CH3)2C=CHCH3Br2 + H2O(CH3)2CCHBrCH3OH
CH3CCl2CH3
NaOHC2H5OHCH3CCH2HClCH3CCl2CH3 CH3 CH=CH2+
浓 HIICH3+
CCHCH3CH3+解释: C稳定性:3°C>2°C
CH3CH2CClCH3
BrBrCH3CH2CHCH2Br(2)CH3CH2CH2CH2OH解:CHCHCHCHOHH2SO43222∆CH3CH2CH=CH2Br2CCl4Cl NaOHC2H5OHClHBrCH3CH2CH=CH2CH3CH2CBrCH3
(3)(CH)CHCHBrCH323解:
(CH3)2CCHBrCH3
OH(CH3)2CHCHBrCH3(4)CH3CH2CHCl2解:CH3CH2CHCl2NaOHC2H5OH(CH3)2C=CHCH3Br2 + H2O(CH3)2CCHBrCH3OH
CH3CCl2CH3
NaOHC2H5OHCH3CCH2HClCH3CCl2CH3
(十六)由指定原料合成下列各化合物(常用试剂任选):
(1)由1-丁烯合成2-丁醇
解:CH3CH2CH=CH2H2SO4OSO2OHCH3CH2CHCH3(1)B2H6(2)H2 O2 ,OH-H2O∆OHCH3CH2CHCH3
(2)由1-己烯合成1-己醇解:CH3CH2CH2CH2CH=CH2CH3CH2CH2CH2CH2CH2OH CH3(3)CH3C=CH2CH3ClCH2CCH2
OCH3ClCH2C=CH2CH3ClCH2CCH2
O2C2H5BrCH3解:CH3C=CH2Cl2(1mol)500 CoCH3CO3H(4)由乙炔合成3-己炔解:HCCH2NaNH3(l)NaCCNaCH3CH2CCCH2CH3
(5)由1-己炔合成正己醛解:CH3CH2CH2CH2CCH(1)B2H6(2)H2O2 ,OH-OHCH3CH2CH2CH2CH=CH
CH3(CH2)3CH2CHO
(6)由乙炔和丙炔合成丙基乙烯基醚
解:CH3C HCCHKOH ,∆CHH2P-2CH3CHCH2(1)B2H6(2)H2O2 , OH-CH3CH2CH2OH
CH3CH2CH2OCH=CH2
CH3(CH2)5CH3CHC(CH2)4CH3CH2=CHCH=CH(CH2)2CH3C H2=CH(CH2)CH=CHCH3CH3(CH2)4CH3CHC(CH2)3CH3CH2=C H(CH2)3CH3CH3CH=CHCH=CHCH3Br2/CCl4或KMnO4xBr2/CCl4或KMnO4裉色裉色裉色Ag(NH3)2NO3灰白色沉淀xx顺酐∆白色沉淀xx裉色裉色裉色Ag(NH3)2NO3灰白色沉淀xx顺酐∆x白色沉淀(1)CH3CH2CHCH2CH
3(2)
HC=CCH2HCH3
(3)
CH3Cl
NO2CH3
CH3(4)
(5)
ClCOOH
(6)
CH3
CH3CH3(7)
OHOHCH3
(9)
ClNH
2(8)
BrSO3HSO3H
COCH3解:(1)3-对甲苯基戊烷
(2)(Z)-1-苯基-2-丁烯
(3)4-硝基-2-氯甲苯
(4)1,4-二甲基萘
(5)8-氯-1-萘甲酸
(6)1-甲基蒽
(7)2-甲基-4-氯苯胺
(8)3-甲基-4羟基苯乙酮
(9)4-羟基-5-溴-1,3-苯二磺酸(1)
+ ClCH2CH(CH3)CH2CH3AlCl3AlCl3CH3CCH2CH3
CH3(2)(过量)+ CH2Cl2HNO3CH2NO2+(主要产物)
(3)
H2SO4
NO2
(4)(5)(6)(7)(8)(9)
HNO3 , H2SO40 CBF3oO2N+OH+CH2OCH2AlCl3CH2O , HClZnCl2CH2CH2OH CH2CH2CH2Cl
CH2CH2CH2CH2CH2CH3(CH3)2C=CH2HFK2Cr2O7H2SO4(1 )KMnO4(2)H3O+COOHC2H5BrAlCl3C(CH3)3C2H5C(CH3)3 (CH3)3CCOOH
