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简单的杠杆》小学科学招教逐字稿 六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小学科学组X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不简单的杠杆》,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图片。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工人叔叔在干什么呀?你看的很认真,请你说。
你发现工人叔叔手里拿着一根铁棒。
他正在把瓷砖给翘起来。
你表达的真清楚,其实像工人叔叔手里的这样一根铁棒就称为杠杆。
你在生活中使用过杠杆类的工具吗?它的作用是什么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踏上科学探究之旅。
研究一下不简单的杠杆。
(板书课题)
杠杆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很常见,我们可以通过向斜面一样测试的方法来知道杠杆的作用。
请同学们看一下自己的实验桌,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有木棒,木块,小石块,大石块,大家思考一下怎样用这些材料设计成一个杠杆装置利用小石块把大石块翘起来呢?你的手举的真快,请你说,你说可以按照翘翘版的方式设计,木块靠近小石块或在中间不能撬动大石块,慢慢靠近大石块才能撬动它移动木块的位置,可以改变撬动情况。
嗯,你说的有理有据。
那么这个装置具体该怎样设计呀?靠窗的男同学请你说,你说把木块放在木棒的下面,大石块放在木棒的一端,小石块放在木棒的另一端,木块要靠近大石块才能撬动它。
真不错,把这两位同学的发言结合起来就是我们完美的实验方案了。
在开始实验之前,老师要给大家几点温馨提示。
第1点实验材料轻拿轻放,石块比较重,不要砸到手。
一定要注意实验的安全,第2点实验过程,做好实验记录表;第3点实验时间控制在六分钟以内。
好,现在开始小组实验。
(巡视)
请完成实验的同学整理好实验材料,用你最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了。
精彩实验,谁来汇报!智慧组已经率先举手了,第一个机会就给你们。
你们发现利用这个简单的杠杆装置,我们能够撬动大石块了。
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
这里有一张。
实验记录单上面有老师画的a b两个地点。
请同学们用小石块和木板,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
那么这个实验需要注意的细节又是什么呢?班长同学请你说。
你说我们需要重复测试三次,在撬动过程中观察每一次移动的距离并记录,同时把杠杆的装置图用简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你可真是细心又爱思考的孩子!
再次开始小组合作实验。
同学们的实验都进行了热火朝天,老师看到小组都能按照跳动方法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了。
那么接下来老师要根据实验提出闯关问题了。
在模拟测试中,我们能成功的将大石块撬动到B处,杠杆在撬动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梦想组的手举的像小树林一样,请你们说,你们发现当木块靠近小石块,不能撬动大石块。
当木块靠近大石块能撬动大石块,木块离大石块越近越容易撬动大石块,木块立起来,大石块可以撬的更远。
真不错,你们一下就发现了这么多的实验结论。
其实在科学上,像木块这样支撑着杠杆式杠杆,能够围绕着转动而不移动的点叫支点。
像大石块这样在杠杆上克服阻力的点叫做主力点像小石块这样在杠杆上用力的点,就叫做用力点。
(板书杠杆:阻力点支点用力点)那么我们该怎样改变支点,阻力点,用力点的距离,能够更加省力呢?回答的机会,我们给胜利小组。
他们认为用力点与支点距离大于阻力点离支点距离就越省力,反之,就越费力。
(用力点离支点距离>阻力点离支点距离,省力;反之费力)
总结作业
在今天的课堂上,老师发现大家不仅动手实验的能力强,动脑思考问题的能力
也特别强。
老师忍不住要为你们的精彩表现点赞了。
但是愉快的课堂时间总是短暂的。
接下来请同学们谈一谈。
这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知识呢?请,最后一排的女同学,你来说一说。
你说你知道了杠杆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当用力点与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离支点的距离时,杠杆就是省力工具。
你总结的可真全面,你的同桌还想补充,他说他体会到了小组合作实验的乐趣。
还明白了,力的世界蕴含着这么多的科学奥秘。
太棒了,看来大家的收获都很多。
最后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关于杠杆装置的应用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发现汇总成科学小报,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一起分享交流。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同学们下课。
感谢评委老师的聆听,我的试讲到此结束。
板书设计:
不简单的杠杆
杠杆:阻力点支点用力点
用力点离支点距离>阻力点离支点距离,省力;反之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