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概述》PPT课件
合集下载
冷镦模具设计介绍ppt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模具的磨损情况,发现异 常及时修复。
清洗保养
定期清洗模具,保持清洁干燥,防 止锈蚀和积垢。
调整维修
对磨损严重的模具进行修复或更换 ,调整模具间隙和高度,保证正常 使用。
润滑保养
定期为模具涂抹润滑脂,减少磨损 和摩擦阻力,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05
冷镦模具设计发展趋势
高效节能设计
高效节能设计理念
未来冷镦模具设计将更加注 重材料的选择和优化,采用 高性能材料和新型复合材料 ,提高模具的强度、耐磨性 和抗疲劳性。
未来冷镦模具设计将更加注 重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 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 动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冷镦模具设计技术不断发展,可以提高模具设计 效率、减少设计成本、提高模具精度和寿命等方 面的优势。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未来,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 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冷镦 模具设计将会有更加广泛的 应用和发展。
技术创新是推动冷镦模具设 计发展的关键因素,未来可 以通过采用先进的 CAD/CAM软件、智能制造 技术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模具 设计精度和效率。
高稳定性设计
优化模具材料和热处理工艺,提高模具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模具变形 和开裂的风险,提高生产效率。
高寿命、低成本设计
高寿命设计
选用高性能模具材料和表面强化技术,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延长模 具的使用寿命。
低成本设计
采用优化结构设计、标准化模块化设计等手段,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和提高维修维 护效率,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目标。
制造工艺:采用先进的数控机床进行高 精度加工,确保模具各部件的精度和表 面粗糙度。
模具材料选择:电子零件材质多为铜、 铝等有色金属,应选择专用的不锈钢或 硬质合金。
定期检查模具的磨损情况,发现异 常及时修复。
清洗保养
定期清洗模具,保持清洁干燥,防 止锈蚀和积垢。
调整维修
对磨损严重的模具进行修复或更换 ,调整模具间隙和高度,保证正常 使用。
润滑保养
定期为模具涂抹润滑脂,减少磨损 和摩擦阻力,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05
冷镦模具设计发展趋势
高效节能设计
高效节能设计理念
未来冷镦模具设计将更加注 重材料的选择和优化,采用 高性能材料和新型复合材料 ,提高模具的强度、耐磨性 和抗疲劳性。
未来冷镦模具设计将更加注 重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 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 动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冷镦模具设计技术不断发展,可以提高模具设计 效率、减少设计成本、提高模具精度和寿命等方 面的优势。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未来,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 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冷镦 模具设计将会有更加广泛的 应用和发展。
技术创新是推动冷镦模具设 计发展的关键因素,未来可 以通过采用先进的 CAD/CAM软件、智能制造 技术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模具 设计精度和效率。
高稳定性设计
优化模具材料和热处理工艺,提高模具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模具变形 和开裂的风险,提高生产效率。
高寿命、低成本设计
高寿命设计
选用高性能模具材料和表面强化技术,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延长模 具的使用寿命。
低成本设计
采用优化结构设计、标准化模块化设计等手段,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和提高维修维 护效率,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目标。
