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其二其三及赏析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其二其三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ceb35fad51f01dc381f12a.png)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其二其三及赏析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其一】原文: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⑹,数骑渔阳探使回⑺。
霓裳一曲千峰上⑻,舞破中原始下来⑼。
【其三】万国笙歌醉太平⑽,倚天楼殿月分明⑾。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⑿。
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注释⑴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
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
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⑵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
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⑶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次第:依次。
⑷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
妃子:指杨贵妃。
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
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
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
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
《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⑸知是:一作“知道”。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
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
“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https://img.taocdn.com/s3/m/ddf51700fe4733687f21aa3f.png)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导读:过华清宫绝句三首⑴【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⑵,山顶千门次第开⑶。
一骑红尘妃子笑⑷,无人知是荔枝来⑸。
【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⑹,数骑渔阳探使回⑺。
霓裳一曲千峰上⑻,舞破中原始下来⑼。
【其三】万国笙歌醉太平⑽,倚天楼殿月分明⑾。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⑿。
注释:⑴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
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
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⑵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
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⑶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次第:依次。
⑷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
妃子:指杨贵妃。
《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
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
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
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
⑸知是:一作“知道”。
⑹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
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
⑺渔阳探使:《全唐诗》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
”⑻霓裳:《霓裳羽衣曲》,当时的宫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亲自改编而成的。
千峰:指骊山的众多山峰。
⑼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
⑽万国:指全国。
⑾倚天:形容骊山宫殿的雄伟壮观。
⑿云中两句:《旧唐书·安禄山传》载:禄山体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却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风。
旁边的宫人拍掌击节,因为舞得太快,节拍都乱了。
译文:【其一】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杜牧《过华清宫》原文与鉴赏
![杜牧《过华清宫》原文与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a859914b02020740be1e9bc3.png)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唐 ]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
长安回望绣成堆 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
建筑、宛如一堆锦绣 山顶千门次第开
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 一骑红尘妃子笑
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 无人知是荔枝来
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最心 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
本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 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 (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 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 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 为精妙,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 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 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 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 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 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 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 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 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 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 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 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 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
【作者】 杜牧,字牧之,排行十三,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因称杜樊川。工 诗、赋、古文。诗学杜甫而有独创, 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 为晚唐大家。与李商隐齐名,世称 “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 唐诗》存诗八卷. 。
写作背景
写华清宫的景象。 用特写镜头:平时紧闭的宫门一道道开
启,给人感觉似有军国要事要发生了。 “山顶千门”引张衡《西京赋》“门 千户万,重闺幽闼,转相逾延”句意。 “次第开”,可见使者被重视,也说 明唐玄宗与杨贵妃对私人享受生活的 重视。
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全诗赏析
![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全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a2b677aeaad1f347933f0f.png)
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全诗赏析出自:晚唐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
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
“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
“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
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
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
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
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
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
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
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而其他人却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到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安史之乱”的祸根。
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
