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华童铭读解8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1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亡在失士存在得人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是从《素书》中引用。

意思是:人要有忧患意识,担心危险才能安全,害怕灭亡才能生存!孔子论政,日举贤才,又日既富矣,则教之。

管仲以衣食足而伯齐,商鞅以富国而强秦。

周用姜尚,汉任张良,此得人也。

项羽黜范增,刘宋斩檀道济,此失士也。

故得人则政通,政通则人和,所以来远者,富国家。

国富而治,既治则教,礼乐行矣。

此理国之大经也。

152 信足一异义足得众明足照下堪为人雄
人应当以信义为本,明辨是非,言行一致。

这样的话才会成为杰出的人
153 不言饥倦不避寒暑同甘共苦名将风骨
出自诸葛亮兵法。

原文:夫为将之道,军井来汲,将不言渴;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然,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夏不操扇,两不张盖,与众同也。

译为:身为将帅,在作风上还要注意一些日常的小事:军营中的水井还没有打上水来时,作将帅的就不要先喊口渴;给士卒吃的饭没有煮好,将帅也不要先喊饥饿;军营中的火堆还没有点燃,将帅也不能先叫寒冷;军中的帐篷还没有搭造完毕,将帅也不能先言困乏;夏天酷热,将帅不要轻易地拿把扇子取凉;多雨天气,将帅也不要首先举伞避雨,总之,在各种生活细节上要处处与士兵相同。

154 滔滔海水不可斗量芸芸众生怎能貌相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相学中指看相不能只看相貌,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品德操行,即相心与相德。

海水是不可以用斗去量的。

比喻不可根据某人的外貌和现状就低估他的未来。

155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从师所到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出自《师说》。

译为: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就值得我们去学习。

156 难者亦易易者亦难聪敏自误昏庸不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出自《为学》。

译为: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习,那么容易的变得也困难了……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

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157 勤奋为径可通书山学海无涯苦中求岸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出自韩愈《增广贤文》字面意思是指:用书堆积起来的大山中,要想攀登遥远的高峰,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无边无际的海洋里,苦难将是一艘前行的船,
能够载你走向成功。

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只要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也能走向成功。

这句诗可以做为座右铭来激励一代一代的年轻人,学习上哪怕不聪明,但勤奋的人,才会达到一定的高度。

158 孟母教子择邻断杼悬梁醒脑利锥刺股
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头悬梁”讲的是一位河北人的事,他叫孙敬。

他读书时怕疲倦打瞌睡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一个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锥刺股”说的是战国时期的苏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159 囊萤求光映雪读书计在清晨闻鸡起舞
车胤是晋朝南平人,幼年时勤劳好学,可是因家里十分贫穷,买不起油灯看书。

每年他常到野外采集萤火虫数十只,然后放在透明的囊袋中照明,借着萤光看书,由于苦学有成,求得功名,最后升至吏部尚书的职位。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

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

只好到宽阔的雪地上用映出的雪光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一天最好的时候是早晨。

晋代的祖逖和刘琨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

160 求知切切用识处处文理兼达善用活书
人应当有急切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因为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面临问题都需要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

读书要会活学活用,不要读死书死读书。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161先修自身再齐自家扫得庭院能平天下
《大学》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因而具有由“内圣”而“外王”的重要意义。

古代那些在天下广施德泽的圣哲,所奉行的法度是:首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必须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格;修养自身的品格,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端正自己的心思。

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必须先获得知识,提高自己的智慧:要想让自己的智慧发出光辉,取决于我们能够革除物欲的诱惑蒙在我们心头的尘埃。

162 海纳百川胸怀宽广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家中自勉的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因为它这样广阔的胸怀所以是世间最伟大的(教育人们要心胸宽广才能变得伟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悬崖绝壁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欲望,不向其他地方倾倒(教育人们要放弃无谓的享乐欲,修身养性)
16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江湖庙堂不虑进退
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164 猝然临之宠辱不惊无故加之不怒自平
“卒然临之而不惊。

无故加之而不怒。

”——引自苏东坡《留侯论》。

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缘无故侵犯他也不动怒。

165 天时地利不如人和众志成城汇泉成河
《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重要)。

当大家同心协力,就会像城墙一样的牢固。

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得到成功。

一滴泉水一滴泉水汇集起来能成河流。

比喻只要我们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哪怕是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终会有很大的收获和成就。