制造工艺:采用先进的数控机床进行高 精度加工,确保模具各部件的精度和表 面粗糙度。
模具材料选择:电子零件材质多为铜、 铝等有色金属,应选择专用的不锈钢或 硬质合金。
模具设计标准PPT课件

3
1.模胚的类型:
二.模胚
1.1. 卧式成型机〕:根据模具的大小和选用成型机不同,选用直身模胚或工字型模胚。
1.2. C型成型机〕:选用左右工字型模胚
2.模具编号位置:
3. 模胚的加工要求:
3.1. 导柱外面要加导套〔防止敲导柱拉伤模胚的孔〕;导柱要做油槽,导套后面做 开排气槽
3.2. 导柱和导套外表光洁度到达以上〔外表用肉眼看不到刀纹〕
3.3. 导柱和导套的配合问隙为〔双边〕
深,并且开通导套
3.4. 导柱和衬套之间的间隙为〔双边〕
导套
Ød
导柱 衬套
外表(内 外)光洁 度到达以 上
Ød+00.020
ØD1 0
导套挂台处 排气槽
5
3.5. A板和B板基准边错位最大 3.6. A板和B板直角度在以内 3.7. A板和B板框基准边的尺寸相差在以内
高的内模四边加直身导柱/导柱. 4.前后模型芯:采用斜度四个方向定位〔前后左右〕 5.前后模型芯镶件:采用直斜度四个方向定位〔前后左右〕 6.精定位尽量在模仁上原身留,拆镶件增加误差,结构性不强 7.精定位必须设计斜面,防止烧伤 8.模胚挖框和边锁由模胚厂加工〔预防挖框后模胚变形〕 9.零位和基准面要一致〔一套模具标数基准要一致〕,图面标数注意配合公差 10.层层定位要注意加工顺序,一层定位加工完后再加工另一层
IN“, 〞OUT“字样左来自图左边接运水17
模具做转水口
转水口镶件
18
4.16.模具加一百万次计数器,指定计数器(我司实际安装右图所示计数器〕,并 安装在操作面这边 我司所使用计数器规格 25
48 53
19
4.17.模胚出线槽局部倒圆角
20
4.18.前模胚边要做避空(红色区域避空0.5MM) 防止插伤后模模仁边
1.模胚的类型:
二.模胚
1.1. 卧式成型机〕:根据模具的大小和选用成型机不同,选用直身模胚或工字型模胚。
1.2. C型成型机〕:选用左右工字型模胚
2.模具编号位置:
3. 模胚的加工要求:
3.1. 导柱外面要加导套〔防止敲导柱拉伤模胚的孔〕;导柱要做油槽,导套后面做 开排气槽
3.2. 导柱和导套外表光洁度到达以上〔外表用肉眼看不到刀纹〕
3.3. 导柱和导套的配合问隙为〔双边〕
深,并且开通导套
3.4. 导柱和衬套之间的间隙为〔双边〕
导套
Ød
导柱 衬套
外表(内 外)光洁 度到达以 上
Ød+00.020
ØD1 0
导套挂台处 排气槽
5
3.5. A板和B板基准边错位最大 3.6. A板和B板直角度在以内 3.7. A板和B板框基准边的尺寸相差在以内
高的内模四边加直身导柱/导柱. 4.前后模型芯:采用斜度四个方向定位〔前后左右〕 5.前后模型芯镶件:采用直斜度四个方向定位〔前后左右〕 6.精定位尽量在模仁上原身留,拆镶件增加误差,结构性不强 7.精定位必须设计斜面,防止烧伤 8.模胚挖框和边锁由模胚厂加工〔预防挖框后模胚变形〕 9.零位和基准面要一致〔一套模具标数基准要一致〕,图面标数注意配合公差 10.层层定位要注意加工顺序,一层定位加工完后再加工另一层
IN“, 〞OUT“字样左来自图左边接运水17
模具做转水口
转水口镶件
18
4.16.模具加一百万次计数器,指定计数器(我司实际安装右图所示计数器〕,并 安装在操作面这边 我司所使用计数器规格 25
48 53
19
4.17.模胚出线槽局部倒圆角
20
4.18.前模胚边要做避空(红色区域避空0.5MM) 防止插伤后模模仁边
模具设计基础知识培训PPT(34张)

1.参考模型的组装 选择【MOLD MODEL(模具模型)】→【Assemble(装配)】→【Ref Model(参照模型)】, 选取设计模型零件,定义调入零件的装配约束关系并使其放置在模具模型中。 (1)按参照合并:将设计零件复制到参考零件中,且把基准平面信息从设计模型复 制到参照模型。其设计零件中的所有改变将自动反映到参考零件中。 (2)同一模型:直接选定设计模型用作模具的参考模型,两者为相同模型。 (3)继承:参考零件继承设计零件中的所有几何和特征信息。 系统还允许以布局方式来组装参考模型,实现以阵列方式排列参考零件 。
10.1.3 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
1.建立或调入设计模型,形成模具设计的参考模型 2.模型检验:对参考模型进行拔模斜度检测、厚度检测等 3.建立工件:用来定义所有模具元件体积的 4.在模具模型上创建缩水率:可以等向或非等向增加在指定特征尺寸上 5.加入模具装配特征,设计浇道系统 6.定义分型面及模块体积 7.建立模具实体元件:抽取完成的模块体积,将曲面几何转换为实体几何 8.填充模具型腔,建立浇注件:利用工件体积减去抽取的模具元件体积 9.模拟开模,并进行干涉检测 10.装配模座元件,并进行所有元件的细部设计
10.2.3 设置收缩率
2.按比例收缩 【By Scaling(按比例)】表示允许相对于某个坐标系按比例收缩零件几何,并 且可以分别指定x、y和z坐标的不同收缩率。在模具模块中应用按比例收缩时, 其仅作用于参考零件几何,而不影响设计模型。 选择【SHRINKAGE(收缩)】→【Shrink Info(收缩信息)】,将弹出“信息窗 口”并显示设计模型的收缩信息。
已建立有曲面特征时,选择【Feature(特征)】→【Cavity Assem(型腔组件)】→ 【Surface(曲面)】命令,利用“面组曲面”菜单可增加分型面的曲面或者对已有 分型面的曲面特征进行编辑。
10.1.3 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
