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开放型空间的创造与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中开放型空间的创造与引导
摘要:规划作为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它不仅在经济建设中举足轻重,同时也牵动着千家万户,规划问题与社会问题紧密相关。
今天的住户已不满足于仅仅拥有足够的居住面积可以栖身的条件,也不满足于总是住在和其他千百户人家一样的房子里,个性化的居住需求以成为大多数人的心声。
而创造个性化的开放型居住空间也就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如何创造出适宜人居的开放型空间,这正是我们设计者应该思考的。
关键词:城市规划,开放型空间,多样化与适应性,地域文化,人居环境,人性化
1. 何为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也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的协调,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
2. 解析城市空间
2.1空间
城市空间是空间的一种,但空间是什么呢?空间一词用于建筑是近百年的事情,后来对城市进行设计,空间便移植入城市中,成为城市空间。
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
上世纪末,建筑界发生了一场革命,人们看见了原先看不见的”空间”,建筑师们先前的理念殿堂轰然倒塌了,似乎一切都”黑白颠倒”过来。
杰出的现代建筑代表人物赖特曾拿出中国老子的一段话来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这里的”无”赖特以之为空间。
一个全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师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
2.2城市空间
城市中的空间,即城市中的人们所体会到的包罗万象的感受。
它仅是城市内和其它场所各建筑物之间所有的空间形式。
这种空间,以不同的高低层次,几何的联系在一起,从而允许人们自觉的去领会这个外部空间,即所谓城市空间。
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
而开放型的空间,是相对于封闭而言的,是那种开敞的发散式的能够给人以更强感受的空间。
由于狭小的空间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相对而言开敞的空间则给人自然的感觉,从而一直受到我们设计者的忽略。
一直以来,我们在谈论规划时,常用平面来说明设计,经常费尽心机在设计
平面上。
习惯性的,当建筑师、规划师们谈及城市规划、城市空间时,也都不由自主地拿出城市的平面图、各种各样的分析图来。
对城市规划来说,也许确实离不开平面,但在城市设计上,平面模型到底能够说明什么呢?按照图纸上的平面布局能建造出设计者所想象的城市空间吗?平面布局,只能表现一种二维的形态,当然,以设计者的眼光来看,平面上的各种符号能代表特殊的涵义,在他们的头脑中由具体的平面加立面就能绘制出一副理想的效果图来。
而这一过程是足以耗费许多宝贵时光,且没法保存下来。
而我们的设计要解决人的尺度感受,解决的是人走在大马路上视觉感受到建筑群高低错落和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的效果,这些,我们的平面图体现不出来。
如昌迪加尔城市中心,这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勒柯布西耶的作品,看到这张精美的总平面图,我们感到它的构图十分严谨,极富现代风格,难怪曾有人评价它:”整体的构图是华丽的,使人感到出于巨匠之手,……”尽管图中加了阴影,使人感到其立体的效果,无非是让人看到在高空看这个市中心的形象,可又有几个人能从这个角度欣赏这个伟大杰作呢?人们只能在城市中欣赏和体验,同时城市空间需要人的介入。
城市和人的互动,才是最终目标。
3.创造空间与引导生活
3.1创造开放性的城市空间
3.1.1开放型空间的人性化
自从有了人类,便产生了城市,也就有了城市中的开放空间。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户外活动的环境会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因此,城市开放空间的人性化问题会越来越重要。
城市开放空间是以人为主体的,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组织各种为人所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
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切身的体验,也就是说一个空间是否人性化,只有等这个空间完全建好后去切身体验一番才能作出评判。
显然对于开放空间的建设缺少指导意义。
我认为城市开放空间的人性化应从三个方面来评价:首先是要符合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要求;二是开放空间应具有人性尺度;三是开放空间的场所精神,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使什么都可能国际化,但一个城市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历史等却无法改变,因此,城市开放空间是最能体现其地域特征的。
简单说来,城市开放空间的人性化,既要有利于生存,又能满足
人的感官需求,还要注重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并使之得到思想上的升华。
3.1.2城市绿化与自然。
150年前,奥姆斯特德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占地8.6km2,以种植大型乔木为主,草地只占1/5左右,开创了在城市中创造人与自然充分融合的新纪元,这里的阳光,水面,清风和动植物给人以十足的自然野趣,并对整个城市机能的正常运行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自此以后,欧美各城市相继掀起了一场城市环境美化运动,相继建立和完善了各自城市的开放空间系统,对于改善城市形象,
尤其是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市民素质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也开始重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建设,各城市都在花大力气改善环境,重塑形象,一系列街道、广场、公园、风光带、居住区环境的建设都已排上了决策者们的议事日程,出现了一片喜人的气象。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大连,并成为了全国城市环境建设的样板。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益阳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了以梓山湖为主体的梓山公园和以会龙山为主体的会龙山公园,其占地均在6km2以上,更为难得的是益阳市委市政府放眼未来,决心再穷也要把环境资源留给子孙后代。
假若益阳城市真能按规划建设好这两大公园,我相信益阳城市和人民日后定会收到奇效,受益无穷。
久居都市的人们大都有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要求,开放空间建设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更多的把自然引入城市,能让城市人多看到一些活蹦乱跳的动物和形形色色、生机盎然的各类植物。
然而,当前各地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令人焦虑的非人性化的现象:城市街道越来越宽,绿化越来越少,有的街道上一棵大树都没有;广场越建越大,上十万平方米的广场却看不到一棵树,只有大面积硬质铺装和草坪,据说这是由于某些人为了追求感官效果上一时气派所致,其结果是市民们进不去,反而与真正的使用者产生了距离。
这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做法完全违背了作为城市开放空间最基本的功能需求,成为了城市开放空间建设中的反面教材。
3.2开放型空间的要素
总的来说,营造一个富有地域特色的、整体和谐的外部空间环境,结合我自己的工作实际经验,我们应该化整为零,把整个开放型空间的设计转化成几个相互协调的要素去处理,并应注意整体的风格及相互协调。
要素1,景观道路的设计。
我们这里的道路不是指交通功能的街道,而是通过道路引人入胜,引导人们进入情景之中,创造一个舒适、富有魅力的步行空间。
这就要求景观道路有生动曲折的布局,做到“出人意外,入人意中”;另外通过巧妙布置,步移景异,让人感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给人带来愉悦和美的享受,使道路充满人情味而受到欢迎。
要素2,外部空间绿化系统设计。
绿化布局可以沿道路布置,创造开阔的环境空间,或以绿化单独围合空间,使绿化布局与道路分离;在植物配置上要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等多种植物有机组合,形成多层复合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尽量最大限度的发挥植物本身的生态功能和保健功能。
要素3,景观小品设计。
在城市的开放型空间环境中,景观小品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们往往是空间构图中一个延伸或不可分割体,是群体中一个藕断丝连的“桥梁”,声断意不断的“连接体”。
要素4,“标点”性景观的设计。
“标点”性景观能使空间“段落”分明,顺理成章;“标点”性景观除了重点建筑外,还可体现在入口、景观点、有趣场所等。
通过这些主要景观节点的创新,突出特色,提高空间的可标识性,给人们以强烈的印象。
要素5,尊重城市、尊重环境、尊重大自然,突出地方特色。
对空间的使用者——人进行分析和组织,对城市特定的气候、地形、现状和规划环境反复推敲与琢磨,进而提炼、升华、创造出一种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有机交融又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形态特征。
4. ◇结语
建立高质量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开放空间的人性化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愿我们每个人都为自己、也为别人、更为子孙后代而尽责吧。