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原文、赏析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1b4fdc9b89680203d825b8.png)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出自唐代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原文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创作背景:这三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
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6fe1a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64.png)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过华清宫①绝句(其一)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②,山顶千门次第③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④,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①华清宫:唐玄宗和杨贵妃避暑之地,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华清池温泉区。
②绣成堆:指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
③千门:无数的宫门。
次第:按顺序。
④妃子笑:据说杨贵妃喜欢吃鲜荔枝,后岭南有荔枝树,名“妃子笑”。
过华清宫绝句(其二)杜牧新丰①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②探使回。
霓裳③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释①新丰:今陕西临潼县新丰镇。
②渔阳:今河北蓟县,当时为安禄山叛军驻扎的地方。
③霓裳:唐玄宗时一种宫廷舞曲。
1.第一首诗首句从“长安”入笔,写之景。
二句用“千门次第开”,为“荔枝来”作。
2.解说第一首诗的三、四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第二首诗首句“新丰绿树起黄埃”,先写之景,二句点出。
4.解说第二首诗的三、四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5.说说这两首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1.回望铺垫2.为了让皇帝获得杨贵妃动情的一笑,一路行人骑马飞奔,带起了一溜溜尘土,不知道的人,都以为这是传送国事公文,谁会想到是在给杨贵妃送来了南方的鲜荔枝。
3.路途渔阳探使回。
4.唐玄宗陶醉在宫庭乐曲声中,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直到安禄山叛军攻破中原大地,始才停止歌舞。
5.写的有因有果,讽刺辛辣,发人深思。
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赏析此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其一:华清宫是公元723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
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唐诗三百首-《过华清宫绝句》赏析
![唐诗三百首-《过华清宫绝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7ee74201f69e31433294a9.png)
唐代杜牧《过华清宫绝句》赏析--唐诗三百首赏析精品篇全诗原文如下:【其一】《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其三】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创作背景这三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
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5]词句注释⑴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
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
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⑵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
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⑶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次第:依次。
⑷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
妃子:指杨贵妃。
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
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
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
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
《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⑸知是:一作“知道”。
⑹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
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
⑺渔阳探使:《全唐诗》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
”⑻霓裳(nícháng):《霓裳羽衣曲》,当时的宫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亲自改编而成的。
一骑红尘 出自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一骑红尘 出自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https://img.taocdn.com/s3/m/68954a3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0.png)
一骑红尘出自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出自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出自《过华清宫三首·其一》一、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二、赏析: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
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诗咏华清宫,却以“长安回望”领起,由望中景色的展开,导引读者渐入深境。
首句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华清全景,“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
“绣成堆”语意双关,既点明骊山被两旁的东绣岭和西绣岭所簇拥,佳木葱茏,花繁叶茂,又是描绘有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暗隐开元繁华如花团锦簇。
由此,诗人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
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回顾历史。
第二句将镜头推进集中于“绣堆”的顶端,露出了那深宫重苑,从中可见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殿门森重,那“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第三句前四字“一骑红尘”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又将读者的视点移向了山路:黄土飞扬,一骑如飞。
人们不禁因这两幅跳跃的景象再生悬念:禁门连开,快马驿传,难道有什么军国大事?然而“妃子笑”三字忽作转折,使人虽然松了口气,却越加不解,甚至因神秘的气氛憋得非要马上知道结果,诗人这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的意思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d036b0a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8.png)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的意思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嘿,咱就说这杜牧的诗啊,可真是有意思。
你想想看,从长安回头望去,那骊山就像一堆堆锦绣,多美的画面呀!那山顶上的一道道宫门依次打开,这得是多气派的场景呀!然后呢,一匹快马扬起滚滚红尘,妃子就笑了,可谁知道这是因为送荔枝来啦!这就好比呀,咱平常过日子。
有时候有些事儿啊,表面上看着风平浪静的,可背后说不定藏着啥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儿呢!就像那妃子笑,谁能想到是因为荔枝呀!咱有时候遇到一些情况,看着没啥特别的,可仔细一琢磨,哟呵,原来还有这么一出呢!你再想想,那时候为了让妃子吃到新鲜的荔枝,得费多大的劲呀!得快马加鞭地送过来,这一路上得跑得多辛苦呀!这就好像咱有时候为了达成一个目标,或者满足一个心愿,那可得付出不少努力呢!可能得跑东跑西,忙这忙那的,但是呀,只要最后能达成,那就值了!还有啊,这诗里说的一骑红尘妃子笑,多形象呀!就那么一瞬间,就把整个场景都给描绘出来了。
咱平时生活里不也有这样的瞬间嘛,有时候就是一个小小的举动,或者一个表情,就能传达出好多意思呢!再说说这骊山,那可是个好地方呀!山上有那么多美景,那么多宫殿。
这就好像咱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有的就在眼前,有的得我们去寻找,去发现。
等我们找到了,看到了,那心里得多美呀!这诗虽然短,可蕴含的道理不少呢!它告诉我们,不能光看表面现象,得深入去了解,去思考,才能发现背后的故事。
而且呀,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得努力去争取,别怕辛苦。
总之呢,这诗就像一面镜子,能让我们看到很多生活中的道理。
咱得好好琢磨琢磨,把这些道理用到咱自己的生活里,让咱的日子过得更有意思,更有意义!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吃荔枝哪里的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吃荔枝哪里的](https://img.taocdn.com/s3/m/33972c1004a1b0717ed5dd6f.png)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吃荔枝哪里的出自晚唐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赏析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
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
一骑红尘妃子笑“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
“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
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
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
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
