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物理八下《二力平衡》教案4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7.5二力平衡 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7.5二力平衡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77c1debb68a98270fefa65.png)
第5节二力平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的力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3.理解二力平衡条件.4.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2.通过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关系,进一步体会力与运动的密切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2.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二力平衡条件.【难点】1.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2.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平衡状态和平衡力【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9,完成以下问题:1.物体处于状态,我们就称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处于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叫作平衡力.平衡3.如果物体只受到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作二力平衡.两【教师点拨】理解二力平衡要抓住两点:(1)两个力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2)物体要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知识点二二力平衡的条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9-41,完成以下问题:大小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相等,同一方向相反,且作用在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即合力为零.【合作探究】演示一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按下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实验分析纸板所受拉力关系.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1.提出问题:?2.可能与两个力的大小、方向、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猜想与假设:上有关.3.实验步骤:如图甲所示,取一块硬纸板在相对的顶点附近各开一个小孔,用细线系住,细线的另一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50g的钩码.(1)此时纸板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纸板能否静止?答:此时纸板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纸板能保持静止.(2)把纸板扭转一下,使纸板的一边与桌面平行(如图乙所示).放手后纸板还能平衡吗?答:不能继续保持平衡.(3)在其中一个钩码下端再挂一个50 g的钩码,纸板还能平衡吗?答:纸板不能继续保持平衡.4.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归纳二力平衡所需的条件是什么?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即合力为零.【教师点拨】同体等大1.平衡的两个力的特点可总结为“八个字”:、反向.、、共线2.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状态,应该理解为:原来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知识点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0-41,完成以下问题:1.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有:(1)根据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判断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2)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2.放在桌子上静止的花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桌面对它竖直向上的支持和力,二力平衡.竖直向下的重力和3.悬挂着的吊灯,受到吊线对它竖直向上的拉力,二力平衡.4.在水平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水平方向受到方向相反的牵引力和阻力,二力平衡;在竖直方向,汽车受到和路面对它竖直向上的支持竖直向下的重力力,二力平衡.【合作探究】演示二找出板状物体的重心对于形状不规则的板状物体,我们如何找出它的重心呢?答:如图甲所示是一个用细线悬挂起来的、带有重垂线的挂钩,先用挂钩挂住物体上任意一点A,把物体悬挂起来(如图乙所示).当物体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绳子的拉力与重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重心一定也在这条直线上,用铅笔在板上沿重垂线画出悬线的延长线AB.换另一点D把物体悬挂起来(如图丙所示),按照上述方法画出此时悬线的延长线DE.DE与AB交于C点,则这个物体的重心就在板上C点内部.演示三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1.请举出生活中的二力平衡的例子.答:桌子上的书本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匀速下降的电梯受到重力和电梯的支持力平衡,挂在衣架上的衣服受到重力及衣架的拉力而平衡……2.想想,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答:相同点是都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之处是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保持平衡,力之间没有时间关系;而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一般产生两个不同的效果,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演示四平衡力的作图1.静止放在桌面的水杯,请作出受力分析图.答:杯子受的支持力N与重力G二力平衡.【教师点拨】判断两个力是平衡力还是相互作用力,关键是看这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平衡力若是则为,反之则是相互作用力.【跟进训练】1.下图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2.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物体处于静止,一定不受外力B.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C.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3.一降落伞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为50 N,运动员在空中张开伞匀速直线下降,在此过程中运动员和伞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为750N,则运动员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为( C )A.750 NB.800 ND.50 NC.700 N4.如图所示,是工厂里经常使用的生产流水线示意图,工人坐在流水线旁,上一道工序完成的工件通过流水线送到下一道工序的工人面前.流水线始终在匀速移动.工件在流水线上匀速移动时,在水平方向( B )A.受到向右的摩擦力B.不受任何力C.受到向左的摩擦力D.受到的是平衡力5.跳伞运动员及携带物品总重力为800 N,从高空竖直下落过程中,开始阶段速度越来越大,则此时他所受空气阻力800小于N;后来匀速下落,匀速下落时所受的空气阻力等于800N.(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课堂小结1.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等大、反向、同体、共线.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八年级物理下册8.2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8.2二力平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ad554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d.png)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二力平衡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列举三个生活中体现二力平衡的实例,并简要说明其平衡原理。
2.完成课后习题:选取两道与二力平衡相关的习题,涵盖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课堂所学。
1.教师详细讲解二力平衡的定义,强调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特点。
2.结合教具和动画,演示二力平衡的条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衡力的性质。