OOCHCH2O(10)CH=CH2(11)O3ZnH3O+CHO + CH2O 2H2PtCH3COClAlCl3COCH3
(12)CH2CH2CClOAlCl3
O(13)CH2CH2C(CH3)2HF
OHOO(14)+OAlCl3C(CH2)2COOH
O(A)Zn-HgCH2(CH2)2COOHHCl
(B)(15)F+CHAlCl32ClCH2F
(16)
CH2CH3NBS , 光CClCHCH43KOHBr CH=CH2BrBr 2CCl4CHCH2
Br写出下列各化合物一次硝化的主要产物:
(1)NHCOCH3
(2)
N(CH
3)3H3COCH3
NO2CH3(4)CH3
(5)
NO2
H3CCOOH
(3)
(6)
NO2(7)
CF3Cl
(8)
(9)
CH3NO2 CH3OCH3(10)
(11)
NHCOCH3
(12)SO3H
C(CH3)3(13)
(14)
CH3CH3CO高温低温
(16)
CH(CH3)2
(15)
COOCH3 NO2CO
(18)(17)HC3NHCOCH3
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其进行硝化反应的难易次序排列:
(1)苯、间二甲苯、甲苯
(2)乙酰苯胺、苯乙酮、氯苯
解:(1)间二甲苯>甲苯>苯
解释:苯环上甲基越多,对苯环致活作用越强,越易进行硝化反应。
(2)乙酰苯胺>氯苯>苯乙酮
解释:连有致活基团的苯环较连有致钝集团的苯环易进行硝化反应。
对苯环起致活作用的基团为:—NH2,—NHCOCH3且致活作用依次减小。
对苯环起致钝作用基团为:—Cl,—COCH3且致钝作用依次增强。
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进行一元溴化反应的相对速率,按由大到小排列。
(1)甲苯、苯甲酸、苯、溴苯、硝基苯
(2)对二甲苯、对苯二甲酸、甲苯、对甲基苯甲酸、间二甲苯解:(1)一元溴化相对速率:甲苯>苯>溴苯>苯甲酸>硝基苯
解释:致活基团为—CH3;致钝集团为—Br,—COOH,—NO2,且致钝作用依次增强。
(2)间二甲苯>对二甲苯>甲苯>对甲基苯甲酸>对苯二甲酸
解释:—CH3对苯环有活化作用且连接越多活化作用越强。
两个甲基处于间位的致活效应有协同效应,强于处于对位的致活效应;—COOH有致钝作用。
(1)CH2NO2HSO24HNO3CH2NO2NO2
解:错。
右边苯环由于硝基的引入而致钝,第二个硝基应该进入电子云密度较大的、左边的苯环,且进入亚甲基的对位。
(2)+ FCH2CH2CH2ClAlCl3CH2CH2CH2F
+解:错。
FCH2CH2CH2在反应中要重排,形成更加稳定的2º或3º碳正离子,产物会异构化。
即主要产物应该是:
CH3CH CH2FCH3CH CH2ClNO2Zn-Hg
若用BF3作催化剂,主要产物为应为HNO3NO2CH3COClAlCl3NO2CCH3OHCl(3)H2SO4CH2CH3 解:错。
① 硝基是致钝基,硝基苯不会发生傅-克酰基化反应;
② 用Zn-Hg/HCl还原间硝基苯乙酮时,不仅羰基还原为亚甲基,而且还会将硝基还原为氨基。
(4)+ ClCH=CH2AlCl3CH=CH2 解:错。
CH2=CHCl分子中-Cl和C=C形成多电子p—π共轭体系,使C—Cl具有部分双键性质,不易断裂。
所以该反应的产物是PhCH(Cl)CH3。
用苯、甲苯或萘等有机化合物为主要原料合成下列各化合物:
(1)对硝基苯甲酸
(2)邻硝基苯甲酸
(3)对硝基氯苯
(4)4-硝基-2,6二溴甲苯(5)
COOH
(6)
CH=CHCH3
SO3H(7)
(8)
BrCOOHNO2
NO2O(9)
(10)
H3CCO
O
CH3解:(1)HNO3H2SO4CH3KMnO4COOH
NO2(2)
NO2CH3CH3NO2H2O/H+180
CoCH3H2SO4CH3HNO3H2SO4COOHNO2KMnO4NO2 SO3HSO3HCl(3)Cl2 , Fe∆HNO3H2SO4Cl