1.建立或调入设计模型,形成模具设计的参考模型 2.模型检验:对参考模型进行拔模斜度检测、厚度检测等 3.建立工件:用来定义所有模具元件体积的 4.在模具模型上创建缩水率:可以等向或非等向增加在指定特征尺寸上 5.加入模具装配特征,设计浇道系统 6.定义分型面及模块体积 7.建立模具实体元件:抽取完成的模块体积,将曲面几何转换为实体几何 8.填充模具型腔,建立浇注件:利用工件体积减去抽取的模具元件体积 9.模拟开模,并进行干涉检测 10.装配模座元件,并进行所有元件的细部设计
10.2.3 设置收缩率
2.按比例收缩 【By Scaling(按比例)】表示允许相对于某个坐标系按比例收缩零件几何,并 且可以分别指定x、y和z坐标的不同收缩率。在模具模块中应用按比例收缩时, 其仅作用于参考零件几何,而不影响设计模型。 选择【SHRINKAGE(收缩)】→【Shrink Info(收缩信息)】,将弹出“信息窗 口”并显示设计模型的收缩信息。
已建立有曲面特征时,选择【Feature(特征)】→【Cavity Assem(型腔组件)】→ 【Surface(曲面)】命令,利用“面组曲面”菜单可增加分型面的曲面或者对已有 分型面的曲面特征进行编辑。
模具结构设计

VS
详细描述
锻造模具结构设计需要考虑锻造工艺参数 、锻造材料特性、模具寿命和制造成本等 因素。在设计中,应注重优化模膛设计、 导向装置、顶出装置等部分,以确保锻造 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
05
模具结构设计软件与应用
CAD/CAE/CAM技术在模具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01
CAD(计算机辅助 设计)
利用CAD软件进行模具的三维建 模,实现模具零件的精确设计和 定位。
低热膨胀系数
模具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应尽可能小,以减小 温度变化对模具尺寸的影响。
04
模具结构设计实例分析
注塑模具结构设计实例
总结词
注塑模具结构设计是模具设计中的重要一环,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塑考虑塑料的收缩率、流动性、结晶性等特性,以及模具的强度、刚度、寿命等因素。同时, 还需要考虑注塑机参数,如注射量、注射压力、模具安装尺寸等。在设计中,应注重优化浇注系统、冷却系统、 顶出系统等部分,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是模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制品的质量和 生产效率。
浇注系统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应根据 制品的大小、形状和材料特性选择合 适的结构形式。
浇注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快速、等高 、等流量”的原则,确保金属液能够 均匀地充满型腔。
浇注系统的尺寸和位置对制品的尺寸 精度和模具的加工制造也有很大影响, 需要仔细考虑。
02
CAE(计算机辅助 工程)
通过CAE技术对模具结构进行有 限元分析,预测模具的应力分布、 变形和寿命等性能。
03
CAM(计算机辅助 制造)
将模具设计数据导入CAM软件, 生成数控加工代码,控制机床完 成模具的加工制造。
常用模具结构设计软件介绍
模具设计PPT课件

2021/3/9
20
第三章 模具设计
抽取模具元件
❖ 创建完模具体积块后,可以从工件抽取它们 以产生模具元件
2021/3/9
21
第三章 模具设计
铸模
❖ 可以通过浇道、流道和浇口来模拟填充模具 型腔,从而创建铸模,如图所示分别是参照 零件和铸模,铸模的上面有浇注系统。
❖ 铸模可以用于检查前面设计的完整性和正确 性,如果出现不能生成铸模文件的现象,极 有可能是先前的模具设计有差错或者参照零 件有几何交错的现象,应当向前检查。
❖ 6. 提取模具体积块以生成模具元件。提取完毕后模具元件即 成为功能齐全的Pro/ENGINEER零件,它可在零件模式中调 出可在绘图中使用也可用Pro/NC进行加工
❖ 7. 创建表示已填充模具型腔的模制件系统将根据减去提取部 分后工件中剩余的体积块来自动创建模制件(铸模)
❖ 8. 定义模具开口的步骤在每步中检查与静态零件的干涉必要 时修改模具元件
❖ 对于塑料模具,浇注系统一般由主流道、分流道、 冷料井和浇口组成
❖ 浇注系统的设计方法 :使用【实体】特征中切割材
料方式来建立浇注系统,; 或直接利用模具特征中
的【流道】特征建立浇注系统,利用流道特征可以 快速创建标准流道。
2021/3/9
25
第三章 模具设计
侧浇口
❖ 侧浇口
2021/3/9
26
2021/3/9
4
第三章 模具设计
❖ 3.1.2 创建模具文件
2021/3/9
5
第三章 模具设计
3.2 加载参照模型
❖ 根据型腔数目的多少,模具可以分为单腔模 具和多腔模具
2021/3/9
6
第三章 模具设计
VISI五金模具设计PPT课件

7
Bend 1:change from90 °to 45 °
增 加 步 驟
逐 步 展 開 圖
標
8
第一 步折 90°展 開后
到45
°
第二 步折
45° 展開 圖
9
•
第三 步兩 邊折 90° 展開 后到 45 °
第三 步兩 邊折 90° 展開 后到 45 °
點擊此處將增 加下一步。
10
•
第三步兩邊
折90°展開后 到45 °
點擊此折彎處點 右鍵將出現右圖 所示對話框 °
11
第四 步兩 邊折 45° 展開 圖.