3.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通过图示法解释如何将两个力合成为一个力,以及如何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
4.分析非共线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学生能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解决实际二力平衡问题。
3.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能够解决与二力平衡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物体在水平面和斜面上的平衡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平衡现象作为切入点,如跷跷板、天平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提问学生:“为什么这些物体能够保持平衡?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通过展示一些与二力平衡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衡现象,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3.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设计具有生活背景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41bf8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fe.png)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通过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归纳和总结能力。
(三)通过探究性实验活动感受科学就在身边,体验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二)难点: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三、教学方法(一)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分析法:在学习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用具细棉线、小车、钩码、带有滑轮木板等。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静止在路边的人、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呢?(二)探究新知:力的平衡1、学生在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题:一个物体虽然受几个力作用,但这几个力的相互抵消,相当于,这时我们就说这几个力,这时物体处于。
教室里的电风扇受到,由于电扇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电风扇处于状态,这两个力是一对。
2、学生分组讨论,举几个处于平衡状态物体的例子,并进行受力分析。
3、练习:下列四种情况中,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保持平衡的是()A、草地上滚动的足球B、自由下落的石块C、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上爬的人D、沿斜坡加速向上行使的汽车(三)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1、提出问题: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满足什么条件?2、猜想假设:由力的三要素想到:这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大小,方向。
还可能的关系是这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3、设计实验:(1)如何探究两个力的大小相等?(2)如何探究两个力的方向相反?(3)如何探究两个作用在同一物体上?(4)如何探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4、进行实验,合作完成。
5、得出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且作用在,则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6、评估交流:某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力的大小是否相等时,发现两个拉力的大小始终不相等,而且总是相差相同的数值,原因可能是什么呢?(四)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如下图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2、一电灯吊在天花板上,下列的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灯受到重力与灯对线的拉力B、灯受到的重力与灯线对天花板的拉力C、灯线对灯的拉力与灯受到的力量D、灯线对天花板的拉力与灯线对灯的拉力3、某同学沿水平向南的方向用20N的力推着一辆车匀速前进,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是,方向是,小车在竖直方向上还受到和的作用,它们是的。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de334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d.png)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了解认识二力的平衡(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解释物理问题教学难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教学器材:视频光盘、木块、带滑轮的长木版、细线、勾码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思考:凡是静止的物体就不受力吗?凡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不受力吗?举例说明。
(1)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粉笔盒(2)吊着的吊灯(3)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那为什么生活中的这些物体受力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其原因。
(二)新课教学一、探究:力的平衡1、实验: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
2、提问:如果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为什么?(因为只受重力的作用)3、思考:那为什么现在没有落地,而是静止?请画出受力示意图(1)。
4、讨论:因为除了受竖直向下的重力,还受竖直向上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受力一样,所以书包静止。
同样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在水平方向上牵引力和阻力,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有受力一样,所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实际物体往往同时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结论:象这样,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5b20c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e.png)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二力平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②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③理解二力平衡条件;④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二力平衡条件难点: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工具2把弹簧秤,一块轻质塑料片(片上有几个洞),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列举: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静止在路边的人、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提问: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二.新课教学1.力的平衡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举出身边一两个受力物体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在黑板上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比如放在桌子上不动的墨水瓶,挂在天花板上不动的电灯匀速运动的小车等)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其所举的实例,利用这些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得出“力的平衡”的概念,指出这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
一、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在几个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我们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情况。
2.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教案4篇
