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剧在校园人际冲突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剧在校园人际冲突中的应用
摘要】心理剧是一种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目前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介绍了心理剧的基本组成元素和心理剧开展阶段,并以
个案阐述了心理剧的演出过程。
【关键词】心理剧人际冲突校园
心理剧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雅各•莫雷诺(Jacob Levy Moreno)(1889-1974)创立、发展起来的一种探索心理和社会问题的方法。
它的参与者不使用简
单的叙述,而以表演日常生活中相关事件来进行探索。
其应用范围不只是在心理
治疗的层面上,也可涉及教育、商业、宗教等其他的情境。
自20世纪90年代初,心理剧开始进入我国港台地区,随后在内地各高校流行,成为一种新型的心理健
康教育宣传方式。
本文简要介绍了心理剧的理论和操作,并对一个“宿舍风波”的
案例进行了分析。
一、何谓心理剧
心理剧是一种使用行动技术的团体治疗方式。
它以某种心理冲突情境下的自
发表演为主,通过特殊的戏剧化形式,使主角的人格特征、人际关系、心理冲突
和情绪问题在戏剧过程中逐渐呈现,在治疗师的间接干预和同台参演者的帮助下,受参演时的激情影响,诱导出主角的自发性和创造性,让主角对自己问题情境的
态度、价值和策略重新认识,重新评价自己和接纳自己,增加克服危机的认识能力、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使自我的实现成为可能并产生认同作用,使各种心理
健康问题得到解决[1]。
二、心理剧的组成元素
心理剧在团体的形式中展开。
团体的带领者被称为导演,导演以各种暖身的
方式选出愿意呈现自己内心生活事件的一位团体成员担任主角。
主角从其他团体
成员中,以心电感应的方式选出扮演其生命中重要他人的成员担任辅角。
剩余的
与主角一起体验其生命故事的团员成员担任观众的角色。
在导演的指导下与辅角
的协助下,主角呈现其生命故事的空间为舞台。
因此,心理剧的基本组成要素有:舞台(the stage)、主角(the protagonist)、导演(the director)、辅角(the auxiliary ego)
和观众(the audience)[2]。
1.舞台
莫雷诺认为舞台提供给参与者一个活生生的空间,这个舞台可以将过去、未
来与现实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可以让主角如幻似真、自由地悠游在他所创造的天
地当中[3]。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因为被束缚而失去了灵活性,而在心理剧中,人们可以凭借舞台的自由和安全,在舞台上找回灵性——从而从无法忍受的压力
中解脱出来,自由地体验及表达。
图一[4]为雅各。
莫雷诺的夫人哲卡。
莫雷诺(Zerka Moreno)的中国弟子龚鉥博
士设计的心理剧舞台,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大学。
图一
2.主角
主角是心理剧里最重要的元素,所有其它的元素都是随着主角的指示或要求
而跟着主角进入他所想要的心理剧当中。
团体的其他成员也可以通过他来处理自
己的问题。
3.导演
在心理剧中,导演是受过训练引导主角演出的人。
导演主要的作用是提升主
角的自发性、提词、引导与架构心理剧,协助心理剧的演出者及观看剧的整个团体,将剧从什么都没有变成某种真实的东西。
4.辅角
辅角是扮演主角生命中重要他人的任意团体成员。
辅角可以扮演某个外在的
角色,比如说一艘船、风或一棵树;或某个内在的角色,比如说,忧郁的自己、
小时候的自己、或自己内在的声音。
辅角的演出需遵循主角的感受与意见,将其
没有被表达出来的部分透过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演出时辅角投入情绪
越多,主角的真实感觉就越强。
通常情况下,辅角由主角选择。
5.观众
在心理剧中,那些不在舞台上担任主角、导演或辅角的人,则成为观众。
观
众通常在心理剧进行时仅默默地注视眼前的演出。
在心理剧结束后,观众可以与
主角分享自己的感受及与感受相关的经历,从而帮助主角感受到被接纳,被支持,消除孤独感,有助于其心理问题的解决。
三、心理剧的阶段
每一次的心理剧过程都包含了三个阶段:暖身(warm-up)、演出(action)阶段
