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38诗歌鉴赏语言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XX •成都三诊)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生查子
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1)请对“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中的“长”和“少”加以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下片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情意的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x •辽宁省实验中学模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听流人①水调子②
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
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
②水调子:水调歌。
(1)这首诗一、三两句同为写景,而写法和作用不同。
请作简要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断弦”这一细节表现了丰富的内容,请作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X •新课标全国卷n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年—约923年):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x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
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5.(xx •陕西省五校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注】,孤飞自可疑。
【注】矰(z e ng):短箭。
缴(zhu o ):系箭的丝绳。
(1)这首诗全篇皆实写“孤雁”,作者是怎样突出孤雁之“孤”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说说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对孤雁有怎样的感情,又借孤雁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1)题目为“夜雨”,但全曲却无一个“雨”字,作者是如何写“雨”的?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xx •潍坊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平乐
白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
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
片闲云。
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1)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析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
卢汝弼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1)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称这首诗“语意新奇,韵格超绝”,结合诗歌的第一、二句,找出生动传神的两个字,并加以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这首诗虽题名含“怨”,却毫无边怨哀叹之情,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题反思:
天天练38诗歌鉴赏(语言篇)
1.(1) “长”字意蕴丰富。
一是关山长,表明距离的遥远。
二是魂梦长,表示思念的绵长。
“少”字具有暗示性,书信、消息少,暗含着思念的频繁与分离的痛苦。
距离的遥远、思念的绵长,与书信、消息的稀少,形成反差,凸显了词人寂寞孤单之情。
(2)相同:都通过想象,表达怀人思归之情。
不同:①晏词直抒胸臆,表达“离别实在太难,不如相逢团聚好”的真情,表意直率,明白如话。
②李诗委婉曲折,通过想象中的重聚反衬今夜的孤寂,表达了诗人期盼重聚的思念之情,表意深婉,含蓄隽永。
诗歌鉴赏:这首词抒写相思怀远之情。
上片怀旧。
以“关山”总领词人怀归思亲之根由。
词人远涉关山,突感孤单寂寞,魂牵梦系于家中亲人,欲归不得,遂怨关山太长。
词人频繁思念家中亲人,遂怨书信、消息太少。
以痴语写真情。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写词人闷时对镜,见两鬓青青,正是青春华茂,遂觉远离家乡实为虚耗青春,感叹满头青丝的自己恐要为相思变老。
下片梦归,纯由想象生发。
词人怀归情切,于是“归梦碧纱窗”,向亲人倾诉衷肠:离别实在太难,不如相逢团聚好!词人的至性痴情表露无遗。
此词表意直率,明白如话,平淡中蕴含深厚韵味。
2.(1)①第一句用孤舟、微月和枫林三个意象构成凄清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或为筝曲的演奏提供了典型环境)。
②第三句,“千重万重雨”不仅写岭色,也兼形筝声,