![《二力平衡》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5dee5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a.png)
•••••••••••••••••《二力平衡》教案4篇《二力平衡》教案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力平衡》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力平衡》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初步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二)重点与难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答: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否就一定不受力呢?放在桌上的书是静止的,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牵引力和阻力.可见,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也可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为什么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呢?这是因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也就是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2.新课教学[板书1]三、二力平衡1.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保持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来研究这种情况.问: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举例说明.答:不一定.如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要沿斜面向下滑.汽车或电梯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物体受到的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板书2]2.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1]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将光滑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放在木板上.(木板为45厘米×60厘米,板上安装2个定滑轮,3个羊眼圈.木块上安4个挂钩.如图1所示)在木块挂钩1、2上拴好细绳并跨过滑轮,绳下端各挂若干钩码如图2所示.研究对象:木块.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到绳施加的两个拉力.观察木块在什么条件下静止,什么条件下发生运动.提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1)二力大小不相等,左端挂1个钩码,右端挂2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2)二力大小相等.左、右两端各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保持静止.问:是否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就可以互相平衡呢?[实验2]如图3所示,把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拴在木块的挂钩1、4上,另一端各穿过羊眼圈2、3后分别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看来两个力只是大小相等,方向不相反,是不能互相平衡的.如果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反,是否就可以平衡呢?[实验3]装置与图3相同,将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拴在木块挂钩3、4上,另一端各穿过羊眼圈1、2后分别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发生转动.小结:作用在木块上的两个力要想互相平衡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3)在同一直线上.请同学们自己做一个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4]每个同学桌上有2个弹簧秤,一块塑料板,板上有几个洞.用两个弹簧秤拉这块塑料板,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板保持静止不动?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用投影仪打出实验的投影片.请一位同学归纳、总结一下要使塑料板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作用在塑料板上的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板书3]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大量实验表明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请同学们用力的示意图把塑料板上受到的两个力画出来.教师打出相应的投影片.(可用复合片)问: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答: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板书4]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判断它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板书5]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例1.(1)吊在空中重5牛的电灯(如图4),静止不动时,电线对它的拉力是多大?(定)研究对象:电灯.(析)受力分析:重力、拉力.(判)运动状态:静止.(找)两个力的关系:互相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结论:拉力是5牛,方向竖直向上.请同学们分析下面的事例.(2)放在桌上的书.(重力、支持力)(3)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重力、阻力)(4)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牵引力、阻力)例2.汽车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F,受到的阻力为F.(1)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2)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3)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研究对象:汽车.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牵引力F,阻力F.两个力的关系:F>f,两个力不互相平衡,F合=F-F.运动状态:不能处于平衡状态.结论:汽车在F合作用下将做加速运动.当F=f,F<f时汽车将做什么样的运动,请同学们分析.例3.如图5所示,物重6牛,弹簧秤向上拉示数为牛,水平地面给物体的支持力是多大?答:支持力是2牛.3.布置作业(1)思考题:课本第108页“想想议议”.(2)书面作业:课本第108页练习1-4.(3)做做看:课本第112页巧找重心.(四)教法说明1.讲述物理规律的课,一般分四步进行:(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2)通过实验研究问题;(3)分析、概括得出规律;(4)运用规律分析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体现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使学生懂得按照研究、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来认识、处理问题会更有效.2.教法上采用边提问,边实验,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领会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有序地进行观察、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对传统的二力平衡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使演示的现象更直观、鲜明,便于从实验现象导出结论.为使更多的学生能看清现象,可在实验装置后放一面与水平面成45度角的平面镜.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力平衡》教案篇2(一)教学目的1。
八年级物理下册《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7d148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01.png)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自主发现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结合生活实例,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生在抽象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形象化的演示,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2.部分学生对物理实验充满兴趣,善于动手操作,教师应充分发挥这部分学生的优势,带动其他学生参与实验,共同提高。
3.学生在合作交流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问题,并给出解答:
a.一个人站在斜坡上,为什么不会滑下来?