CH3(4)HNO3H2SO4CH3Br2 , Fe∆BrNO2CH3Br
NO2OONO2(5)2Zn-HgHClOO
∆COOHAlCl3COOH
CH2=CHCH2ClAlCl3(6)
NaOHC2H5OHCH2CH=CH2HClCH2CHCH3Cl
CH=CHCH3HNO3
H2SO4160 CoSO3H(7)H2SO4CH3(8)浓H2SO4NO2CH3Br2FeNO2CH3Br混酸O2N∆CH3Br
SO3HH2O/H+180 CoSO3HCH3BrSO3HBrCOOHNO2 O2NCH3BrKMnO4O2N
(9)
OO2V2O5 , ∆OOH2SO4AlCl3∆(-H2O)O
O(10)
PhCH3AlCl3CO2HOCH3KMnO4COOHSOCl2COCl
H3CCO
Cl(1)CH3HHCCCH3
(2)BrBrCH2Cl(3)
BrCH2C=CHClBr1-氯-2,3-二溴丙烯CH2ClCH3
(6)
(2S,3S)-2-氯-3-溴丁烷CH2Br(4)
顺-1-氯甲基-2-溴环己烷Cl
(5)Cl1-溴甲基-2-氯环戊烯2-甲基-4-氯苯氯甲烷CH3CHCHCH3Br
2-苯-3-溴丁烷原因:顺式异构体具有弱极性,分子间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力增加,故沸点高;而反式异构体比顺式异构体分子的对称性好,它在晶格中的排列比顺式异构体紧密,故熔点较高。
写出1-溴丁烷与下列化合物反应所得到的主要有机物。
(1)NaOH水溶液(3)Mg,纯醚(5)NaI(丙酮溶液)(7)CH3CCNa(9)C2H5ONa,C2H5OH(11)AgNO3,C2H5OH(2)KOH醇溶液(4)(3)的产物+D2O(6)(CH3)2CuLi(8)CH3NH2(10)NaCN(12)CH3COOAg
解:(1)CH3CH2CH2CH2OH(3)CH3CH2CH2CH2MgBr(5)CH3CH2CH2 CH2I(7)CH3CH2CH2CH2CCCH3(9)CH3CH2CH2CH2OC2H5(11)C H3(CH2)3ONO2+ AgBr(2)CH3CH2CHCH2
(4)CH3CH2CH2CH2D(6)CH3CH2CH2CH2CH3(8)CH3CH2CH 2CH2NHCH3(10)CH3CH2CH2CH2CN(12)CH3(CH2)3OOCCH3+ AgBrO(1)CH3CH3CCH2ICH3CH3COOAgOCCH3CH3CCH2CH3+C H3CH3(主要产物)
CH3OCCH2OCCH3 CH3(次要产物)NaI(2)BrBrBr丙酮BrI
H3C(3)
H3CNaCNH+H3CCH3CH3CH3HHHDMFHHCNHH
(主要产物)(次要产物)(4)CH3HHBrDHNaOC2H5C2H5OHCH3H(R)-CH3CHBrCH2CH3(5)(6)HOCH2CH2CH2CH2ClCH3O-(S)-
CH3CHCH2CH3OCH3
NaOHH2OO
CH3(7)(S)BrCH3CN-
COOC2H5HOBr(S)(S)HCNCOOC2H5COOC2H5
COOC2H5SN2NCCHCH3C2H5OC#解释:HH3CCCN-NCCBr HCH3(S)
NH3(8)CH3CH2CH2BrCH3CH2CH2NH2
NaNH2CH3CH=CH2(9)BrCH3(CH2)2CHCH3NaOHCH3CH2C H=CHCH3 + CH3CH2CH2CH=CH2 + CH3CH2CH2CHCH3OH(10)F(11)Mg纯醚NaCN
BrCH2IFMgBrCH2CN
CH3(CH2)3Li(12)
Ph(13)HPhLiBrICH3Cl2hνBrI(A)BrHgSO4dil
H2SO4Br2hνBrHCCNaCH2ClICH2CCH(B)OICH2CCH3(C)CHCH3( A)BrNaOHC2H5OH(14)ClCH2CH3ClClCH=CH2(B)
HBr过氧化物