“千重”“万重”的重叠,暗示了音乐的繁促,也暗示了弹筝“流人”的复杂心绪。
(2)①断弦反映了筝曲的激越。
前句“岭色千重万重雨”是筝曲创造出来的音乐形象,想象瑰丽,表现音乐的繁促酣畅,“断弦”表明这种激越达到了琴弦的极限。
②断弦表现了
弹筝人的忘情。
弹筝人创造着音乐形象,又被自己创造的音乐形象感动,心潮澎湃,不能自
已,拨断了琴弦。
③断弦也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
正因为筝曲激越,乐人倾情演奏,乃至“断弦”,才深深打动了客心。
3.(1)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
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2)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
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诗歌鉴赏:这首诗是作者客居闽地时所作,当时唐朝已亡,诗歌旨在抒发对唐王朝的怀
念之情。
首联描写了春残飞红、夜雨初晴的景象,再加上他乡为客,于是作者忆起阔别已久
的帝京长安。
“忆咸京”三字领起下面的三联。
颔联,抒写对帝京美好春光的回忆,因为作者是带着曾经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忆,所以即使是残春,这长安的晨昏与草木也带着几分暖
意。
颈联,具体写作者客居馆舍中的寂寞。
尾联,写作者表示要保存好珍贵的朝帽,言外之意是绝不做异姓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全诗由“旅舍”“残春”总起,三、四句承“残春”,五、六句承“旅舍”,七、八句收束,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4.(1)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
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 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颓内心的悲凉,寄
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诗歌鉴赏:本词上片写景。
独摇一叶扁舟,月夜归来,行云舒卷,风湿露重,月照沙水,白茫茫一片,迷失了归路。
于是索性仰卧扁舟,看天上银河横亘,月色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
景色清幽深邃,气象恢宏,引人遐思,为下片的抒怀做了铺垫。
下片抒情。
青天万古如斯,而人
世多变。
本想一醉方休,不料醉中闻鸡起舞。
舞罢,沙溪潮落,秋江凄冷。
作者由青天的不变,联想到人世的风云变幻。
自己立志报国,效法祖逖闻鸡起舞,怎奈形单影只。
“起舞闻鸡”借用祖逖的典故,抒写壮志雄心。
末句“潮落秋江冷”以景结
情,表达作者面对国势衰颓内心的悲凉和壮志难酬的幽怨。
5•示例:(1)①首联用“行”与下句中的“独”形成对比,突出孤雁之“孤”。
②颔联通过孤雁在暮雨中的动作、神情等,突出其“孤”。
失群之雁,声音凄厉,呼寻伙伴。
面对芦叶萧萧的池塘,影单心怯,几度盘旋,欲下未下,迟疑畏惧。
③颈联,通过环境渲染来衬托其形单影只,突出其“孤”:月冷云低,孤雁就是在这样一个昏暗、压抑、恐怖的环境中飞行。
(2)最后两句写出了作者对孤雁的安慰与担忧:孤雁未必会遭暗箭,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在安慰孤雁的同时也透露出对孤雁处境的担心。
6•示例:(1)作者用间接描写的手法,通过写“夜雨”落在梧桐叶、芭蕉叶上的声音,使人自然联想到滴滴答答的夜雨。
(2)曲子开头两句写雨打梧桐、芭蕉,营造了孤寂惆怅的氛围;其后三句写三更梦醒时分灯已燃尽、棋未收等场景,抒写了作者的孤独寂寞、愁肠百转的心理状态,表达了漂泊的孤苦与对家乡的思念;最后三句写二老为游子担忧,实则是写游子对双亲的思念。
7. (1)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平易晓畅。
词中“浑过了”“老夫” “恋杀”“青山未必留人”等口语化词句,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
(2)①“朱颜渐老”“白发添” “浑过了”表达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
②通过描写生活环境“江南地迥无尘”和以“闲云”自比,表达了作者洒脱闲逸、恬淡自在的人生
态度。
诗歌鉴赏:上阕慨叹时光的倏忽,转眼之间,青春已逝,迟暮之年已匆匆到来。
前两句语言平实自然,但欠意象与内蕴;第三、四句立即作了恰如其分的补充,“桃李春风浑过了”
不啻是“朱颜渐老”的内蕴,“桃李春风”这带有模糊性的美的意象,易使人产生丰富而美
丽的联想。
“浑过了”中的“浑”字看似俚俗,实则意蕴甚丰,把一切的一切全部白白流走
了的惆怅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者又将“桑榆”与“残照”连用,描绘出一幅夕阳西沉、斜晖照在桑榆之间的景象,这样就把人生的暮年晚境作了富有视觉性的象征性的表述。
下阕
表达遁世之情。
首句“江南地迥无尘”即指作者寓居金陵的隐逸生活。
“老夫一片闲云”进
一步表达了作者晚年那种超脱、豁达的心境,他把自己比作一片自由自在地飘于天际的“闲
云”。
“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二句是此词的点睛之笔。
作者忘情于青山,表现了
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钟情;然而人的生命毕竟是短暂的,与山相比,人生不过是流星划过长
空的一瞬,因此青山即使有情而欲留人在,也“未必”能把人常留于怀抱之中。
& (1) “透”“更”二字。