b.桥梁设计中,如何保证桥墩所受的力保持平衡?
c.在拔河比赛中,双方的力是如何达到平衡的?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注意作业中的文字描述要清晰、准确,避免出现模糊不清的概念。
3.作业中涉及的实验和案例分析,要求具备实际可行性,切勿抄袭他人作品。
5.教学支持:
-为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效率。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社团和科技活动,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力平衡教案(北师大版)
![二力平衡教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ec99645f2af90242a995e50f.png)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观察,热衷于动手实验。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相关概念和力的测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他们也经历了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课标要求】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会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出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乐于交流,敢于表达,感受物理思维的巧妙并获得成就感;在实验和分析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难点】重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难点: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活动1【新课导入】魔术引入1、学生挑战魔术:这是一瓶饮料,你能把它斜着立起来吗?试一下。
(学生挑战失败)2、教师展示魔术。
3、导入新课:大家想学吗?(想)。
要学这个魔术,必须先清楚其中的奥秘,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二力平衡(板书)。
活动2【讲授】平衡状态1、思考:此时的饮料保持什么状态?(静止状态)。
运动状态变了吗?(没变)。
2、讲解:一个物体如果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我们就讲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板书)。
3、思考:大家想一下,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天花板上的电灯、教室中的课桌、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等)。
匀速上升的小鱼处于平衡状态吗?(处于)。
为什么?(运动状态没变)。
4、讲解:平衡状态不仅包括静止,还包括匀速直线运动(板书)。
活动3【讲授】力相互平衡1、思考与分析:刚才我们列举的那些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力吗?(受到)。
受到哪几个力?(重力、支持力)。
2、讲解:如果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仍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板书)物体受到两个力能相互平衡,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受到更多的力也可以相互平衡。
用小鱼展示:此时小鱼是几个力平衡?(二力平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5节二力平衡课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5节二力平衡课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194f2c767ec102de3bd89be.png)
第五节:二力均衡一、教课依照北京师范大学第一版社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二、设计思想二力均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有的一个物理现象。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更为深刻的理解本课知识呢?这需要精心设置课程内容。
所以,我选择了实验加讲解的教课方法来讲解这一课。
这一节课的小研究实验,实验器械简单,所以我采纳让学生自己实验研究的方法,让学生亲身着手用器械实验,并自己总结察看到现象既培育了,学生的察看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着手能力。
最后学生经过剖析,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完整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主导作用,表现“学生本位”的精神,同时还可以使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获得相应的发展。
三、教课目的( 1)知识与技术① 知道均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 知道物体处于均衡状态时所受的力为均衡力,最简单的均衡状况是二力均衡。
③ 理解二力均衡条件。
④ 能利用均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均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经过察看演示实验二力均衡的条件,培育学生对信息的采集、办理能力。
②经过运用知识剖析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育学生的剖析归纳能力。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经过均衡,初步领会自然现象中的美好与和睦,培育对大自然的亲密、热爱、和睦相处的感情。
四、教课要点知道均衡,均衡力的观点,知道二力均衡五、教课难点知道二力均衡的条件,会判断物体能否受力均衡六、教课准备硬纸板,细线,勾码,滑轮七、教课过程设计预习提示: 1、力的均衡:物体在遇到几个力作用时,假如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均衡。
2、二力均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向来线上)。
“()里的内容由学生学完本课后自己填写”一、新课讲解:教师提出问题1.悬挂的电灯受几个力,作用成效如何?学生回答:两个力,灯的重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电灯静止。
2.放在桌面上的书受几个力,作用成效如何?学生回答:两个力,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书静止。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精选6篇)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ab157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8.png)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精选6篇)《二力平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
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
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教法建议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学历案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学历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6117b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1.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6章第4学历案资源与建议通过常见事例会分析,学习方法指导。