ClCH2CH2Br(C)CH3ONaCH3OHNaCNClCH2CH2CN(D) Br(15)ClClNO2ClOCH3NO2(A)Br2FeClOCH3NO2(B)
(16)
PhCH2ClClCH2ClMg纯醚ClCl(A)CH2MgClHCCHCH2CH2Ph(B)CH3+ HC(C)CMgCl(D)Cl 在下列每一对反应中,预测哪一个更快,为什么?
(1)(A)(CH3)2CHCH2Cl + SH--(B)(CH3)2CHCH2I + SH(CH3)2CHCH2SH + Cl-(CH3)2CHCH2SH + I-解:B>A。
I-的离去能力大于Cl-。
CH3(2)
CH3CH3CH2CHCH2CN + Br-
(A)CH3CH2CHCH2Br + CN-(B)CH3CH2CH2CH2CH2Br + CN-CH3CH3CH2CHCH2Br CH3CH2CH2CH2CH2CN + Br-解:B>A。
中β-C上空间障碍大,反应速度慢。
(3)(A)CHCH=CHCHCl + HO322 CH3CH=CHCH2OH + HCl CH2=CHCH2CH2OH + HCl+(B)CH2=CHCH2CH2Cl + H2O++解:A>B。
C稳定性:CH3CH=CHCH2 >CH2=CHCH2CH2(4)(A)(B)CH3CH2OCH2Cl+ CH3COOAgCH3COOH CH3COOCH2CH3COOHOCH2CH3+AgClCH3OCH2CH2Cl+ CH3COOAg
CH3COOCH2CH2解:A>B。
反应A的C+具有特殊的稳定性:OCH3+AgCl
CH3CH2OCH2(5)(A)CH3CH2CH2Br + NaSHCH3CH2OCH2CH3CH2CH2SH + NaBr CH3CH2CH2OH + NaBr(B)CH3CH2CH2Br + NaOH解:A>B。
亲核性:SH>OH。
CH3OH(6)(A)CH3CH2I+SH---
CH3CH2SH+I(B)CH3CH2I+SH-DMF解:B>A。
极性非质子溶剂有利于SN2。
(P263)
(八)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照对指定试剂的反映活性从大到小排列成序。
(1)在2%AgNO3-乙醇溶液中反应:
(A)1-溴丁烷
(B)1-氯丁烷
(C)1-碘丁烷
(C)>(A)>(B)(2)在NaI-丙酮溶液中反应:
(A)3-溴丙烯
(B)溴乙烯
(C)1-溴乙烷
(D)2-溴丁烷
(A)>(C)>(D)>(B)(3)在KOH-醇溶液中反应:
CH3(A)CH3CBr(B)CH3CH2CH3CH3CHCHCH3Br(A)>(B)>(C) AgNO3CH3(C)CH3CHCH2CH2Br
CH2=CHClCH3CH2CH2BrCH3CCHCuCl /NH3xx/ 醇xAgBr(浅黄色沉淀)(A)
∆CH3CCCu(砖红色沉淀)Cl
(C)
Cl
Cl解:
(B)(A)(B)(C)(1)解AgNO3C2H5OHAgClAgClAgClCH2ClKOH醇立刻出现沉淀加热出现沉淀放置片刻出现沉淀CHCH2ClCl2高温CH3CHCH3BrCl
:
Cl2CCl4CH3CHCH3Br(2)解CH3CH=CH2CH2CH=CH2ClCH2ClCHCH2ClCl
CH3CH3C=CH2CH3
:
H3CBr2FeH3CBrMg纯醚H3CMgBr(1)(CH3)2C=O(2)H2O/H+ OHCH3CCH3CH3H2SO4∆CH3CH3C=CH2 CH3或:H3CBr2FeH3CBrCH2=C2CuLiCH3C=CH2 CH3
(3)CH3CH=CH2CH2CH=CH2
BrMgBr解:CHCH=CHNBS32hνCH2CH=CH2CHCCH=CH2Na液NH3CH2CH=CH2
(4)CHCHC2H5CCCH=CH2
CuCl-NH4Cl解:2CHCHNaCCCH=CH2
CH3CH2BrC2H5CCCH=CH2
CH2CH2HBrCHCH(5)CHH2lindlarCH3CH2Br
OCHCH2Na液NH3HH5C2CCNaCC2H5H