第四 步兩 邊折 45° 展開 圖.
12
第五 步折 90° 展開 圖.
13
*所有展開完后后點 擊此鍵重建3D制品*
•
14
15
•
(3)將料帶放于此 后﹐點擊ESC鍵后 將出現料帶
(2)由資料 庫載入料
在工步數后面點擊右鍵出現如圖所示的 對話框稍﹐然后貼上需要插入的成型
20
21
22
展開圖
沖孔后的料帶圖 插入成型后的料帶圖
產品23
24
Prepare By: XIAO2L5AN
VisiCad
1
•
2
展開時點擊 此零件分析
3
(3)確定基准點 即﹕<2>所選平 面上任一一點
(2)選取實體制品的 基准面(非毛邊面)
(1)點擊分析 制品架構
分析制品過程中
4
(1)點擊此
•
(2)點擊此
5
•
料厚(自動顯 示)
選擇該產品 折彎系數
6
(2)點擊自動 最優化圖標
模具设计与模具制造PPT课件( 20页)

1、冲压模基本结构
工作零件:凸模、凹模、凸凹模、刃口镶块等
工艺性零件
定位零件:定位销、挡料销、导正销、导料板、定距侧刃等
冲
卸料与推、顶件零件 :推杆、卸料板、顶出器、顶销、推板等
压
模
导向零件:导柱、导套、导板和导筒等
具
辅助性零件
支撑零件:上、下模板,模柄,凸、凹模固定板,垫板等
紧固零件:螺钉、销钉、弹簧等
1.2 模具的分类及特点
1.2.2 模具的特点及应用
冲 压 模 的 成 型 特 点
1.2 模具的分类及特点
1.2.2 模具的特点及应用
塑 料 模 的 特 点 及 用 途
1.2 模具的分类及特点
1.2.2 模具的特点及应用
压 铸 模 的 特 点 及 用 途
1.3 模具设计概述
1.3.1 模具的基本结构
1.3 模具设计概述
1.3.2 模具设计的基本要素
2、模具设计的基本条件
模具设计有两个基本条件,即工件的材料、性能、规格和成型设备的种类、性能、 规格。
3、模具设计的内容及关键技术
主要内容是工件成型工艺优化设计与力学计算、尺寸和尺寸精度的确定与计算等; 关键是模具型面断的设计。
4、模具整体结构设计
1.3 模具设计概述
1.3.1 模具的基本结构
2、塑料模基本结构
成型零件
浇注系统
塑
冷料穴与拉料杆
料 推出机构
模 侧抽芯机构
具
排气槽
型模冷却水道
3、压铸模基本结构
定模
动模
压 型腔及型芯
铸
抽芯机构
模 顶出机构
具 浇注系统
排溢系统
冷却系统
1.3 模具设计概述
工作零件:凸模、凹模、凸凹模、刃口镶块等
工艺性零件
定位零件:定位销、挡料销、导正销、导料板、定距侧刃等
冲
卸料与推、顶件零件 :推杆、卸料板、顶出器、顶销、推板等
压
模
导向零件:导柱、导套、导板和导筒等
具
辅助性零件
支撑零件:上、下模板,模柄,凸、凹模固定板,垫板等
紧固零件:螺钉、销钉、弹簧等
1.2 模具的分类及特点
1.2.2 模具的特点及应用
冲 压 模 的 成 型 特 点
1.2 模具的分类及特点
1.2.2 模具的特点及应用
塑 料 模 的 特 点 及 用 途
1.2 模具的分类及特点
1.2.2 模具的特点及应用
压 铸 模 的 特 点 及 用 途
1.3 模具设计概述
1.3.1 模具的基本结构
1.3 模具设计概述
1.3.2 模具设计的基本要素
2、模具设计的基本条件
模具设计有两个基本条件,即工件的材料、性能、规格和成型设备的种类、性能、 规格。
3、模具设计的内容及关键技术
主要内容是工件成型工艺优化设计与力学计算、尺寸和尺寸精度的确定与计算等; 关键是模具型面断的设计。
4、模具整体结构设计
1.3 模具设计概述
1.3.1 模具的基本结构
2、塑料模基本结构
成型零件
浇注系统
塑
冷料穴与拉料杆
料 推出机构
模 侧抽芯机构
具
排气槽
型模冷却水道
3、压铸模基本结构
定模
动模
压 型腔及型芯
铸
抽芯机构
模 顶出机构
具 浇注系统
排溢系统
冷却系统
1.3 模具设计概述
