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老兰州的那缕古风古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老兰州的那缕古风古韵
金城关文化风情区东邻白塔山公园,西至金城关小学,占地约90亩,建设面积4.5万平方米,与白塔山公园、兰州碑林、中山桥等浑然一体。

冬天的兰州,到金城关去看看是个不错的选择。

兰州有一个专门用泥土捏“丑”人的民间艺人,他以红土为原料,大胆运用写真、夸张、抽象的艺术手法,塑造出近神态炯异的3000多个形态各异的丑人脸谱,各种丑态百出的“丑人”,虽然“丑”到了极点,但仔细品来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泥人岳”岳云生上千幅泥塑作品中,其所有作品的艺术形象,均反映的是西部人物的画面。

刻葫芦,是兰州久负盛名的传统工艺品,是甘肃民间手工艺品的一朵奇葩。

兰州刻葫芦重于雕刻,以针和刀为主要工具,讲究用雕刻技法来表现中国传统书画的线条。

这是兰州刻葫芦区别于我国其它地域葫芦艺术(如烙画、浮雕、彩绘)的最主要区别。

兰州刻葫芦刻葫芦乃是葫芦艺术品中的一种,而兰州刻葫芦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民间技艺,属微雕艺术一门。

兰州刻葫芦,主要用特制钢针在葫芦表面以极细的线条刻出山水、花鸟、人物和文字,然后涂上松墨,令其线条明晰生动。

随着技艺高超的历代民间艺术家的不断发展创新,兰州刻葫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人们相互馈赠、欣赏收藏的艺术品。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

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

兰州的水车制造工艺日前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甘肃剪纸艺术概述甘肃的剪纸艺术分布很广,从东到西,遍布全省各地。

陇东、陇南、天水、定西、兰州与河西走廊的广大农村,剪纸活动非常普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剪纸能手。

特别是陇东黄土高原,人们世代居住窑洞,而窑洞特殊的构造方式和地理特征,使其缺乏楼室的明亮与奢华,爱美的当地居民就用剪纸作品来装扮窑洞,剪纸就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形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体现了陇东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成为当地民俗艺术的一大特色。

旧称“革船”,兰州羊皮筏子从清光绪年间就已经兴起,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之后这项古老的手工艺一直传承不断。

皮筏在古代主要用于青海、兰州至包头之间的长途水上贩运。

兰州牛肉拉面作为兰州的著名小吃和特色面食,历史悠久,享誉全国。

兰州拉面原为西北游牧民族招待高级宾客之风味食品,距今已有160余年历史,清朝初年,兰州第一家牛肉面馆「月阳楼」创立,供应官绅及富商。

正宗的兰州牛肉拉面,是回族人马保子于1915年始创的,因此马保子是兰州牛肉拉面的创始人。

兰州牛肉拉面面的制作
的五大步奏无论从选料、和面、醒面,还是溜条和拉面,都巧妙地运用了所含成分的物理性能,即面筋蛋白质的延伸性和弹性。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传统的手工艺制品,主要产于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刘集乡及周边地区。

长期以来,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一直是维系整个保安族生存的重要手段,也是保安族经济文化的命脉。

保安族居住在甘肃省临夏境内的积石山县大河家。

现有人口11000多人,信仰伊斯兰教。

这里水草肥美、林木葱郁,泉水潺潺。

据说是大禹治水的源头。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传统的手工艺制品,主要产于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刘集乡及周边地区。

长期以来,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一直是维系整个保安族生存的重要手段,也是保安族经济文化的命脉。

保安腰刀与藏刀,蒙古刀齐名。

保安腰刀造型优美,线条明快,装潢考究,工艺精湛。

它不仅是生活用具,也是别致的装饰品和馈亲赠友的上乘礼品。

因此,深受西北各族人民的欢迎,在阿拉伯国家也颇有名气。

河州砖雕。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生产。

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壮素负盛名。

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

临夏,古称河州,故取名“河州砖雕”。

河州砖雕有捏活,刻活之分。

捏活是先把粘土泥巴,用手和模具捏制成龙、凤、狮及各种花卉、鸟虫等图案,然后入窑焙烧成砖。

“刻活”是在青砖上用刀刻制成各种浮雕图案。

划大拳。

兰州是一座多民族交融居住的城市,有悠久的饮酒习惯和历史,兰州人爱喝酒、能喝酒,无论是婚丧嫁娶、乔迁升职等等,都喜欢喝上几杯表达心情,久而久之,便有了今天“有席就有酒,无酒不成宴”的“兰州特色”。

而酒席上划拳、酒令更是不可或缺的助
兴方式,它可以把兰州人直率好客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仿佛喝酒不仅是生理需求,或是口腹之乐,而是在表达礼仪和情趣,体现文化和精神。

兰州鼓子,又名兰州曲子、兰州鼓子词,是流行于兰州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中国曲艺的古老曲种之一。

在兰州地区曾经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文化娱乐形式,所以能弹会唱者甚多。

如遇喜庆节日,请客宴会,不论在农村的家庭院落,还是集镇的茶肆酒楼,老兰州人聚集在一起弹唱;每当唱到高潮之时,他们便一人演唱而众人帮腔显得气氛十分热闹。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编撰的《说唱艺术简史》明确提出:“兰州鼓子源于宋代,流行甘肃兰州地区。

”兰州鼓子表演形式多样,有些段子只说不唱,有些段子则有说有唱。

演唱时以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还辅以扬琴、板胡、二胡、琵琶、月琴、箫、笛等,演唱者一般为一人。

其唱腔清雅婉转,音域幽广,表白清晰,起伏平和,能将喜、怒、哀、乐等复杂思想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演员的手势和面部表情都能给听众以美感。