及分享(sharing) [2]。
1.暖身
暖身的目的是催化创造性的潜能。
在这个阶段像是在编织一个安全的摇篮,
创造一种真诚和信任的气氛,在这个摇篮中,每个人都可以开始相信导演、团体
以及心理剧这种方法。
当整个团体像是被一双温暖的臂膀环抱以后,成员可以在
其中探索生命,可以在没有惩罚的恐惧下去冒险,从而产生表演和尝试新行为的
意愿,以前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就有可能做到了,并表达出那些看似像无法
被表达的东西。
2.演出
暖身后,导演及被选出来的主角,进一步地将问题从表面带入核心。
导演利
用团体成员作为辅角,来出演心理剧中的重要人物。
在演出过程中,观众是不能
坐在舞台上的。
剧一旦开始上演,舞台就像是进行着某个仪式的地方,该发生在
哪里的事,就只在那个地方发生。
3.分享
分享是将主角带回团体、整合进入团体的阶段。
也是让主角休息、恢复、沉
淀的阶段。
因此,导演会要求团体成员在分享时不分析主角的剧情、不提供建议
给主角、不批评主角在剧中的作为与决定、不与主角进行比较,而只能分享心理
剧触动的他们的内心感受及与感受相关的经历和经验,这样的分享可以是言语及
非言语的。
四、案例分析
下面结合一个“宿舍风波”的案例,说明心理剧的演出过程是如何操作的。
(背景介绍)在这个心理剧中,作为主角的女生(以下简称A)是大三学生,与同
宿舍同学发生冲突,关系疏离,自己为此而苦恼。
(一)第一场景
(主角由A本人扮演,配角B由与其发生冲突的女生扮演(说明:依据A、B的
描述再现真实场景。
)
天气炎热,B正躺在宿舍地板上乘凉,A在窗边与男友通话,A的声音越来越大,突然A边与男友通话边从B身上跨过去(场景已布置)。
B:(生气地看着A说)你干吗从我身上跨过去!
A:(大声对B说)我没有从你身上跨过去!
(继续与男友对话,男友听到宿舍的吵闹声,问其发生了何事,了解情况后
要A跟B道歉,A坚决否认,不肯道歉,挂断了与男友的通话。
)
B:(气愤地瞪着A)你就是从我身上跨过去了!
A:(大声对B说)我就是没有!
(摔门而去)
第二场景
(B扮演A,指导者扮演B,A作为旁观者,重现第一场景)
(说明:指导者会在扮演B的过程中,说出B当时的感受,并且放大那种感受。
目的是让A能真切看到当时发生的情景)
第三场景
(A扮演B,B扮演A,重现第一场景)
(说明:目的是让A能够站在B的角度去感受B当时的感受)
第四场景
(A、B回到自己的角色,对面而立)
(说明:这一场景的目的是指导A化解与B的冲突。
分为二步:第一步,通
过让A谈在第三场中的感受,让A承认她对B造成的伤害,为化解与B的冲突做好铺垫;第二步,引导A向B诚恳道歉,从而化解两人间的冲突。
)第一步
指导者(面朝A):刚才B那样跨过去时,你有什么感受?
A:感觉生气、受伤。
指导者(面朝A):现在你有什么感受?
A:我感觉内疚。
(低下头)
指导者(面朝A):直接对B说出你的感受。
A(转向B,看着B):对不起,我从你身上跨过去,我不是故意的。
B:你在宿舍总是这样,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神色委屈,眼泪也流了出来)
A(神色不安):那天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男朋友出国了,我心情不好,跨过去时,我没注意到那么多,我也不想的。
(边说眼泪也流了出来)(指导者把纸巾递给B和A,沉默了一会)
指导者(面朝A):以后呢,你会如何做?
A(看着B的眼睛):以后我会注意的,不会只想着自己的感受。
指导得(面朝B):现在感觉怎么样?
B(擦着眼泪):感觉好一点了。
指导者(面朝B):你相信她刚才所说的,她以后不会只顾及自己的感受吗? B(小声说):我不知道。
指导者(对A和B说):我布置给你俩一个家庭作业,从今天开始,一直到
放假,你们俩感受到对方所做的,都要记下来,每天晚上睡前,交换作业,了解
自己所做的给对方造成的感受。
指导者(对A和B说):你们俩拥抱一下,好吗?
(A和B互相拥抱,两人眼里都有泪花)
后记:两人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看到毕业照中两人相依而立,明朗的笑容,笔者心有安慰。
参考文献
[1](英)Paul Wilkins.心理剧.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 Marcia Karp,Paul Holmes,Kate Bradshaw Tauvon.The Handbook of Psychodrama. New York: Routledge,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