课前准备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也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
2.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__________力的________力的__________。
3.A对B的力和B对A的力叫________,它们的大小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但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同一物体受的力。
一、【导入环节】环节一:认识平衡状态和平衡力(指向学习目标1)【观察思考】说出下列物体的状态和它受到的力静止在桌面的花瓶叠放在一起的石头匀速行驶的列车匀速直线下降的跳伞运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12页,思考总结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保持状态和状态统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状态。
3.二力平衡:当物体受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称为二力平衡。
【评价任务1】:(课中测)1. 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 空中自由下落的小石块B. 发射塔上发射升空的火箭C.正在转弯的汽车D. 课桌上静止的课本环节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指向学习目标2)【提出问题】具有怎样关系的两个力能够彼此平衡,成为一对平衡力?【猜想与假设】两个力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要素来考虑。
)【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木板、小车、砝码、细线、定滑轮、弹簧测力计、等质量小盘 2 个(2)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①当两个盘子里装着砝码质量相同时,玩具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不相等),方向(相同、相反),(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小车,处于(平衡、不平衡)状态。
八年级物理下册《二力平衡》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二力平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63e8c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0.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二力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2.能够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
2.教学难点: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平衡力吗?生:平衡力是指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力平衡的相关知识。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师: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用手拉住纸的两端,使纸保持水平。
现在,请一位同学用力拉,另一位同学轻轻拉,观察纸的运动情况。
生:纸向用力拉的一端倾斜。
师:请两位同学用相同的力拉纸,观察纸的运动情况。
生:纸保持水平。
师:很好,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当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保持平衡。
师:这就是二力平衡的条件。
3.课堂练习A.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力B.两个大小不等、方向相反的力C.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生:选C。
A.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B.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大小不等、方向相反的力C.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力生:选A。
4.二力平衡的应用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二力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生1:吊车起吊重物时,钢丝绳要保持垂直,以保持重物的平衡。
生2:天平秤的平衡原理就是二力平衡。
生3:船只在水面上行驶时,船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是平衡力。
师:很好,同学们举的例子都很好。
二力平衡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5.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
请大家回顾一下,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生: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
师:很好,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案:7.5二力平衡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案:7.5二力平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83bfbbe518964bce847c5d.png)
二力均衡仪器械料长木板、两个木块、砝码、细绳、纸板、玩具车、多媒体、课件知识与技术知道均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知道物体处于均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均衡力,最简单的均衡状况是二力均衡;理解二力均衡条件;能利用均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均衡问题.教课目的过程与方法①经过实验研究二力均衡的条件,培育学生的归纳能力;经过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培育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②学法指导:研究物理问题,常从最简单的事物下手,渐渐对复琐事物进行研究,本节是从多力均衡中最简单的二力均衡下手进行研究.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①拥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研究自然现象和平时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平时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②经过研究与沟通,使学生有将自己的看法公然并与别人议论的梦想,认识沟通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别人合作的精神.