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中秋节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汕地区中秋节习俗
说起中秋节,小编觉得在中国,恐怕没有哪里的中秋,过得比潮汕地区还要热闹了。
潮汕人的中秋节,又称“八月半”,祭祖先,放烟花,拜月娘,一家人围坐一桌,男人滴茶,女人吃饼,孩子嬉笑打闹,乐不思蜀!
潮汕有首歌谣唱道:“中秋夜,月娘娘。
深深拜,团团圆。
好夫婿,结良缘。
今年团圆,明年团圆,年年团圆。
”潮汕待出嫁姑娘拜月的重要心愿是寻求一个好夫婿。
潮汕地区的中秋习俗,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
有俗谚说:“男不圆月,女不祭灶”,就在女人“拜月娘”时,男人们便约上几位好友,到阳台上或登上高处,摆上工夫茶具,煮水冲茶,一边品茗,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月饼。
那么这个素有“老爷保贺”的神奇地区,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呢?
潮汕人谓拜月为拜月娘。
月属阴,又叫太阴娘,民间称为月娘。
拜月娘都在家门口或者是自家阳台天台上设案当空祷拜,大圆桌上,块块月饼垒成塔代表团圆,贴着红纸的柚子是保佑在外的游子,茁壮的芋头是为了辟邪消灾。
小时候还会把书本、文具盒等放在桌上一起祭拜,因为妈妈说这样子可以祈盼月娘保佑自己读书聪明,成绩优秀,学业有成。
有时大人还要撮一点香灰,慎重地包在红纸上,然后用“井心水”(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打水水桶不能碰到井沿)送服,说这是月娘恩赐的“仙丹”,喝了能使人变得聪明、健康。
好怀念当时和左邻右舍的小伙伴坐在一起拜月娘赏月亮,聊天到十一二点才肯收场的样子啊。
拜月娘所需的贡品也是极为讲究,除了平时拜神所需的“大金”之外,还有做工非常精细讲究的纸塔、金山,以及做成莲花、菠萝、仙桃等形状的花篮。
随着现在的发展,经济生活的好转,最原始的纸塔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造型,步骤也变得繁杂精细,各式各样,令
人眼花缭乱,寓意团团圆圆。
中秋夜烧瓦窑(即“烧蚁窑”)是潮汕的另一习俗。
据《中华风俗志》记载,潮州的烧瓦窑是源自苏州一带称之“烧塔”的佛教习俗。
在明清时期,潮州的制糖工艺盛行,苏州地区又喜甜食,潮州人就将蔗糖制成冰糖运输到苏州贩卖,造就了一代传奇潮商。
除了烧塔,潮州人人还将苏州建筑、苏州园林带回潮州,才有了潮州后来的建筑风格。
民间还有传说两个说法:一是纪念当年潮汕人民燃放烟火约好杀掉元兵的信号;二是因潮音瓦与“蚁”同音,烧瓦塔读成烧“蚁”塔,把蚁烧死,寓意把各家各户的蚂蚁烧去,来年不再有蚂蚁或减少蚂蚁的危害。
垒好的瓦窑内积累着许多柴火,在点燃后,参与的村民会用柴油喷向其中助燃。
当窑体烧透之后,大人小孩会向不断向瓦窑洒柴油和撒盐,噼哩啪啦,十分壮观。
潮汕中秋节除了有这么多好玩有故事的习俗活动外,当然还少不了潮汕美食啦,而且都是应节美食。
潮汕美食,永远是家己人最甜蜜的乡愁。
有句食谚“时节食时粿”,如清明节有菜头粿、甜粿,清明节有朴籽粿,端午节有栀粿,但一年中唯有中秋节不吃粿,而是食糕食饼。
朥饼、豆方、书册糕(云片糕)、腐乳饼才是中秋美食主题曲。
配上功夫茶,咬一口酥脆的朥饼,这就是家己人最熟悉的味道。
一到中秋,潮汕人就会联想起林檎,它是潮汕人拜月娘的必备水果之一。
林檎,学名番荔枝,但潮汕人习惯把它叫林檎。
吃林檎的时候,要轻拿轻放,因为林檎熟透之后很软,在林檎果肉和果皮之间,有一层象脂膏一样的果酱,吃起来很香甜。
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摔个稀巴烂!
潮汕人中秋拜月娘,供品中必有芋头。
传说是百姓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芋头”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民间有剥芋食芋之俗。
《潮州府志》,《澄海县志》,等均有记载,并戏称为“剥鬼皮”。
潮汕人印象里的中秋节,总有数不尽的美好回忆,拿着灯笼满街跑的孩童,在门前拜月娘的阿嬷和妈妈,大街小巷都萦绕着祈愿的声音,琳琅满目的贡品和纸塔,还有各式各样的传统活动,如做饼、燃灯、猜灯谜、游神、观潮、赏桂花等等,极具潮汕特有的“节味”。
其实大部分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不是不想回,而是走不开。
中秋对于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是多么希望团圆的节日,可仅仅是一个打工族来说,三天假期不够长,来回不方便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
团圆越来越难,可是再难,今年我也想回家过中秋了!
如今临近中秋,今年的你,回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