Na/液NH3解:CHNaC2CH3CH2BrC2H5CCC2H5
C2H5HHC=CC2H5CH2CF3CO3HOHH5C2DCH3
MgCCC2H5H
(6)解: CH2HClClMgClCH3D2ODCH3
CH3纯醚由1-溴丙烷制备下列化合物:
(1)异丙醇
解:CHCHCHBr322(2)1,1,2,2-四溴丙烷解:CHCHCHBr322NaNH2KOH醇OHCH3CH=CH2H2SO4H2OCH3CHCH3
KOH醇CH3CH=CH22Br2CCl4Br2/CCl4BrBr
CH3CHCH2BrBrCH3CCH
BrBrBrCH3C=CH2 ∆(3)2-溴丙烯CH3CCH解:由(2)题得到的CH3C(4)2-己炔
解:CH3CH2CH2Br
CHHBrKOH醇Br2/CCl4NaNH2∆CH3CCH[参见(2)]
CH3CCHNa液NH3CH3CC-Na+KOH醇CH3CH2CH2BrCH3CCCH2CH2CH3
(5)2-溴-2-碘丙烷解:CH3CH2CH2BrBr2/CCl4NaNH2∆BrCH3C=CH2CH2CH2 HBr过氧化物CH3CCH[参见(2)] BrCH3CCHCH3CH=CH2HBrHICH3CCH3
I(1)
CH2NBShν解:CH3CH=CH2BrCH2CH=CH2Zn∆BrCH2CH2CH2Br
CH2CH2CH2(2)
CH3CH3CH3CH=CH22HBrCH3CHCHCH3Br解: 2 CH3CH=CH22 CH3CHCH3Zn∆CH3CH3CH3CHCHCH3
(3)C2H5BrCH3CH2CH=CH2
解:C2H5Br+CHCNaC2H5CCHC2H5C2H5
H2lindlarCH3CH2CH=CH2
(4)解OCH3CClAlCl3,C6H5NO2:
COCH3Zn-HgHClCH2CH3
C2H5C2H5
BrBr2FeCH2CH3Cu∆
由苯和/或甲苯为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其他试剂任选):
(1)OCH2NO2CH2O+HCl
CH2Cl 解:ZnCl2ClCl2FeH2SO4ClHNO3H2SO4ClNO2NaOHH2OONaNO2S O3H
∆SO3HSO3HOHH2SO4/H2O180
CoNO2C6H5CH2ClNaOHOCH2NO2
O(2)ClCBr
Cl解:Cl2Fe
CH2ClCH2O+HClZnCl2Br2FeCH2ClC6H5ClAlCl3ClCH2Br
Br2 Cl2∆ or hνClClCClBrNaOH/H2OOClCBr
或者:ClCH2BrMnO2H2SO4 , H2OOClCBr
CH2CN(3)NO2Br
解:
CH2ClCH2O + HClZnCl2 , 66 CoCH2Cl混酸FeCH2ClNO2NaCNBrCH2CNNO2Br
Br2BrH(4)解HC=CCH2Ph
:PhCH22 PhCH2Cl + NaCCNa
PhCH2CCCH2PhH2lindlarHC=CPhCH2HCH2Ph
第五篇:西南大学(有机化学)
西南大学(有机化学)单项选择题1、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氨基酸
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葡萄糖
3、E.、5、6、下列方法中,()可以使糖的碳链增长。
佛尔递降法芦福递降法克利安尼氰化增碳法
碳二亚胺法
7、请对下列分子进行合理的切断,并写出其合成子()
8、9、写出对氨基苯乙酮的结构()
10、胡萝卜素类化合物广泛地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的脂肪内,属于___萜化合物。
二单三四
11、下列氨基酸中,()不属于必需氨基酸。
蛋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赖氨酸