教课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提出问题讲堂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粉笔学生回答:盒、匀速运动的玩具汽车、吊在物体受力状况(粉笔盒遇到两个力弹簧测力计下的钩码匀速上涨;的作用,玩具汽车遇到四个力的作教师:上边的物体分别遇到什么用,教师要重申清楚在水平方向上力的作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遇到两个力的作用状况和竖直方观看录像片:静止在地面上的汽向遇到的两个力的状况);上述物车、匀速步行的学生、在平直轨体处于静止状态和匀速运动状态;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着落的跳伞运动员;学生剖析议论回答下列问题.上边的物体分别遇到什么力的作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新课教课教师在学生回答受力状况和上述均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和匀速运动状二力均衡态以后,直接给出二力均衡和平衡状态的观点;并指明这是最简单的均衡状况.二力均衡一、均衡状态和均衡力板书设计二、二力均衡条件同体、共线、反向、等大相互均衡的两个力的协力为零三、二力均衡条件的应用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均衡状态受力为均衡力教课反省本节经过讲堂演示实验得出二力均衡的条件,指引学生察看实验现象,同时并辅以联系生活实质,如 :用同样大小的力拉静止在地面的同学,得知:二力均衡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对于这一点大部分学生是简单接受的 .为了完好地认识二力均衡,我试试着用牛顿第必定律解说:二力均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应为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学生最不简单理解的是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受力状况.在解决这一教课难点时,假如经过力的表示图,帮助学生去剖析受力状况,学生会更简单接受 .实验与思教师提出问题:方才的物体都处每二个同学一组,按书上图 7-26准考研究二于均衡状态且只受二个力(或在备实验器械、装置.力均衡的某一方向上只受两个力的)的作让学生着手做实验,并按以下问题条件用,那么切合什么条件的两个力察看、思虑、记录.才能使物体均衡呢?⑴在细线的两头悬挂质量同样的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械和装置钩码,纸板受二个拉力的大小有什自己着手做一做实验找一找两个么关系?纸板能否静止?这两个力均衡的条件.拉力的方向怎样?教师巡视,帮助解决一些暂时出⑵把纸板扭转一下,使纸板的一边现的问题.与桌面平行,(使两个力的作用线指导个别小组的同学达成实验.不在同向来线上)此时纸板还静止教师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吗?最后均衡时两个力的方向如析,总结.何?问: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二个力⑶在细线的两头再悬挂质量不相的三因素都同样,这二个力就是同的钩码,纸板能否静止?一对均衡力,对吗?为何?⑷在纸板上任选出此外两个孔系教师注意提示学生二力均衡的前线重复上述实验.提条件是两个作使劲在同一物体学生沟通议论,总结实验结果,上每一个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上讲教师指引:若两个力均衡,它们台宣布自己小组的结果.的协力是多少?进而总结出均衡二力均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的两个力的协力为零.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向来线我们知道了二力均衡的条件,请上.同学们思虑一个问题:学生能够互相增补.一热气球匀速竖直上涨时,受两个作使劲作用在同一物体上.2000 牛竖直向上的升力,若忽视空气阻力,热气球遇到的重力为多少牛?请学生议论、回答.均衡的两个力由本题归纳二力均衡条件应用 .的协力为零.二力均衡用二力均衡条件判断两个力能否条件应用均衡;指引学生从二力均衡的角度剖析、利用二力均衡条件求某一个力的思虑;次序是:气球受力状况剖析大小和方向;→ 此时气球的运动状态(能否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可否利用二力均衡的条件解题→结果二力均衡教师手拿测力计问:用弹簧测力让学生读出示数后;教师再问:为与互相作计测物体遇到的重力的大小,弹什么这个示数等于物体遇到的重使劲的主簧测力计静止时,示数是多少?力的大小?要差别教师问:为何这个示数等于物让学生议论讲话,教师注意增补,体遇到的重力的大小?指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质上是物在什么条件下它才等于物体遇到体对测力计的拉力;它与弹簧测力的重力的大小?师生共同议论、计对物体的拉力是互相作使劲.而剖析: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均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互相遇到的重力是二力均衡.作使劲作用在互相作用的两个不同的物体上;讲堂小结1.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或多个力的作用而均衡时,物领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前者叫二力均衡,后者叫多力平衡.协力都为零.2.二力均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向来线上,协力为零.二力均衡是多力均衡的最简单的一种状况.3.用二力均衡条件判断两个力是否均衡;利用二力均衡条件求某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部署作业板书设计二力均衡一、均衡状态和均衡力二、二力均衡条件同体、共线、反向、等大相互均衡的两个力的协力为零三、二力均衡条件的应用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均衡状态。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7.6二力平衡》表格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7.6二力平衡》表格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b6e2fcb9f3f90f76c61bda.png)
北师大版《7.6教学课题 授课地点 仪器材料 教学目标 第六节 二力平衡 物理实验室 授课教师二力平衡》教学设计授课时间长木板、两个木块、砝码、细绳、纸板、玩具车、多媒体、课件 1. 知识与技能 ① 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 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 最简单的平衡情况 是二力平衡; ③ 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④ 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二力 平衡的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学法指导:研究物理问题,常从最简单的事物入手,逐渐对复杂 事物进行研究,本节是从多力平衡中最简单的二力平衡入手进行研 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①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 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 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教师活动设计 课堂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粉笔 盒、匀速运动的玩具汽车、吊在 弹簧测力计下的钩码匀速上升; 教师: 上面的物体分别受到什么力 的作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观看录像片:静止在地面上的汽 车、匀速步行的学生、在平直轨 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下落 的跳伞运动员; 上面的物体分别受到什么力的作 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回答: 物体受力情况(粉笔盒受到两个力的 作用,玩具汽车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教师要强调清楚在水平方向上受到 两个力的作用情况和竖直方向受到 的两个力的情况) ;上述物体处于静 止状态和匀速运动状态; 学生分析讨论回答问题.