166 洪钟无声劲松不舞才华横溢虚怀若谷
大钟都是重金属铸造,非常的沉,所以一些风吹草动是不能够使他惊动而发出声响的。

而苍劲挺拔的松树被一阵阵乱风吹过仍然从容屹立。

“才华横溢”出处——春秋《胖人传》江南有一才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人身矮体胖,人问其何故,其曰“此乃才华横溢也”。

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虚怀若谷”的出处:《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意为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

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167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引酵若酸哪来甜酒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最早出自《增广贤文》是说有病就要吃药,而吃药就不能怕苦。

苦味虽不受人欢迎,只要对身体健康有好处,我们就不能拒绝它;"忠言逆耳利于行",是指正确的批评、建议、意见对个人品德的修养、国家事业的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有些话虽然说得刺耳,有些批评可能火辣辣地烧心,但只要是忠恳有益的,也不应该挑剔提意见者的话是否顺耳、方法是否得体。

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强调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正如《贤文》所说:“引酵若酸,哪得好酒”。

这句的本意是,酒曲子【果实,是制作醪糟(甜酒)时必须的配料。

】若是酸的,怎么能做出好酒呢?启示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任何原因都是会产生结果的,任何结果都是有原因的,要想有好的结果,就要把握好引起结果的原因,注重避免不良因素产生不良后果。

168 言语从容举止安详头正背直宜和宜庄
说话言语要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姿态和风度从容自如,稳重。

头要摆正,背要挺直,要和气端庄。

169 古来谦逊庶几中庸今添豪放露芒脱颖
自古以来人都不自大或不虚夸;谦虚,不高傲,近乎中庸之道的标准。

今天的人雄豪奔放,气魄大而不拘小节,喜欢锋芒毕露脱颖而出。

“脱颖而出”和“锋芒毕露”都可形容人才能全部暴露。

“脱颖而出”偏重于“出”,即显露,指原来显得并不突出,被重用之后才显露才能;而“锋芒毕露”偏重于“毕露”,即才能完全显露。

170 非我不取属我莫让义务当尽权利可享
不属于我的我不要,属于我的当仁不让,你也别争,他也别抢。

任何人一方面应该进行一定的价值付出履行政治上、法律上、道义上应尽的责任,另一方面又应该得到一定的价值回报。

171 地天蓝我本自然热爱和平保护家园
大地是的,天空是蓝的。

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本性就是自然万物的动变渊源;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当的。

我们要热爱和平,保卫和爱护我们的家园。

172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涌泉相报滴水之恩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出自诗经·邶风·凯风。

译为: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小树心。

凯风是夏天长养万物的风,用来比喻母亲。

棘心,酸枣树初发芽时心赤,喻儿子初生。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采用。

字面理解为:别人给你一滴水的恩惠,你当以泉水报答他人的恩惠。

比喻哪怕他人给你极少的帮助,也应加倍地报答。

173 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深悟孝悌手足相谊
汉朝时,有一位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

他才九岁时,已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

每当炎炎夏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安心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体温使父母的被子暖和,让父母睡得舒服。

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他们非常懂得还报父母的爱和兄弟朋友之间的情谊。

174 缇萦救父甘罗为相望子成龙盼铁成钢
缇萦是西汉王朝(公元前206至公元8年)时代的人。

她住在山东。

她的毅力和勇气,不但使父亲含冤得直,免受肉刑,而且也使汉文帝深受感动。

因而废除这种残酷的肉刑;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人,战国时代著名大臣甘茂之孙,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

小小年纪(十二岁)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做其才客。

后为秦立功,被秦王拜为上卿。

我们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期望他争气上进,急切希望他变好。

175 璞玉不琢怎能成器稚子不教怎明事理
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

比喻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难以成才。

幼子如果不教他就不懂得事物的道理。

176 天高鸟飞志在八方海阔鱼跃不必情长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出自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

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可以引申为替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是多么重要,也可以理解为拥有自由是那么的可贵。

人应当志向应当远大,不要过分太看重儿女情长。

177 萋萋寸草怎报春晖拳拳赤子当有作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盂郊《游子吟》谁说做儿子的这颗象小草一样稚弱的心,能报答得了母亲像春天阳光一样的慈爱呢“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赤子之心”一词出自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形容人的心地善良、纯洁。

“拳拳”诚恳、深切的样子;弯曲的样子。

178 时不我待日月如梭发奋图强由家及国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

指要抓紧时间。

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不论是对家庭还是对国家,我们要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179 四字成经我诵童铭悠悠我心呦呦鹿鸣
《短歌行》曹操中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译为:有才识的人啊,是我深深的牵挂。

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

180 直挂云帆沧海红日长风破浪正当其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自李白《行路难》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彼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