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
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
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
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而其他人却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谁想到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安史之乱”的祸根。
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
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
阿房宫赋杜
![阿房宫赋杜](https://img.taocdn.com/s3/m/3f509758312b3169a451a48b.png)
(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
完了,指为 本意高而上平。这里活用为动 出现,意思 同义词连用, 秦国所灭。 词,指高高的蜀山变秃了。 是建成。 这里指覆盖。 短促有力,概括了六国灭亡、秦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点出秦统一后的骄奢。
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
分开了天空, 名-状 动词,架木做屋, 趋向,今多指行走。 挡往了太阳。 从骊山 引申为“建筑”。 一直延伸达咸阳。 形容阿房宫占地面积之 “北、西”名-状 向北、向 评;这里写出阿房 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折。 宫建筑的走势 大,以及楼阁之高。 西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通过阿房宫营建的极尽豪华,宫 内生活的荒淫奢靡,对人民残酷压榨 的铺陈描绘,揭示秦皇的自取灭亡, 讽喻当朝统治者切勿重蹈覆辙。
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
形容水势浩大(渭水和樊水 浩浩荡荡,流入阿房宫的围 墙)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阿 房宫的规模和气势的宏伟。
连接建筑物之间的 指缯缦,像缯缦一 走廊,因为它位于 样蜿蜒曲折。缦, 建筑物的中间,仿 无文采的帛,表示 佛人的腰部,所以 比喻,可以译为 “像绸带一样”。 称为“廊腰”。 “腰、缦”:名-状 像人的腰一样,像缦带一样。
房屋的 脊梁。
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泛指田野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
突出的样子 yǔ本义:露 天的谷仓)
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
丝线 Jià n栏杆 九州 声音杂乱的样子
继续
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
集市 所有一切使 说反对 在心里怒 死去民心 的帝王。
yì ng,陪 qiá ng宫廷里地位 嫁女子 次于妃的女官。 这里指六国君王的妻妾嫔妃。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bcf6d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d.png)
过华清宫绝句三⾸·其⼀原⽂、翻译及赏析过华清宫绝句三⾸·其⼀(189⼈评分) 8.1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原⽂:长安回望绣成堆,⼭顶千门次第开。
⼀骑红尘妃⼦笑,⽆⼈知是荔枝来。
译⽂及注释作者:佚名译⽂从长安回望骊⼭,只见林⽊、花卉、建筑,宛如⼀堆锦绣,⼭顶上⼀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
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上远望,知道是最⼼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笑。
注释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上,开元⼗⼀年初置温泉宫。
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
⼜造长⽣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绣成堆:骊⼭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
唐⽞宗在岭上⼴种林⽊花卉,郁郁葱葱。
千门:形容⼭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次第:依次。
⼀骑(jì古代读ji,现在⼀般都读qi(⼆声)):指⼀⼈骑着⼀马。
红尘:指策马疾驰时飞扬起来的尘⼟。
妃⼦:指贵妃杨⽟环。
红尘:这⾥指飞扬的尘⼟。
妃⼦:指杨贵妃。
乐史《杨太真外传》:上⽈:“赏名花,对妃⼦,焉⽤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致之,乃置骑传送,⾛数千⾥,味未变已⾄京师。
”《唐国史补》:“杨贵妃⽣于蜀,好⾷荔枝,南海所⽣,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然⽅暑⽽熟,经宿则败,后⼈皆不知之。
”按:此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宗宠妃之事,不可⼀⼀求诸史实。
在唐代,岭南荔枝⽆法运到长安⼀带,故⾃苏轼即⾔“此时荔枝⾃涪州致之,⾮岭南也”(《通鉴唐纪》注)。
⽽荔枝成熟的季节,⽞宗和贵妃必不在骊⼭。
⽞宗每年冬⼗⽉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
《程⽒考古编》亦辨其谬,近⼈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知是:⼀作“知道”。
。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的意思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526dd04b76a20029bc642d80.png)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的意思“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过华清宫》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1、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
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
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2、绣成堆:指花草林木和建筑物像一堆堆锦绣。
3、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4、次第:按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5、一骑(ì古代读i,一般都读qi(二声)):指一人骑着一马。
6、红尘:指策马疾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
7、妃子:指贵妃杨玉环。
8、知是:一作“知道”。
【翻译】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赏析】华清宫是公元723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
后代有许多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着的艺术效果。
全诗从“回望”起笔,层层设置悬念,最后以“无人知”揭示谜底,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同时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
全诗无一难字,不事雕琢,清丽俊俏,活泼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确是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
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
“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
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
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
议论在古诗中的作用
![议论在古诗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955de8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a.png)
议论在古诗中的作用一、原文:《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二、衍生注释:1. 华清宫:唐朝帝王游乐的别宫,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2. 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
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3. 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4. 次第:依次。
5. 一骑红尘:一骑驰来烟尘滚滚。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通过描写华清宫的景象和送来荔枝的一骑红尘,揭露了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情感方面,诗中包含了诗人对这种荒淫无道行为的讽刺。
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叙事与描写结合的方式。
诗的首句写从长安回望华清宫的景色,骊山上花木繁茂如同锦绣。
接着描写山顶宫门打开的情况。
“一骑红尘妃子笑”是精彩之笔,妃子在看到一骑驰来就开颜欢笑,最后却道出原来是荔枝到来。
通过这样的描写赋予小事深刻的内涵,以小见大,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
四、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他生活在晚唐时期,见证了唐朝的衰败。
他胸怀大志,但由于身处复杂的政治环境,无法尽情施展才华,故常借古讽今,批判现实中的弊端。
五、运用片段:1. 在一堂历史课上,老师正在讲述唐朝晚期的社会状况。
老师说:“当时的统治者日益沉迷在奢侈享受中,就像杜牧说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了让杨贵妃吃到新鲜荔枝,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运送,这反映出当时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也预示着唐朝开始走向衰败的命运。
”2. 有一天,两个朋友在谈论一些电影或者小说中的反派形象往往总是有过度享受、不顾百姓死活的情节。
其中一个朋友就举例说:“你看,在现实中,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例子,就像杜牧诗中写的,唐玄宗为了杨贵妃想吃荔枝,弄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阵仗,耗费大量资源,这是多么离谱的事情。
”3. 在作文课上,主题是关于批评现在社会上某些人铺张浪费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1、两者有关阿房宫的内容有何不同?