【新课教学】 1. 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教师在学生回答受力情况和上述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和匀速运动状 态之后,直接给出二力平衡和平 衡状态的概念;并指明这是最简 单的平衡情况.【实验与思考】 2. 探究二力平 衡的条件教师提出问题:刚才的物体都处 于平衡状态且只受二个力(或在 某一方向上只受两个力的)的作 用,那么符合什么条件的两个力 才能使物体平衡呢? 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和装置 自己动手做一做实验找一找两个 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巡视,帮助解决一些临时出 现的问题. 指导个别小组的同学完成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 析,总结. 问: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二个力 的三要素都相同,这二个力就是 一对平衡力,对吗?为什么?每二个同学一组,按书上图 7-26 准 备实验器材、装置. 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并按以下问题观 察、思考、记录. ⑴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相同的钩 码,纸板受二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 系?纸板是否静止?这两个拉力的 方向如何? ⑵把纸板扭转一下,使纸板的一边与 桌面平行, (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 同一直线上)此时纸板还静止吗?最 终平衡时两个力的方向如何? ⑶在细线的两端再悬挂质量不相同 的钩码,纸板是否静止? ⑷在纸板上任选出另外两个孔系线 重复上述实验. 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实验结果, 每一个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上讲台 公布自己小组的结果.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 等, 方向相反, 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学生可以相互补充. 两个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教师注意提醒学生二力平衡的前 提条件是两个作用力在同一物体 上.请学生讨论、回答. 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3. 二力平衡条 件应用教师引导:若两个力平衡,它们 的合力是多少?从而总结出平衡 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我们知道了二力平衡的条件,请同 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一热气球匀速竖直上升时, 受 2000 牛竖直向上的升力,若忽略空气阻 力,热气球受到的重力为多少牛? 由此题归纳二力平衡条件应用. 1. 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两个力 是否平衡; 2.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某一个力 的大小和方向;引导学生从二力平衡的角度分析、 思 考;顺序是:气球受力情况分析→此 时气球的运动状态 (是否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能否利用二力 平衡的条件解题→结果4.二力平衡与相 互作用力的主要 区别教师手拿测力计问:用弹簧测力 计测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弹 簧测力计静止时,示数是多少? 教师问:为什么这个示数等于物 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在什么条件下它才等于物体受到 的重力的大小?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 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 作用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不 同的物体上; 1. 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或多个 力的作用而平衡时, 物体会保 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 状态,前者叫二力平衡,后者 叫多力平衡.合力都为零.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 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 上,合力为零.二力平衡是多 力平衡的最简单的一种情况. 3.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两个力是 否平衡;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某 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让学生读出示数后;教师再问:为什 么这个示数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 大小? 让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注意补充,指 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其实是物体对 测力计的拉力;它与弹簧测力计对物 体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而弹簧测力 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 是二力平衡.【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三章 运动和力 四、二力平衡》优质课教学设计_4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三章 运动和力 四、二力平衡》优质课教学设计_4](https://img.taocdn.com/s3/m/e1dc2b1aeefdc8d377ee322d.png)
惯性小车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调整与思考
新课引入
新课讲授
复习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1.展示学习目标
2.自学指导
3.利用实例分析
4.播放平衡状态的视频
5.展示判断平衡态的问题
6.二力平衡
7.给出二力平衡的实例
学生回答
1.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2.学生看书思考
11.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2.反馈练习
8.观看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9.学生根据实验和视频回答并总结
10.学生思考并总结
11.学生思考
12.学生回答
5.学生自己总结,记忆深刻
当堂训练
为什么能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
作业设计
汽车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F,受到的阻力为f。
(1)当F大于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
3.思考总结
4.观看平衡状态的视频
5.学生判断
6.总结二力平衡定义
7.学生画二力平衡的示意图
温故知新
1.对本节课重点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
2.锻炼学生思考问题水平
3.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练习画力的示意图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调整与思考