①“透”,风吹飞雪,雪借风势,穿透刀瘢。
边疆将士身经百战,留下累累瘢痕,其艰险痛苦情形已不言而喻;该字写出负伤过的将士仍在守戍的岗位
上继续冲风冒雪的情形,所以该字又不单写风雪本身,而是说风从已有的刀瘢处透进去,加
倍写出戍边将士的艰辛。
②“更”字,增加“寒”字的分量,此句化用了古乐府“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句,极言边塞的苦寒。
(2)①“半夜火来知有敌”,是说烽火夜燃,响起敌人夜袭的警报。
“一时齐保贺兰山”,是这首小诗诗意所在。
“一时”,言同时,无先后;“齐”,言共同,无例外,形容闻警后将士们在极困难的自然条件下,同仇敌忾的豪情。
②诗歌前两句对北地的严寒的描写,也正
为下文表现将士们的不畏艰苦蓄势。
所以这是一首高扬英雄主义,充满积极乐观精神的小诗。
诗歌鉴赏:这是一首写卫戍将士奋起守土卫国的小诗。
首句写北风吹飞雪,穿透将士身
上的累累瘢痕。
负伤过的将士仍在继续顶风冒雪,冲锋陷阵,风雪从已有的刀瘢处透进去,加倍写出戍边将士的艰苦。
次句由古乐府“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句化来,加一“更”字,以增其“寒”字的分量。
这两句对北地的严寒做了极致的形容,为下文蓄势。
第三句写
烽火夜燃,传来敌人夜袭的警报。
结句写闻警后将士们在极困难的自然条件下团结一致,共
同奋起对敌。
全诗格调急促高亢,表现了将士们的不畏艰苦;题名中有“怨”,而毫无边怨
哀叹之情,正是一首歌唱英雄主义,充满积极乐观精神的小诗。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39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篇
1.(XX •开封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后游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杜甫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曾一度到新津(今属四川),写了《游修觉寺》,第
二次游修觉寺即写了这首《后游》。
其时,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而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
(1)全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诗看,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试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多令
吴文英①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谩②长是、系行舟。
【注】①吴文英:号梦窗,南宋词人。
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②谩:空,徒劳。
(1)“燕辞归、客尚淹留”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词人生“愁”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陈子昂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③,惟留汉将功。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
何年。
【注】 ①春秋时魏绛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
②六郡雄:赵充国,汉代名将,
号称“六郡雄杰”。
③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曾经大破匈奴北单于, 又乘胜追击,登上燕 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第一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子昂的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堂成
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注】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
【注】 桤林:桤木林。
桤,读 q i,桤木,一种落叶乔木。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湘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联系全诗的情感,对尾联“湘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作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①楼。
思归若汾水②,无日不悠悠。
【注】 ①故国:故乡。
②汾水:汾河,流经太原。
(1) 颈联“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二句,自显其妙,请简要分析。
①。
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回答冋题。
秋怀
[金]元好问①
凉叶萧萧散雨生,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花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头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注】①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金末元初诗人,曾在金朝为官,金亡不仕。