①建宫原因不同 ②建宫时间不同 ③建宫规模大小不同
2、两者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史记》重在历史事实的记述 《阿房宫赋》重在文学艺术的想象和夸张, 极尽“赋”体铺陈之能事
黄鹤一去不复返
六王毕,四海一
一旦
统一 一体
合纵缔交,相与为一
上食埃土,下应黄泉,用心一也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靖国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
专一
全、都
乃、竟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一何”:多么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秦爱纷奢,人亦爱其家
喜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晋陶渊明独爱 菊 喜欢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舍不得,不愿意放弃,吝惜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 蓝
占有,拿
取出,提取
攻取,攻下 夺取
•秦人伐晋,取武城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 不是,否定判断句 名词的使动用法 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 使……全族灭亡 假使 爱护 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 足以(之),足够用他们的力量 返,回过来 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
①②指秦统治者 ③指秦统治者因不爱民而自己灭亡的教训
1
这几首诗歌的作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者是晚唐时期的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人杜牧。从这 几首诗歌中我们 约略可以知道杜 2 江 南 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牧善于将个人对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国家和民族命运 的关切熔铸于诗 3 泊 秦 淮 情画意之中。他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的诗歌作品与晚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气象紧密结合 同样也体现了诗歌 4 山 行
(三)整体感知
1、学习本文的生字词
缦回 mà 不霁何虹 jì n 妃嫔媵嫱 pí yì n ngqiá 焚椒兰 jiāo ng 辘辘 杳不知 yǎo lù 尽态极妍 yá 剽掠 piāo n yǐlǐ chēng 鼎铛 迤逦 锱铢 zīzhū 架梁之椽 chuá n 在庾之粟粒 yǔ sù 横槛 jià n 呕哑 ǒuyǎ 参差 cēn cī
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被动句 可惜
2、段意理解
这一段作者用了大量的排比,比喻, 铺写了秦王的骄奢淫靡,滥用民力,致使 农民起义,一举灭秦。“叫、举、炬”三 介动词,促促相连,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起 义风起云涌、摧枯拉朽之势,火山爆发之 烈,迅猛异常,不可压抑。“可怜焦土’ 与上面的壮丽描绘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 收束有力,概括了秦的迅速灭亡。 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使供统治者享乐的 阿房宫化为灰烬,秦统治者也被埋葬在灰 烬中了。
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 为什么 掠夺,夺取 豪华,奢侈 顾念 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
一点一滴 使用,挥霍
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
介词结构后置
泛指田野
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 全 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 城墙 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 百姓 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
完成课后练习一,从总体上把握全文
(1)阿房宫的来历
“六王毕……阿房出”
(2)阿房宫的外在形势 “覆压……流入宫墙” (3)阿房宫的本体构筑 “五步一楼……知西东 (4)宫人的生活情境 “明星……所知也” (5)秦爱份奢的描写 “使负栋……市人之言” (6)有关国家兴亡的议论
“灭六国……复哀后人也”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
名词做状语,乘辇车 名词做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互文
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
浓墨有光彩的云
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
形容女子头发黑密 纷乱蓬松的样子
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
《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
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典 范之作。
阿房宫赋
杜牧
(一)解题 “阿房宫”的“阿房”旧读“ēpáng”,阿 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作为一 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赋体以楚辞为滥 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 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 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 者,铺也;铺采chī文,体物写志也。”体物 写志,指赋的内容 设问: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 房 宫的建筑的? 作者从阿房宫兴建的时代背景、地 理环境,从占地广、建筑物之高、建 筑群布局,从楼阁之多,设计工致、 变化统一的布局,从宫中的歌舞之盛 等角度来定阿房宫的。
城
门
阿房宫前殿
宫
舞
水榭楼台
仿秦城门
仿秦台榭
仿秦宫殿
骊山陵远眺
•取妻如之何?