8.播放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9.展示问题
10.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音德尔第五中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讨论稿
年级:初二年级备课组:初二物理组
教务处审核
课题
二力平衡
课标要求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二力平衡
2.过程与方法: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二力平衡》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二力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252e61bef01dc281e43af0e2.png)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衡状态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称为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
3、通过试验探究总结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4、会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运用二力平衡条件
分析生活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技能。
2、研究问题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自然界即生活中平衡实例的分析,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亲近、热爱与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
1、平衡状态
2、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
4、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二力平衡》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二力平衡》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fb71b231126edb6e1a1076.png)
二力平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的力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
(3)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4)能利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研究物理问题,常从最简单的事物入手,逐渐对复杂事物进行研究,本节是从多力平衡中最简单的二力平衡入手进行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二力平衡的条件。
(2)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三、教学用具两端带定滑轮的光滑桌面、小车、托盘、砝码、卡片、细线等。
四、新课引入(1)教师提问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请说出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学生回答: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那么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能不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学生讨论。
教师播放视频《二力平衡》:保持平衡的杂技演员、浮在水面上保持静止不动的小鸭子、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这些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它们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吊在天花板下的电灯和匀速降落的跳伞运动员,它们受到力的作用吗?若受到,它们又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可能存在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并分析:电灯和跳伞运动员的受力情况,它们都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力平衡》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
2、知道二力平衡的意义
3、记住二力平衡的条件
4、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1、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建立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
2、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准备:
滑轮、钩码、细绳、纸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回顾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板书:不受力——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生活中你发现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吗?(请学生例举一些)
提问:他们受到力的作用吗?
学生回答:受到力的作用。
(请学生说出受到了哪些力?)
提问:牛一定律说不受力时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在现实中物体受了力仍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板书:受力——静止或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是怎么会事?你想得通吗?
(二)新课教学
原来,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理想状况下,而在现实中我们把物体受了力仍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所受力称为平衡力。
(板书)现在请大家说出你身边的平衡力。
(学生先讨论,后抽学生回答)
平衡力中二力平衡是最基础的,既物体受到二个力的作用而平衡,我们先研究二力平衡,即: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
1、做一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前期准备:实验器材、活动记录单。
)
(投影:“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提供的器材,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第一步:设计探究物体平衡时二力的大小关系。
第二步:设计探究物体平衡时二力的方向关系。
第三步:设计探究物体平衡时二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第四步:设计探究物体平衡时二力是否在同一物体上。
抽1-2个小组同学说出方案。
学生做实验,收集证据。
2、学生汇报刚才的实验情况,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
(提问:刚才的实验是怎么做的?看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
结论: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条直线上,则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