《模具结构设计》PPT课件

件的冲制
导向及支撑固定零件
材料及热处理
➢导柱、导套: ➢T8A、T10A,热处理:58~62HRC ➢20,热处理:渗碳淬火60~62HRC
➢上、下模座: ➢滚动导向模座:HT200 ➢滚动导向模座:45或Q235
模柄
作用:
将上模与压力机滑块连接,滑块运行带 动上模运动进展冲裁。
构造形式
➢旋入式模柄:
性不如刚性卸料
复合冲裁模:
压力机一次行程中:只1个工位,完成至少2道工序 特点:有一个即作凸模又作凹模的凸凹模零件
复合冲裁模
优点:冲裁件平直,尺寸精度高,形位误差小;模 具构造紧凑,体积较小,生产效率高。
缺点:构造复杂,制造困难,模具本钱较高。 适用场合:批量大,精度要求高的制件
正装复合模
优点:制件较平整 缺点:操作不便,不平安
级进模
级进模
优点:生产效率高,模具强度高,凸模全部装在上 模,制件和废料均可实现向下的自然落料, 自动化程度高。
缺点:构造复杂,制造较困难,模具本钱较高;工 序分散,定位多,制件的精度不太高。
适用场合:批量大,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制件
➢弹性卸料板
优点: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制件较平整。 缺点:卸料力较小、构造复杂、可靠性与平安
使用时导柱导套不能脱开,只 能选用选用行程可调的压力机。
注意:为防止误装,常将两个导柱直径设计成相差 2~5mm大小不等的形状。
导向及支撑固定零件
➢按导柱位置不同 :
➢后侧导柱模架: 冲裁时受力不均匀、
但送料特别方便。用 于大型板料边缘冲切 或受力较小、精度不 高的模具中。
导向及支撑固定零件
➢对角导柱模架: 受力均匀,纵向、
横向都可以送料、 操作方便。用于精 度较高的中小型模 具。
导向及支撑固定零件
材料及热处理
➢导柱、导套: ➢T8A、T10A,热处理:58~62HRC ➢20,热处理:渗碳淬火60~62HRC
➢上、下模座: ➢滚动导向模座:HT200 ➢滚动导向模座:45或Q235
模柄
作用:
将上模与压力机滑块连接,滑块运行带 动上模运动进展冲裁。
构造形式
➢旋入式模柄:
性不如刚性卸料
复合冲裁模:
压力机一次行程中:只1个工位,完成至少2道工序 特点:有一个即作凸模又作凹模的凸凹模零件
复合冲裁模
优点:冲裁件平直,尺寸精度高,形位误差小;模 具构造紧凑,体积较小,生产效率高。
缺点:构造复杂,制造困难,模具本钱较高。 适用场合:批量大,精度要求高的制件
正装复合模
优点:制件较平整 缺点:操作不便,不平安
级进模
级进模
优点:生产效率高,模具强度高,凸模全部装在上 模,制件和废料均可实现向下的自然落料, 自动化程度高。
缺点:构造复杂,制造较困难,模具本钱较高;工 序分散,定位多,制件的精度不太高。
适用场合:批量大,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制件
➢弹性卸料板
优点: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制件较平整。 缺点:卸料力较小、构造复杂、可靠性与平安
使用时导柱导套不能脱开,只 能选用选用行程可调的压力机。
注意:为防止误装,常将两个导柱直径设计成相差 2~5mm大小不等的形状。
导向及支撑固定零件
➢按导柱位置不同 :
➢后侧导柱模架: 冲裁时受力不均匀、
但送料特别方便。用 于大型板料边缘冲切 或受力较小、精度不 高的模具中。
导向及支撑固定零件
➢对角导柱模架: 受力均匀,纵向、
横向都可以送料、 操作方便。用于精 度较高的中小型模 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