12、下列基团中____不能用来保护羟基
THP(四氢吡喃基)
对甲氧基苄氧基甲基p-MeOC6H4CH2OCH2―简写为PMBM
硅保护基,例如三乙基硅基(TES)苄基
13、下列反应中,(Aldol缩合反应)不属于周环反应。
14、判断题
15、芳香胺的碱性比氨强。
A.√
B.×
16、乳糖用酸水解,得一分子D一半乳糖和一分子D一葡萄糖酸。
A.√
B.×
17、氨基酸的熔点很高,多数氨基酸受热分解而不熔融。
A.√
B.×
18、胺很容易氧化,特別是芳香胺,大多数氧化剂使胺氧化成焦油状的复杂物质,但是过氧化氢、过酸能使三级胺氧化为氧化胺。
A.√
B.×
19、羧酸比酰卤、混合酸酐或活泼酯都活泼,因为一X,一OR(R 中有吸电子基),一OCOOR,都是比一OH较好的离去基团。
A.√
B.×
20、Hinsberg反应可用于分离鉴别一级胺、二级胺和三级胺。
A.√
B.×
21、喹啉、异喹啉是三级胺,具有碱性。
A.√
B.×
22、Fehling试剂或Benedict试剂常与醛糖及酮糖反应产生氧化亚铜红色沉淀,这类糖称为还原糖。
A.√
B.×
23、氨具有棱锥形的结构,氮用sp3杂化轨道与三个氢的s轨道重叠,形成三个sp3-s σ键,成棱锥体。
A.√
B.×
24、A.√ B.×
25、吡咯的α-C、β-C和N上均能发生质子化反应。
而实际上,N 上的质子化是主要的。
A.√ B.×
26、氨具有平面的结构,氮用sp2杂化轨道与三个氢的s轨道重叠,形成三个sp2-s σ键,成平面结构。
A.√
B.×
27、卤代烷与氨或胺的反应,称为Hofmann烷基化反应,是制备纯净的一级胺的好方法。
A.√
B.×
28、凡是具有游离氨基的氨基酸水溶液和水合茚三酮反应时都能生成一种黄色的化合物,反应十分灵敏,是鉴定氨基酸最简便的方法。
A.√
B.×
29、A.√ B.×
30、苯炔是一个高度活泼的亲双烯体,能与大多数1,3-二烯类化合物发生Diels-Alder反应即双烯反应。
A.√
B.×
31、所有属于4n+2体系的共轭多烯在基态时的HOMO也都有相同的对称性,加热时必须采取对旋关环的方式。
同样,它们在激发态时的HOMO也都有相同的对称性,所以光照时,必须采取顺旋关环的方式。
A.√
B.×
32、脯氨酸是碱性氨基酸。
A.√
B.×
33、苯并五元杂环的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在杂环的C-2位上发生。
A.√
B.×
34、萜类化合物可以看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戊二烯分子,以头尾相连的方式结合起来的。
A.√
B.×
主观题
35、氨基酸中的手性碳原子可以用R、S构型法标记,但与糖一样,更习惯用D或L构型法标记。
天然的氨基酸多数是_____的。
参考答案:L构型
36、在合成多肽时,一些侧链的基团需要保护起来,特别是巯基,很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是用______将它保护起来。
参考答案:苯甲基
37、参考答案:
38、完
成下
列参考答案:
39、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40、参考答案:
反
应
41、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42参考答案:
43、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44、完成下列反应式:、参考答案:
45、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46、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47、参考答案:
48、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49、蒎烯中有一个不稳定的四元环,很容易发生______,使碳架发生改变。
参考答案:
碳正离子的重排
50、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51、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52参考答案:
53、参考答案:
54、完
成下参考答案:
列、反
应
55参考答案:
56、Edman方法中,用______和N端的氨基反应,生成苯氨基硫代甲酸衍生物。
参考答案:异硫氰酸苯酯
57、用于保护氨基的两个最重要的化合物是______和______。
参考答案:
氯代甲酸苯甲酯;氯代甲酸三级丁酯
58、____被认为是最小的一个蛋白质。
参考答案:胰岛素
59、参考答案:
60、D-葡萄糖及______互为C-2差向异构体。
、参考答案: D-甘露糖
61、参考答案:
62、Sanger方法是利用氨基和______发生芳香亲核取代反应。
参考答案:
2,4-二硝基氟苯(DNP)
63参考答案:
64、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65、D-葡萄糖与D-甘露糖可通过_____转变为D-果糖。
参考答案:
不对称差向异构化
66、参考答案:
67、为什么吡啶具有碱性?
参考答案:
吡啶环上的碳原子与氮原子均以sp2杂化轨道成键,每个原子上有一个p轨道,p轨道中有一个p电子,共有6个[符合(4n+2)]个p 电子形成环状封闭的共轭体系具有芳香性。
氮原子上还有一个sp2杂化轨道,被一对电子占据,未参与成键,可以与质了结合,所以吡啶具有碱性。
68、以甲苯为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
参考答案:
69、试写出LiAlH4还原酯的机理。
参考答案:
70、三甲胺的分子量比二甲胺大,但其沸点比二甲胺低,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三甲胺分子氮上没有氢,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二甲胺分子氮上有一个氢原子,可与另一
分子氮形成分子间氢键,沸腾要破坏氢键,故沸点较三甲胺高。
71、为什么氨基酸的熔点很高?
参考答案:
氨基酸分子中既有碱性基团——氨基,又有酸性基团——羧基,所以分子以内盐(internal salt)的形式存在,即氨基酸以两性离子的形式存在。
由于两性离子间静电引力较强,所以
氨基酸的熔点很高,多数氨基酸受热分解而不熔融。
72、如何进行淀粉的鉴别?
参考答案:
最常用的鉴定淀粉的方法,就是遇碘后变为蓝色。
这是由于直链淀粉形成一个螺旋后,中
间的隧道恰好可以装入碘的分子形成一个蓝色的络合物。
73、简述硝基苯的结构特征。
参考答案:
硝基化合物中的氮原子呈sp2杂化、其中两个sp2杂化轨道与氧原子形成σ键。
另一个sp2杂化轨道与碳形成σ键。
未参与杂化的p 轨道与两个氧原子的p轨道形成共轭休系,因此
硝基的结构是对称的。
硝基苯中,硝基氮、氧上的p轨道与苯环上的p轨道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共轭体系。
因此,硝基苯是一个平面结构。
74、什么是葡萄糖的变旋现象?
参考答案:
一个有旋光的化合物,放入溶液中,它的旋光度逐渐变化,最后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值,这种现象称为变旋现象(mutamerism)。
75、由指定的原料及不超过五个碳的有机原料和必要无机试剂合成下列化合物
参考答案: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