兰州鼓子,曲牌丰富,唱腔优美,风格高雅,韵味悠长,且乡土气息浓厚。

掀“牛九”。

“牛九”是甘肃人常玩的一种纸牌。

掀牛九:牌呈长条状,共四十八张,通常为四位一摊,三家上场,一家冷眼旁观,轮流当头。

牛九牌是按照点数来区别的,叫法十分的生活化,特别有趣。

2点叫地眼、3点叫拐子、4点叫板凳;6点有三套,分别是串6、锤6和香6;7点叫妖7;8点有红8和黑8两种;9点叫牛9;10点也有两种,分别叫黑10和花10;12点叫虎、老虎;13点叫天、天爷。

牛九的组牌很特别,主要有鱼、摆、喜、牛和量子等。

地眼、板凳、串6组合在一起叫鱼,一个地眼、板凳和串6分别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副鱼”,红8、梅10、天爷组合在一起叫摆,一个红8、梅10和天爷分别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副摆”,拐子和香六的组合叫“喜”,但如果是两个拐子或两个香6组合在一起,那“喜”就母了,叫做“母喜”,打牌时就不能算“喜”了,只能算作是对子。

”牛八和牛九的组合叫“牛”,
“牛”的组牌方法与“喜”一样,也有公牛母牛之分。

掀牛时,只有“牛”“喜”才算作“杏子”,也就是“牛”“喜”是可以计算分数的。

四张相同的牌组合在一起叫“量子”,“量子”通常算作两个“杏子”。

单张的“牛九”牌,是点数大的吃点数小的;两两组牌后,除“喜”和“牛”外,其它的都算作对子,依点数决定大小,而“喜”是不能吃人的,别人也不能吃它,“牛”、“天”不能互吃,但可以吃其他所有组牌;3张和4张组牌后,牌的大小吃法与两两组牌基本相同,但“摆”吃“鱼”,“双摆”吃“双鱼”,“摆儿量”吃“鱼儿量”,且有4“天”不破“量”的讲究;“双鱼”也叫“烂草帽”、“一摞草”;一副摆多一根天,就是“冲天摆”,对牛冲天摆就是“牛冲天”,煞是威风。

兰州三泡台,又叫盖碗茶,是由托盘、茶碗、盖碗三部分级成,故而得此名。

盖碗雕有细碎小花、山水图案或戏剧人物等,精致典雅。

这三样器具,样样有用场:托盘是用来承托茶碗,端起来不至于烫手;茶碗口大底小,呈喇叭状,自然是用来盛水的;碗盖略小于茶碗口,喝茶时,不用拿掉盖子,也不必吹开浮茶,只须用盖子轻轻"刮磕"几下,使茶叶上下翻滚,茶水浓香均匀。

尔后使盖子稍有倾斜,缓缓吸啜,只觉口角噙香,直浸心肺。

不过,性急之人是喝不得三泡台的,否则会闹出笑话来。

因为饮三泡台有两个原则:不能端起来连续吞饮:不能对着茶碗喘气饮吮。

须得文文雅雅、细斟慢酌。

如果喝完还想要,就不必把茶底喝净,茶主会给你续水。

喝足了,清爽了,茶底的水喝干了,用手把碗口捂一下,茶主自然就心领神会。

兰州人品茗,是讲究个鲜、爽、活。

香而不清则为一般,香而不甜为苦茶,甜而不活不算上等,只有鲜、爽、活才为茗中佳品。

三泡台饮法的讲究,也许是缘于名目繁多的配料,才能使二者"门当户对":上等的清茶以及冰糖、红枣、枸杞、桂圆、芝麻、苹果丝之类的佐料。

泡茶也有一套礼俗。

如果你到别人家作客,主家会当面将碗盖揭开,烫水冲碗,然后放入汤料,盛水加盖,并按辈份的尊次,双手一一捧送。

这样,既表明了主人的识礼,又说明了没有别人喝过,将一个地地道道的兰州风格,
无遮无掩地呈现面前。

甘肃“陇绣”。

甘肃各地的刺绣以庆阳刺绣为首称为“陇绣”,式样从香包肚兜烟袋、到服饰枕头鞋袜,题材从花鸟鱼虫到风景人物,无所不包。

兰州酿皮是兰州市著名的地方风味小吃。

酿皮是面粉制的食品,色泽晶莹黄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细的长条状食品,再加上酱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盐等调料即可食用。

酿皮子价廉物美,其味酸辣凉爽,柔韧可口,是一种大众化的地方风味食品。

在兰州的大街小巷内随处可见。

这种凉吃的食品,在夏季炎热的天气里,很受人们的欢迎。

藏族姑娘献的哈达。

住在兰州古金城里的藏族商人
小阿客(出家人)正在绘制唐卡.
“裱褙师”
洮砚的历史众说纷纭,就目前的历史记载,洮砚始于唐宋时期,距今已经有l300多年的历史。

洮砚,全称洮河绿石砚,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齐名,并称中国三大石质名砚。

洮河绿石产于甘肃南部洮河中游与岷县、临潭县交界的卓尼县喇嘛崖一带的峡谷中。

洮县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饮誉海内外,历来为宫廷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宝,馈赠亲友的佳礼,古玩库存中的奇葩。

历代文人、学者、书画家对洮砚赋铭咏诗,赞叹不已。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
秦腔脸谱作为中国最古老剧种之一的舞台美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谱绘制风格古典独特,体系完整,与京剧脸谱、川剧脸谱并称中国三大脸谱系统,且对国粹京剧脸谱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