•留取丹心照汗青
同“娶” 助词,
•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万物百族 •士大夫之族
同姓的亲属 使……灭族
种类,类
布臵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和本课练习册
到,往,动词
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
全部
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皇帝驾到
燕赵之收藏①,韩魏之经营②,齐楚
①②动词活用做名词,金玉珠宝
之精英③,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
古今异义,今指出类拔萃的人 ①②③互文
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阿房宫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鼎,名词做状语,“把宝鼎” 铛,名词活用为 动词,“当成普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通饭锅”
哀,而后人①哀之①;后人②哀之②而不鉴之③,
为……哀叹,为动用法 以……为鉴
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
①②④三个后人同义,秦以后 ③暗指唐以后的统治者 的统治者,暗指唐统治者,
段意理解:
这一段作者发表议论,指出六国灭亡、 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在于本身、自 己而非秦国和天下人。作者运用了假 设论证,说明爱护百姓可以拒敌固国, 万世而为君,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存亡。 作者的民本思想是可贵的。
赋 在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铺陈、形
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 奇美丽的辞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 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 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 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 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 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 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作者讽谏时弊,希望统治者以秦 灭亡为借鉴。
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 异常尖锐,而藩政跋扈,吐番、南诏、 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大唐帝国,已面临崩溃的前夕。作者极 力主张内平藩政,加强统一,外御侵略, 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 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 事实恰恰相反。穆宗以沉溺声色送命。 接替他的敬宗,荒淫更甚。本文批判的 锋芒,不仅是指向秦始皇、陈后主、隋 炀帝等亡国之君,更是指向当时的最高 统治者的。
词类活用 四海一 “一” 数词→动词 统 一 骊山北构 “骊山”名词→状语 从骊山 而西折 “北”“西”名词→状语 向北 向 廊腰缦回 西 “腰”“缦”名词→状语 像人的 腰部 蜂房水涡 名词→状语 像蜂房 像水窝 一样, 像缦带一样 歌台暖响 “响”动词→名词 歌声
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伐光了蜀山的树木,阿房宫才 盖起来。阿房宫占地三百多里,楼阁高耸,遮天蔽日。从骊山 之北开始构筑宫殿,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修到秦京咸阳。渭 水和樊川两条河,水波荡漾地流入宫墙。五步一栋楼,十步一 座阁。走廊曲折象缦带一般回环,飞檐象禽鸟在高处啄食。楼 阁各依地势的高下而建,象是互相环抱,宫室高低屋角,象钩 一样联结,飞檐彼此相向,又象在争斗。盘旋地、曲折地,密 接如蜂房,回旋如水涡,不知矗立着几千万座。长桥横卧在渭 水上,人们看了要惊讶:天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复道横 空而过,彩色斑烂,人们看了要诧异:不是雨过天晴,哪里来 的彩虹?楼阁随着地势高高低低,使人迷糊,辨不清东西方向。 台上歌声悠扬,充满暖意,使人感到有如春光那样和煦。殿中 舞袖飘拂,好象带来阵阵寒意,使人感到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就在同一天,同一座宫里,气候竟会如此不同。
学习第一段,明确掌握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 六王毕,四海一 完了,结束。 统一 动词,架木做屋,引申为建筑 北构而西折 不霁何虹 雨后天晴。名词活用动词 (2)古今异义 直走咸阳 趋向 今多指行走 钩心斗角 指宫室建筑结构错综复杂精密。钩 心,指各种建筑物都有面向中心攒 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 兵戈相斗。
比较本文和《史记》中有关阿房宫的内容, 回答问题。
(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为 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 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 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 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 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 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阿房宫,故 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 阿房宫,或作骊山。
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可分为几层?写法 上有何特点?目的是什么?
美 人
珍 宝
写歌舞之盛、美 宫人之来历 人之多、珍宝之 宫人之众多 富,由写人的被 宫人之哀怨 比喻、 欺凌转而写物的 被践踏,表现了 排比、 宫人的悲惨运, 来源 夸张 揭示了秦统治者 数量 的骄奢淫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