本诗
为寓居异乡时所写。
(1)简析诗歌首联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诗歌后两联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重游晋祠①题壁
[清]朱彝尊②
十里浮岚山近远,小雨初收,最喜春沙软。
又是天涯芳草遍,年年汾水看归雁。
系马青松犹在眼,胜地重来,暗记韶华变。
依旧纷纷凉月满,照人独上溪桥畔。
【注】①晋祠:位于今山西太原。
②朱彝尊:浙江秀水(今嘉兴)人。
(1)全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画线的句子是如何运用衬托手法的?请简要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题反思:
天天练39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篇)
1.示例:(1)①拟人。
颔联写自从上次游览后,江山好像在那儿“忆”着“我”,等待着“我”的再游,花也绽开笑脸,柳也舞动腰肢,欢迎“我”再度登临,这里诗人将
“花”“柳”等拟人化,生动形象,别具情味。
②反衬。
诗人以这种江山有情、花柳无私的美景衬托世态的炎凉、人世间的无情和偏私,以乐景写哀情,益增其哀。
(2)①诗歌前三联通过描写寺桥有情、花柳无私、原野浸润、沙地暄暖等美好情景,表达了诗人再度游览时的喜悦之情。
②通过写自然景物的有情和无私,透露出诗人对世态炎凉
的感慨。
③诗人流落西南,而此时山河破碎,民生多艰,诗人满腔愁愤,难以排遣,只好寄情山水,
尾联写愁减,实则以喜写悲,表达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2.示例:(1)对比。
将秋天燕归与自身仍在外漂泊作对比,表达了词人客居他乡不得归的
无奈、伤感之情。
(2)一是秋天凄清的景致引人愁;二是长年漂泊在外,产生乡思离愁;三是与人相别。
3.示例:(1)用典,全诗用霍去病、魏绛、“六郡雄杰”、窦宪等人的典故,肯定了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扬名塞外。
(2)《送魏大从军》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全诗语气慷慨雄壮,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扬。
《春夜别友人》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朋友间的深挚情意,离情
缠绵而不过分哀伤。
(意思对即可)
4•示例:(1)①诗歌首联从环境背景的角度交代了草堂的方位。
中间两联写草堂本身之
景:草堂隐在丛林修篁深处,似有轻烟笼罩;风吹树叶、露滴梢头的声音都能听得到;乌鸦成群飞过,燕子前来筑巢。
前三联描绘了一片清幽的景象,写出了诗人新居初定的愉悦心情。
②尾联由物及人,写诗人不过把草堂作为避乱偷生之所,懒于发《解嘲》式的牢骚,暗含了诗人的彷徨忧伤之感。
(2)①以物喻人。
诗人写“飞乌”“语燕”,实为写人,即诗人自己。
如“定新巢”,不仅是写燕子筑新巢,也贴切形象地比拟了诗人流寓西南、暂居成都的漂泊生活,把诗人在
积郁的忧伤中突然找到一丝安慰的欣喜表现得淋漓尽致。
②融情于景。
诗人在描绘乌燕“暂
止”“频来”的情景中不仅寄寓着一时的惬意心境,也透露出暂居于此的彷徨忧伤之感。
5•示例:(1)颈联写诗人渐入梦境,梦里回到远方的故乡,醒来时天已大亮。
梦境是虚写。
实写的是诗人远离故乡,书信难达。
这样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在羁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2)尾联写湘江风景优美、渔人自在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了鲜明对比。
反衬出诗人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以及对家乡自由自在的闲适生活的向往。
6.示例:⑴①对仗工稳,层意递进。
“梦绕”对“心飞”,“边城月”对“故国楼”,对仗严谨;前句写梦中思念家乡,后句写梦醒后急于归家,一个“飞”字更表达出归乡情切,层意递进。
②虚实相生,意韵丰厚。
“边城月”本是眼前景,却偏以“梦”相随;“故国楼” 实为远方物,去卩偏以“心”相依。
虚实相生,写出诗人羁旅他乡而思乡、急欲归乡的感情。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思归之心比作汾水,汾水无时无刻不在流淌,诗人的思乡情便也像汾水一样无穷无尽,比喻生动形象,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7.示例:(1)诗歌首联从触觉和听觉的角度(如答“用拟声词”“用叠音词”的手法也可)写了秋风秋雨、落叶清霜,渲染了一种寂静凄清(凄凉)的氛围,为下文写秋思乡愁作了有力的铺垫。
(2)诗歌后两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秋虫的鸣声比喻诗人的苦吟,以寒鹊的惊飞比喻诗人的惊梦,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怀乡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之深之浓。
&示例:(1)重游晋祠欣赏春天美景的喜悦之情,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之情,思念家乡的
孤独之情。
(2)以月之“凉”衬托人的感伤,以月之“满”反衬人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